首先我們確定成品尺寸:
腰圍(W)=94cm
臀圍(H)=104cm
立襠+腰口(3.5cm)=25cm
下檔=75(cm)
腳口=24(cm)
第一步:寫數據
Ⅱ 褲子打版版型的變化-山本服裝打版
褲腳口是指褲腳下口的邊沿。褲腳口的款式變化通常可分為三大類,即錐形褲、直筒褲、喇叭褲等,見圖。這三種褲型的結構特徵是以中襠和腳口之間大小關系來確定的,在褲裝結構變化中是較典型的褲型。
錐形褲是最常見的褲子款式,整體呈現倒梯形。這類褲子通常強調臀部略大,而腳口收小,即褲子自上而下逐漸變小。
錐形褲結構設計要點包括:臀圍的放鬆量一般比較大;腳口的尺寸要根據褲子的款式來定,一般小於中襠,設計腳口的大小范圍為0.2H﹡-4cm;腳口最小值應大於足圍,若小於足圍,褲腳口處應設計開衩;錐型褲的褲長一般略短,隨著腳口變小而變短;中襠線要下移,中襠線通常在臀圍線至腳口線的1/2處;中襠線下移量根據臀圍與腳口大小差量變化,差量越大,下移量越大;當臀圍放鬆量較大時,襇的數量增加,由原型褲子的2個折襇變化到3個、4個,甚至更多;遇到臀圍放鬆量較大的褲型時,臀圍的放鬆量要分兩次加放,第一次是為了人體的運動和整體圍度上的造型,第二次是為了局部造型需要。
直筒褲的臀部較合體,整體造型呈長方形,中襠或中襠偏上部位至褲腳口呈直筒狀。
直筒褲結構設計要點包括:臀圍的放鬆量適中,一般為6~8cm;腳口不宜太小,通常為0.2H+2cm;在結構制圖中,中襠等於腳口;褲長設計略長,以至腳底長度確定;中襠線應上抬,通常在臀圍線或中臀圍線至腳口線的1/2處。
喇叭褲臀圍處收緊,臀圍的放鬆量較小,加寬褲腳口,並且褲長加長,整體造型呈梯形。在結構上多採用腰部無襇或低腰結構,橫襠圍也較小,中襠略上處開始至腳口處逐漸增大,腳口呈喇叭狀。
喇叭褲結構設計要點包括:臀圍的放鬆量較小,一般為4~6cm;喇叭褲的立襠較短;腰部無折襇,通常採用低腰;腳口大為0.2H+4~6cm,有時甚至更大;在結構設計制圖中,腳口大應大於中襠;中襠線的位置為中臀圍線至腳口線的1/2處。
褲長的變化按褲裝的長短變化,褲裝可分為長褲類、中長褲類、短褲類。隨著褲裝長短的變化,褲子的款式也會有相應變化,可以形成許多不同的褲款。
西裝短褲結構制圖要點包括:男褲腳口較大,約為30~35cm左右;女褲腳口較小,約為27~30cm左右;採用將後襠線下落2~3cm的方法,以避免褲與人體貼合過緊;規格設計包括腰圍、臀圍、褲腳尺寸和褲長等參數;具體數值可根據實際需要計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