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求搖滾樂!
歐美十大搖滾樂隊第1名:The Beatles(披頭士樂隊)
上榜理由:他們用音樂改變了世界
經典指數:★★★★★
the Beatles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跡,從來沒有一個樂隊贏得過如此熱烈持久來自世界各地的擁戴,從來沒有一個樂隊在搖滾樂乃至西方社會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以至創造了一個時代。 樂隊成立於1960年的利物浦, 1962年,The Beatles的第一張單曲唱片《Love me do》發行後便引起了巨大的反響;1963年,他們在英倫三島受到了狂熱的歡迎,《I want to hold your hand》等歌曲常年上榜。
1964 年他們在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登台演出,這時候,世界性的The Beatles熱潮就此形成了,他們的語言、裝束、生活習慣,到處都被狂熱地追隨和摹仿著。1967年,樂隊宣告解散,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樂觀主義的消亡。1980年,主唱John Lennon在一次不幸的崇拜者槍擊事件中去世,留給樂迷無盡的悲痛,全世界的搖滾樂迷都沉浸在對The Beatles往昔的懷念之中。The Beatles的歌曲題材廣泛,從愛情到反戰、從社會生活到政治斗爭,這些都擴展了搖滾樂的表現力,反映了上世紀60年代青年的心聲。《Yesterday》、《Let it be》、《All you need is love》等經典歌曲至今都仍然被廣為傳唱。
他們改變了20世紀的流行文化,把音樂的潛力第一次從意識中挖掘出來,使音樂在當時成為文化、社會、政治和革命力量的載體;他們用音樂領導了一個朝代,成為當時一個時代的象徵;他們用音樂改變褲友數了一代代人的大腦,撫平了戰爭留給人們的心裡創傷。他們不是音樂的起點,也不是音樂的終點,而是漫長音樂之旅上燃燒著的蠟燭,照亮了整個音樂的旅程。沒有了他們,人類的音樂之旅將不再完整。
歐美十大搖滾樂隊第2名:Rolling Stones(滾石樂隊)
上榜理由:搖滾不僅僅是音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經典指數:★★★★半
提起Rolling Stones樂隊,沒有人會懷疑他們的偉大。成立於1963年的Rolling Stones與同時代另外一支偉大的樂隊The Beatles相比,具有更強的攻擊性和叛逆色彩,他們是天生的壞小子,狂放不羈,處處透著銳利狡黠的氣息;可以說,他們是後期嬉皮運動中自我中心主義的代表。1968的《Beggars Banquet》和1969年的《Let It Bleed》是Rolling Stones的顛峰之作,也開始了他們與The Beatles分庭抗爭的局面。1971年告桐4月,樂隊成立了自己的品牌「滾石」唱片公司,也就此開創了整個流行音樂界的里程碑。
Rolling Stones以不拘小節、舉止粗魯而聞名一時,他們在不斷獲得金唱片獎的同時又不斷地爆出各種各樣的新聞。人們無何奈何地稱他們為集美醜於一身的折衷大師。當然,這種形象也有利於市場爭奪的需要。在當時黑人節奏布魯斯音樂盛行的年代,能有一個如此年輕氣盛、狂野不羈的樂隊出現在歌迷面前,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他們的思想沒有更多的理想主義,他們主張簡單而直接,他們的音樂更多的是體現當時青年的現實問題,愛情和生活煩惱是音樂的主題。單純地從現場來看,Rolling Stones是上世紀60年代最為優秀的,因為The Beatles樂隊所取得的輝煌大多是在錄音棚里完成的。
人們把Rolling Stones看作是朋克音樂和重金屬音樂最早的雛形,不少樂隊在樂風和台風方面深受他們的影響。40多年的歷程,Rolling Stones樂隊積累了大量的財富,2003年他們以六億美元的年收入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樂隊。他們至今依然樂此。
歐美十大搖滾樂隊第3名:U2樂隊
上榜理由:人類的靈魂囿地在U2搖滾的烘襯下澄靜綻放
經典指數:★★★★半
毫無疑問,U2是上世紀80年代英國和愛爾蘭最偉大的搖滾樂團,整個80年代都被《滾石》雜志稱為U2的十年。起源於愛爾蘭的U2組合1977年開始了他們的音樂旅程,U2樂隊一直致力於反戰和自由等事業,專輯《War》是U2對於祖國愛爾蘭所發胡首生的宗教與政治風暴的真摯而富於情感的回應。《War》樹立了 U2在表現政治良知的音樂領域中的先鋒領袖地位,也為被世人誤為暴躁、發泄、骯臟的搖滾樂正了名。樂隊出自於地下樂隊的歷史,使他們在演出中表現出了驚人的真實感和震撼力,主唱Bono情感熾熱的演唱吸引了無數的追隨者,也使樂隊獲得了現場之王的稱號。
U2樂隊多次獲得葛萊美音樂大獎,專輯銷量全球近1.5億張,由於他們熱衷於公益事業,主唱Bono被稱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音樂人,他積極地參與到公益事業中,呼籲政商界人士關注非洲的貧困問題,以援助的方式消除恐怖主義發生的根源。由於他們的音樂倡導世界和平,主張解救貧困,以及他們所做出的努力與成績,2003年,主唱Bono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的提名。樂隊至今仍然堅持用音樂改變政治的理念,繼續著以往的輝煌。
不疲地出唱片、舉行巡迴演出、出席各種頒獎活動,他們想要證明:他們還活著,而且活得快樂、頑強。
歐美十大搖滾樂隊第4名:Queen(皇後樂隊)
上榜理由:它讓搖滾穿上了華麗的衣裳招搖過市
經典指數:★★★★
沒有一個搖滾樂迷敢於承認自己不知道或不喜歡Queen樂隊,因為Queen樂隊對於歐美搖滾樂發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1972年,Queen樂隊在英國成立,世界上最成功的藝術搖滾樂隊誕生了。
他們把古典音樂、歌劇、藝術搖滾、前衛搖滾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加上主唱Freddie高亢、性感、華麗的嗓音和絢爛多姿的吉他獨奏,使他們的音樂具有古典音樂的磅礴氣勢而又不失搖滾的硬朗氣派。《A Night At The Opera》是Queen樂隊最為經典的專輯,這張專輯的製作耗費了巨大的精力,也是搖滾樂史上製作費用最高的一張專輯。其中著名的單曲《Bohemian Rhapsody》成了Queen的招牌曲目,在酷似歌劇唱詩般的華麗配樂中不斷加入大段的重金屬吉他合奏,這正是Queen的典型風格。而這首名揚四海的單曲9個星期停留在英國排行榜冠軍寶座,打破了英國單曲排行榜上冠軍停留時間最長的記錄。在美國這首歌和整張專輯也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成為白金唱片。
Queen樂隊掀起的音樂新浪潮使他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聲譽,獨特的音樂藝術風格對於搖滾樂的發展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也深深地影響了後輩的搖滾藝人。
歐美十大搖滾樂隊第5名:R.E.M樂隊(快轉眼球樂隊)
上榜理由:原來搖滾也可以保持寧靜、優雅的風度
經典指數:★★★★
R.E.M 樂隊的名字是Rapid Eye Movement(快速轉動眼球),於1980年組建,樂隊用英式朋克音樂的嘲諷態度從新浪潮的音樂層面上出發,重新定義了美國搖滾樂中另類的定義,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是美國另類搖滾樂之父。作為一支真正起家於地下的樂隊,他們在建團初期就開著大篷車周遊美國大陸,將自己的音樂理想和精神傳播於鄉村、學校和酒館。
R.E.M代表著地下音樂的最高水平,聽似舒緩的旋律表現著深沉的搖滾內涵,噪重的吉他噪音卻變得慵懶了起來,暴躁的鼓鳴也優雅了許多,本應嘶喉的嗓音卻也如細膩的絲綢一般哀婉深沉。他們的音樂態度一直是陰暗低調的,總是從非常人性的角度來解釋一些深刻的人生哲學,而不似流行音樂簡單的享樂主義。
他們的音樂擁有著夢一般的氣質:飄逸、放浪、又隱含著些許甜蜜的憂傷。形式上的大膽突破,跳動的吉他彈奏、堅實的貝司線條,以及主唱魅力四射的吟唱,交織出一首首似夢似真又直擊心靈的旋律。這種特立獨行的氣質使R.E.M在上世紀80年代吹響了非主流音樂的號角,也深深地影響了後輩,幾乎每個另類搖滾樂隊身上都有他們的影子。R.E.M樂隊也總是竭盡全力地維持著地下音樂的狀態,展現在樂迷面前的是一種搖滾樂內在的力量,一種純粹而神秘的境界。
歐美十大搖滾樂隊第6名:Nirvana(涅磐樂隊)
上榜理由:用音樂詮釋了對涅磐的崇敬,用行動表達了對涅磐的追尋
經典指數:★★★★
世界上沒有幾個歌者能像Kurt Con那樣在死後得到眾多樂迷「搖滾之神」般的供奉。上世紀90年代,美國失業危機重新抬頭,朋克樂在音樂界再度爆炸,西雅圖的Grunge音樂風暴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與轟動。
Grunge,在英語中的原意是「骯臟、邋遢」,這是對上世紀80年代末出現在西雅圖的地下搖滾音樂風格的定義。這些樂隊在舞台上用邋遢的衣服、凌亂的長發示人,音樂中融入金屬音樂的力量和結構,又有朋克音樂的簡單和直接。而在這些樂隊中間,Kurt Con於1986年組建的Nirvana堪稱Grunge的領軍人物。
1991年9月,樂隊專輯《Never mind》發行,1992年1月便成為美國銷量第一的唱片,全球的銷量超過1000萬張,Nirvana走向成功,同時也開始了一場心靈毀滅的悲劇:1994年4月5日,在中國祭拜亡靈的傳統節日,Kurt Con在自己的住所用獵槍結束了生命。在Nirvana作品中,扭曲的吉他,沙啞的歌喉,猛然間爆發出Kurt Con 內心的狂燥、憤怒、壓抑、扭曲的矛盾沖突,同時也反映了他的溫柔、感性、脆弱和恐懼,與外部世界的格格不入,這一切都為他生命的悲劇奠定了伏筆。Kurt Con用行動實踐了他的音樂理想,如同鳳凰一樣涅磐重生,留給億萬樂迷無盡的懷念和心痛。
我個人現在喜歡黑金類的,例如夜願、腐爛基督、污穢搖籃等。
你可以找來聽聽,只要隨意搜索,網上有很多演唱會的視頻資料。
❷ 求中國搖滾好聽的.最高給150分
那你還是聽謝天笑還是冷血動物時的歌吧《冷血動物》,《謝天笑X.T.X》,比《只有一個願望》這張專輯經典多了。有代表的就是《窗外》《雁棲湖》《是誰把我帶到了這里》,非常給氣勢!!!!!!
再給你幾首歌吧:
扭曲的機器 《鏡子中》
霜凍前夜 《冰封之月》《垂死的夢境》《末日同盟》
糖果槍 《成長的街》《笑面別離》
秋天的蟲子《666》《狂人日記》《贊美詩》
地下嬰兒 《我只有音樂》《種子》
夢魘 《用血代妝》《去征服》
the gala 《youngh for you》《憂郁的廢物》
carsike car 《中南海》
流行點的就是鄭鈞了,《赤裸裸》《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兩張專輯絕對超贊!!!!!!!!!!!
❸ 《樂隊的夏天》:中年文青安慰劑丨景觀
《樂隊的夏天》大收官,在懷抱理想、充滿激情的搖滾樂隊們的陪伴下,這個空前炎熱的夏天也不那麼難捱了。期望一檔節目來拯救中國搖滾樂似乎太過誇張,這檔節目最大的意義,在資深樂迷宋小卡看來,是獻給了中年文青一針安慰劑。
■《樂隊的夏天》節目海報©《樂隊的夏天》
《樂隊的夏天》: 中年文青安慰劑
宋小卡/文
一天,我和我的搖滾青年朋友開玩笑說「嚯!愛奇藝都開始主打銀發群體了!」
沒錯,根據在線視頻行業對用戶年齡層的劃分,40歲以上用戶,就算是熟齡用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老年。而《樂隊的夏天》這個節目,不光參加的樂隊一半都是「銀發」,在 朋友圈 里看節目看得死去活來的人,也大都是在青年與中年的邊緣垂死掙扎的80後、90初一代。
節目的第三集,盤尼西林唱了《New Boy》,張亞東觸景生情,現場飈淚,帶整個節目直接沖上熱搜。於是節目組趕緊在最後一集錄制的時候請來了朴樹。據小道消息透露,小朴錄節目錄到晚上8點,就要求回家睡覺,在經紀人的勸說下又多錄了倆小時,10點時候,他說:「老了,實在受不了了,到點就困。」於是站起來拍拍馬東就走了……聽了這個故事,不由哈哈大笑:朴樹真是老朋克。
■ 節目上聽哭了的張亞東©《樂隊的夏天》
■ 年輕時的朴樹和張亞東
《樂隊的夏天》火了,對於搖滾樂迷們來說,既高興,又不高興。高興的是有生之年終於可以看到這些「地下工作者」走到「地上」,不高興的就是,這些本來只有自己所在的小 圈子 喜歡的男神,如今要被大眾消費一輪,還有就是,想必今年各大音樂節的票價要猛漲了!
中國土生音樂節極簡史
就搖滾樂隊這種亞文化而言,音樂節是絕對不能繞過的高光時刻。對搖滾青年來說,看音樂節,是每年最重要的KPI,一年裡的潮流風向信息、網友老友面基、樂隊合影打卡、新專輯購買、裝逼照片拍攝,都得在音樂節上完成。
追溯中國音樂節的 歷史 ,要從迷笛音樂學校說起。北京迷笛音樂學校,是經北京市海淀區教委批准注冊的中國第一所現代音樂學校。 早在 199 3年初學校成立之時,就確立了鮮明的辦學宗旨: 搞搖滾! ! ! (海淀區真是重教育!)現在的搖滾樂第一大牌痛仰樂隊就是從迷笛音樂學校走出來的。
■ 北京迷笛音樂學校
鑒於每位在校生至少看了200遍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2000年的 五一 ,迷笛音樂學校為了與國際接軌,在學校禮堂舉辦了第一屆迷笛音樂節,當時有30支樂隊參加,吸引了全北京的先鋒小伙兒和大颯蜜前來觀看。
■ 第一屆迷笛音樂節©搜狐音樂
自此迷笛音樂節開始了長達7年的「一統江湖」模式,而且越做越大,帶動了整個北京的音樂節潮。其間,也曾有一些散戶,舉辦過雕塑公園音樂節、朝陽公園音樂節等, 其中2006年的朝陽公園音樂節,甚至第一次請來了國際大牌PLACEBO ,吸引了全北京的明星前來趕時髦,但都沒能從風頭和士氣上蓋過迷笛音樂節在樂迷心中的「神聖」地位。 直到2007年,沈黎暉宣布將在十一舉辦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這種迷笛一家獨大的形勢才開始有了轉變。
■ 2006年朝陽公園音樂節,在台下看PLACEBO的鄭鈞。宋小卡/攝
■ 同在2006朝陽公園音樂節的彭坦。宋小卡/攝
■ 那一年在朝陽公園的,還有反光鏡樂隊主唱 李鵬 的兒子,小傢伙滿公園跑,也沒人管。宋小卡/攝
■ 第一屆摩登音樂節,在現場巡視的沈黎暉。宋小卡/攝
摩登天空音樂節從一開始,就將整個音樂節的風格緊緊圍繞著「摩登」二字展開,不但參加演出的都是一些洋氣的年輕樂隊,舞台設計、宣傳套路上也都比迷笛音樂節更加前衛、國際化,一 下子就將此前混沌在一起的搖滾樂迷們分成了「迷笛派」和「摩登派」。
■ 「迷笛派」代表痛仰樂隊
■ 「摩登派」代表新褲子樂隊
舉個例子, 像痛仰這樣當年主打重型和情懷的樂隊,就是典型的迷笛風格。 而像新褲子這種時髦、創新的潮人兒,就必須是摩登天空音樂節的壓軸。 兩派樂迷當年還經常為了到底該看哪個音樂節而吵架, 摩登派通常會嘲笑迷笛派為「土搖」,迷笛派則譏諷摩登派為「流行」。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兩大音樂節在北京並存對壘的年代,真是太快樂了。
老樂迷的十年見證
我第一次去音樂節,是2005年第5屆迷笛音樂節。之前的4屆大多數在香山迷笛音樂學校的禮堂舉辦,那時候我還在上初中,只能通過《通俗歌曲》或者《摩登天空》這些「潮流雜志」來了解男神們的動態。那時候有個叫林竹的女樂迷,總出現在各種迷笛音樂節的周邊音像製品中,因為她每次都pogo的最high。當時,作為在三線城市上中學的小鎮少女,對於這位能親臨現場看演出的小姐姐,真是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 《通俗歌曲》封面,意味深長
■ 2007年迷笛音樂節,坐在花壇上擼串的老狼。宋小卡/攝
■ 2006迷笛音樂節上的朴樹。宋小卡/攝
音樂節結束以後還不夠,新嚎運和無名高地——當時的兩個北京搖滾樂根據地,還有名為「迷笛後」的通宵演出。迷笛官方當時直接包了公交車,把大家集體從海淀公園運到麥子店,那是唯 一一 次看見,那麼多人在公交車上集體抽煙。
第一次看音樂節看哭,是在2007年的摩登天空音樂節,也是摩登天空的第一屆音樂節。那次新褲子唱了兩遍《我們的時代》,兩遍之間,彭磊對著觀眾喊到: 「夢想還是要有的,因為這是我們的時代 ! 」
結果現在,夢想也沒了,我們的時代也過去了。
■ 音樂節上的男男女女。宋小卡/攝
至今看過的最好的一屆音樂節,是2009年的成都熱波音樂節。因為成都人們真的太high了。北京的音樂節,一般都只有文藝青年們去看,但成都不是, 大量穿著職業裝高跟鞋夾著小皮包的老姐姐、騎著山地車吭哧吭哧的飯店小老闆、帶孫子孫女出來遛彎的大爺大媽,都能在舞台下隨時甩起頭。
■ 熱波音樂節上的汪峰和高曉松。宋小卡/攝
■ 成都的熱情。宋小卡/攝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眼望不到頭的人海,真有一種看伍德斯托克的感覺,好多來演出的外國樂隊,演完都死皮賴臉不下台,因為觀眾太熱情了,啥都跟著唱。我記得那次痛仰演出之前下了大雨,演出暫停了,結果成都老鐵們一個都不走,淋著雨在台下集體唱「一直往南方開,一直往南方開」,後來舞台上的大屏幕上,出現 「風雨無阻,演出依舊」 八個大字,我身上的雞皮疙瘩一下就起來了,扭頭看我同事,都哭的喘不上氣來了。
■ 雨中演出的痛仰。宋小卡/攝
那次的感覺就是,成都真好,成都人也真好,怪不得聲音玩具、阿修羅,這些成都本土大牌樂隊怎麼都不來北京發展。
2005—2011年的這段時間,是中國音樂節最好玩的幾年,後來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和主辦方的不專業,漸漸反而不愛去了。
■ 第一屆草莓音樂節上的黑刀,時任摩登天空宣傳總監。宋小卡/攝
在之後,音樂節慢慢從北京向其它城市發展,迷笛去了鎮江,草莓在西安,上海遍地開花,為了能吸引更多觀眾,也開始邀請蔡依林、周傑倫等主流流行歌手,看音樂節不再是搖滾青年、文藝青年的專利,而是所有年輕人趕時髦的去處。我最後一次去國內的音樂節,是在香河天下第一城的草莓音樂節,一群尖叫的小姑娘,追著竇靖童從場地東邊跑到西邊,各種撞人,實在是太聒噪了。
中年文青安慰劑
今年《樂隊的夏天》火了,想必這一波樂隊收入能漲一大截,想必音樂節和已經衰落好幾年的livehouse文化,又能復興一陣子,想必一些80後成功人士又要攜化身情懷的資本進軍音樂市場。而 我卻覺得這個節目最大的意義,根本不是什麼振興中國的搖滾樂,而是給每個剛要陷入中年危機的人們發一支安慰劑:
張亞東、朴樹、新褲子、反光鏡……年輕時的他們放盪不羈,才華橫溢,是無數文藝青年的精神領袖、夢中男神,很多人都想活成他們的樣子。後來他們歲數大了,越來越不活躍,連緋聞也沒有了。
■ 節目上的「非常好」先生,有評論笑稱這三個字是中年男人對世界最大的善意。©《樂隊的夏天》
那些當年追隨過他們的年輕人,也正在慢慢變成當年最不想成為的人。大家失落,無助,迷茫,不知道一顆年輕人心怎麼面對禿頂脂肪肝和滿地打滾兒的小孩兒。而橫空出世的《樂隊的夏天》則給大家一個機會,讓我們看到peace又深情的白發張亞東,努力帶孩子的彭磊和分手後還能做好同事的刺蝟。忽然間,大家又有榜樣了, 中年還能活得這么酷,真好!
■ 新褲子和3unshine組合中的Cindy的演出,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音樂演出的層次,整個表演堪稱一件當代藝術作品。©《樂隊的夏天》
■ 刺蝟樂隊©《樂隊的夏天》
■ 依然朋克的反光鏡樂隊©《樂隊的夏天》
看節目的時候,我腦海中總想起,走出了盤尼西林等新銳樂隊的school酒吧的slogan: 社會 一團糟,只有來學校。 沒錯, 搖滾樂沒法讓你的人生變好,但能讓你有勇氣以更好的狀態來面對人生。
宋小卡
互聯網大廠里的真朋克
文景君 微信 ,認識一下
❹ 求推薦好聽的國內的搖滾歌曲
我推薦中國主流被我們熟知的一些樂隊和他們的經典代表作品。
1、 黑豹樂隊 黑豹樂隊成為華在世界上專輯銷量最多的搖滾樂隊,《無地自容》是他們的巔峰之作,膾炙人口,當時竇唯是樂隊的主唱,那是的黑豹才是完整的,竇唯離開了以後的黑豹的《無地自容》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2、 唐朝樂隊 唐朝可能是中國最傑出的搖滾樂隊,他們的很多作品我都喜歡,但是提到唐朝就一定要提到《夢回唐朝》。
3、 BEYOND樂隊可以說是華語樂壇上的一個奇跡,除中國以外世界各地都有很多歌迷,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很多經典歌曲,我推薦《光輝歲月》。
4、 零點樂隊可能嚴格的說他們不算是真正的搖滾樂隊,但是主唱小歐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首《愛不愛我》也是每次K歌必點曲目!
5、 信樂團也可以說不是真正意義的搖滾樂隊,但是主唱蘇見信那高亢的聲音,響徹雲霄,給人以強大的震撼,每次提到信樂團可能大家熟知的是《死了都要愛》《離歌》《北京一夜》等,可能是因為聽多了的緣故,我更喜歡他們的《海闊天空》和《天高地厚》,可惜現在物是人非,已經解散!!
6、 崔健 中國搖滾第一人 。最品很多,我最喜歡這首《假行僧》。
7、 超載樂隊,也是一個不錯的內地搖滾樂隊,給體育賽事唱過主題曲。
8、 許巍 歌中充滿了在面對生活和社會壓力之時依然懷有的對音樂的夢想和追求,給人以信心和力量,同樣有很多好作品。
9、 張楚 有人說他是中國最寂寞的歌手,因為他從小四處飄泊流浪,有人說聽他的歌特別感傷,因為歌聲渾厚蒼茫 !這首《螞蟻螞蟻》快樂男生姚政唱過!
10、 鄭鈞 BILLBOARD"連續兩期刊登鄭鈞的巨幅照片和專欄介紹文章,使鄭鈞成為中國登上BILLBOARD的首位歌星,《回到拉薩》是其著名作品,我個人喜歡這首《灰姑娘》。
11、 新褲子樂隊 他們對生活的達觀態度用嚮往戀愛做為途徑來表達。
12、 麥田守望者 樂隊成員普遍受英國音樂影響,因此其音樂具有英式搖滾的特徵,特別是繼承了七十年代中期以來的punk/New Wave音樂的傳統。
13、 清醒樂隊 直接創作自己的作品,這是一件艱難的工作,但這卻為他們自我風格的形成提供了極佳的契機 。
唉!太多的樂隊,太多的經典作品,就推薦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