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宿遷孝衣的穿法
過程如下:
孝男:裡面要穿反面的白衣服,背上加一塊麻布,外穿麻衣戴麻帽子。
2、媳婦:戴麻布帽,穿麻衣,背後加一塊紅布,麻布圍裙,素色布鞋,裡面穿白衣服,背上有一塊麻布另加一塊紅布。
3、孝女:白布帽(帽中間加貼小紅紙一塊)穿麻衣,背上加一塊紅布,白布圍裙正面加一塊紅布,腳穿素色布鞋。
4、女婿:白衣素色褲子,腰綁白布,白布尾巴要接30公分長的紅布(尾巴是男左女右)。手臂上綁白布加一塊紅紙,戴白帽(也可以不戴白帽)。
5、長孫:內穿白衣,背上麻、紅、黃,頭綁白布,留20-30公分紅布,帽子中間貼麻、紅、黃布塊,外穿麻衣。(註:孝男、孝女、長孫腰部都掛一雙草鞋)
6、孫子、孫女:手臂上綁黃布條(戴黃帽,福清融城一般不戴)。
7、(外)孫婿:手臂綁蘭色布,腰綁蘭色布,戴蘭帽。
8、外孫,外孫女,外孫媳:手臂綁蘭色布戴蘭帽。
9、曾孫,曾孫媳,曾孫女:手臂桃紅色,頭戴桃紅色布帽。
10、曾孫女婿:手臂桃紅,腰上桃紅布條尾巴加一條一條紅布條。
11、元孫、元孫婿、元孫女:紅帽,紅袖條。
12、玄孫:手臂紫色布,帽子紅底外加4色布-用花布也可-zui後一代用花布。
13、親戚:比死者大一輩的用花毛巾,平輩用白布或白毛巾,小一輩的用蘭色(侄女)。外甥婿,腰綁蘭布條尾巴加紅布條(為區別可用蘭浴巾加紅布)以此類推,桃紅,大紅,紫紅,花布。
14、死者若是男的,其妻穿麻衣,麻圍裙,麻帽;死者若是女的,其夫手持其眉杖,用一根高與眉毛一致的竹子,再用黃紙捲住,留一段不卷,頭部頂端有一小段紅色
㈡ 走馬入殮是什麼意思
走馬入殮解釋為喪葬習俗。
釋義:
喪葬習俗。舊指人死後快速安葬而不操辦,多系赤貧戶或喪家遇有特殊情況。
示例:
根據家屬的要求,要「走馬入殮」,不再停靈祭奠,這也許是礙於非典的特殊時期,親朋之間人人自危地隔絕著,交通也很麻煩。(王立純《口罩》)
有的地方,男性死者右手放一根鞭子,左手放饅頭;包子放在女死者的雙手中。鞭子叫「打狗鞭」,饅頭叫「狗打幹糧」。在襄汾地區,死者筋疲力盡後,要穿白布系住自己的身體。
入葬後,將白布取出,分給子孫扎腰,稱為「留子」。在晉中祁縣等地,死者的頭部要用特製的凹空心枕枕,上面繪有日月、山河、花卉圖案。死者的屍體上又貼了七張銀箔,最後從頭到腳蓋上了一塊七尺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