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漢服雖然現在網上很火,但註定未來前景會無比黯淡!
其實不然。首先,漢服是漢族的民族服裝,與其他所有少數民族的民族服裝一樣有著同等的地位。苗族的服裝見過吧,那樣繁復的裝飾,你能說它「與都市生活背離」嗎?這恐怕扯不上關系吧。何況,你並不知道漢服的種類,有一種稱為「短打」的常服,就是上衣褲子分開,與現代服裝一樣非常方便。再有,我們現在所說的復興漢服與其他民族並不沖突,我們有說「所有民族都得穿漢服,不準穿自己的民族服裝」嗎?並沒有。你見過有其他少數民族為了自己的民族服裝而起矛盾嗎?也沒有吧。漢服亦然。且復興漢服只是涉及文化,並不與政治有過多干涉。實際上,漢服在清朝以前從黃帝時期開始到明末,已傳承了幾千年,那麼為什麼現在的人很少認識漢服,多為認識唐裝呢?清朝為滿族統治(在那個時候屬於外來民族統治,因為華夏中原歷來由漢族為正統。當然現在民族融合,這些問題都已不存在了)實行「剃發易服」要求留長辮、穿旗袍,以及後來國家動盪沒人再有精力去注意漢服,才使漢服有了一個斷代。但漢服並沒有消亡,清朝還留有「十從是不從」制,中有規定僧侶、戲子可穿漢服,於是漢服得以延續,等待復興。如今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時機已經到來。最後,如我所說,你陳述的第三點的出現,是因為歷史原因。如真要說「先入為主」,那麼漢服已傳承了幾千年,應是「主」才對吧,且如我上述,《左傳》雲: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這里的「服章」即指漢服。曾經的「唐裝旗袍」都是滿族的以及其有所改良的,屬於少數民族服裝,在以前甚至可以稱為「外來服裝」(當然現在不能這么說了)。「衣冠為表,文化為里」漢服中所包含的是華夏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古代中國是以漢族為正統漢服為正統服裝,才更能代表著華夏民族炎黃子孫。如今,我們復興漢服,無關乎政治無關乎與誰爭個高低貴賤,只為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民族不是赤裸的民族,我們有自己美麗的衣裳,名叫漢服。
❷ 華夏旗袍會臨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華夏旗袍會臨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2015-11-2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臨淄大道816號恆生國際星城綜合樓二樓。
華夏旗袍會臨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305MA3C0J013D,企業法人崔春霞,目前企業處於吊銷狀態。
華夏旗袍會臨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廣告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策劃;會議及展覽策劃、企業形象策劃;企業營銷策劃;企業管理咨詢;計算機圖文設計;軟體開發;服裝服飾批發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華夏旗袍會臨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❸ 旗袍文化,你覺得有沒有發展前途
我個人認為旗袍的話還是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其實從目前的整個狀況來看的話,雖然說算是一種小眾的文化,但還是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這樣的一種小眾文化它的受眾群體是很高的。之所以將它稱之為是小眾文化,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之日中多數的人是不會將旗袍穿出來的。
我們會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服飾,因為我們在心中對於這種服裝本身也是很喜歡的,只不過自己沒有將它穿出來而已。其實從旗袍它在眾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口碑來講的話,旗袍文化在日後發展的空間實際上是很大的,就比如現在很多的服飾都出現了旗袍形式的結合,或者說是對旗袍本身進行改造,將它改造成現在多數人更能夠去駕馭的一種款式。由此可見旗袍文化實際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在未來想必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❹ 旗袍對中華民族的意義
樓主喜歡旗袍嗎?和我一樣!我的空間里傳了不少旗袍的照片,有興趣,可以去踩踩哦!
旗袍,是一種內與外和諧統一的典型民族服裝,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它以其 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 性情與氣質。
起源
旗袍起源於中國上海。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貴族的衣飾,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國服」。
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這種由旗袍內涵所決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眾化,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內涵及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背景、環境、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我們不能設想一個菜販身著旗袍腳趿拖鞋的模樣,這是對美的糟塌,我們同樣也不能接受一個身著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
歷史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
審美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
關於「旗袍」的內容還有好多好多,實在打不完了,介紹你一個網址,上去看吧!很詳細的!!
http://ke..com/view/.htm
❺ 大家覺得現在開家賣旗袍的店鋪會怎麼樣子的!求助!
只賣旗袍目前可能不太好發展,畢竟穿旗袍的人不多,當然要是你可以開的有聲有色,那就不一樣了,要是開的好不僅賺錢多,還是對咱傳統文化的詮釋和保留啊
❻ 旗袍在中國網店銷售前景好,還是實體銷售前景好
旗袍還是在實體店的銷售效果會好一點,旗袍這種服裝一般價位都是比較高的,純手工定製的更加,這些東西僅僅靠網上的圖片和宣傳是遠不如客人實地看到,摸到來的更真實。
❼ 中國旗袍在未來會有市場嗎
新中國成立之初,婦女穿旗袍的還很普遍。以後由於各種原因,穿旗袍的就越來越少了。但旗袍作為我國的一種傳統的民族服裝,是具有一定特點的。它線條簡練而優美,造型質朴而大方,比較適合婦女穿著,在國際上也有一些影響。、國內兩種資源和大力拓展國內外兩個市場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廣大消費者更注重了個歧化。舒適化。高檔化。品牌化和時尚化,這些是溫州女裝企業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溫川女裝分會會長曾聖忠說,這些新形勢、新變化對女裝企業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必須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強筋壯骨,發展自身,在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仕勢。尋找合作夥伴,打造品牌加工,將自己原創品牌融入名牌產品之中,迅速提高自己品牌效益,提高產品附加值,逐十向高級時裝方向發展。 未來 中國女裝品牌具有強烈的區域色彩,還沒有真正意義上能在全國形成規模和影響的品牌。例如杭州女裝產業,帶有濃重的江南文化氣息;武漢女裝倡導顏色鮮艷、色塊深厚;深圳、廣州則因毗鄰港澳吸取了港澳的時尚元素和設計理念。這些區域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就開始直接有選擇地向目標城市發展。中國地域遼闊,風俗各異,南方女性和北方女性在穿著習慣、體型氣質等方面存在差異、對國際流行時尚的接納速度和程度也存在差異,中國女裝經過多年發展依然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目前國內女裝高端市場幾乎全部被國外品牌佔領,能走出"國門"的女裝品牌廖廖無己。
❽ 旗袍店開在縣城裡有前景嗎
估計夠嗆,最起碼也應該開在人流量比較大的市區,否則顧客會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