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拼多多怎麼掙錢
我做的是拼多多無貨源店群模式,和傳統店鋪模式不一樣,經營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無貨源模式,就是不需要囤貨 發貨,和付費推廣,利用軟體工具採集淘寶爆款商品(整個平台都是我們的貨源),加價上傳到自己的拼多多店鋪中,客戶下單,到廠家支付貨款,賺取差價
無貨源模式操作比較簡單,人人都可以復制經營,並且傳統店鋪,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做推廣或耍單,不管是個人做副業,還是專職創業,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兼職:工作之餘,根據自己的精力,可以經營做2-5個店
專職:一天工作6-8個小時,可以管理10-15個店,利潤更高
不論你是待業在家,或者帶孩子的寶媽,有自己的工作,想在2020年做自己的事業,都可以嘗試,即便你是零基礎的小白,這個項目都是你不錯的選擇,真正意義上做到投資成本低,在家賺錢!
『貳』 一條牛仔褲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彈性牛仔布的主要成份是彈性絲。彈性絲是屬於聚氨高分子組合,受拉力後可伸長五至六倍,位力消失後則可回復原狀,即使重復多次,彈性也不會消失。 彈性牛仔布可分為緯彈性、經彈性和經緯彈性三種,而最常用的就是緯彈性的牛仔布。 緯彈性牛仔布的織造工序和普通的牛仔布基本上是一樣的,即製造工序為: 漿染過程——織布——整理——縮水,彈性牛仔布的組織結構多是經紗浮面的斜紋組織,在織造時,彈性緯紗要盡量延伸,使得完成後的布匹在緯向縮水後,布的彈性因此產生。與普通牛仔布相比較,彈性牛仔布的縮水度特別大: 直向的縮水度在2%至4%之間,而橫向的縮水度在16%至22%之間,兩者之間的縮水度相差較大是彈性牛仔布最主要的一種特性。
『叄』 牛仔褲是怎麼做出來的`!
現代褲類名稱,用一種靛藍色粗斜紋布裁製的直襠褲、褲腿窄,縮水後穿著緊包臀部的長褲。因其最早出現在美國西部,曾受到當地的礦工和牛仔們的歡迎,故名。現時的牛仔褲大多用勞動布(又名堅固呢)裁製。衣縫沿邊緝雙道桔紅色的縫線針跡,並綴以銅釘和銅牌商標。牛仔褲的造型現已成固定格局,不分男女均可穿著。
牛仔褲的由來牛仔褲,英文名為「Jeans」,最早記載於1567年,是對來自義大利港口城市那亞(Genoa)祥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褲子的稱謂,捷即「或 「Genoese」Genes」。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Jeans」這個響當當的名字才被利維公司正式採用,在這之前人們把它稱之為「齊腰工裝褲」(Waist High Over all)、「褲子」(Pantaloons)。
說起牛仔褲,人們自然會想起1849年美國那次淘金潮,當時第一批踏上美國大陸的移民,他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他們不得不拚命的工作。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是在1849年礦工們一窩蜂湧進加利福尼亞州,形成了當時著名的淘金潮。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在這種背景下,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利維 斯特勞斯(Levi Strauss)被公認為是牛仔褲的發明者。 1850年,他所創立的利維公司(Levi`s)生產的501牛仔褲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褲的鼻祖了。30年代中期,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地帶幾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褲第一次被帶到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繁華都市,從此牛仔褲開始步入流行服裝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當局把牛仔褲指定為美軍的制服,大批的牛仔褲隨盟軍深入歐洲腹地。戰後士兵返回美國,大量積存牛仔褲在當地限量發售由於這種褲子美觀、實用、耐穿,又價格便宜,所以在當地大受歡迎。於是歐洲本地的工作服製造商紛紛爭相仿效美國的原裝貨色,從而使牛仔褲在歐洲各地普及、流行開來。美國好萊塢的影視娛樂業對帶動牛仔褲的國際流行風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50年代期間的著名電影如《無端的反抗》、《天倫夢覺》等,片中的主角都穿著舒適、大方的牛仔褲,在那些大牌明星引導潮流的影響下,牛仔褲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的標志。
在人們的印象中,經典的牛仔褲應該是這樣的:靛藍色、純棉斜紋布、臀部緊身、中低腰短襠設計、褲腿略小、拷鈕 、緝明線、貼袋、釘標牌等裝飾。然而,最早的牛仔褲並不是就跟我們所想像中的那樣。牛仔褲的鼻祖--利維公司,它所推出的501牛仔褲可以說是牛仔褲的經典之作。下面我們就以它的發展過程來回溯一下牛仔褲從誕生到經典的變遷:
1855年--最早的牛仔褲只有一個後袋,並且沒有約克。
1872年--始創用金屬鉚釘加固牛仔褲受力部位。
1873年--牛仔褲由灰色改為靛藍色。後袋飾以橙色的雙拱式線跡。
1886年--把後腰標牌的圖案由小矮人改為兩匹馬。
1890年--加上一個表袋與後約克。
1905年--加上第二個後袋,至此牛仔褲有五個口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
1922年--在褲腰增設腰帶襻。
1937年--後袋的鉚釘被藏在裡面。
1941年--取消了牛仔褲前開襟下部的鉚釘。 二戰期間去掉了後腰蝴蝶結及表袋鉚釘,而後袋的雙拱式線跡則由印製的相似圖形來代替。一枚月桂樹葉代替了拷鈕上的標志「L.S.&Co.S.F.Cal.」。
1947年--拱式線跡重新出現。
1950年--為隨應時尚潮流,褲管裁成更瘦身的式樣。
1955年--開始生產裝有拉鏈的501牛仔褲。
1959年--開發出經過預縮處理的牛仔褲。
1966年--後口袋角處以條棒形短線跡代替鉚釘固定。
1971年--紅色標牌由祥「LEVI`S」改為捷「Levi`s」。
1983年--由於織機技術的改進,使得門幅增寬,紅褲邊消失。 進入90年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製作牛仔褲的工藝大大提高,加上時間的積累令牛仔褲獲得了今天的完善結構
『肆』 牛仔褲怎樣的製作
一、牛仔輔料基本常識
1、 牛仔是一年四季可以穿著的服飾,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牛仔布
A、首先根據牛仔布的厚度,分為4.5安,6安,8安,10安,11安,12安,13.5安,14.5安等,4.5安是非常薄,常用來做夏季女士的背心,無袖衫等,而14.5安已很厚,用來做冬季的男士棉衣夾棉都可以。而我們經常穿的牛仔褲大多從8安-12安不等。
B、從牛仔面料種類來講可分平紋,斜紋,人字紋,交織紋,竹節,暗紋,以及植絨牛仔等……
C、從成分來講,牛仔分精梳和普梳,有100%全棉,含彈力(萊卡)的,棉麻混紡的,以及天絲……當然去年也開始流行一種塗層面料
2、縫紉線,一般常用608做面線,604做底線,這個數字代號即為線的粗細程度,608的線分開後則是8股,以此類推,線的大小也是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
3、袋布,袋布分為很多種,常用的是純棉布和化纖布,價位高低不同顏色有很多種根據客戶需要最常用為白色,袋布質量直接決定成本褲後會否起球和丟錢的現象。
4、拉鏈,拉鏈有銅有鐵,直接決定是否會生銹,男裝常用4-5寸的拉鏈,女裝以2.5-4寸不等,寸為長度,目前比較出名的是YKK這個牌子
5、嘜頭,嘜頭分洗水嘜,碼嘜還有主嘜,洗水嘜和碼嘜目前大部分都是一起使用,而主嘜多以織造為主,由於存在摩擦腰部也有些採用印花,有品牌標志!
6、捆條,多用在前鏈盤,即拉鏈後面做包邊處理,可以提升檔次,而有些沒有採用捆條,但不影響穿著。
7、釘扣,釘扣不但可以加固容易開線的部位同時可以起到裝飾作用,正常款式為6釘一扣,材質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8、皮牌,皮牌為後腰的一個裝飾,有真皮和皮革,現在也有金屬的出現
9、吊牌,吊牌是一個品牌的象徵上面有標價和詳細的工廠資料介紹
10、手提袋,為每條褲子配送的一個袋子,一般有工廠牌子等相關資料起到宣傳的作用,常用為塑料袋,由於目前環保意識的提高,有紙袋和無紡布袋。
11、其他,袋花即為裝飾作用也是品牌的象徵,燙鑽,刺綉,等
二、准備生產
1,了解面料縮水
一般普通的牛仔布也會有2%-3%橫直縮率,而彈力牛仔布的縮率可達10%以上,由於每卷布匹的縮水都會有多少的差異,所以每次生產前了解縮水率是首要問題,也是工廠紙樣師傅必須了解的事情。
2,打版
紙樣師傅根據面料縮水的不同開始出紙樣及實樣,目前有手工和CAD兩種方法,一般採用專用白紙和牛皮紙,根據設計師提供的圖樣或者實樣進行操作之後由車版師傅開始車版成品後開始到洗水廠根據圖片或者設計師的要求進行洗版,確認OK後開始進行生產。
三、開始生產
1,驗布
一般採用全自動驗布機和半自動驗布機進行驗布,不但檢驗布料得多少同時檢驗布料的走紗,爛洞等現象,一旦發現用畫筆做記號,在裁布時不用。
2,拉布
彈力布料需要松布放置2-4個小時避免洗水後縮水濾過大,目前有人工拉布和自動拉布牛仔一般採用人工拉布,之後把紙樣放在上面用大頭針固定,
3,裁布及編號
採用電剪進行裁剪,之後把所有裁好的裁片進行統一編號及檢驗,避免出現色差走紗等現象
4,進入生產車間
專人把裁片送向生產車間開始生產有將近30多道工序才可以做出成品!
『伍』 生產牛仔褲需什麼設備
LEVI'S牛仔褲的生產全過程
1、面料 LEVI『S的面料都是LEVI公司集中采購然後發配給工廠的。(LEVI公司每年舉辦2次專場采購,全球知名企業大都來參加竟標並向LEVI公司展示自己的新產品,9月份就在青島辦了一次,是LEVI韓國公司搞的)。每卷面料100米整,幅寬是1.5米,帶有LEVI公司的標識和批號。一般使用全棉面料。質量非常好,LEVI』S都有專門的驗布員負責面料質檢和跟單。
2、工藝製作 LEVI『S產品的工藝都是使用目前最先進的CAD系統製作,全部是電子文件,輸入到繪圖機再列印出版樣和排料圖,一個款式的製作工藝指示書有60頁之多````但他們幾乎不看,都是參照樣品製作。
3、裁剪 LEVI公司要求使用全自動裁床進行裁剪,面料在裁床上拉25--33米不等,一般鋪40-60層為一床,之後固定在裁床上,全自動裁刀將面料裁剪成一摞一摞的裁片,然後人工捆紮,並在上面蓋上號印(必須按照鋪布順序蓋號,為了防止層與層之間有色差),之後分發到流水線中。
4、製作 LEVI公司有自己獨特的製作工藝和專用設備,有些設備專門從日本和德國運到工廠使用,因為這些設備市場上根本沒有(後口袋的弧線都使用一種帶電腦的花線機縫制的,一次成型,很整齊)。LEVI產品使用的所有材料都是LEVI公司集中采購再分發下來的,質量非常好,對副料尤其是商標數量控制的很嚴格,壞掉的商標必須交到倉庫換一個新的出來,而且都有記錄。LEVI公司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安插6--10道質檢工序,(一般的貨都是4組質檢)發現不合格品都是直接作廢,不存在為了節約成本而拆開回修的情況,有點類似買當勞的漢堡。
5、水洗 牛仔褲半成品之後都很硬,有時後整理車間里的員工把褲子一條條的立起來排成一排比誰先排滿一張案台,LEVI公司派來跟單的人也很喜歡玩這種游戲,據說有人1分鍾就能擺好一案子```。LEVI公司有授權的水洗工廠,就在老公公司的隔壁,他們來人把半成品運去水洗,水洗的方法有很多種,不要求花色的水洗最簡單,只是使用60度的水加一點酵素和硅油洗20分鍾,這叫酵素普通洗,只是為了縮水和脫漿(這種水洗只收2元/件)。還有復雜的水洗比如:立體褶皺/破損/貓須/手工磨擦/懷舊/套色/石磨/高爾夫磨/````最復雜的水洗一條褲子反復洗十多遍,做的跟古董一樣,這樣的水洗據說要上百元一件(還有種水洗叫槍擊```是用子彈頭粗細的鐵棒燒紅了往褲子上戳,做的跟槍打的一樣)。水洗是牛仔褲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水洗之後會有很多殘次品,但這時檢驗出來的合格品基本就是出貨的產品了。
6、整裝 整裝車間的主要工作就是清理線頭、燙熨、掛吊牌、總檢和包裝。
呵呵 我們現在看到的LEVI『S牛仔褲就是這么生產出來的(還有好多細節工序,比如刺綉、印花、車縫細節等等就不一一說了,一條褲子總共有80-100多道工序呢)。
大體上是這樣啦,具體的再搜索。。。。
『陸』 牛仔褲工廠生產流程是如何的
您好,我想做服裝類特別是做牛仔褲的企業,生產流程都是相通的,只是可能部門叫法及分管職能不一樣而已。像:浪真牛仔 公司的生產流程就是:
每一季產品開發前,由設計師收集資訊(面料、色彩,款式,飾品等)後與銷售部共同制定下一季產品開發計劃 。
設計師根據計劃大綱,尋找流行的色彩、面料、款式、飾品等,然後根據資源繪制圖稿(清晰的款式圖,配齊面輔料,註明重要尺寸,註明重要細節)交給計劃科安排。
3. 計劃科根據版房的進程和生產前後順序制定計劃、安排版房根據計劃進展。
4. 版房主管根據計劃安排打版師製版及樣衣工的縫制。
5. 樣版師根據計劃及圖稿開始製版(註:製版前應與設計師溝通)按設計意圖進行製版,在製版過程中,版師(1)標注各部位的尺寸;(2)修正不合理之處,提供合理有效的工藝處理;(3)根據工作需要應抽出時間去商場看一看,盡量使樣版與設計一致,樣版繪制完成後,交版房主管。
6. 版房主管拿到樣版後進行初步審核:樣版與款式大致是否相符,樣版是否有缺損,審核不合格退還打版師直至合格為止。審核合格後,交裁床進行裁剪。
7. 裁床應以省料為前提,進行正確的排版。並在每副樣版上面註明面輔料用量清單。裁剪完畢後,把裁片、樣版及清單交還給版房主管由主管統一安排樣衣工縫制。
8. 樣衣工按照工藝要求和尺寸要求進行縫制,在縫制過程中發現不合理之處不能擅自的修改,應及時向主管反映,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縫制完畢後必須先自行審核。看做工是否符合標准、尺寸是否准確,當自行審核合格後再交主管。
9. 版房主管拿到樣衣後進行審核:(1)尺寸是否正確;(2)工藝是否正確;(3)樣衣做得是否工整;審核不合格退還樣衣工及時回修,直至達到要求。審核合格後,交付設計師看樣衣與設計是否吻合。不吻合,退還主管,直至修改到一致為止。吻合,由設計師打上吊牌、註上款號、日期、註明耗料和工時計算成本,記錄在冊。
10. 由開發部共同審核樣衣:(1)不通過,不採納而放棄;設達到理想效果,重新調整樣版,縫制樣衣後再次審核;(2)通過,通知版房主管安排樣版生產,樣衣封樣,下定單。與工藝共同制單,交與計劃科安排生產。
11. 工藝員負責:(1)核對樣衣和紙版,並註明主要成衣尺寸;(2)寫明詳細的工藝要求,尤其是關鍵和特殊部位的工藝要求;(3)每件下單樣衣詳細面輔料用量清單。
12. 設計師根據工藝員的資料復查樣衣尺寸和面輔料搭配。並制定3份定單,一份設計師留底,一份給技術部,一份交給計劃科。
13. 計劃科:根據生產流程安排生產日程及質檢。
14. 版房主管編制產品貨號,產品經總檢驗合格後,通知品管驗貸。品管驗收合格並簽章後,由版房主管指導正確折疊包裝方法,由後道整燙、包裝、入庫、待發。
『柒』 牛仔褲的布料是怎麼做的
一是做退漿和洗浮色處理,以達到基本的穿著功能。 是機織布都要做退漿處理,牛仔布也不能例外。一般的機織面料會在染色或者是印花時做退漿處理,但牛仔布是先紗線染色後直接織造,沒有布染色或印花這道工序,所以成品牛仔布是沒做退漿處理的,只能在洗水時再做退漿。牛仔褲上染的色,是靛藍為主,它是一種非堅固色,靛藍是不能直接溶於水也不能直接跟棉紗上染的,只能通過先氧化再還原的方式來達到上染的目的。這樣就決定了靚藍在上染的過程中,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上染率,會造成大量的浮色,這部分浮色在漿染的過程中在過漿槽之前通過數道清水缸洗掉部分,但還有許多還殘留在紗線上,所以在經過織造、後整理後的成品布中,還是含有大量的浮色。現在除了靛藍,也有用硫化染料的,一樣也是有浮色現象。通過洗水廠,洗掉牛仔褲的浮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有些玩牛的朋友會提到"原布牛仔褲"這名詞,以為牛仔褲不用洗水直接就可以穿,這是不科學的。其實應該叫原色牛仔褲更准些,因為通過洗水退掉漿後,對牛仔褲的色不做任何化學和物理的方式處理而保持原色,通過自然穿著來達到陳舊的效果(玩家也叫"養牛"),但原色牛仔褲也是一定要做洗水來去掉浮色和退漿的,不然牛仔褲根本無法穿。二是人工做舊。這也是牛仔褲洗水最主要的一個目的。通過各種物理的、化學的方式,讓新做出來的牛仔褲像是自然穿舊了的感覺一樣。洗水的風格非常之多,而且新的洗水方式在不斷地被人創造出來。牛仔褲的附加值,常常也是通過洗水來體現的。通常手工越復雜,做的效果越自然的洗水,越高檔。三是通過高溫定型最終確定牛仔褲的尺寸。牛仔布因為其特別厚重的原因,所以其縮水率較一般的面料要大許多,在制衣之前的織造廠的後整理車間,已經對牛仔布進行過一次預縮水和定型處理,但這只是第一步縮水處理。制衣廠在放紙樣之前,還要再次對成品布做縮水率測定,以決定放紙樣時的各裁片尺寸,一般全棉牛仔布在制衣後還會有2%左右的縮率(視不同的面料不同的組織結構而言,有些摻假面料其縮水率遠遠大過這個比例),彈力牛仔布就更大了,通常高達10%甚至更多。牛仔褲要具有穿著性,洗水廠最終縮水定型這一關相當重要。我們在外面買的牛仔褲,常常會發現碼數不太准,主要也是洗水廠定型沒做好造成的(面料,打版效果,紙樣有沒有放對等原因也會影響到尺碼准確性)。四是做其它一些改善牛仔褲外面風格和穿著性能的處理。比如固色、加柔軟劑、做塗層、樹脂整理、防皺處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