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購買的禮品送給員工賬務怎麼處理
公司購買的禮品送給員工,那麼需要將此筆費用計入到福利費,發生時做:
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
當上述職工薪酬以銀行存款或現金實際支付時,沖回預計負債: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
貸:銀行存款
(1)給員工買帽子怎麼做賬擴展閱讀:
企業應當通過「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應付職工薪酬的提取、結算、使用等情況。該科目的貸方登記已分配計入有關成本費用項目的職工薪酬的數額。
借方登記實際發放職工薪酬的數額,包括扣還的款項等;該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付未付的職工薪酬。
「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應當按照「工資」、「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等應付職工薪酬項目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以其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按照該產品的公允價值,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
將企業擁有的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該住房每期應計提的折舊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並且同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
貸記「累計折舊」科目。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每期應付的租金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並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難以認定受益對象的非貨幣性福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和應付職工薪酬。
B. 購安全帽做什麼會計科目
購安全帽做什麼會計科目?
發生時做:
借:管理費用:勞動保護費;
貸:銀行存款
C. 安全帽怎麼入賬
借:管理費用(或製造費用)----勞保用品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
D. 我公司為員工購買工服,要怎樣進行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勞保費
貸:銀行存款
管理費用屬於期間費用,在發生的當期就計入當期的損失或是利益。
企業應通過「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結轉後該科目應無余額。該科目按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費用審查類別
1.無形資產攤銷的審查
主要包括:無形資產的估價是否真實、合理;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是否合理,注意查明無形資產仍可長期使用而其價值已全部攤銷,或者無形資產的使用期限已到,而其價值尚未攤銷完畢的情況,這可通過查閱無形資產攤銷明細賬查明;有無將無形資產攤銷列入固定資產折舊的錯誤處理。
2.土地使用費的審查
主要包括:根據有關規定,核實列支的土地使用費是否真實、正確;有無將上年度或下年度的土地使用費列作當年費用;對未辦理土地使用證書或雖已辦理了證書,但當年未支付土地使用費的,應查明其是否按規定預提了土地使用費,並計入當年損益。
E. 工程施工類企業給工人買的安全帽、口罩等具體怎麼做分錄
勞保用品會計處理直接計入管理費用,分錄如下:
1、小規模企業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等)
貸:銀行存款
2、一般納稅人企業,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等)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F. 公司購勞保用品怎麼做賬
一般情況下,企業可以把勞保用品作為福利費處理,明細科目可以設為勞保費用,如果執行的是小企業會計制度,則通過「應付福利費」處理,如果執行的是新企業會計准則,則通過「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同時,按照勞保用品的具體用途,計入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生產成本等科目。
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生產成本——福利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新准則)
或者
借: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生產成本——福利費
貸:應付福利費(小企業會計制度)
對於建築施工企業,勞保用品可以作為工程施工中的施工管理費的勞動保護費處理。
如果購入的勞保用品,先入庫,後續期間分批領用,則可以先通過「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處理。
購進時
借: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
貸:銀行存款等
實際領用
借:管理費用——職工福利費
貸: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
因其多次周轉使用,則應設置備查薄,管理領、用、存。
(6)給員工買帽子怎麼做賬擴展閱讀:
勞動防護用品分為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和一般勞動防護用品。
一般勞動防護用品
未列入目錄的勞動防護用品為一般勞動防護用品。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目錄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確定並公布;
勞保用品具備如下條件:
(一)、特種勞動防護用品有三證。即: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安全鑒定證(現改為特種勞防用品安全標志證)。
(二)、以下產品為國家安監總局公布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
一、頭部護具類:
安全帽
二、呼吸護具類:
防塵口罩 過濾式防毒面具 自給式空氣呼吸器 長管面具
三、眼(面)護具類
焊接眼面防護具 防沖擊眼護具
四、防護服類
阻燃防護服 防酸工作服 防靜電工作服
五、防護鞋類
保護足趾安全鞋 防靜電鞋、導電鞋 防刺穿鞋 膠面防砸安全靴 電絕緣鞋 耐酸鹼皮鞋 耐酸鹼膠靴 耐酸鹼塑料模壓靴
六、防墜落護具類
安全帶安全網密目式安全立網
一般防護用品主要有:
棉紗手套,帆布手套,毛巾,棉紗,擦機布,口罩,防塵帽,普通工作服,普通勞保皮鞋,耳塞,腳套,水靴,雨衣,粘膠帶等。
G. 公司購買工作服怎樣入賬
工作服入賬會計處理:
1、如果是根據工作性質和特點統一製作、統一著裝的合理的工裝支出,比如服務行業統一服裝,這種根據國稅[2011]34號是可以直接作為公司合理的成本費用支出。
這樣會計分錄直接記:
借:管理費用——工裝費用
貸:銀行存款
2、如果非第一種情況,是帶有福利性質的服裝製作,首先最簡單的判定就是你是否是在工作中統一著裝,如是這種的話那應該計入福利費,通過應付職工薪酬過渡,雖然福利費最終也是進成本費用,但是必須占你福利費額度。而且,既然是屬於福利費,那麼這部分實物福利要並入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會計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銀行存款
3、如果是勞保費支出,比如這個工裝是為保障員工工作安全的安全服安全帽等,那這種歸入勞保用品。但是必須注意「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才能稅前扣除,所謂「合理」,有一定的前置條件,即:
一是必須確因工作需要,若不是出於工作需要,則該項支出不得扣除。
二是為職工配備或提供,而不是給其他與其沒有任何勞動關系的人配備或提供,發放給其他沒有勞動關系人員的勞保費不能在稅前扣除。
三是限於工作服、手套、安全保護用品、防暑降溫品等。
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勞保用品
貸:銀行存款
(7)給員工買帽子怎麼做賬擴展閱讀:
企業應通過「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
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結轉後該科目應無余額。該科目按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等,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企業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辦公費、水電費、差旅費等以及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咨詢費、研究費用等其他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研發支出」等科目。
期末,應將「管理費用」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
管理費用在會計核算上是作為期間費用核算的,企業發生的管理費用,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並在"管理費用"科目中按費用項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賬核算。期末"管理費用"科目的余額結轉"本年利潤"科目後無余額。
H. 職工發福利怎麼做賬
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24800
貸:庫存商品
2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800
I. 旅遊公司購買的帽子和包該怎麼做賬
估計你們買的是旅客用的吧,那直接進主營業務成本~
J. 給員工發福利怎麼做賬
1、公司購買的禮品送給員工,那麼需要將此筆費用計入到福利費,發生時做:
借:管理費用-應付福利費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2、如果收到購買此禮品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是不允許進項稅抵扣的,,若已抵扣需要做進項轉出。
企業以其生產和外購的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的,應按該產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並確認應付職工薪酬;同時確認主營業務收入,其銷售成本的結轉和相關稅費的處理與正常商品銷售相同。
以外購商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的,應按該商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計人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實際購買時沖銷應付職工薪酬。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進行賬務處理時應先通過"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歸集當期應計入成本費用的非貨幣性福利,以准確確定企業人工成本。
(10)給員工買帽子怎麼做賬擴展閱讀:
1經濟性福利
A.住房性福利:以成本價向員工出售住房,房租補貼等。
B.交通性福利:為員工免費購買公共汽車月票或地鐵月票,用班車接送員工上下班。
C.飲食性福利:免費供應午餐、慰問性的水果等。
D.教育培訓性福利:員工的脫產進修、短期培訓等。
E.醫療保健性福利:免費為員工進行例行體檢,或者打預防針等。
F.有薪節假:節日、假日以及事假、探親假、帶薪休假等。
G.文化旅遊性福利:為員工過生日而舉辦的活動,集體的旅遊,體育設施的購置。
H.金融性福利:為員工購買住房提供的低息貸款。
I.其他生活性福利:直接提供的工作服。
J.企業補充保險與商業保險:補充保險包括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