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首先呢,是先把短袖衫的領口和袖子都去掉。個人建議在確定剪多少之前,先找一件寶寶當前正合穿的背心比著來剪。如果要用大人的舊衣服改造的,那麼不僅僅袖口和領口,整件服裝的腰圍和胸圍等關鍵尺寸也要根據自家孩子的體型來調整了。
02
從肩部縫合位置往向前面延長3cm左右,將肩部裁開。
03
把肩帶後面按照多出3cm,當貼邊折回內側;肩帶另一頭邊向內折0.5cm縫合。
04
使用花邊在胸口中間位置縫合,注意要在正中留出一個長方形缺口。
05
從其他舊衣服上選擇合適的布,長大約50cm左右。首先製作一個長方形補在上一步留出的花邊的中間。
06
在這里因為我裁剪的前面胸口的開口太大,所以在裡面往兩邊收了一點。
07
用碎布製作2小2大共四枚包扣,按照個人喜好可以在包扣外加花邊。小的包扣是縫在胸口的花邊中間。大的兩枚包扣是縫在肩帶上。
08
在肩帶上把兩個大的包扣縫兩邊;在肩帶內側縫上按扣。
09
最後是收尾的美化工作,用包邊條在領口袖籠包邊,在底邊加褶邊和花邊。一件很受小孩子喜歡的馬甲童裙就改造完畢了。
❷ 我想給我十歲兒子做個秋冬馬甲,不知怎麼裁剪,請幫忙裁剪圖
這里是個套餐,喜歡找我就行了
❸ 兒童背心裁剪方法
1、首先按照紙樣將背心的前後片裁剪出來,前片要特別標記好內折線(這個很重要一點要標記清楚,做領子的時候是必須的。)
(3)小孩帽子馬甲怎麼裁剪擴展閱讀
1、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裲襠是背心的雛型,為敞領無袖束腰衣,仿自漢代的裲襠鎧,取其「當背當心」之意(見圖),宋代稱作背心。至清代, 背心形制多樣,有大襟、對襟、琵琶襟等,且男女皆可穿用。
2、其中一種正胸飾一排13顆橫紐的「巴圖魯(滿語勇士)坎肩」,初用於朝廷要員,後也為一般官員穿用,士兵還將背心用作號衣。民國時期,勞動人民多將背心當作外衣穿。現代生活中穿用背心已十分普遍。背心一般按其製作材料命名,如皮背心、毛線背心等。
3、它可做成單的、夾的,也可在夾背心中填入絮料。按絮料材質分別稱棉背心、羊絨背心、羽絨背心等。
4、領、立領、翻領、駁領等。背心長度通常在腰以下臀以上,但女式背心中有少數長度不到腰部的緊身小背心,或超過臀部的長背心(又稱馬甲裙)。
5、背心一般按其製作材料命名,如皮背心、毛線背心等。它可做成單的、夾的,也可在夾背心中填入絮料。
❹ 冬天帽子的裁剪方法
自古以來在形容衣著端莊得體的成語中,冠冕堂皇、衣冠楚楚、華冠麗服等都強調了「冠」在服飾中的首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甚至孔子的弟子子路在處境危險時不及時逃命,而是說:「君子死而冠不免」。把寶貴時間用來系帽子了。而且在古代禮制中帽子和服裝是需要配套搭配和社會地位息息相關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帽子已經從單純的防曬、防風保暖演變成了一件裝飾性很強的時尚單品。現在帽子的造型和材質種類繁多,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氣質和臉型來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的帽型。
兒童45至50用這種面料做喜慶、中式復古,可以給家裡的小少爺和小千金做起來哦。
❺ 戴帽子的馬甲怎麼改去帽子
帶帽馬甲不想要帽子,那就把帽子拆下來,用帽子或毛毛布做個半高立領縫上就可以了。
馬甲是一種無領無袖,且較短的上衣。主要功能是使前後胸區域保溫並便於雙手活動。它可以穿在外衣之內,也可以穿在內衣外面。主要品種有各種造型的西服馬甲、棉馬甲、羽絨馬甲及毛線馬甲等。
歷史
馬甲又分為外套和內衣,單穿的內衣指的是無袖T恤。西裝馬甲起源於16世紀的歐洲,為衣擺兩側開口的無領、無袖上衣,長度約至膝,多以綢緞為面料,並飾以彩綉花邊,穿於外套與襯衫之間。1780年以後衣身縮短與西裝配套穿用。
西裝馬甲現多為單排紐,少數為雙排紐或帶有衣領。其特點是前衣片採用與西裝同面料裁製,後衣片則採用與西裝同里料裁製,背後腰部有的還裝帶襻、卡子以調節松緊。
❻ 戴帽子的馬甲怎麼改成立領
戴帽子的馬甲要改成立領的,可以把帽子剪掉,但剪得時候在領子處要留一部分留的部分做成立領就行了。
❼ 兒童連帽馬甲裁剪圖解法
三種規格尺寸 70CM,80CM,90CM,,,做馬甲時袖隆尺寸要稍放大一點,
❽ 帶帽風衣怎麼裁剪
帶帽風衣的裁剪方法有兩種,一是帽子和衣身連一起裁剪,第二種是衣身和帽子部分分開裁剪然後縫制時給縫在一起。
❾ 裁剪小男孩馬甲公式
海南服裝工藝美術學校為你提供以下參考,希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