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朝女子服飾特點
1、漢女服飾
漢族婦女穿披風、襖裙。披風是清代婦女的外套,其制為對襟、大袖、下長及膝。披風之上,裝有低領,點綴著各式珠寶。披風的裡面,還有大襟、大襖小襖,小襖是婦女的貼身內衣,顏色大多用紅、桃紅、水紅之類。
婦女的下裳,多為裙子,顏色以紅為貴。裙子的樣式,尚保存著明代的馬面裙,康熙年間馬面裙開始著重裝飾裙門,後來裙褶又改為長梯形接片。
2、滿族及宮廷婦女服飾
清初為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前後開衩的長衣,後來改為左右開至腋下,開衩的頂端必飾有雲頭,且旗袍的紋樣也更加華麗,邊飾的鑲滾更為講究。紋樣品種繁多,並有各自的含義。
大約在咸豐、同治期間,京城貴族婦女衣飾鑲滾花邊的道數越來越多,有「十八鑲」之稱。這種裝飾風尚,一直到民國期間仍繼續流行。初期旗袍無領,穿著時需加上領巾,後來加上假的元寶領。
3、後宮服飾
皇後、皇太後、皇貴妃、貴妃、妃、嬪服用的稱為龍褂,樣式為圓領、對襟、左右開氣、袖端平直的長袍。皇後龍褂紋飾,據文獻記載有兩種類型,北京故宮所藏實物,則有三種類型,均為石青色:
第一種飾五爪龍八團,兩肩、前胸後背各一團為正龍,前後襟行龍各兩團,下幅八寶、壽山水浪江涯及立水紋,袖端各兩條行龍及水浪紋。
第二種只飾五爪金龍八團,下幅及袖端不施紋樣。第三種飾五爪金龍八團,下幅加水浪江涯、壽山、立水紋。皇後、皇太後、皇貴妃、貴妃、妃龍褂與此相同。嬪所穿龍褂,兩肩前後正龍各一條,襟變四龍。
皇後常服樣式,與滿族貴婦服飾基本相似,圓領、大襟,衣領、衣袖及衣襟邊緣,都飾有寬花邊,只是圖案有所不同。
清代滿族婦女所穿的旗袍外面常加罩一件馬甲,這是滿族婦女十分喜愛的裝束。這種馬甲與男式馬甲一樣,也有大襟、一字襟、對襟及琵琶襟等形制,長度多到腰際,並綴有花邊。
滿族婦女的發型稱為旗頭,清中期開始有二把頭,清末滿洲貴族婦女在二把頭上加上一種名為大拉翅的板型冠狀飾物。
⑵ 故宮怎麼樣
紫禁城宮殿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位於北京城中心,南名午門,北稱神武門,左右為東、西華門。前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東西輔以文華、武英二殿,統稱為「外朝」。後半部,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左、右為東、西六宮,後為御花園,在此以外,東有皇極殿、寧壽宮、養性殿、樂壽堂等建築。西有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等建築,乾清門外東有九卿房;西有軍機處。養心殿為皇帝日常辦公地。與之相對稱的地方為奉先殿,整個紫禁城宮殿建築,是中國歷代宮殿建築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現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偉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故宮的整個建築金碧輝煌,庄嚴絢麗,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質結構宮殿。 建於明代,用於明清兩代,更感嘆滿人對漢族文化的尊重和傳統。 裡面的珍寶收藏很多。 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現代旅遊開發造成故宮幾乎每天是人山人海,但是來到北京還是必去之地!
⑶ 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企業機構: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700萬經營模式:經銷批發員工數量:11-50人主要市場:大陸;港澳台地區;客戶類型:中高檔消費、單位團體、政府機關、大型企事業單位
法定代表人:張群言
成立時間:2005-04-29
注冊資本:7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0004978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與境內合作)
公司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8號北京烽火聯發賓館北樓二層
⑷ 故宮怎麼樣
很好的故宮導遊程序,對於與故宮有關的歷史,建築甚至內部陳列都有詳細的介紹。線路規劃相當實用,解決了我在故宮里最大的一個困擾。其實這款程序可以不僅僅用於導游目的, 聲音、文字和圖片的綜合運用,使得即使「臥遊」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哦,還有,個人很喜歡這個程序里的配音,非常專業。
⑸ 去故宮穿什麼衣服較好
去故宮遊玩穿什麼衣服沒有限制,只要是自己穿著舒適的都行。但是在故宮里要走很多路,所以要穿舒服的鞋,因為路不平,高跟鞋要避免。
如果去故宮是為了拍照,為了拍出的效果更好,你可以嘗試一下幾種衣服:
1、現代日常服裝。
衣服全身盡量不超過兩個彩色,黑白不算,飽和度高的,紅色,藍色,黃色,綠色。故宮建築主題是紅黃,同色系或對比色的搭配,拍照效果最好。現代服裝款式:大裙擺長裙旗袍中式棉麻盤扣等服裝比較符合中式建築的古典氣息。
2、漢服。
這幾年漢服逐漸日常起來,現在小姐姐們也流行租漢服穿進宮自拍啦。以明制為主,故宮為明清都城,穿漢服還是明制比較搭一些。個人覺得紅配紅牆很好看,紅配藍也很搭故宮紅牆。
3、清裝旗服。
故宮因清宮劇而持續在我們心中留下印象,所以穿著清裝進故宮逛也可以很應景的,現在進宮玩,會看到很多娘娘在逛故宮呢。清裝大家一般買來日常也穿不了,發型自己也不好盤,可以在故宮周邊店鋪租一套服裝邊逛邊拍,當回美美的皇後,立刻就穿越了呢。
總之,只要你自己喜歡、高興穿什麼樣的衣服都行。
⑹ 故宮博物院禮品店怎麼樣,好不好的默認點
個人認為,產品還是很不錯的,很多非常有創意。當然價格也不菲。
新聞報道說:故宮博物院靠賣文創產品一年創造了10億元的銷售額、近億元的利潤。「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故宮博物院盈利能力逆天了。
一年10億元的銷售額、半年近8000萬元的利潤,這是多少上市公司都難以企及的數字。故宮博物院,僅靠一些耳機、摺扇、文化衫就輕松賺到了。
⑺ 男扮女裝進故宮可以嗎
不可以,因為很容易被人發現
⑻ 古代女子的服裝是怎樣的。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在唐代,石榴裙是年輕女子極為青睞的一種服飾款式。這種裙子色如石榴之紅,不染其它顏色,往往使穿著它的女子俏麗動人。唐人萬楚在《五月觀妓》中說:「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韋庄也唱道:「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贈姬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描寫了那位彈琵琶的女子色藝驚人:「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這「血色羅裙」即是石榴裙。
石榴裙流傳的時間很久遠,明代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詩中寫道:「梅花香滿石榴裙」。雖寫的是唐朝之事,即可看出當時現實生活中,此種款式的裙子仍為年輕女子所珍愛。
由於石榴裙經久不衰,於是俗語中說男人被美色所征服,稱之為「拜倒在石榴裙下」,至今仍在鮮活地用著。
唐代的婦女,對裙子特別鍾情。除石榴裙外,還有許多別致的款式。初時,裙子窄而瘦長,穿者將裙子提得很靠上,甚至齊到胸乳,故唐詩中有「慢束羅裙半露胸」的句子。到盛唐時,裙子的製作精美華麗,有的價格昂貴,主要式樣有間裙、百鳥裙、花籠裙等。間裙,即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的材料互相間隔和排列而做成的裙子,每一間隔叫作一「破」,有「六破」、「七破」和「十二破」之分,顏色有紅綠、紅黃、黃白諸種。百鳥裙,用多種飛禽的羽毛捻成線織成的裙子,因做工考究,故立體感強,「正視為一色,旁視為一色,目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穿上它「百鳥之狀皆見」(《新唐書》)。
花籠裙,是用輕軟細薄而又半透明的「單絲羅」織綉而成,上面用各種顏色的絲線綉出花鳥等圖案。百鳥裙和花籠裙,都是穿在一般裙子外的套裙。此外,還有百疊裙、畫裙(在裙子上直接作畫)等。
⑼ 故宮的外觀怎麼樣,用一個字形容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綉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雕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