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如廁後後不會整理衣著如何培養
1、幼兒是多大了呢,大點孩子理解能力,動手能力會更強。
2、剛開始教孩子,在他上廁所後進行教他,在幼兒身邊,一步一步的教,同時也可以讓他去學的做。Ps:在他做得不錯時候,要多誇贊,鼓勵他去做。這樣孩子會有信心去做。
3、在孩子穿衣服時候,也多讓他自己做,他整理不好,在教他做,讓他習慣。
4、當覺得孩子差不多可以自己動手了,就讓孩子自己去上廁所,自己整理好出來。
ps:孩子動手力差,要耐心,多鼓勵,慢慢來是能成功的。
這個自理能力確實有點問題 肯定是從小嬌慣造成的 從今天起,,就讓她自理,不完成任務 就實施一些象徵性的小懲罰
Ⅲ 女兒現在14個月了,會簡單的說話,就是大小便不會說,老是在褲子里,很麻煩,如何引導教育孩子自理呢
教寶寶上廁所有竅門
嬰兒剛出生後,人們通常會用尿布或「尿不濕」這樣的工具解決孩子的大小便問題。但是,什麼時候孩子開始具備自己上廁所的智力呢?應如何教孩子自己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呢?這些問題雖不大,但卻是大人和孩子都需要學習和適應的一個過程。
首先應該了解的是,什麼是「上廁所教育」?這種教育旨在幫助孩子逐漸擺脫用尿布解決大小便的問題。在施行這種教育前,大人自己首先要為「上廁所教育」備課。
教會孩子自己上廁所並非一日之功,有的孩子兩個月後就能學會,而有的孩子則需要半年才能適應,因此,大人需要做好耐心輔導的心理准備。在教孩子自己上廁所的同時,還應幫助孩子逐漸克服尿床的習慣,但解決這個問題則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
大多數家長並不清楚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教孩子上廁所了。根據專家們的研究,當孩子開始有上廁所的意識時,通常會有一些動作跡象,如突然停著不動達數秒鍾,或拉扯自己的尿布等。大多數幼兒在長到18個月或24個月後就會顯示這些動作。但在某些孩子的身上,這種要求上廁所的動作會發生得更早,或更晚。相比之下,男孩要求上廁所的意識比女孩來得晚。當大人觀察到這些動作出現時,就意味著可以開始教孩子如何上廁所了。
具體「授課」內容包括:
1.教孩子如何上廁所時,大人所使用的語言應是孩子能明白的簡單語言。
2.用語言和動作教孩子如何利用腹部肌肉的力量幫助排尿和排便。
3.教孩子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上廁所的需求。
4.每天可有兩個小時不給孩子穿尿布。
5.讓孩子自己走到便盆處。
6.學會脫尿布或內褲。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開始教孩子上廁所的時間最好是夏季。因為在這個季節,孩子身上穿的衣物比較少,易於脫穿。要有意識地教會孩子自己往下脫褲子。隨著孩子對自己上廁所有了一些意識,可增加孩子不穿尿褲的時間。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1.當孩子長到18個月時,就可以開始讓孩子熟悉一些與此有關的物理環境,如把便盆放在孩子容易看得見的地方,並讓孩子認識便盆,使上廁所成為孩子生活的一個自然部分。
2.大人可以領著孩子走到便盆處,但不要強迫孩子這樣做。因為這樣做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對自己上廁所產生不必要的抵觸情緒。
3.在向孩子解釋上廁所過程時,避免使用粗話和地方俚語,應用「小便」和「大便」這樣簡單明了的字眼,避免孩子將上廁所過程與一些不好的東西聯系起來。
4.在向孩子解釋上廁所過程時,要多做些示範動作,在做示範時,要配上相應的解釋。
5.有些男孩喜歡在洗澡時小便。遇到這種情況時,應予以制止,讓孩子養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6.當孩子成功地完成一次大小便後,應用語言給予鼓勵。當孩子沒做好時,不要打罵相加,避免讓孩子感到很難堪。相反,應鼓勵孩子下次做得好一些。在開始的時候,有些孩子甚至會在沒有需要的情況下在便盆上坐一會兒。遇到這種情況時,不要責怪孩子,而是應該表揚這種防備意識。
7.除孩子對上廁所漸漸養成的條件反射外,還應根據孩子的習性,提醒孩子上廁所,如飯後20分鍾以後,建議孩子坐到便盆上。
8.在對孩子進行「廁所教育」期間,需要讓家裡所有的大人對孩子使用同一程序,不能「眾說紛紜」,致使孩子無所適從。
^_^
Ⅳ 小孩子容易拉褲子里,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對於媽媽們來說,看到寶寶一天天進步,一天天獨立,那種成就感和喜悅感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但是往往還沒得意多久,寶寶就會做出一些讓你無法理解甚至不能接受的事情,比如拉褲子。
4、 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減輕心理壓力
孩子們追求安全感,因此會依賴父母,一旦進入新環境中,會恐懼不安,比如剛上幼兒園,對新環境和新朋友不熟悉,便會產生焦慮心理,父母一定要積極和老師溝通,幫助孩子盡快融入到集體當中,消除心理問題,對肛欲期的孩子有很重要的作用。
肛欲期的寶寶是脆弱的,需要家長更用心的呵護和鼓勵,因此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一步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尷尬階段。
Ⅳ 幼兒園如何教幼兒分層次提褲子教案
目標: 讓幼兒知道如何如廁的禮儀 培養幼兒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讓幼兒知道生活也是有規矩要遵循的。 准備: 洗手間、衛生紙、毛巾、垃圾桶 過程:導入:教幼兒帶入衛生間,提問:我們要是用洗手間,但不知道裡面有沒有人,這是我們應該怎樣做? 如廁要先敲門,若沒人回應,就可以進去 若有回應,要在外面排隊等候 介紹如何使用馬桶(坐式、蹲式) 教師示範,教給幼兒如何提褲子的方法 教師示範如何沖廁所 教師介紹使用完洗手間要打香皂洗手的禮儀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的惡如廁習慣,引導幼兒學會輪流等待。
Ⅵ 小孩剛上幼兒園,褲子不會提,老師也不給整理,要不要轉學
家長可以先和老師進行溝通,然後盡快教會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的基本能力。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祝寶寶健康成長。
Ⅶ 兒童在幼兒園或外邊都不尿褲子,在家老是尿褲子.為什麼如何教育
你好。孩子在幼兒園高度專注,在乎老師怎麼看她,因為有尿找老師,老師會表揚她,讓她很滿足。回到家裡,孩子的心情以及緊張心理完全放鬆,就容易尿褲子。你老婆說的是對的,孩子即便尿褲子,也不能打罵,否則孩子更容易尿褲子。家長可以定時提醒孩子上廁所,座便器用護圈套上,孩子坐在上面不會覺得涼,就不反感撒尿。每次孩子做得好,就要及時表揚,最終孩子就不會把尿尿在褲子上了。
Ⅷ 孩子老是尿褲子,教不會怎麼辦
【問】:我的小寶寶今年兩歲四個月了,剛送幼兒園。她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句子說得很完整,自己有什麼要求都能清楚的說出來,要大便了她會講,可就是要拉尿了她不說,每次問她要不要拉尿,她都說不,一會兒就拉到褲子里了,把褲子弄濕了就喊,我要尿尿,然後要換褲子。現在每次都是到一定的時間就要她去尿尿,在家她聽我的話。可在幼兒園老師過一段時間要她去廁所,她不肯尿尿,睡午覺前不肯尿尿,睡到床上十來分鍾就把床弄濕了,長期這樣,再有耐心的老師也會煩的。我以前也試過很多方法,講道理,獎勵,不給他換褲子,氣的時候還打過屁屁,可她就是改不過來,我就是弄不清她那麼會說,為什麼要尿尿了不講。請一修媽媽為我解答這個難題!謝謝! 【答】:這個尿尿的環節成為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從現在開始不再提醒孩子尿尿,尿褲子以後也不要指責和批評,這里家長要做到緘口。尿濕了,讓他自己去換洗,是真的要孩子去洗褲子,不是說著玩的,洗不幹凈沒關系,我們可以在孩子不注意的情況下重新洗一次。 跟老師溝通好,做好准備工作,如准備好幾條褲子,床單。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只是不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對尿褲子的評價。反復的提醒孩子尿尿,是一種錯誤行為的強調,不利於改正。 淡化這個尿褲子的問題。但是做到這點需要老師的耐心,做家長的只能做好自己:不指責不批評,只是事先做好准備。 寶貝,相信你能控制好自己,如果控制不好尿濕了也沒關系,我們把尿濕的褲子洗干凈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做到了一次,我們將要大幅度的表揚,好的行為帶動過失行為。這就是揚長避短。
Ⅸ 怎樣教小班孩子上廁所提拉好褲子
耐心的教他,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的,
Ⅹ 小班孩子上完廁所回來不會整理褲子怎麼跟家長交代
答:
這個根本不用跟家長交代,不會整理褲子,老師就幫穿上了,畢竟孩子這么小,基本上都對老師跟著上廁所,否則尿到褲子上,老師還得給換,跟家長交代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