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搭配技巧 > 鐵帽子英文怎麼說

鐵帽子英文怎麼說

發布時間:2021-10-11 23:54:29

A. 戴著一頂鐵帽子的英語

你好!
戴著一頂鐵帽子
Wear a hat of iron

B.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個什麼官銜有多大權力

清朝的“鐵帽子王”並不是一個官銜,只是對世襲罔替的親王爵位的一種尊稱而已,雖然“鐵帽子王”的稱呼看似非常霸氣,但實際上“鐵帽子王”並不能帶來什麼權力,只不過能讓擁有“鐵帽子王”的親王能夠享受到比普通親王更優厚的生活待遇而已。在清朝的十幾位“鐵帽子王”中,早期的七八位”鐵帽子王“確實擁有很大的權力,但那是他們用開國時期立下的汗馬功勞贏來的,並不是因為得封“鐵帽子王”才有了很大的權力。

簡而言之,”鐵帽子王“只不過仍是擁有更高生活待遇的親王而已,段位比親王高了許多,但對皇帝來說,依然只是一個比親王高級些的奴才而已,擁有”鐵帽子王“並不代表擁有了權力。

C. 郭德綱和於謙說的相聲、說於謙是鐵帽子王、是綠色的

誇住宅,官衣賀喜,賣五器中都有,但不是每一個版本都有

D. 清朝的鐵帽子王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鐵帽子王,這個稱呼在清朝才有的皇室爵位專稱。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清朝的皇帝的兒子們的爵位。

鐵帽子王雖然說有"鐵"字,但變數還是很大的,比如說犯了罪,式得罪了皇帝的,也是褫奪封號,甚至殺頭。
這群王爺如果能力強還好,如果沒有什麼治國平天下的本領,在這養尊處優的皇城也就混吃等死吧!

E. 據說清朝共有八大鐵帽子王,他們分別是誰呢

鐵帽子王也是如此,它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比一般的親王有些有待和特權,具體表現為:「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到了乾隆年間,為了表彰怡親王的功德,乾隆帝又將怡親王這一支定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至於清末的三大鐵帽子王——恭親王奕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清初有8個開國王爺,中間有一個幫助雍正皇帝登基的怡親王胤祥,清末還有三個鐵帽子王,分別是恭親王奕昕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他們的命運各不相同。

在清朝,皇帝的兒子們並不像之前的漢朝、明朝一樣都會獲得封地或者成為王爺,而是他們可能被封為郡王、貝勒、鎮國公,輔國公等。就算被封為親王,這個王位也並不是世襲的,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鄭親王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生於1599年11月19日,死於1655年6月11日。他是唯一一個不是帝王的直系子孫,他雖然不是直系,但是他在開國的時候曾立下赫赫戰功,起到了穩定政局、平衡各方勢力的作用。八大鐵帽子中的克勤郡王、順承郡王實際上也是代善一系的,這也反映出代善的重要性。



F. 正黃旗怎麼翻譯

正黃旗 (Plain Yellow Banner,或直接說Yellow Banner), 鑲黃旗 (Bordered Yellow Banner)

依據:維基網路英文版對『清朝』詞條的『軍事』部分的闡述:
The development of Qing military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road periods separated by the Taiping rebellion (1850–1864). The early Qing military was rooted in the Eight Banners first developed by Nurhachi as a way to organize Jurchen society beyond petty clan affiliations. There are eight banners in all, differentiated by colours. The banners in their order of precedence were as follows: yellow, bordered yellow (i.e. yellow banner with red border), white, red, bordered white, bordered red, blue, and bordered blue. The yellow, bordered yellow, and white banners were 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 'Upper Three Banners' (Zh: shang san qi 上三旗) and were under the direct command of the Emperor. Only Manchus belonging to the Upper Three Banners, and selected Han Chinese who had passed the highest level of martial exams were qualified to serve as the Emperor's personal bodyguards. The remaining Banners were known as "The Lower Five Banners" (Zh: xia wu qi 下五旗) and were commanded by hereditary Manchu princes descended from Nurhachi's immediate family, known informally as the "Iron Cap Princes" (Zh: tie maozi wang 鐵帽子王). Together they formed the ruling council of the Manchu nation as well as high command of the army.

八旗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yellow, bordered yellow (i.e. yellow banner with red border), white, red, bordered white, bordered red, blue, and bordered blue.

G. 那就賜你個鐵帽子親王那句台詞怎麼說

好熟悉,好像是雍正王朝裡面的,好像是弘時對八王爺說的(不曉得搞錯沒,應該是三十多集時說的)

H. 什麼叫鐵帽子親王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代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清代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代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襲封和考封四種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輔國將軍以上還分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兩類。一般情況下,因為功封王爵者多屬世襲罔替,也就是俗話說的「鐵帽子王」。因為恩封爵位者則多屬世襲遞降,但在遞降到輔國將軍這一爵位時便不再遞降。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惟有12大「鐵帽子王」因為其祖先功勛卓著,被賜世襲不降封典。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但其後世也不乏被奪爵的歷史記載。

清代,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代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清代初年
六位和碩親王
和碩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岳托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禮親王。皇太極死後,代善又與睿親王多爾袞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於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1]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六子。濟爾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1]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因作戰智勇雙全,賜號「墨爾根代青」(聰明的統帥),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皇太極死後,與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臨即位,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乾隆四十三年追謚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1]
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多鐸是睿親王多爾袞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領軍隊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1]
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後因皇太極死後的皇位之爭與多爾袞不和,順治元年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原封謚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1]
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和碩庄親王):碩塞,皇太極五子,碩塞是皇太極第五子,曾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虜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庄親王。庄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被奪爵。[1]
兩位多羅郡王
多羅克勤郡王:岳托,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自幼隨父祖征戰,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但性格狂妄傲慢,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託病逝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1]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的父親為代善第三子薩哈璘,薩哈璘兼通滿、漢、蒙古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三子。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1]
清中後期
中後期所恩封的四位鐵帽子王:
和碩怡親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胤祥是聖祖玄燁第十三子。雍親王胤禛即位後,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間,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怡親王世爵共傳8世,9王。[1]
和碩恭親王:奕欣,道光帝六子,奕欣為道光第六子,咸豐即位後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後發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欣的大力支持配合。兩宮垂簾聽政任命他為議政王,後賜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後遭忌不再參與朝政。光緒二十四年奕欣病逝。恭親王世爵共傳3世,2王。[1]
和碩醇親王:奕譞,道光帝七子,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咸豐年被封為醇郡王,其福晉是慈禧胞妹葉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晉封為醇親王。同治死後無嗣,其子載湉(葉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緒,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光緒十六年奕譞過世,其子載灃襲爵。[1]
和碩慶親王: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綿性長子,奕劻是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嫡孫,也是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光緒十年,被封慶郡王。慈禧60大壽時封為親王,慈禧死後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1]

I. 滿清的鐵帽子王跟隋唐小說里邊的一字並肩王,哪個的含金量更高一點

這個如果講當時的權勢和待遇的話,一字並肩王比鐵帽子王要大,而如果要說長期的價值的話,鐵帽子王更高一些。

而滿清的鐵帽子王,這個是真實存在的爵位,滿清從開國到滅亡,一共只封了八位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名義上就比皇帝的地位要低,所以不可能達到皇帝一樣的權勢和待遇。滿清的鐵帽子王都是在滿清建國,和保護皇帝權威的過程之中發揮無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才能獲封鐵帽子王,最著名的鐵帽子王就是多爾袞,他一手替滿清打下了萬里江山,鐵帽子王的好處是世襲罔替,子孫後代可以繼承鐵帽子王的爵位,只要大清不滅亡,鐵帽子王的後代,永遠可以從國庫領取封侯的俸祿。

J. 發布會說的鐵帽子王說的誰

您好,鐵帽子王這不是特指某一個人,而是對位高權重的腐 朽墮 落既 得利 益集 團的統稱。某些高官自以為「官大」為所欲為,也指坊間流傳的「入局不死,入常不罪」。因為周某某案算破了「免罪丹書鐵券」規則,因此《人 民日 報》借用了「鐵帽子王」四字。鐵帽子王原指世襲罔替的政治權利,最 高黨 媒最近一個主題系列評論第一篇原話說:「腐 敗沒有『鐵帽子王』,反腐敗絕不封頂設限。」借用來指腐 朽墮 落既 得利 益集 團,並且官位很高。從這個意義上,可以指最近被查的郭某公子少 將。其他的都是猜測,市井人言,可能是笑談,也可能信息源來自局內人確為真事。

與鐵帽子英文怎麼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米色風衣配什麼褲子圖片 瀏覽:838
青蛙王子羽絨服有臭味 瀏覽:76
和平精英怎麼獲得白裙子 瀏覽:756
風衣沾顏料怎麼清洗 瀏覽:465
塗鴉女外套 瀏覽:413
國際大賽越氏旗袍 瀏覽:899
配白色外套的鞋子 瀏覽:27
小個女人呢子風衣 瀏覽:863
國內年輕人羽絨服潮牌 瀏覽:595
美式飛行夾克帶翻領配什麼褲子 瀏覽:609
羽絨服可以放在牛津布的收納箱嗎 瀏覽:274
新褲子改編的火花試聽 瀏覽:780
好看的兒童衣開衫連帽 瀏覽:693
耐克足球羽絨服過膝 瀏覽:617
風衣搭配涼鞋 瀏覽:687
免燙褲子的材質是什麼意思 瀏覽:524
電影衣gv 瀏覽:887
女式帽子新款圖片大全品牌系列 瀏覽:883
半個喜劇褲子 瀏覽:580
老年人穿的闊太外套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