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搭配技巧 > 旗袍是怎麼體現中西合壁的特點的

旗袍是怎麼體現中西合壁的特點的

發布時間:2021-07-27 12:14:12

旗袍怎麼體現中西合壁的特點的

1 對三圍形體的注重
2 各種衣料的紡織材質
3 長到大腿根部的高開衩

這種中西合壁的特徵主要體現在海派旗袍風格上
近代上海的開埠,「中體西用」、「西學東漸」,促使旗袍西化。海派旗袍最大的特點說在於對傳統樣式與西式服裝的兼收並蓄。當時不僅把西式外套、大衣、絨絨衫穿在旗袍外,更採用洋裝中的翻領、「V」形領、荷葉領,袖型則有荷葉袖、開衩袖等。到後來還出現了改良旗袍,結構更趨西化,一反傳統地有了胸省、腰省和裝袖、肩縫,甚至加入墊肩以追求完美的身材。舊式的大襟和繁瑣的裝飾則逐漸消失了。旗袍面料棉布、呢類、紗羅應有盡有。某一段時間旗袍流行「透、露、瘦」,於是就採用鏤空織物和半透明的化纖或絲綢;其次,旗袍廓形修長緊身,尤其適應南方婦女消瘦苗條的身材特徵。 20、30年代的海派旗袍,是一種既穩定又變幻無常的時裝。擺線高低來回更迭,稍不留神便會落伍,這種時髦確實是需要「追趕」才能及的。時尚是商業的催化劑,作為商業化大都會的產物,海派旗袍不僅順應社會心理,更切合商業利益。

② 中山裝的中西合璧特徵表現在哪些方面

1923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任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感到西服不但穿著不便,也不大適應當時我國人民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實用要求,而當時我國盛行的大襟式長衫、對胸式短襯褲等「傳統服飾」又不能充分表現推翻帝制後的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實用上也有類似西服的缺點。
它的特點是在「企領文裝」(即現在已不流行的青年裝)上以為基礎,稍加改進:在企領上在加一條翻領,這樣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裝、襯衣和硬領的作用;又將「企領文裝」上衣的三個暗袋改為四個明袋,下面的兩個明袋還裁製成可以隨著放進物品的多少而膨脹收縮的「琴衣袋」式樣。(圖)
孫中山先生設計的長褲是:前面開縫,用暗鈕扣扣緊,左右各一個大暗袋,褲腰處有一較小的暗袋(俗稱「表袋」)。左右臀部挖一暗袋,用軟蓋。
孫中山先生說,這樣的「新裝」保留了西服的部分長處,又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風格,在任何場合穿上都顯得莊重而不死板。此後中山服便被外國人稱為是中國的「國服」了。
希望對您有幫助。
求採納

③ 關於旗袍的特點,從美術角度分析,急!!!!!!

電影《花樣年
華》中的色彩應用, 這部影片中的色彩的變換是通過女主人
公的旗袍表現出來的, 這種旗袍的變換以及視覺上的欣賞表
現出來的是女主人公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因為衣服的穿著
恰好能夠表現一個人的欣賞風格。因此,色彩在電影中的應
用, 是一種藝術嫁接於另一種藝術的表現, 能夠將電影的主

④ 體現近代服飾中西合璧特徵的有()

選C
原因
1)穿西裝帶領結的青年,這個是純粹的西式服裝,肯定要排除.所以ABD肯定都不對啦.只有C是正確答案.
2)1912年軍警的服裝.這個我不了解,不懂
3)1936年穿旗袍的女子.這個旗袍是經過西式改良的,和原來的旗袍有很大差別.原來的正宗旗袍,適合保守的老太婆穿.我們現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旗袍,和原來的是很不一樣的,適合年輕女性.
4)中山裝是孫中山先生結合日本學生裝設計的衣服.這話沒錯,但是日本學生裝又是怎麼來的呢?同樣也是西化的.

⑤ 旗袍的起源是怎樣的

旗袍的起源: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說起它的來歷,有這么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清朝入關,滿人一統天下,旗人的服飾傳入中原。一個叫黑妞的滿族漁女,皮膚雖黑但很有光澤,人長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譽為「黑里俏」。她為了方便打魚,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統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裝。後來,這個黑妞被選入皇宮,封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傳開來的。最早清朝滿族女子的旗袍,有單、夾、襯絨和絲棉袍之分。其特點是腰身寬松、平直,袖口寬大,衣長至腳踝。到了清朝後期,「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臉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裾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慈禧太後有一張照片:扮成觀世音菩薩的樣子,旁邊李蓮英太監扮成童子。這張照片裡面慈禧太後穿了一件旗袍,鑲滾嵌燙綉貼盤釘樣樣俱全,可以說是集旗袍工藝之大成。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加上西洋文化的影響。旗袍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響,衣長縮短,袖口相應縮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長加長,兩邊叉開升高,腰身緊綳,顯示女性的曲線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樣趨向於縮短衣長,減低領高,袖長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沒有袖子,外形如流線型。上海女人將旗袍演繹得千姿百態,楚楚動人。
旗袍的鼎盛:二十年代末,宋慶齡穿著碎花型的棉袍出現在閱兵觀禮台上,而上海廣告畫上的女子,也開始了連身旗袍的妙曼風姿。於是,名媛名太紛紛效仿,開始穿著旗袍出入社交場合。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又將西式服裝的貼身裁剪方式用在了寬松旗袍上,於是旗袍有了曲線,開始細沿主人的身材,細撫主人的芳心了。到了三十年代,旗袍有了衣緣上的細細花邊,也有了開叉。也盛行過開叉開到幾近臀下,那已有微含挑逗之意了。想想,如果你看見了阮玲玉、周璇那一干三十年代的女子,從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里裊裊走來,滄桑而風情,會讓你看到什麼?那必是如柳的體態,旗袍的細致,還帶著十里洋場特有的奢糜繁榮和高傲不可親近的氣息。將旗袍穿出這樣風韻無限的,莫過於上海女人了。那一抹江南的雅緻,那一縷上海的精巧,那一絲繁榮下的世故聰慧,將女人的風姿和旗袍的剔透完全融於一體。張曼玉主演的《花樣年華》,其時代背景正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一名冷香端凝的女子,從頭到尾被23件花團錦簇的旗袍密密實實地包裹著,在美艷之下緊箍著情感,耐人尋味。這部電影一放之後,驟然興起了一陣旗袍熱,很多很多女子為此重新想穿旗袍了。但上海的名媛名太畢竟是有身份的,是需要端莊的,於是開叉又回歸到膝蓋處,袍身長及地面,行步間微露皮鞋的尖頭和細高跟,於是那種妖嬈那種微含的性感盡現其中。再後來,由於時局的不穩,再沒了那種如風扶細柳的心情心境,於是旗袍的擺線又上提。而寬袍大袖,也不再適合要做事的女人,於是衣袖也變得纖細合體。旗袍變得貼身精煉,而女人們,成熟的體態和優雅而不失干練的風度,也寫在了旗袍上。

⑥ 近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在與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新生事物 以下具有中西合璧性質的

C 試題分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中西合璧」。 ①是傳統的旗袍改進,袖短等特點說明中西合璧特徵, ②有西服的特點,但有四個口袋等,具有中西合璧特徵, ③傳統的建築, ④里弄住宅具有傳統建築特點,但從建築風格來看,又具有西方建築特點,具有中西合璧性質。故C項正確。

⑦ 列寧裝怎麼體現中西合璧

列寧裝本是男裝上衣,卻在當時的中國演變出女裝,並成為革命「時裝」。它的外觀是西服領、雙排扣、雙襟中下方均帶一個暗斜口袋。穿列寧裝、留短發是那時年輕女性的時髦打扮,看上去既樸素干練又英姿颯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鮮明特點,屬於中西合璧的產物還包括中山裝和旗袍。
列寧裝因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後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紐扣,腰中束一根布帶。

⑧ 旗袍 是中西合璧嗎 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怎麼可能是中西合璧,聽過嗎?一個留學國外的女孩穿旗袍參加畢業典禮,受到了隆重的關注,因為她體現了中國特色啊

與旗袍是怎麼體現中西合壁的特點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藏藍色西服配什麼顏色的衣 瀏覽:603
校服上衣變短竅門 瀏覽:967
粉色的裙子怎麼去污漬 瀏覽:933
皮爾卡丹男裝褲子長 瀏覽:111
上海民辦學校校服費 瀏覽:971
男士牛仔褲寬松點好還是修身好 瀏覽:664
原形風衣 瀏覽:425
冬天運動鞋搭裙子好看 瀏覽:349
粽色衣服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58
奧克男裝品牌及商品 瀏覽:431
短袖襯衫怎麼翻譯 瀏覽:843
什麼材質的褲子不掉色不沾 瀏覽:284
廣東二月穿什麼褲子 瀏覽:526
摩托車皮帶斷了怎麼換 瀏覽:78
織錦緞布料絲綢布唐裝旗袍 瀏覽:783
大衣服配什麼褲子和鞋 瀏覽:833
夏天老爹鞋搭配裙子可以嗎 瀏覽:598
食用油滴到羽絨服上怎麼洗掉 瀏覽:988
森馬女裝衣外套 瀏覽:251
灰色外套搭配內衣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