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帽子:冕旒
冕旒,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古代頭部服飾的介紹
1、冠是貴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但是它的樣式和用途與後世所謂的帽子不同。據說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是很寬,有褶子,兩端連在冠圈上,戴起來冠梁像一根弧形的帶子,從前到後覆在頭發上。由此可見,上古的冠並不像後世的帽子那樣把頭全部蓋住。
2、冕是一種最尊貴的禮冠。最初天子諸侯大夫在祭祀時都戴冕,所以後來有「冠冕堂皇」這個成語。「冠冕」又可以用作仕宦的代稱,它又被用來比喻「居於首位」。
3、弁也是一種比較尊貴的冠,有爵弁,有皮弁。爵弁據說就是沒有旒的冕。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頂,類似後世的瓜皮帽。
⑵ 哪個朝代皇帝的帽子最好看
凡是帽子都難看
秦漢時的那種冠還不錯
有皇帝的感覺
⑶ 明朝皇帝的帽子叫什麼
皇帝的帽子叫「皇冕」.
⑷ 大清歷史200多年,僅僅只有7人獲的過三眼花翎,這個帽子究竟有多珍貴
三眼花翎是清朝除了皇帝之外最為尊貴的人物才能佩戴的,戴三眼花翎的人要麼是立了大功的臣子,要麼是皇室貝子,再就是嫡生公主的老公(即固倫額附),其他人,管你是富可敵國的權臣和珅,還是皇室中的郡王親王,多少錢你也買不到,這就叫資格。
清王朝後期,已經出現用錢「捐翎」的現象。像是廣東洋商伍崇矅、潘仕成就是,直接花數十萬金就可以佩戴花翎。這說明隨著清王朝的越來越衰敗,花翎的價值越來越低,最終失去了昔日的榮耀,成為捐例。最開始花翎的價格是一萬兩白銀,到咸豐皇帝的時候,直接降到7000兩白銀,清朝亡國時,花翎的價格已經不足200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