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做官的帽子圖片
❷ 古代男子結婚的新郎帽子上為什麼插一根翎子
不是被稱作「新郎官」嗎?當時普通百姓結婚是件大事,插翎代表這一天他是「官」,這是民間婚禮的一種增加喜慶的做法
❸ 古代新郎新娘的帽子的圖片
http://image..com/i?z=3&cl=2&ct=201326592&sn=&lm=-1&cm=1&sc=0&bu=&rn=21&tn=image&word=%B7%EF%B9%DA%CF%BC%E0%FA&pn=20
❹ 古時候結婚,女的帶的帽子叫鳳冠.男的頭上帶的叫什麼啊
好象有種叫法叫 」栩毓」,沒有樓上的這種高論了,我是看小說的時候看到的.
❺ 古代新郎帽子羽毛,這是為什麼
代表男性高過女性,權威的像證
❻ 宋朝帽子圖片
宋朝官員的帽子叫長翅帽,據說是趙匡胤發明的,為了不讓官員上朝時同身邊的人說話
❼ 古代管家的帽子圖片
官帽,是中國、朝鮮、東寧、越南、琉球古代的一種帽子,屬烏紗帽的一種,最開始是由展腳襆頭演變而成。宋元時代,「烏紗帽」一名泛指以烏紗製成的帽子,即烏帽,尚未成為官帽的專稱,而明以後的文學作品中,則屢見不鮮,更變成專指官帽,並演變成了官員職位的代名詞。[1]得官者,戴烏紗,失官者,被稱之謂「丟烏紗帽」。[2]其內型用鐵絲編織而成,成為硬殼,後部高而隆起,內襯黑紗,外塗繒紗(繒是一種絲織品),塗黑漆,外型多為圓頭,前有一折,並飾以玉勝(以示明潔)。
明代官帽外形與唐代初期的襆頭,小有近似之處,官烏紗帽由襆頭帽子外施紗塗漆,翅有平翅、朝天翅、圓翅等。是用鐵銅絲編成帽的框,然後再用烏紗覆外。圓頂,分上下二階,左右各插一個帽翅。官帽的別稱烏紗帽常被人喻為官位的代稱。烏紗帽在明代的官服系列中,被列為常服。朝廷官吏,不分文武品位高低,一律准可通服。戴烏紗帽的常服,多與補服相配。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明政府定製:凡官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作為官服。在團領衫外束腰帶,亦作為公服使用。[3]同時又規定,凡是年老退休的官員,以及侍奉父母辭閑之官,允許繼續戴烏紗帽,而因事罷官者,則服飾與百姓一樣,不允許再戴烏紗帽。[4]明初烏紗帽尚未高聳,而至中葉,則風氣大變。如正德時兵部尚書王敞,「紗帽作高頂,靴作高底,輿用高杠,人呼為『三高先生』。
明朝以前官帽
❽ 中國古代官的帽子 唐朝的多講一些,最好有圖片,重量,大小...... 好的有200懸賞 急!
別的朝代的真不清楚,唐代的可以說一下名稱。至於圖片,網路一下名稱就能出來了。
1. 武弁,即籠冠。天子加金附蟬、下巾幘;侍中、中書令加貂蟬。諸武官府衛領軍九品以上戴用。
2. 弁服,以鹿皮製成,天子12琪(琪即白玉珠),玉簪導;皇太子9琪,犀簪導。文官九品公事所服,通用烏紗製成,一品9琪、二品8琪、二品7琪、四品6琪、五品5琪及犀簪導,六品以下去琪,至玄宗時廢而不用。
3. 翼善冠是唐太宗製作的一種冠式,形似襆頭。以轉角相交於上,開元十七年便廢而下用。
4. 遠游冠,3梁,金附蟬9首,犀簪導,其餘同通天冠。皇太子、親王戴用。宗室封王者用時去附蟬。天子雜服有時也戴,為5梁。
5. 進賢冠,為文官的冠式,戴時加於黑介幀上。三品以上3梁,五品以上2梁,九品以上1粱。
6. 法冠,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的冠式,又名獬豸冠。其冠制與進賢冠大致相同,上加兩顆真珠,作一角或二角形。
這是我從《中國古代服飾》作者王明澤,看到的,里邊還有其他朝代的介紹,不過都是文字描述。網上可以下到。
《中國古代服飾史》周錫保,這本也不錯。
《中國服飾史教程》孫世圃,這本里邊有小圖,不過也不是都有。
❾ 古代大臣帽子是什麼樣的(圖片)
每個朝代都不同
❿ 求一張,金賢重穿紅色的傳統的新郎禮服,還戴了個黑帽子的圖片
是不是太陽擁抱月亮的劇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