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班數學游戲《實物接龍》教案
1、演示接龍規則。收好卡片,套上皮筋。師:「先把皮筋取下來,套在手腕上,把所有的卡片都擺在白磁板的下邊,隨便取出一張,橫貼在磁板上有標記的地方,看看卡片的這頭有什麼?(帽子)我們就要從其他卡片中找出一張有帽子的卡片,和它接起來。好誰來找找,下面哪張卡片上有帽子啊?請你把相同物體的兩頭接在一起。」教師指導幼兒完成操作。
2、師:「他做的對不對?看好前一張上有什麼,就在下面的卡片中找一張有相同物體的卡片來接,每接一張還要說『誰和誰接在一起』那這里我們要說『帽子和帽子連在一起』。
3、師:「再看下面一張是什麼?誰來幫我找找哪個卡片上有相同的物體能和它接在一起呢?」教師指導幼兒完成操作。
4、師:「我們發現卡片貼到板子的外面了,有沒有小朋友可以幫我想想辦法,怎麼樣又能把物體接在一起,又能把卡片貼到板子上面呢?「教師引導幼兒將卡片拐彎貼。
5、師:「卡片接到外面了,我們可以拐彎來接,這樣彎彎曲曲的像長龍一樣,這個游戲就叫做接龍。」
6、回顧活動過程:「接龍游戲好玩嗎?我們是怎麼玩接龍游戲的呢?大家來說說說。先將皮筋取下套在手腕上,將卡片排在哪裡?第一張從哪裡開始?然後看什麼地方找下一張卡片?記住,要把所有的卡片都接完,才算完成。
7、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指導
(1)提醒幼兒邊說邊做「誰和誰接在一起」。
(2)幫助操作慢的小朋友完成操作。
『貳』 求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學習4的分解與合成 活動目標: 1、學習4的分解與合成,知道4分成兩份有3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來是4,並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 2、通過游戲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准備: 數字卡、小貓。小兔頭飾各一個。山洞、數字寶寶(1-3) 4個棒棒糖、奶、雞蛋、西瓜、...草莓。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走線並入座,出示小貓頭飾,「看,誰來了呀?」 二、學習4的分解。 1、師:今天小貓要邀請它的好朋友們小兔、小狗到家裡來做客,還為小朋友准備了好多好吃的東西,看! 2、 師:我們先來看看有些什麼好吃的?有多少? 幼:4隻棒棒糖。 幼:4個雞蛋 幼:4杯奶。 師:那怎樣把這些數量是4的東西分成兩份呢?誰知道請舉手。 3、我們先來分奶。 你是怎麼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 總結說我們把這4杯奶,1杯奶分給了小兔子,3杯奶分給了小狗。(邊說邊出示數字卡)並讓幼兒一起學念。重點認識分合號。 4、再請一個小朋友來分棒棒糖,分的時候不能和前面小朋友分的方法一樣。 「你是怎麼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 幼:我把這4個棒棒糖,2個棒棒糖分給了小兔,2個棒棒糖分給了小狗。 師: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4可以分成2和2,幼兒一起學念。 師:最後還有4個雞蛋,誰會用和前面倆個小朋友不一樣的方法分? 「你是怎麼分的?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 幼:我把這4個雞蛋,3個雞蛋分給了小兔,1個雞蛋分給了小狗。 師: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4可以分成3和 1,幼兒一起學念。 三、教師小結 師:4分成兩份有三種分法。幼兒一起念三種分法。 四、游戲學習4的合成。 師:小動物們吃得可開心啊,吃飽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們願意嗎?森林很遠,我們4人一組開火車去吧! 」(聽音樂玩開火車的游戲) 咦,看地上有什麼呀(草莓),有幾個?(2個)其地方還有沒有?有幾個?(2個),那總共有幾個呀?(4個) 聽音樂再往前走 咦,看地上又有什麼了(西瓜)有幾個(3個),其他地方還有沒有(1個),那總共有幾個(4個) 聽音樂繼續走 「呀,看,這是什麼啊?(山洞),這個山洞只允許數字寶寶是4的小朋友過去,可我們小朋友也想過去怎麼辦呢?(先變成數字寶寶),老師這給小朋友准備了好多數字寶寶,(發數字寶寶)看看自己是數字寶寶幾呢? 是數字4嗎?那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字變成4呢?(幼兒講述1和3合成……)「真聰明,那快點找到一個與自己合起來是4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隊一起過魔洞吧!」(教師檢查) 幼兒分組找到朋友過魔洞後,做一個勝利的表情或動作! 師:「剛才你們都很聰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來是4的好朋友一起過魔洞,真棒!」 五、教師小結: 3和1和起來是4,2和2和起來是4,1和3和起來是4. 聽音樂繼續走(走出教室) 六、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練習4的組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改變了以往數學活動中以「教師教,幼兒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創設了「給小動物分食物」「與好朋友過魔洞」「奪取智慧星」等游戲情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從而知道了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來是3,並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的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以幼兒為主體的新理念,並創設了較好的生生互動的環境,活動效果較好。
『叄』 幼兒園數學活動教案有關於比多少
設計意圖: 幼兒教學不同於正常學齡兒童教學,他們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興趣持續時間都不如正常學齡兒童,因此幼兒教學的設計應更具操作性和趣味性,讓幼兒感覺自己不是在課堂上學習,而是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玩游戲。讓幼兒不玩中不知不覺的學習,即能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會有效的吸引幼兒注意力。 活動目標: 1.感受操作活動的樂趣。 2.在游戲中探索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多少的技能。 活動重點、難點: 1.比較多、少、一樣多 2.學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活動准備: 演示用教具: 1.標有數字的小房子若干。 2.毛絨玩具4個,藍球4個;帽子4頂。 3.幼兒操作材料。印有4娃娃卡片紙(數量同幼兒一樣多)、棗每人4個,山楂每人4個。 4.孩子坐成大半圓,桌子分成四組擺在後面。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出示兩組實物教幼兒學慣用對應比較的方法比較物體多、少、一樣多。 二、游戲 1.送籃球: 演示提問:首先請出個娃娃客人(帶頭包飾的幼兒)站成一橫排。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幾位客人,請客人按照從左到右擺成一橫排,再出示四個籃球,一一對應的擺在娃娃的前面,讓幼兒判斷兩組物體的多少。 2.送毛絨玩具 演示提問:將3隻玩具一一對應分給4個娃娃客人 師:娃娃和玩具一樣多嗎?讓幼兒說說兩組物體的數量關系,啟發幼兒說出娃娃多1個,玩具少了一份 3.給娃娃客人戴帽子。 請一名幼兒為娃娃客人戴1頂帽子,一個對一個地放在娃娃的上面,比一比,娃娃和帽子是不是一樣多? 4.為娃娃客人送食物 請小朋友把盆子中畫有4個娃娃客人的卡片拿出來,進行操作活動。 (1)給娃娃客人分紅棗,把棗一個對一個地擺放在娃娃的下面,比一比,娃娃和棗是不是一樣多? (2)為幼兒為娃娃客人分山楂,一個對一個地放在娃娃的下面,比一比,娃娃和山楂是不是一樣多? (3)啟發幼兒說出娃娃多1個,山楂少1個。用什麼辦法使娃娃和山楂一樣多呢? 三、活動總結 我們今天學會了比較兩組物體一樣多的方法,我這里有許多小腳丫,我們班有許多小朋友,我們怎麼知道我班的小朋友和小腳丫是不是一樣多呢?孩子自由發表意見,進行操作。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我發現教師的教育機智非常重要,我們應該給幼兒更多的思考空間,引導也要適當,並不是要一味的把老師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其實他們的知識在我們的不知不覺中已經很豐富了。孩子們的想法很多也非常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肆』 幼兒中班蒙氏數學戴帽子教案
活動目的: 1.能按成人的要求戴帽子。 2.初步學習給別人戴帽於。 3.喜歡參與活動。 活動准備: 1.兩只玩具小熊,一隻頭上有帽子,一隻沒有帽子。 2.每人一個玩具小動物。 3.家長從家中帶一頂孩子戴的帽子。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玩具引起孩子的注意。引導孩子觀察兩只小熊的區別:「一隻小熊有帽子,真神氣,另一隻小熊沒有帽子,這只小熊也想戴帽子,誰來幫它戴呢?好,請小明來幫小熊戴帽子。」教師將帽子交給小明,指導小明將帽子給小熊帶上。教師代表小熊對小明說「謝謝」,並表揚小明能幹。 2.給小動物戴帽子。家長抱好玩具小動物,讓孩子給小動物戴上帽子,家長可以用語言進行指導,當孩子給小動物戴上帽子後,表揚孩子帽子戴得好,小動物戴上帽子真漂亮。 3.家長說:「我也想戴帽子,你能給我戴上嗎?」孩子給家長戴帽子時,家長的頭應低下來迎合孩子,戴好後要向孩子道謝。 注意事項: 孩子在給動物戴帽子時,家長可以用語言進行指導,但不要包辦代替,應讓孩子多嘗試。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伍』 中班數學教案按物體數量的多少排序
設計意圖:排序是將兩個以上組成一組的物體排出序列,幼兒可根據大小、形狀、顏色、數量、名稱等排列物體,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規律的排序方法。中班的孩子在操作擺弄物品時,已逐漸認識了事物的一些屬性,如:大小、長短、顏色、形狀等,能發現其明顯的差異性,也能感受到有關規律的經驗。本次活動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生活實際以游戲情景貫穿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規律,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創造能力的發展,使幼兒在游戲中學數學、用數學,並在此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感受生活中物體排序的規律美。
活動目標:
1.能夠發現並清楚講述物體的排列規律。
2.學會按物體的1-2個特徵有規律的排序。
3.能運用有規律排序的方法裝飾物體,感受生活中物體排序的規律美。
活動重點:學會按物體的1-2個特徵有規律的排序。
活動難點:能夠發現並清楚講述物體的排列規律。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已有初步有規律排序的經驗,觀察過生活中有規律排序的物品。
2.物質准備:
(1)PPT(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序的圖如靠墊、珠簾等);
(2)幼兒操作材料:
①穿手鏈:毛根、各種有顏色的筆套、珠子;
②裝飾腰帶:自製腰帶、各種自製的操作圖形;
③裝飾相框:自製相框、各種有顏色的工字釘;
④裝飾帽子:自製帽子、大小不同的亮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有規律排序的圖片
1、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
2.引導幼兒找規律,並用完整的話講述排列規律
3.教師小結
二、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教師示範講解操作材料
(1)裝飾相框:用工字釘有規律的裝飾一個漂亮的相框送給小兔。
(2)裝飾帽子:用不同大小的亮片有規律的裝飾一頂漂亮的帽子送給小兔。
(3)裝飾腰帶:用各種圖形寶寶有規律的裝飾一條腰帶送給小兔。
(4)做手鏈:提供珠子和筆套串項鏈,用毛根穿水彩筆筆套,按規律穿一條漂亮的手鏈送給小兔。
2.www.jy135.com提操作要求
(1)用工字釘操作時要注意安全,操作時要保持安靜,若有問題請舉手;
(2)小朋友可以用剛才我們說過的規律裝飾,也可以想出不一樣的規律裝飾;
(3)如果你很快就裝飾完一種禮物,你還可以到另外一組裝飾別的禮物。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能力強幼兒大膽創編排序規律
三、展示幼兒作品,師幼共同講評。
1.教師重點挑出1-3種排序規律進行講評
2.自然結束,引導幼兒課後互相檢查,並把裝飾好的禮物送給小兔。
『陸』 幼兒教育大班教案衣服帽子等英文課怎麼寫教案
活動目標:
1.學會新單詞: orts shoes, sli ers, just right, tight
2.運用新單詞簡單的組成句型,並適當的進行對話。
3.聽懂並理解老師的一些簡單英語指令,樂於模仿。
4.感受英語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運動鞋,拖鞋,磁帶
活動過程:
一.Greeting
Hello ,how are you ?
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What the day is today ?
二.Warming
《The sun》、《The moon》
三.新授
1. Gue
What』s in the bag ?
It』s ……
They are ……
2.One by one
3. 示範
(1)老師示範:let me try them on.
1. They are tight . They are not my size.
2. They are just right. They are my size.
(2) 幼兒示範:
T:how do you feel?
S:They are tight . They are not my size
They are just right. They are my size.
4. Game
幼兒圍成圈,把自己的鞋子脫下來放在面前,聽音樂,聽老師指令。
Do you want to try?
Ok ,take off your shoes
Stand up.
聽音樂,幼兒圍圈走,音樂停,拿起面前的鞋子穿上。
How do you feel?
多遍游戲,開始可由老師問,幼兒熟練以後可讓幼兒問。
5.結尾
Sing a song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
邊唱邊繼續轉圈,演唱結束 Find your shoes, put them on.
小網路:shoe是一個英語單詞,意思是鞋;蹄鐵;(汽車輪的)制動器,煞車;外胎。
『柒』 幼兒園中班數學怎麼分教案
幫你找了篇類似的教案,關於花傘如何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花傘怎麼分 教師:屈老師 難點:在老師的引導下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記錄結果 活動准備:《小花傘》Flash課件、畫板、記錄紙、筆 活動流程:看看說說——想想分分——講講聽聽——延伸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 春天來了,小雨嘀...嗒嘀嗒下個不停。傘店裡又進了許多的傘。 1、點擊畫面:有多少把傘呢?(引導幼兒默數) 2、你最喜歡哪把傘?幼兒介紹,讓其他幼兒猜。 二、想想分分 這些傘放的亂亂的,營業員阿姨把它們放放好,可是這些傘吵架了,它們說我們要一樣的住一個家。阿姨很著急,我們小朋友快來幫幫忙,好嗎。 2、這兩只箱子是誰的家?(傘的家)我們把傘送到這兩只箱子里,怎麼分呢? 3、誰願意來試試看? 4、個別幼兒電腦操作記錄,師引導幼兒觀察。(分出一種,如:按顏色,啟發幼兒用清楚的語言講) 5、師:你們還有其他的分法嗎,看看誰分得又快又多? 6、幼兒操作要求: a、分法太多,要記錄下來。 b、怎樣記錄地簡單,讓別人看得清楚、明白。 7、幼兒個別操作,師觀察啟發。 三、講講聽聽 提升幼兒經驗: 1、說說自己分傘的方法和記錄的結果。(對一樣的分法不一樣的記錄或一種分法兩種說法歸納) 2、引導幼兒用清楚的語言表述。 四、延伸 今天我們想了許多給傘分家家的辦法,傘還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回去再找找。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捌』 幼兒園大班數學《分帽子》兩種顏色兩種帽子可以分幾種
設兩種顏色分別為a和b 再設兩種帽子為1和2 結果可以是a 1、b1、a 2、b2 答案是有四種
『玖』 幼兒園中班學的二次分類是怎麼分的
活動背景: 「分類」是數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要運用。比如:超市裡物品的擺放、圖書館里的圖書的擺放、家中整理房間等等都要運用到有關的分類知識。新《綱要》中指出要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並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和重要性。為了將枯燥、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淺顯易懂,並能融入孩子們感興趣的操作活動中去,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感興趣的大頭兒子為活動題材,將游戲貫穿始終。活動中,讓孩子們主動探索、嘗試操作,在玩、試、想、做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有關分類的經驗。從而發展幼兒的合作、協商、操作能力,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討論知道二次分類的方法。 2、.在理解二次分類的基礎上,嘗試操作分類並用符號進行記錄。 3、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准備: 1、課件、音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2、分類圖4個、貨架圖2個、水果盤4個 3、7個帽子:3個紅(1大,2小)4個黃(2大,2小) 6個蘋果:3個紅(2大,1小)3個青(2大,1小) 4、標記:大小、顏色 5、20套操作材料人手一套:餅干、西瓜、棒棒糖、飲料 6、記錄紙、筆、展板 活動過程: 一、 播放音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這是哪部動畫片中的音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你們喜歡看嗎?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二、 播放課件(分段) 1、 買帽子 2、 分帽子,引導幼兒根據帽子的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出示貨架圖、分類圖) A.引導幼兒根據一種條件進行分類 ——我們大家幫忙先整理一下這些帽子吧!小朋友們看看該如何整理呢?(把紅色和黃色分開,把大的和小的分開) ——(出示貨架圖)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先按顏色來分。 (出示分類圖)還可以用這樣的表格來分類。 B.引導幼兒進行二次分類 ——(出示分類圖)貨架上的帽子還可以再分嗎?(紅色帽子還可以分成大的和小的,黃色也可以) C.給分類圖做標記 ——我這里還有一些標記,一起來看看都有那些?(有表示大小和顏色的) ——那麼大家來猜一猜這些標記該放在表格哪裡呢? ——還有其他的分法嗎? D.了解二次分類的方法 ——小朋友們看一看這張分類圖,你發現了什麼秘密?(越分越少,最下面的兩個加起來和她上面一格的帽子數量一樣多) 總結:向我們這樣先根據物品的一種特徵分類,再根據它們的另一種特徵再次進行分類就是二次分類。(分了兩次) 3、 通過分蘋果,鞏固二次分類(方法同上) ——我們一起來幫幫大頭兒子吧。 這些蘋果該怎樣來分呢? 三、 動手操作進行二次分類,並記錄(展板) ——圍裙媽媽的生日宴會上還有許多好吃的東西需要分類,我們看看都有什麼?(有餅干、西瓜、棒棒糖、飲料)今天我們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棒能把這些東西按照二次分類分好,圍裙媽媽還有個要求:請把你的分類方法記錄下來,可以 向 老師這樣記錄,也可以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可以到後面去取你想分的物品。 ——誰願意來說一說,你分的是什麼?你是怎麼分的?(材料收好) 誰分的也是××,但是和他的分法不一樣? ——誰還願意來說一說,你分的是什麼?你是怎麼分的?(材料收好) 誰分的也是××,但是和他的分法不一樣? ——請把記錄紙貼到展板上(分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