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安市廣東帽子峰森林公園在哪
廣東帽子峰森林公園於2011年1月建立,位於南雄市國營帽子峰林場內,廣東省東北邊陲,南雄市西北部,地處南嶺山脈與大庾嶺交界帽子峰山上,地理位置為東經114°06′08″~
❷ 帽子峰林場的歷史沿革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改府為直隸南雄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裁去保昌縣,領始興一縣。嘉慶十六年復升為府,次年又降為直隸州,直至清末。
民國開始,改南雄州為南雄縣,隸屬廣東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沿襲不變。
1957年,南雄縣森工支局採伐隊進入帽子峰進行資源調查和作業。
1958年1月,南雄縣機關下放幹部到帽子峰辦場,命名為國營帽子峰林場。
1958年12月,南雄縣與始興縣合並稱南雄縣。
1960年10月,復分為南雄縣、始興縣,隸屬廣東省韶關專員公署。
1982年6月,南雄縣實行市管縣體制後,隸屬韶關市。
1994年,經廣東省體改委批准,南雄縣國營帽子峰林場全資改組為廣東翠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6月,南雄縣撤縣設市(縣級),由韶關市代管。
2011年1月,經廣東省林業廳批准,設立「廣東帽子峰省級森林公園」。帽子峰森林公園是在廣東省南雄市國營帽子峰林場基礎上建立的省級森林公園。
2012年5月,廣東省林業廳、廣東省旅遊局授予帽子峰林場「廣東省森林生態旅遊示範基地」。
2013年,韶關市旅遊局、韶關市農業局授予帽子峰林場「韶關市農家樂旅遊示範點」。
2014年12月,帽子峰森林公園景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❸ 韶關帽子峰森林公園服務中心
❹ 南雄旅遊必去十大景點
1、三影塔
於南雄市區中心。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廣東省唯一有絕對年代記載的宋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道上有傳說中的三影奇觀雖不復見,而宋代建築藝術風格猶存,一塔古樸雄偉,矗立廣場之中,與市博物館、廣場景色、街市風光相襯映。門票五元。
2、油山
又是一座「紅色」的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油山都是革命根據地。這里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1929年紅軍從井岡山來到了南雄、信豐、南康、大庾,以油山為中心組織了信庾雄縣委;
開展了組織農民協會,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打土豪分田地,在敵後進行游擊戰爭等斗爭,配合中央蘇區創造根據地,向廣東、湖南方面發展,打通與中央蘇區、湘贛蘇區的聯系。紅軍長征以後,這里成立了贛粵邊特委和軍分區。
3、蒼石寨
蒼石寨旅遊區位於南雄西北部的蒼石鎮境內距南雄市區13公里,交通、通信便利,是南雄新興最負盛名的自然景觀旅遊區。
❺ 韶關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推薦一下
丹霞山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南華寺
曲江區船底頂
韶關市南雄市坪田鎮
韶關百年東街
丹霞山:
丹霞山( 中國紅石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 總面積292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風景區、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世界自然遺產地。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石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這里有超過二千種的植物,有廣東唯一的原始森林。它是1993年經林業部批准成立的,是中國亞熱帶綠闊葉林中心地帶,這里大片原始森林保存著最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2012年南嶺國家森林公園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南華寺:
南華寺坐落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離韶關市區南約24公里。 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
❻ 韶關的帽子峰有多高
帽子峰是南雄市重要的用材林、天然生態林及毛竹林基地。帽子峰海拔1058米,因山頂渾圓,好像一頂帽子而得名。
帽子峰林木資源除用材林外,樹木繁多,已知的用材林樹種有133種,竹子有12種,葯用植物已知的有:根莖類47種、全草類65種、花葉類16種、果實種子類27種、藤木樹皮類13種,共計168種。帽子峰四季花草繁多,很多地方保留了原始森林風貌,野果也滿山遍野,此外,帽子峰山茶,散生於山間,有的老樹直徑達20多公分。帽子峰四季鳥語花香,飛禽走獸在林間出沒。
帽子峰的名不僅在山水,還是革命老區,因地處粵贛邊區,山深林茂,是當年項英、陳毅、陳丕顯等革命先輩在此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的地方。叛徒偷襲游擊隊指揮機關的「北山事件」,即發生在帽子峰的龍西石。五嶺地委、粵贛湘邊人民解放總隊機關舊址就設在帽子峰油籮坑乾村祠堂。
❼ 帽子峰鎮的簡介
地處粵北南雄市西北面海拔600多米的帽子峰鎮,一座具有現代氣息的新農村在當地悄然名聲鵲起。據《韶關日報》報道,近日,伴隨暖融的春風,和熙的陽光,記者告別古老雄州,驅車沿著一條崎嶇的山路顛簸20多公里慕名前往采訪。在帽子峰鎮的接待室里,聽到我們的來意,鎮委周書記顯得格外熱情,近期以來,帽子峰鎮堅持「超前防範、重心下移、強化措施」,加強組織信訪政策法規宣傳教育,開展組織信訪苗頭排查和案件集中調查處理工作,促進了全鎮社會和諧穩定。一、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全面排查信訪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