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諸葛亮殿諸葛亮塑像的帽子叫「通天冠」:
通天冠,也稱高山冠, 其形如山,正面直豎,以鐵為冠梁。本來是皇帝戴的一種帽子。《後漢書·輿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豎,頂少邪(斜)卻,乃直下為鐵卷梁,前有山、展筒、為述,乘輿所常服。」楚莊王通梁組纓似通天冠,秦時采楚冠之制,為乘輿所常服。漢代百官於月正朝賀時,天子戴通天冠。
宋明以後,民間開始神話諸葛亮,在一些演義作品中,戴起了這種冠帽,其實是僭越了。
2. 你可知道諸葛亮把帽子丟在地上的意圖何在
事實上諸葛亮和魏延之間的關系是很微妙的 劉備對諸葛亮是既信且防 而對魏延十分信任 並且有藉助魏延在軍中制約住諸葛亮的意思 諸葛亮丟帽子的意思就是借指魏延
3. 諸葛亮的帽子叫什麼名
綸巾
"綸巾"中綸讀(guan),古時頭巾名。幅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為青色。
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所創,又稱「諸葛巾」。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相關文獻:
《晉書.謝安傳》:「[謝]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
宋陳與義《晚晴野望》詩雲:「洞庭微雨後,涼氣入綸巾。」
明王圻《三才圖會.衣服.諸葛巾》:「諸葛巾,此名綸巾,諸葛武侯嘗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4. 諸葛亮的帽子有幾種顏色,除了下面這一種
諸葛亮的幾種帽子是在各種地方戲曲里的設計,實際上諸葛亮的帽子只有一種,就是和流傳下來的他的畫像一樣,圍在頭上的一塊布,這在當時是大儒名士的打扮。
〈語林〉中有記載,說當時諸葛亮和司馬懿在五丈原對峙的時候,司馬懿派人去偵察諸葛亮的行動,偵察的人回來報告說:諸葛亮坐在車子上,頭帶葛布做的葛巾,手拿羽扇指揮三軍,司馬懿嘆到:諸葛亮真名士也!
上面的故事是當時對諸葛亮外貌的唯一記載,當時諸葛亮白衣大袖手拿羽扇頭帶葛巾的打扮,在東漢末年晉魏時期名士中是非常流行的。當時的頭巾分兩中葛布做的頭巾,和綸做的頭巾,綸是一種更高級的絲織品,裡面有襯底。
5. 諸葛亮戴的帽子叫什麼啊
綸巾
"綸巾"中綸讀(guan),古時頭巾名。幅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為青色。
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所創,又稱「諸葛巾」。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相關文獻:
《晉書.謝安傳》:「[謝]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
宋陳與義《晚晴野望》詩雲:「洞庭微雨後,涼氣入綸巾。」
明王圻《三才圖會.衣服.諸葛巾》:「諸葛巾,此名綸巾,諸葛武侯嘗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6. 諸葛亮戴的帽子是怎麼來的啊
諸葛巾即綸巾。
在"綸巾"中綸讀(guan),古時頭巾名。幅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為青色。
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所創,又稱「諸葛巾」。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相關文獻:
《晉書.謝安傳》:「[謝]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
宋陳與義《晚晴野望》詩雲:「洞庭微雨後,涼氣入綸巾。」
明王圻《三才圖會.衣服.諸葛巾》:「諸葛巾,此名綸巾,諸葛武侯嘗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7. 諸葛亮頭上戴的「帽子」叫什麼
綸巾/諸葛巾
諸葛巾即綸巾。鶴氅裘。
在"綸巾"中綸讀(guan),古時頭巾名。幅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為青色。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所創,又稱「諸葛巾」。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相關文獻:
《晉書.謝安傳》:「[謝]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
宋陳與義《晚晴野望》詩雲:「洞庭微雨後,涼氣入綸巾。」
明王圻《三才圖會.衣服.諸葛巾》:「諸葛巾,此名綸巾,諸葛武侯嘗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網路:
諸葛巾:http://ke..com/view/632125.htm?fr=ala0_1_1
羽扇綸巾:http://ke..com/view/90782.htm?fr=ala0_1_1
8. 諸葛亮小時候的故事,他聰明嗎不要長大後的
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牧劉表,後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其弟諸葛均諸葛亮小時侯遇到了一位樣樣精通,博學的老師——司馬徽。他想把老師的知識學到手,可是上課的時間很短。他看見老師用蘆花雞來定時,就想了一個辦法。當蘆花雞要叫的時候,就把自己隨身帶的米喂給它吃。雞有了吃就不叫了,這樣就可以延長上課的時間了。終於有一天,被司馬老師發現了,諸葛亮就實話實說認了錯。隱居起來,躬耕於南陽 。 諸葛亮小時候,由父親帶去拜水鏡先生為師。
水鏡先生對諸葛亮說:「我出三個題目,答對了就收下你。」接著出了一個啞題:他屈起食指,伸到諸葛亮面前,又點了點。
諸葛亮向水鏡先生深深一鞠躬,又後退三步,站在一邊解釋道:「你要我做首屈一指的大官,我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先生坐在蒲團上說:「我出的第二個題目是,要你想辦法使我離開這座位。」諸葛亮走到牆角,順手拿了一根竹竿就要捅房上的瓦。
先生連忙起來阻止說:「不要捅漏了房子!」
諸葛亮笑了:「先生坐地,我想通天,先生不是離開座位了嗎?」
先生穩坐回椅子上說:「你能使我寸步難行嗎?」
諸葛亮指指先生說:「你這老匹夫,分明沒有本事,在此胡扯!」先生氣得臉色發紫,諸葛亮卻摘下他的帽子,扔到房頂上。先生氣急了,只好脫了鞋蹲在諸葛亮父親的肩上去拿帽子。這時,諸葛亮抓起先生的鞋子藏了起來。先生拿到了帽子,卻找不到鞋子,諸葛亮說:「您寸步難行啦!」
水鏡先生哈哈大笑,說:「好聰明的孩子,我收下你啦!」
三年後的一天早上,水鏡先生對弟子們說:「我出一道考題:從現在起到午時三刻止,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水鏡庄,誰就出師。」弟子們急了,有的大呼:「庄外失火!」有的謊報:「家裡死了人,得趕緊回去!」水鏡先生根本不理睬。只有諸葛亮,早伏在書桌上睡著了。鼾聲大作,攪得考場不得安寧,水鏡先生很生氣。
午時三刻快到了,諸葛亮一覺醒來,聽說先生出了這么個考題,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這么刁鑽,盡出歪題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弟子了,還我三年學費,快還我三年學費!」
水鏡先生是天下名士,誰不尊敬?現在見諸葛亮這么辱罵他,氣得渾身打顫,喝令他滾出水鏡庄。諸葛亮哪裡肯走,水鏡先生使幾個弟子,硬把他趕了庄去。
諸葛亮一出莊子,哈哈大笑起來,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鏡庄,跪在先生面前,雙手捧上棍子說:「剛才為了應付考試,萬不得已沖撞恩師,弟子願受重罰。」
水鏡先生猛然醒悟,轉怒為喜,扶起諸葛亮說:「看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真的可以出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