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士學位帽應該怎麼帶
在戴學位帽時,帽子的開口部位置於腦後的正中位置,帽頂須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學位服穿戴指南:
1、學位袍
校長袍為全紅色,導師袍為紅、黑兩色,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學士學位袍為黑色,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得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2、垂布
垂布為套頭三色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的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佩戴。
(1)學士服扔帽子怎麼拍擴展閱讀
學位帽切勿亂拋,齊刷刷的學士服,各式各樣的擺拍姿勢,正處於畢業季的校園里,拍「離別照」成為了一大亮點。然而,2013年6月9日,安徽大學一名學生在全班同學集體扔學士帽照相時,腦袋被學士帽割傷流血。
「當時感覺頭部被什麼砸了一下,很痛,當我用手去摸的時候,血就順著手指流了下來。 」這是當時受傷學生的描述。所幸該校校醫院距離事發地不遠,這名學生很快就被送到校醫院進行了包紮處理,並未造成嚴重後果。
高拋學士帽到底有多大威力不容小覷,有網友在微博上轉發一段視頻稱,將西瓜放在地下,高拋學士帽進行實驗,結果學士帽插進了西瓜。為此,不少網友感嘆:他們是用生命拍照。
學士服是在畢業時都會創造的服裝,我們一班在了解大學生的畢業生活時,都會看到有關身穿學士服的畢業照,我覺得可以通過一些花樣,比如說扔帽子,或者是幾個人連在一起拍照,都是可以表現出好的。感覺
C. 怎樣正確穿學士服、戴學士帽~
1、學士帽為方型黑色,戴學士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平線平衡。
(3)學士服扔帽子怎麼拍擴展閱讀:
學士服是學士學位獲得者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穿戴的表示學位的正式禮服,是其獲得學位的、有形的、可見的標志之一,由學位服國標版發展而來。
分布按:文學(含文學、法學、哲學、教育學、部分院校經管類)——粉色,理學(含部分院校經管類)——灰色,工學——黃色,農學——綠色,醫學——白色,軍事學——紅色,共六大類,採用不同的六種飾邊顏色區分。每套學士服由學士帽、流蘇、學士袍、垂布四部分組成。
學士帽為方型黑色,帽子正中綴有黑色流蘇。學位帽的造型,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大學普遍採用的方型造型,含有書本(代表知識)的意義。
在顏色上,除校長外不分學位級別,校長為紅色或黑色一律使用黑色,顯得莊重、沉穩。戴學士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D. 畢業時要穿那種學士服,為什麼要在拍完照後一般都會把帽子一起扔到空中
黑色為基準調的學士服裝。帽子扔向天空代表脫離學生生活,走向社會,飛向更廣闊的天空,意寓高升!
E. 電影 中有穿學士服 扔學士帽的鏡頭的
歌舞青春第三部 最後畢業的時候
F. 學士服怎麼穿
學士服的分類,這個就不具體講了,隨便一網路都會有的~主要就以下幾類~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小編發現有的學校似乎喜歡把衣領放高一些,不露出裡面的衣服~
有的學校則會把衣領放得比較低,露出裡面的衣服,不知道這個有沒有具體的規定,反正小編都說一下~
領低露衣服
小編看了許多同學的穿著和照相效果,發現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裡面一定要穿有領的衣服,最好能戴上紅色領結或者紅色領帶~
這個顏色搭配大部分學士服都還是很好看的~
若是衣領較低,裡面什麼都沒穿就會有點光禿禿的感覺,當然,脖子修長且好看的這樣露出來也會很清秀可人~
(ps:特指女生,男生還是穿白襯衣比較正式,看著很有學術氣息而且帥氣~)
不同搭配
不同顏色的學士服在白襯衣的情況下效果都比較好,集體照的時候很和諧,不過還是很多同學喜歡自己找些屬於自己的特別的照片,下面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最好搭配的就是工學的黃色領子,內搭一件白色的襯衣,搭配一個紅色的蝴蝶結,很贊的效果,女孩子還可以佩戴一個紅色的耳飾,別太顯誇張,超贊!
醫學的衣領是白色的,衣領處的設計比較低,白色的領子很顯眼,所以可以內搭一些有顏色帶領的衣服,看過格子的襯衣和粉色領子的襯衣挺好看的~如果要別蝴蝶結或者領帶,那就還是白色的比較好哈~
理學的衣領是灰黑色,幾乎沒什麼過度的感覺,最好就單一白色~
文學的衣領是粉色,女生怎麼穿都很甜美可人,建議不用穿職業的白襯衣,可以有點小尖領的彼得潘領子,但是粉色是比較女性化的顏色,男生穿上深色襯衣或白色襯衣都ok,最好表情什麼的帥氣陽光一些~
軍學是紅色的,估計會有一些要求吧,小編不太清楚,不過呢,白襯衣百搭~
農學是綠色的,這個我還真沒怎麼見過,還是那句話,白襯衣百搭~不過紅領結之類的,額(⊙o⊙)…,是不是紅配綠有點怪啊...可以就照個正常的嘛~
若衣領款式比較高,內搭的衣服基本上是都看不見的,所以我們在搭配的時候只要是薄款的服飾都可以~
下半身搭配
對自己小腿有自信的穿短裙即可,配高跟
對自己小腿沒自信的穿黑色筒褲,或者黑色絲襪,配黑色皮鞋(因為免不了拍照,適當穿高跟會比較顯身材)
秘訣:畢竟露出的部分很少,就小腿一節,完全可以靠一些密度高的絲襪+高跟鞋彌補,不過高跟鞋還是別穿露趾的,一方面不好看,另一方面不正式~
忠告:男生要是在乎這個的話,千萬別穿人字拖或者涼拖,太不正式了好么?!多少年後看到這些會笑哭得好么?!
其他
1.頭發可以披著(因為帽子像襪子似的有點小)最好把頭發別在耳後露出耳朵,顯得很清純~
臉大的可以用頭發遮一下~
2.可以帶一些比較和諧的顏色的耳釘耳飾,比較有特色~
3.帽子大概壓在眉心上方一點,就比較好看了,太下來沒精神,太上去顯臉長~
G. 畢業典禮拋帽子照相的時候 被帽子給砸啦 有啥說法嗎
那不是博士帽,是學士服。我今年6月畢業的時候戴的,四年本科畢業之後又兩個證書,一個是畢業證,一個是學位證。畢業的時候一個是畢業典禮,一個是學位典禮。這些大專生是沒有的,只有本科生有。 到時候你也會戴的。補充:專升本的學生到了畢業的時候一般是戴的,我們學校專升本的學生學的跟本科3、4年級的課程相同,畢業環節也是一樣的,也就是和相同年級的本科生是一起畢業的,做完論文以後畢業典禮的時候就要拍學士服照片了,一般學校在學士學位授予儀式那天每位同學發一套,儀式結束後收回,但是每個班級都會集中租借了提前拍照。是大學階段很有感觸的一段日子。
H. 有誰知道學士服的來歷嗎那個帽子上的穗子是放左放右
在中世紀的歐洲,城鎮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長袍,寒冷的大廳和透風的建築使得人們不得不披上長及地板並連著頭巾(hood, 兜帽,又叫坎肩)的長袍。這些長袍和頭巾製作的原料和顏色,由各的人財富和社會地位而決定。既然在早期大學中的學者都是傳教士,他們的穿著應與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長袍,用頭巾保護他們的頭。於是,這種僧侶的黑色長袍和頭巾演變成了今天大學流行的禮服,不但學校畢業典禮的儀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慶典也要穿。
後來,長袍和頭巾開始採用較為明亮的色調,不同學位的禮服也逐漸變得有些不同。學士,碩士,博士的禮服樣式的差別,主要出現在頭巾上。過了一段時間,頭巾不再與長袍相連,單獨成了一件物品,人們把它戴在頭上。到了十五世紀,帽子開始流行,頭巾幾乎成了飾物,人們穿它時,把它從頭頂順著脖子往下套,披掛在肩上,向後背垂下來。於是,學校禮帽應運而生。最初的學校禮帽的形狀起源於碩士學位的符號,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中央有一簇裝飾物。今天的流蘇(tassel)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只不過更精緻罷了。牛津大學最先採用平低方形禮帽(mortarbard,意即灰泥板),民間則建議學校禮帽應做成學者的一本書那樣的形狀,這樣更能表現它的學術含義,更有書卷氣。
學位帽流蘇。據《學位服眷裝規范》,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博士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帽流蘇為深藍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博士袍為黑、紅兩色,碩士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由於我國暫不推薦使用學士服,故學士服尚無統一標准,大多數參照國外高校的樣式,有「牛津版」、「劍橋版」等幾種樣式,一般學士帽的流蘇為黃色、學士袍為黑、紅兩色。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由校長、院系領導或嘉賓將學位獲得者位於右前側的流蘇隨帽檐移至左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流蘇由右而左這一撥弄,表明校方准允這個學生走出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