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不太濕的抹布順著帽子的紋理拭擦,但拭擦完了也不能直接放到太陽底下曬,要陰干。不然帽子會變形的哦
⑵ 牛仔服裝的纖維素酶石磨整理的工藝是怎麼樣的啊
纖維素酶洗
在通常的石洗過程中,藍色牛仔布會由於浮石的摩擦作用而表面褪色。目前,牛仔布後整理的過程中會使用一種特殊的纖維酶加速磨損。
纖維素酶被看作是一種「生物浮石」,在洗滌過程中使牛仔布上的靛藍染料脫離出來,很少劑量的酶可代替數公斤的浮石。越少使用浮石,對衣物的損傷越小,對機器的損耗也小,洗滌環境中的砂塵也少。生物浮石為後整理過程中增加效果變化提供了可能性,比如,現在要使牛仔服裝大幅度地脫色而不損傷面料已成為可能。而洗滌機里少加浮石,多放衣物,也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了。
纖維素酶在服裝洗滌中的應用已經得到了認可,使用纖維素酶可以減少浮石的用量。纖維素酶與退漿用的a—澱粉酶的不同之處在於:纖維素酶只對纖維素起作用,它不會降解漿料。在一定條件下,纖維素酶與纖維素反應時,會造成纖維表面損傷(重量損失),從而達到水洗的效果,而手感比較柔軟。工業生產中比較好的纖維素酶是Denimax PB/BT,由丹麥的Novo Nordisk公司生產。最近,Genencor國際公司研究出一代新的工業用酶,可以通過混合纖維素酶達到牛仔布所要求的外觀,並且可以減少背面沾色和顏色殘留。這種混合酶提供了一個比較寬的摩擦范圍,而且可以得到更灰或更清晰的圖案。Genencor的Indi Age Max L和Indi Age MAX G纖維素酶用於紡織品的化學合成,是牛仔布整理的主要成分,而且與純棉或其他纖維素纖維製品都有很好的相容性。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使用鹽和助劑得到混合酶的最好大相容性。
工藝過程如下:
1、將浮石裝入機器中(通常浮石對服裝重量之比為0.5—2.0:1)。
2、裝入服裝。
3、用a-澱粉酶和清洗劑退漿,這一過程也可在沒有浮石的情況下進行。
4、沖洗。
5、加入纖維素酶(纖維素酶的量、溶液的pH值、溫度和作用時間由織物所要達到的效
果而定,同時要注意製造商所提供的酶的使用說明)。
6、根據說明書調節pH值。
7、轉洗30—90min。
8、排水。
9、用熱水(70℃)充分沖洗。
10、排水。
11、用熱水(70℃)充分沖洗。
12、排水。
13、加柔軟劑。
14、取出衣物。
15、去掉浮石並用轉籠烘燥機烘乾。
石洗
這是牛仔服裝生產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工序過程。石磨效果是一種最早出現,但需求最大的一種風格,它給人一種「舊」的感覺,因為在不同的部位,如腰頭、口袋、縫合處等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磨損。通常情況下,要先獲得顏色的對比和水洗後的圖案,然後再漂洗褪色。
通常的洗滌條件如下:
1、時間:30~90min。
2、溫度:室溫至60℃。
3、 浮石與織物的比率:0.5~3:1.
4、浮石規格:直徑1~7cm(1~2cm,2~3cm,3~5cm,5~7cm).
程序如下:
1、浸泡服裝,以預濕.
2、不加浮石,將服裝放入洗滌機.
3、用α-澱粉酶和洗滌退漿,浴比大約是10:1.
4、清洗.
5、根據外觀效果的要求加入浮石30~90min.浴比約為10:1,還可加入洗滌助劑(如表面活性劑).
6、排水.
7、沖洗.
8、加柔軟劑(服裝也可移入另外的機器進行柔軟整理).
9、離心脫水機脫水.
10、轉籠乾燥.
在第3步和第5步中可加入柔軟劑或潤滑劑,以減少皺褶的出現,第8、9、10步可根據生產的安排進行調整.
冰(酸)洗
在實踐中會發現這樣一種方法——將浮石作為一種載體吸聚服裝上的化學物質而使顏
色剝離。這種剝離只去除了服裝表面上層的顏色而使服裝呈現出一種霜的外觀效果。靛藍和優質的硫染料最適於這種流行的風格。
工藝流程如下:
1、將浮石在高猛酸鉀溶液中浸泡至少1—2h。商業中的常用濃度范圍為1.5%—5%(可換為5%—10%的次氯酸鈉)。
2、浮石應排掉過量的溶液。可以將它們裝在網或網眼面料里浸泡,然後移出並排干。另一種方法是將浮石和一些「廢布」一同放進滾筒機中滾幾分鍾,去除過量的溶液。第三種方法是使用從供應商那裡購買來的預先浸泡好的浮石或材料。浮石可以採用各種形狀,其性能水平與生產時的化學葯品和添加劑有關。
3、將浮石和服裝放入洗滌機中(服裝應經過精練或退漿、乾燥或微潮)。
4、滾洗10—30min,或直到得到滿意效果為止。其結果與染料、面料以及化學試劑、浮石、添加劑、設備等因素有關。
5、有時,浮石在重新浸泡之前可以再次使用於下一批服裝的處理,這取決於浮石上的孔。而這對於服裝在設備間的轉移是有益的,可以減少服裝在冷洗過程中機器使用的數量。
6、如果使用了高錳酸鉀,二氧化錳(棕色/橘黃色)將形成並需用亞硫酸氫鈉、硫酸羥胺和過氧化氫等還原劑去除。將洗滌機里注滿水,加入1—5g/L的還原劑。加熱至50℃運轉20min。這一過程通常要重復兩次,確保完全去除二氧化錳。當使用次氧酸鈉時,剩餘的氯需用亞硫酸氫鈉或過氧化氫去除。冼凈化學試劑的牛仔褲再進行後序的處理,會增強對比度。
7、沖洗
8、如必要,重復第6步。
9、柔軟處理。
10、轉籠乾燥。
第6條選擇次氯酸鈉還是高錳酸鉀,由染料和所需的效果而定,同時要考慮操作的安全性和所使用的化學試劑。
次氯酸鹽漂白既有效、迅速,而且價格便宜。但也有許多弊病:洗滌過程式控制制相對困
難些,比如,很難在重復的操作中得到相同的漂白程度。而且次氯酸鹽是一種很粗糙的化學葯品,會損傷纖維素纖維,會在接縫處和口袋位置造成牢度降低、開裂或小針等問題。另外,次氯酸鹽是一種危險的化學葯品,使用時要採取適當的措施。
漂洗
漂洗的目的是用氧化漂白劑,如次氯酸鈉破壞靛藍染料分子結構而使深藍色的織物褪色.通常,所需不同程度的褪色效果主要依賴於石磨後的漂洗進程.次氯酸鹽是一種強漂白劑,可以侵襲並破壞靛藍染料結構的穩定性.在漂洗進程中,牛仔將由於靛藍被氧化成靛紅而褪色,靛紅可溶於水而被去除掉次氯酸鈉的一般特性如下:
1、比其他漂白劑,如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價格便宜.
2、反應快速.
3、在不適當的PH值控制下,如中性或酸性條件下會使棉纖維氧化降解(物理失重).
4、易於操作使用.
5、長期貯存會失效.
6、不均勻的退漿會造成漂白色差.
7、對人體健康有害,並會腐蝕不銹鋼.
8、需脫氧處理(用還原劑)去除殘余的氧,以免服裝變黃或損壞.
漂洗的條件:
1、次氯酸鹽的濃度:5~40g/L.
2、溫度:室溫至70℃.
3、漂洗時間:約3~6min(根據褪色程度而定).
現在,一種新的酶漂白技術已由丹麥的Novo Nordisk A/S公司開發出來,有望替代次氯酸鹽.這種技術以漆酶(以氧分子為電子接受體的氧化還原酶)和一種介質(一種稱為PPT的分子重量輕的有機化合物,交電子由靛藍轉移給氧分子)為基礎.Deni lite是酶和PPT以適當比率的混合物.與其他酶一樣,這種漂白劑也具有很高的選擇性,也就是說它只對靛藍超作用,而對其他染料無作用.由於這種技術的漂白程度可以很容易地通過PPT介質的用量來控制,因此漂白時間就不像用次氯酸鈉漂白那麼困難.Δt1和 Δt2分別表示用次氯酸鈉和Deni Lite漂白時間的容限. Δt1遠長於和 Δt2,說明用Deni Lite漂白對時間的控制比用次氯酸鈉漂白要容易得多.
丹尼漂白技術的使用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牛仔服裝變通漂白方式的一種選擇,二是可增強磨損效果.由於這項技術,牛仔服在漂洗之前將只用酶與浮石結合使用,以獲得預期的磨損效果.漂洗進程的目的則是減弱顏色的強度,而對磨損的效果無明顯改變.
常用的洗水方法
1.普洗(GARMENT WASH)
普洗即普通洗滌,通過加入柔軟劑或洗滌劑,使衣物洗後更加柔軟、舒適。根據洗滌時間和助劑用量,可分為輕普洗、普洗和重普洗。
2.石洗(STONE WASH)
石洗即在洗水中加入一定大小的浮石,使浮石與衣服打磨。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可以採用黃石、白石、AAA石、人造石、膠球等進行洗滌,以達到不同的洗水效果,洗後布面呈現灰濛、陳舊的感覺,衣物有輕微至重度破損。
3.酵素洗(ENZYME WASH)
酵素是一種纖維素酶,它可以在一定PH值和溫度下,對纖維結構產生降解作用,使布面可以較溫和地褪色,褪毛(產生「桃皮」效果),並得到持久的柔軟效果。可以石頭並用或代替石頭,若與石頭並用,通常稱為酵素石洗(ENZYME STONE WASH)。
4.砂洗(SAND WASH)
砂洗多用一些鹼性,氧化性助劑,使衣物洗後有一定褪色效果及陳舊感,若配以石磨,洗後布料表面會產生一層柔和霜白的絨毛,再加入一些柔軟劑,可使洗後織物松軟、柔和,從而提高穿著的舒適性。
5.化學洗(CHEMICAL WASH)
化學洗主要是通過使用強鹼助劑(NaOH,NaSiO3等)來達到褪色的目的,洗後衣物有較為明顯的陳舊感,再加入柔軟劑,衣物會有柔軟、豐滿的效果。
如果在化學洗中加入石頭,則稱為化石洗(CHEMICAL STONE WASH),可以增強褪色及磨損效果,從而使衣物有較強的殘舊感,化石洗集化學洗及石洗效果集於一身,洗後可以達到一種仿舊和起毛的效果。
6.漂洗(BLEACH WASH)
漂洗可分為氧漂和氯漂。氧漂是利用雙氧水在一定PH值及溫度下的氧化作用來破壞染料結構,從而達到褪色,增白的目的,一般漂布面會略微泛紅。氯漂是利用次氯酸鈉的氧化作用來破壞染料結構,從而達到褪色的目的。氯漂的褪色效果粗獷,多用於靛蘭牛仔布的漂洗。漂白對板後,應以海波對水中及衣物殘余氯進行中和,使漂白停止,漂白後再進行石磨,則稱為石漂洗(BLEACH STONE WASH)。
7.破壞洗(DESTROY WASH)
成衣經過浮石打磨及助劑處理後,在某些部位(骨位、領角等)產生一定程度的破損,洗後衣物會有較為明顯的殘舊效果。
⑶ 纖維素酶在洗滌劑、棉織品水洗拋光整理和制漿造紙等行業上有巨大的應用價值.科研人員作了如下實驗,請分
(1)由題意可知,本實驗的目的是分離分解纖維素的菌,所以②培養基中的碳源應是纖維素,檢測纖維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剛果紅染色法,所以⑤~⑨中分別培養的是通過剛果紅色鑒定法選取透明圈較大的5個菌株.
(2)纖維素分解菌能產生纖維素酶,纖維素酶能將纖維素經過一系列反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還原糖,因此可以通過檢測纖維素溶液中還原糖的含量來檢測纖維素酶的活性.
(3)由題意可知,纖維素酶是胞外酶.
(4)由題意可知,本實驗目的是測定熱穩定性,可以取取5隻裝有等量菌液的試管,置於5種不同的溫度條件,培養相同時間,測定還原糖的含量,若測得還原糖含量變化不大,則說明該菌的熱穩定性較好.
故答案應為:
(1)纖維素為唯一碳源 剛果紅
(2)還原糖含量
(3)胞外酶
(4)取5隻裝有等量菌液的試管,置於5種不同的溫度條件,培養相同時間,測定還原糖的含量,若測得還原糖含量變化不大,則說明該菌的熱穩定性較好.
⑷ 面料水洗加工有幾種加工方法
面料水洗加工有幾種加工方法1、普洗 普洗即普通洗滌,只不過將我們平日所熟悉的洗滌改為機械化而已,其水溫在60-90C左右,加一定的洗滌劑,經過15分鍾的左右普通洗滌後,過清水加柔軟劑即可,使織物更柔軟、舒適,在視覺上更自然更干凈。通常根據洗滌時間的長短和化學葯品的用量多少,普洗又可以分為輕普洗、普洗、重普洗。通常輕普洗為5分鍾左右,普洗為15分鍾左右,重普洗為30分鍾左右. 2、石洗石磨 石洗即在洗水中加入一定大小的浮石,使浮石與衣服打磨,在石磨前可進行普洗或漂洗,也可在石磨後進行漂洗。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可以採用黃石、白石、AAA石、人造石、膠球等進行洗滌,以達到不同的洗水效果,洗後布面呈現灰濛、陳舊的感覺,衣物有輕微至重度破損。 3、酵素洗 酵素是一種纖維素酶,它可以在一定PH值和溫度下,對纖維結構產生降解作用,使布面可以較溫和地褪色,褪毛,並得到持久的柔軟效果。 4、砂洗 砂洗多用一些鹼性,氧化性助劑,使衣物洗後有一定褪色效果及陳舊感,若配以石磨,洗後布料表面會產生一層柔和霜白的絨毛,再加入一些柔軟劑,可使洗後織物松軟、柔和,從而提高穿著的舒適性。 5、化學洗 化學洗主要是通過使用強鹼助劑來達到褪色的目的,洗後衣物有較為明顯的陳舊感,再加入柔軟劑,衣物會有柔軟、豐滿的效果。如果在化學洗中加入石頭,則稱為化石洗,可以增強褪色及磨損效果,從而使衣物有較強的殘舊感,化石洗集化學洗及石洗效果集於一身,洗後可以達到一種仿舊和起毛的效果。 6、漂洗 為使衣物有潔白或鮮艷的外觀和柔軟的手感,需對衣物進行漂洗,即在普通洗滌過清水後,加溫到60C,根據漂白顏色的深淺,加適量的漂白劑(bleachingagent),7-10分鍾時間內使顏色對板一致。 漂洗可分為氧漂和氯漂。氧漂是利用雙氧水在一定PH值及溫度下的氧化作用來破壞染料結構,從而達到褪色,增白的目的,一般漂布面會略微泛紅。氯漂是利用次氯酸鈉的氧化作用來破壞染料結構,從而達到褪色的目的。氯漂的褪色效果粗獷,多用於靛蘭牛仔布的漂洗。 7、破壞洗 成衣經過浮石打磨及助劑處理後,在某些部位產生一定程度的破損,洗後衣物會有較為明顯的殘舊效果。 8、雪花洗 把乾燥的浮石用高錳酸鉀溶液浸透,然後在專用轉缸內直接與衣物打磨,通過浮石打磨在衣物上,使高錳酸鉀把摩擦點氧化掉,使布面呈不規則褪色,形成類似雪花的白點。 9、貓須 就是WHISKER,不過WHISKER的說法專業一些。貓須就是手砂的一種,它只不過磨成貓須的形狀而已。 10、噴沙 又叫打沙,是用專用設備在布料上打磨,通常有一個充氣模型配合。 11、噴馬騮 和噴沙本質的區別就是前者為化學作用,後者則為物理作用。噴馬騮就是用噴槍把高錳酸鉀溶液按設計要求噴到服裝上,發生化學反應使布料退色。用高錳酸鉀的濃度和噴射量來控制退色的程度。從效果上分的話,噴馬騮退色均勻,表層里層都有退色,而且可以達到很強的退色效果。而噴沙只是在表層有退色,可以看到纖維的物理損傷。 12、碧紋洗 也叫單面塗層塗料染色,意思是說這種洗水方法是專為經過塗料染色的服裝而設的,其作用是鞏固原來的艷麗色澤及增加手感的軟度。
⑸ 求纖維素酶洗的原理
纖維素酶是一種對纖維素纖維大分子的水解有特殊催化作用的活性蛋白質,纖維素酶的種類很多,由於Lyocell纖維織物的特殊結構和性能,並不是所有的纖維素酶都能去除Lyocell的原纖維,目前國內開發的用於Lyocell纖維酶處理的酶制劑大多為酸性纖維素酶。由於使用的酶不同,加工時需要pH值和溫度也不同。所以酶處理加工時,應嚴格控制pH值、溫度、酶的用量、處理時間以及處理均勻度。對於Lyocell纖維織物來說,如果酶的處理不均勻,就會造成局部強力下降,並且帶來後續染色加工的困難,所以加工中在保證光潔面效果的同時也要避免織物處理的不均勻性。酶處理的程度應根據實際的品種和生產工藝來確定,一般應以織物的失重率為3.5%左右為宜。如果失重率過低,則原纖的去除不夠充分;而失重率過高,則織物的強力損失過大,造成浪費。
在日常洗滌中,鹼性蛋白酶品種多、使用廣。它可以在鹼性(一
般在pH9~11 之間)條件下保持較強活力,並催化污跡中的蛋白質水
解,使結構復雜的蛋白質分解成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水溶性肽,或者
進一步分解為氨基酸,原來粘附在衣物上的汗漬、血漬等污物,就可
被洗掉。鹼性蛋白酶在35~50 ℃時活力最強。
纖維素酶主要作用於纖維織物上的微纖維,達到整理、翻新織
物的目的,避免出現發毛、纏球等現象,其最適pH 范圍是7~11,
最適溫度為50~60 ℃。澱粉酶能使澱粉變為分子量較小的易溶性物
質,從而達到洗滌的目的,其pH 最適范圍是8~10,最適溫度為
40~60 ℃。
酶具有專一性和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溫度、pH等因素的影響。在
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酶的濃度也影響其催化效率。因此,我們在
探討加酶洗滌劑的最佳洗滌條件時,應考慮酶的種類和數量、溫度、PH等
⑹ 纖維素酶的發酵工藝
纖維素酶的生產工藝主要有兩種,即固體發酵和液體發酵,其工藝如下:
影響產酶量和活力的因素
影響纖維素酶產量和活力的因素很多,除菌種外,還有培養溫度、pH、水分、基質、培養時間等。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張中良等(1997)採用均勻設計Cl12(1210),以綠色木霉(T.ViriclePers.expr)為菌種,研究了影響產纖維素酶的五大因素對產酶量和活力的作用,認為基質粗纖維含量為40%、初始pH7.5、加水4倍、在26-31℃條件下培養45h可獲得最大產酶量26mg/g和CMC酶活力20mg/g·h。王成華等(1997)也研究了其誘變篩選的里氏木霉91-3的產酶條件,結果表明該菌種以7:3的秸稈粉和麥麩,另添加4%硫酸銨、0.4%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為最佳培養基,28-32℃為適宜培養溫度,30℃為最佳溫度,4%為最佳接種量,96h到達發酵高峰。張苓花等(1998)研究了以康氏木霉W-925為出發菌,經誘變後得到的Wu-932纖維素酶高產菌的最佳發酵條件。結果表明,以1:2的麥麩和稻草粉為培養基,5%的接種量,稻草粉碎平均長度3-5mm,初始pH4-5,溫度在28-35℃,發酵時間72h為最佳發酵條件。
污染菌的控制
飼用纖維素酶普遍存在一種俗稱的「白毛菌」污染。污染後輕者酶活性下降,重者發酵失敗。為此,研究控制發酵污染意義很大。張苓花等(1998)研究「白毛菌」的菌落特徵、來源、生長和生理特徵及控制方法,找到了一種與康氏木霉Wu-932呈共生關系,而與「白毛菌」呈競爭性抑制關系的熱帶假絲酵母菌J-931。利用此菌進行混合發酵,可有效地控制「白毛菌」的污染。
⑺ 關於纖維素酶在洗衣粉中的用處
1、市面上很少「添加纖維素酶」的洗衣粉,更多的是添加脂肪酶、蛋白酶的洗衣粉。
2、纖維素酶確實有,主是印染廠、水洗廠用來做水洗布,使牛仔褲或水洗褲手感柔軟的一種生物催化劑。但這種催化作用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適宜的溫度,否則根本不奏效。
3、棉織物可以用任何一種洗滌用品洗滌,即使是含有纖維素酶的洗衣粉,都沒有什麼不妥,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衣服手感——等你真的洗的強力都受了影響,至少要幾十次以上,那時,我估計你自己都不會再穿這件衣服了。
⑻ 纖維素酶用於牛仔的水洗有沒有工業化
已經工業化的了,像一些高檔的衣服,棉質的很多都經過纖維素酶處理過的,這樣不管多久,都不會起毛。我以前的公司纖維素酶也就是賣給一些服裝企業的
⑼ 水洗工藝
水洗工藝技巧
1、梭織純棉牛仔布或混紡牛仔布製作的牛仔褲,牛仔夾克,這是我們在水洗廠最常見的水洗服裝。
2、梭織純棉布或混紡棉布製作的休閑西褲,休閑上裝,這是時下我們在洗水廠較常見的水洗服裝,如防皺免燙西褲,防皺免燙襯衫等。
3、針織純棉布或混紡棉布製作的休閑服裝,這要根據客戶的要求來確定是否水洗。
工藝流程
水洗棉是一種生產工藝,面料經過特別處理後使織物表面色調、光澤更加柔和,手感更加柔軟,並在輕微的皺度中體現出幾分舊料之感。水洗棉的原材料可以分為天然棉和化纖織物兩種。
天然棉本身舒適性好,手感柔軟,吸汗性強,但價格偏貴。化纖織物以滌綸為主要材質,滌綸本身具有較好的保溫性,環保無毒,是做水洗棉的理想材料。
⑽ 水洗廠水洗衣服怎麼分普洗和孝洗
普洗又可以分為輕普洗、普洗、重普洗。通常輕普洗為5分鍾左右,普洗為15分鍾左右,重普洗為30分鍾左右,(這個時間是不精確),這三種洗法沒有明顯的界限。T恤一般情況使用輕普洗就可以了,由於這個工藝比較簡單而且單量較大相對來說比較便宜單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