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比較多少》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特別是剛入園不久)對數概念還不清晰,不會運用數數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本班幼兒已初步學會運用重疊法對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聯的兩組數量一樣的物體進行比較,會初步了解一樣多的含義,但對不一樣數量的兩組物體進行重疊比較時,並不能理解數量的多與少,只是隨意地判斷。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慣用重疊對應的比較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積累有關一一對應的感性經驗。
2,學習應用「多些」、「少些」、「一樣多」等詞。
3,提高觀察判斷、對應比較、動手操作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學習運用並放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一樣多;
2,難點是能正確判斷並說出兩組物體誰多誰少。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學過運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數量的一樣多。 2、材料准備: 紅皮球4個,綠皮球3個;飯碗3個,小勺3把,盆子4個,小弟弟圖像4個,帽子4頂,紅花3朵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皮球。
小朋友,老師這里有好玩的東西,(出示4個紅皮球)這是什麼?(紅皮球)對,(教師貼好紅皮球,出示綠皮球)這是什麼?(綠皮球)我們把紅皮球和綠皮球來比一比,(教師邊講邊將綠皮球一一對應地貼在紅皮球的下面)紅皮球和綠皮球哪個多?哪個少?(紅皮球多,綠皮球少)小朋友回答得真好,現在老師看哪一個小朋友本領最大,能一個人回答紅皮球和綠皮球哪個多?哪個少?(請個別幼兒回答)
2,教師出示飯碗,小勺和盆子 。
小朋友,這是什麼? (飯碗)老師還帶來了勺子(把3把小勺分別放在3個碗里)小朋友,你們看。碗和勺子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一樣多)
現在老師又帶來了盆子,邊說邊拿出4個盆子,一一墊在飯下面。然後用教棒指著一個上面沒有飯碗和勺子的盆子問:這個盆子上面有飯碗嗎?(沒有)那麼盆子和飯碗哪個多?哪個少?(盆子多,飯碗少)教師依次問幼兒:飯碗,勺子和盆子哪個多?哪個少?
3,教師出示弟弟、帽子、紅花。
小朋友,現在看誰來了?(小弟弟)天氣很冷,老師給小弟弟戴帽子了。邊講邊把帽子一一對應地戴在小弟弟頭上。小朋友,我們來比一比,弟弟和帽子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一樣多)現在我們來給小弟弟戴紅花,邊講邊給3個小弟弟戴紅花。我們來比一比,小弟弟和紅花哪個多?哪個少?(小弟弟多,紅花少)。
4,引導幼兒看教材做練習。
(1)用一對一的方法,把小狗和骨頭連起來。比一比,哪個多,哪個少?
(2) 熊貓和竹筍,哪個多?哪個少?
5,延伸活動。
玩「找椅子「的游戲。
把小椅子擺成一圈,幼兒站在椅子後面聽教師拍手聲,拍手聲一停,幼兒立即找到椅子坐下來。第一次教師拿走一把椅子,第二次增加兩把椅子,每次游戲結束後提問:什麼多?什麼少?第三次可讓幼兒與椅子一樣多。啟發幼兒說出「一樣多「。
教學反思
這節課講的是小班數學比較多少,目的是讓孩子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
活動開始,我拿出兩種顏色的氣球來引起幼兒的注意。讓孩子說出是紅顏色的多,還是綠顏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確地說出來,接著我進行小結,讓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對應的方法。
另外為了能夠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我還准備了小弟弟圖像,帽子,紅花等教具。帽子四頂,紅花三朵。整節課下來感覺課堂氣氛比較好,幼兒也較積極的參與,效果較理想,不足之處就是沒有讓每位幼兒都操作,還有少部分幼兒沒有完全掌握。對於這一點還需改進。
目的是基本達到了,輕度學生基本掌握,中度學生初步掌握,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戲這一環節,學生的情緒激昂,他們可能注重的是游戲本身的趣味,而忽視了活動能給他們所帶來的認識。還有鼓勵做得太少,雖然知道有些學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應該給與表揚,至少參與其中了,不能給予忽視。這節課突出的瑕庇是玩與學的結合不是那麼的理想。通過不斷的反思,我想今後,我會在教學中不斷有突破的。
2.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冬天應該帶什麼樣的帽子
設計背景 我園是一所雙語幼兒園,有一部分的民族孩子,民族孩子有一個習俗,他們大多時候都戴著帽子。所以帽子也是孩子熟悉的物品。本活動為了加強孩子對帽子特別是冬天帽子的認識。並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冬天帽子的特點,知道冬天戴帽子可以保暖。 2、關注周圍的生活用品,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重點難點 讓幼兒區分不同的帽子。 活動准備 1、幼兒每人至少帶冬天的帽子一頂。 2、教師事先准備不同質地的棉帽,穿冬裝和夏裝的小朋友圖片各一張。 3、布置帽子展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帶領幼兒參觀帽子展覽,引導幼兒感知帽子的多樣化。請幼兒分散看一看,摸一摸並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二、基本部分 引導幼兒討論帽子的多樣性。 師:這么多漂亮的帽子,你喜歡哪頂?請把它戴在頭上。幼兒自由選擇一頂自己喜歡的帽子戴在頭上。 師:你為什麼喜歡這頂帽子?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這些帽子一樣嗎?有什麼不同?請幼兒自由發言。如:帽子的顏色,質地等方面。 三、結束部分 游戲:戴帽子,引導幼兒關注帽子在冬天的作用。 師(張貼小朋友圖片):現在有兩個小朋友也想戴帽子,請看看他們適合帶什麼帽子?請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請幼兒選擇合適的帽子放在小朋友的身邊。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到帽子展覽中找出冬天的帽子並說出理 教學反思 本節課首先通過讓幼兒參觀帽子展覽吸引了幼兒,並讓他們在參觀中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所發現的東西,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後通過參觀讓幼兒討論帽子的多樣性,區分不同的帽子,加深幼兒對帽子的認知。最後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知道冬天戴帽子的作用。整個過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積極性也高。但幼兒的生活經驗缺乏,語言表述也不太到位。需以後多引導加強。
3. 小班語言《誰的尾巴》教學反思
《誰的尾巴》是一篇有關動物知識的兒歌,目的是讓幼兒了解有關動物尾巴的特點和大膽朗讀兒歌。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學習的熱情,感受成功的喜悅,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學習這首兒歌,主要是用四問四答的形式,介紹了四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活動中通過集體朗讀、分組對讀、兩人表演問讀使得兒歌琅琅上口、簡單清晰易懂、極富幼兒情趣的語言不僅使教學變的生動活潑、也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
4. 小班教案《誰的帽子》
活動目標:
1、願意模仿故事中的象聲詞,感受股市中預言的生動、形象。
2、學說角色之間的對話,並體會小動物對小朋友的親近幫助。
3、樂於並能夠表演、講述故事。
活動准備:
元元、帽子、小動物的貼絨教具,長有一顆大樹的背景圖。
故事可課件
大象、長頸鹿、猴子的頭飾若干。
錄好的律動、歌曲的曲子。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做《小動物叫》的律動,並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有幾個小動物想和你們做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呀?我們來聽聽故事《元元的帽子》就知道了。
2、引導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放課件。讓幼兒通過看動畫片了解故事內容。
3、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麼?
故事裡都有誰呀?
4、引導幼兒發現與感受故事裡的象聲詞,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
元元的帽子是怎麼跑到大樹上的?(學說風的象聲詞)
故事中的大象、長頸鹿、猴子走路是什麼聲音?(學說象聲詞「蹬蹬蹬」「噠噠噠」「蹭蹭蹭」等)
5、請幼兒再聽故事,並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利用貼絨教具邊講故事邊提問,學習小動物與元元的對話。
6、引導幼兒分角色進行復述、表演。
給每個幼兒帶上小動物的頭飾,和老師一起邊復述故事邊表演。
7、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
8、老師和幼兒一起表演歌曲《我們都是好朋友》結束。
5. 誰做得對教案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誰做的對
一、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體驗幼兒園的快樂,與人交往要和睦相處。小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2、能力目標:能區分對與錯。
3、情感目標:有自我保護意識,和小朋友之間相親相愛的情感。\
二、活動難重點
1、重點:有與人交往的能力,學會自我保護。
2、難點:有判斷的能力。
三、活動准備
掛圖三張
四、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馬上就要到六一兒童節了,你們高興嗎?
猜猜我們要在哪兒度過快樂的六一兒童節呢?
——你們喜歡幼兒園嗎?
2、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幼兒在園玩耍的圖片,讓幼兒觀察他們這樣做對不對?
第一幅圖:圖中有一個小男孩推小女孩。
第二幅圖:圖中一個小女孩做游戲時摔倒了,另一個小男孩去扶她起來。
第三幅圖:有一個小朋友亂沖亂跑。
(2)提問:他們誰做得對?
(3)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團結,相親相愛,要遵守紀律,注意安全。
3、結束部分:到戶外做游戲,讓幼兒們選擇同伴做游戲,老師鼓勵幼兒在日常活動多與小朋友一起玩,不打鬧,體驗幼兒在一起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快樂。
四、活動結束
1、回教室做評價
2、總結
6. 小班繪本閱讀《誰在裡面》的教學反思
課堂中的這一幕,是我始料未及的.雖然我的教學設計之中有這個環節.但是沒有想到課堂氣氛會如此熱烈,是孩子們的興之所至感染激發了我,讓我感悟到,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與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情納入即興創造的成分,甚至可以超越目標設定的要求.我想,這樣的課堂會使我們的孩子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智慧.
7. 蘇珊的帽子閱讀答案
海倫老師為什麼要讓所有的同學都要帶著自己最喜歡的帽子到學校來,而且越新奇越好? 2.為什麼蘇珊會常忘記了自己還戴著一頂帽子,而同學們似乎也忘記了? 3.在你我為蘇珊感到高興之時,你還從海倫老師那裡學到了什麼?
答:海倫老師為什麼要讓所有的同學都要帶著自己最喜歡的帽子到學校來,而且越新奇越好, 海倫老師之所以要讓所有的同學都要帶著自己最喜歡的帽子到學校來是為了保護蘇珊的自尊,讓同學們和蘇珊自己覺得蘇珊和同學們沒什麼兩樣,使她不至於被同學歧視。
為什麼蘇珊會常忘記了自己還戴著一頂帽子,而同學們似乎也忘記了?
答:因為有了老師用心良苦的安排,讓同學們覺得戴帽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所以同學們及蘇珊自己對戴帽子的舉動也習以為常了。
8. 小班語言《誰的主意好》教學反思
課前准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台,就要純凈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
9. 魔法師的帽子的閱讀感悟
《魔法師的帽子》閱讀感悟
就在這個寒假裡,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字叫做《魔法師的帽子》,這本書的作者是托芙·楊松。這本書的人物被作者刻畫的栩栩如生,如姆咪特羅爾、小吸吸等等。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姆咪特羅爾家的人發現了一個魔法師的帽子,這個帽子很奇妙,可以把雞蛋殼變成五朵小雲,把有毒的草變成一個大森林,還講述了他們全家出去旅行,來到了一個孤島,他們全家遭到哈蒂法特納人的襲擊,死裡逃生。但他們因禍得福,找到了許多好東西,比如斯諾爾克小子發現的黃金。他們還結識了許多朋友。最後,魔法師發現了姆咪谷里的某甲和某乙的手提箱里有寶石王,最後他變一個假的送給某甲和某乙,稱為「寶石之後」他得到了紅色的寶石之王。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做人一定要敢於冒險。
讀完這本書令我想起了一句名言:「讀書對於智慧就像營養促進成長一樣。」所以我們以後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來拓展我們的知識。
10. 小班教案探索這是誰的帽子
活動目標:
1、幼兒復習鞏固對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認識。
2、幼兒初步嘗試用幾何圖形拼合簡單的圖案。
3、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活動准備:
1、五筐各種圖形的操作材料
2、三張拼合的幾何圖形創意畫
3、小房子一個(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