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有關「虎」和「鳥」的成語(故事),諺語,歇後語,詩詞!
老虎借豬,相公借書 相公:舊指讀書人。比喻東西正合自己的心願,到手後就據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愛好。
虎皮羊質
虎狼之國
餓虎攢羊 攢:趕。飢餓的老虎追趕一隻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餓虎見羊 飢餓的老虎見到一隻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餓虎逢羊 逢:碰到,遇到。飢餓的老虎遇到一隻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縱虎出柙 〖解釋〗放虎出籠。比喻放走強有力的敵人,貽患無窮。
縱虎出匣 〖解釋〗放虎出籠。比喻放走強有力的敵人,貽患無窮。同「縱虎出柙」。
以肉喂虎 〖解釋〗比喻白白地送死。
養虎自遺患 〖解釋〗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後患。
養虎自貽災 〖解釋〗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後患。同「養虎自遺患」。
養虎自嚙 〖解釋〗比喻姑息敵人,終致損害自己。嚙,同「嚙」。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解釋〗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三夫成市虎 〖解釋〗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同「三人成虎」。
人中龍虎 〖解釋〗比喻人中豪傑。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 〖解釋〗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同「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捋虎須 〖解釋〗捋:撫摩。比喻觸犯有權勢的人或冒著很大的風險。
拉大旗作虎皮 〖解釋〗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畫虎刻鵠 〖解釋〗①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畫虎不成反類犬 〖解釋〗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虎踞龍蟠 〖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
虎踞鯨吞 〖解釋〗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並。
虎據龍蟠 〖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
虎盪羊群 〖解釋〗老虎沖進羊群中。比喻以強凌弱,為所欲為。同「虎入羊群」。
虎黨狐儕 〖解釋〗比喻凶惡狡黠之輩。
虎超龍驤 〖解釋〗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變龍蒸 〖解釋〗指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
狐藉虎威 〖解釋〗比喻仰仗別人威勢或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同「狐假虎威」。
打死虎 〖解釋〗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初生之犢不畏虎 〖解釋〗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幹,無所畏懼。
初生之犢不懼虎 〖解釋〗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幹,無所畏懼。
一山不藏二虎 【出處】歐陽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 【解釋】比喻兩人不能相容【示例】【故事】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解釋〗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捉虎擒蛟 蛟:蛟龍。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龍。比喻本領大。
眾虎同心 許多虎一條心做事。比喻眾多有本事的人團結一致,力量會更大。
魚魯帝虎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鷹揚虎噬 如鷹飛揚,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揚威,窮凶極惡。
鷹視虎步 見「鷹視狼步」。
鷹瞵虎視 像鷹和虎一樣兇狠貪婪地注視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鷹瞵虎攫 見「鷹瞵虎視」。
引狼拒虎 見「引虎拒狼」。
引虎入室 猶言引狼入室。
引虎拒狼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
以肉餧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
以肉啖虎 見「以肉餧虎」。
一虎不河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原謂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後在元劇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顧一切。
羊落虎口 羊已被老虎吃到嘴裡。比喻落入險境,很難倖免。亦作「羊入虎口」。
養虎自嚙 嚙:咬。養老虎,咬傷自己。比喻縱容敵人而自受其害。
養虎自殘 見「養虎自嚙」。
養虎自斃 見「養虎自嚙」。
養虎貽患 同「養虎自遺患」。
楊虎圍匡 《史記·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楊,通「陽」。後因以「楊虎圍匡」指因貌似而產生誤會。
養虎為患 比喻縱容敵人,留下後患,自己反手其害
養虎傷身 飼養老虎,自傷其身。比喻縱敵留患。
養虎留患 同「養虎自遺患」。
燕頷虎須 形容相貌威武。
燕頷虎頭 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將、勇士。
燕額虎頭 同「燕頷虎頭」。
綉虎雕龍 比喻文章的辭藻華麗。
熊腰虎背 腰粗壯如熊,背寬厚如虎。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熊據虎跱 比喻群雄割據的形勢。
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內的熊。比喻被囚的惡人。
握蛇騎虎 比喻處境極其險惡。
豕虎傳訛 同「豕亥魚魯」。
身寄虎吻 謂把身子置於老虎嘴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三言訛虎 猶三人成虎。
如龍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如狼如虎 見「如狼似虎」。
如虎生翼 同「如虎傅翼」。
如虎傅翼 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強者愈強,惡者愈惡。
如虎得翼 同「如虎傅翼」。
敲山震虎 見「敲山振虎」。
敲山振虎 謂故意示警,使人震動。
前怕龍,後怕虎 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潛龍伏虎 潛藏的蛟龍,潛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猛虎深山 喻勇武而勢盛。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安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
猛虎出山 像兇猛的老虎出山一樣。形容動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離山」。
龍爭虎戰 同「龍爭虎鬥」。
龍睜虎眼 形容蠻橫霸道。
龍戰虎爭 同「龍爭虎鬥」。
龍躍虎踞 喻超逸雄奇。
龍行虎變 《易·干》:「飛龍在天……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又《革》:「大人虎變。」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後遂以「龍行虎變」喻帝王革故鼎新,創制建業。
龍翔虎躍 喻奮發有為。
龍驤虎嘯 喻氣概威武。
龍驤虎跱 雄踞貌。
龍威虎震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龍跳虎伏 猶言龍騰虎卧。喻筆勢。
龍騰虎擲 同「龍騰虎蹴」。
龍騰虎躑 同「龍騰虎蹴」。
龍騰虎嘯 聲勢壯盛貌。
龍騰虎踞 勢力強盛,雄據一方。
龍騰虎蹴 喻勇猛沖擊,勢不可當。
龍跧虎卧 猶言龍蟠虎踞。喻山勢逶迤起伏。
龍盤虎拏 虯曲蒼勁貌。
龍蟠虎繞 猶言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龍蟠虎踞 象龍盤著,象虎蹲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特指南京。
龍蟠虎伏 雄踞貌。
龍拏虎擲 猶言龍爭虎鬥。
龍拏虎跳 猶言龍爭虎鬥。
龍拏虎攫 猶言龍爭虎鬥。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鬥志昂揚。
龍江虎浪 形容慣於興風作浪。
龍化虎變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後因以「龍化虎變」比喻變化莫測。
龍虎風雲 ①《易·干》:「雲從龍,風從虎。」後以「龍虎風雲」喻英雄豪傑際遇得時。②指君臣遇合。
龍飛虎跳 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幡虎纛 將帥之旗。
龍蹲虎踞 猶言龍盤虎踞。
龍馳虎驟 謂群雄逐鹿。
麟角虎翅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間不可多得的人才。
離山調虎 比喻用計謀調動對方離開原地。
老虎頭上搔癢 比喻不自量力。
狼吞虎噬 像狼虎那樣吞食咬嚼。比喻極為貪婪殘忍。
狼吞虎餐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飧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
狼前虎後 前門趕走狼,後門來了虎。比喻壞人接踵而來。
狼顧虎視 如狼虎視物。形容威嚴而兇狠。
狼蟲虎豹 ①泛指兇猛的動物。②比喻惡人歹徒。
狼餐虎咽 見「狼餐虎咽」。
狼飡虎咽 見「狼餐虎咽」。
狼餐虎噬 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殘酷剝削搜括。
狼飡虎食 同「狼餐虎咽」。
駿波虎浪 形容迅猛洶涌的波浪。
拒狼進虎 見「拒虎進狼」。
酒龍詩虎 見「酒虎詩龍」。
九閽虎豹 同「九關虎豹」。
酒虎詩龍 比喻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
九關虎豹 比喻兇殘的權臣。語本《楚辭·招魂》:「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
鯨吞虎噬 像鯨魚和老虎一樣吞食。多比喻吞並土地財物。宋·范仲淹《上執政書》:「前代亂離,鯨吞虎噬,無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為不急之務。」明·張景《飛丸記·明廷張膽》:「他謀多中傷,威權明仗,鯨吞虎噬,誰敢攔擋?」清·徐芳《諾皋廣志·寒空僧》:「先君子常言以橋
假虎張威 猶言狐假虎威。
虎擲龍拿 擲:掙扎跳躍。指龍虎互相爭斗。比喻激烈的搏鬥。
虎穴狼巢 虎和狼的窩巢。比喻極其危險的地方。
虎兕出柙 兕:犀牛一類的野獸。柙:關獸的木籠。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主管者應負責任。
虎視耽耽 象老虎那樣兇狠地盯著。
虎略龍韜 略:指傳說中黃石公所撰的《三略》。韜:指《六韜》。《三略》、《六韜》是古代兵書。泛指兵書、兵法,也指兵家權謀。
虎狼之勢 形容極兇猛的聲勢。
虎窟龍潭 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凶險的地方。
虎而冠 冠:把帽子戴在頭上。比喻生性殘虐的人。
虎步龍行 原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後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
割肉飼虎 飼: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棄生命也無法滿足對方的貪欲。
甘冒虎口 謂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鳳嘆虎視 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馮河暴虎 猶言暴虎馮河。
放虎遺患 謂放掉老虎,必留後患。
餓虎擒羊 像餓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樣。形容動作迅猛。亦作「餓虎吞羊」、「餓虎撲羊」。
斷蛟刺虎 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後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雕虎焦原 《屍子》:「中黃伯曰:余左執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後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
打虎牢龍 猶言打鳳牢龍。
刺虎持鷸 喻待機行事,一舉兩得。
垂餌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險地。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來一害。
鴟視虎顧 見「鴟視狼顧」。
豺狼虎豹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猛獸。也比喻兇殘的惡人。
豺虎肆虐 豺、虎:兩種兇殘的野獸。比喻壞人像兇殘的野獸般橫行不法。
杯弓市虎 指捕風捉影,疑慮重重,自相驚擾。參見「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兩虎相爭 兩只老虎相互爭斗。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鬥。
縱虎歸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
坐山觀虎鬥 比喻對雙方的斗爭採取旁觀的態度,等到雙方都受到損傷,再從中撈取好處。
照貓畫虎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與虎謀皮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引虎自衛 引:招引。引來老虎,保衛自己。比喻企圖依仗惡人,結果反受其害。
鷹揚虎視 象鷹那樣飛翔,如虎一般雄視。形容十分威武。
與虎添翼 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
雲龍風虎 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的事物相感應。
羊質虎皮 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養虎遺患 遺:留下;患:禍患。留著老虎不除掉,就會成為後患。比喻縱容壞人壞事,留下後患。
羊入虎群 比喻好人落入壞人的手中,處境極端危險。
燕頷虎頸 頷:下巴頦。舊時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
卧虎藏龍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委肉虎蹊 委:拋棄;蹊:小路。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比喻處境危險,災禍即將到來。
舄烏虎帝 因「舄」與「烏」、「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經傳抄,容易寫錯。指文字抄傳錯誤。
為虎添翼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
笑面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兇狠的人。
為虎作倀 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凶。
為虎傅翼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
畏敵如虎 害怕敵人如同怕虎一般。
投畀豺虎 畀:給與。原指那種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眾對壞人的憤恨。
勢成騎虎 騎在老虎背上,要下來不能下來。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難,但迫於形勢,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談虎色變 色:臉色。原指被老虎咬過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厲害。後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生龍活虎 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三人成虎 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乳犢不怕虎 比喻年輕人沒有畏懼,敢做敢為。
如虎添翼 好象老虎長上了翅膀。比喻強有力的人得到幫助變得更加強有力。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樣兇狠。比喻非常凶暴殘忍。
喬龍畫虎 形容假心假意地獻殷勤。
驅羊攻虎 驅:趕。驅趕羊群去進攻老虎。形容以弱敵強,力量懸殊,必遭覆滅。
前怕狼,後怕虎 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
騎虎難下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做一件事情進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龍跳虎卧 比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
龍吟虎嘯 象龍在鳴,虎在嘯。比喻相關的事物互相感應。也形容人發跡。
龍潭虎窟 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凶險的地方。
龍爭虎鬥 形容斗爭或競賽很激烈。
兩虎相鬥 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鬥。
老虎頭上撲蒼蠅 比喻自己找死。
龍驤虎步 象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魯魚帝虎 指文字傳抄錯誤。
龍盤虎踞 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龍潭虎穴 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開柙出虎 柙:關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後多比喻放縱壞人。
狼吞虎咽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鷗鳥忘機 機:機心。指人無巧詐之心,異類可以親近。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鷗鳥不下 鷗鳥不願飛下來。比喻察覺他人將傷害自己,加倍防範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解釋〗猶言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 〖解釋〗比喻欲擒故縱,伺機而後發。
鳥入樊籠 〖解釋〗樊籠:鳥籠,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飛鳥進了籠子。比喻自投羅網,陷入困境。
鳥槍換炮 〖解釋〗比喻情況或條件有很大好轉。炮,同「炮」。
高鳥盡,良弓藏 〖解釋〗比喻功成事定之後,出力的人反而見棄,沒有好下場。
蠶叢鳥道 〖解釋〗指險絕的山路。
雲屯鳥散 如雲聚集,如鳥飛散。形容眾多的人忽聚忽散。
越鳥南棲 從南方飛來的鳥,築巢時一定在南邊的樹枝上。比喻難忘故鄉情。
魚縣鳥竄 魚被釣,鳥逃竄。比喻或受制於人,或飄泊流離,處境十分險困。縣,通「懸」。
魚潰鳥離 見「魚潰鳥散」。
魚驚鳥散 見「魚潰鳥散」。
熊經鳥引 同「熊經鳥申」。
熊經鳥曳 同「熊經鳥申」。
熊經鳥伸 見「熊經鳥申」。
熊經鳥申 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
象耕鳥耘 傳說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文選·左思〈吳都賦〉》:「象耕鳥耘,此之自與。」李善注引《越絕書》:「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後用以形容民俗古樸,有舜禹時代的遺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恆水又東逕藍莫塔,塔邊有池
獸迒鳥跡 鳥獸之跡。
輕徙鳥舉 輕於去留,像鳥飛那樣容易。
青鳥殷勤 青鳥:古代傳說中傳送信件的使者。比喻常通信息,傳遞消息。
鴞鳥生翼 舊傳鴞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負義。
鳥啼花怨 形容悲傷怨恨。
鳥啼花落 形容凄涼的情景。
鳥聲獸心 比喻言辭動聽而心懷陰毒。
鳥散魚潰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鳥哭猿啼 泛指禽獸悲鳴。形容悲涼的情景。
鳥驚魚散 見「鳥散魚潰」。
鳥驚魚潰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鳥驚魚駭 像鳥、魚那種受驚的樣子。
鳥驚鼠竄 見「鳥駭鼠竄」。
鳥跡蟲絲 比喻極易消失的事物。
鳥駭鼠竄 形容驚恐逃竄。
鳥覆危巢 鳥巢因建於弱枝而傾覆。比喻處境極端危險。
鳥伏獸窮 如飛鳥棲伏,野獸奔走無路。形容勢竭力窮,處境困難。
鳥焚魚爛 《易·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啕。」《公羊傳·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後以「鳥焚魚爛」謂因內亂而覆亡。
鳥得弓藏 見「鳥盡弓藏」。
鳥道羊腸 狹險典折的山路。
木干鳥棲 謂鳥棲樹上,至樹乾枯也不離去。喻行事堅定不移。
籠鳥池魚 關在籠里的鳥,養在池中的魚。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驚弦之鳥 見「驚弓之鳥」。
鵠形鳥面 指飢疲瘦削的樣子。
寒蟬僵鳥 寒天的蟬和凍僵的鳥。比喻默不作聲的人。
坌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怕趕不上別人,搶先動手。多用作謙詞。同「笨
一石二鳥 扔一顆石子打到兩只鳥。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兩樣好處。
魚潰鳥散 比喻軍隊潰敗。
羊腸鳥道 形容山路狹窄,曲折而險峻。
小鳥依人 依:依戀。象小鳥那樣依傍著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嬌小可愛的樣子。
烏鳥私情 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獸聚鳥散 比喻聚散無常。也比喻烏合之眾。
三寸鳥,七寸嘴 比喻能說會道(多用於諷刺)。
傷弓之鳥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怕的人。
如鳥獸散 象一群飛鳥走獸一樣逃散。形容潰敗逃散。也比喻集團或組織解散後,其成員各奔東西。
禽息鳥視 比喻生活優裕而對社會不能做一點有益的事。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舊時俗語。意思是為了追求金錢,連生命都可以不要。
窮鳥入懷 窮鳥:困窘的鳥;懷:投入懷抱。比喻處境困難而投靠別人。
鳥盡弓藏 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鳥革翚飛 革:鳥張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雞。如同鳥兒張開雙翼,野雞展翅飛翔一般。舊時形容宮室華麗。
鳥獸散 形容成群的人象鳥獸逃散一樣紛亂地散去(多形容敵人潰逃)。
鳥槍換炮 形容情況或條件有很大的好轉。
鳥窮則啄 鳥陷於絕境就要反啄。比喻人走投無路就會冒險。
鳥語花香 鳥叫得好聽,花開得噴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鳥集鱗萃 鱗:魚;萃:聚集。象鳥類或魚類那樣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
籠中之鳥 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於擒拿的敵人。
鳥面鵠形 形容由於飢餓而身體軟弱,面容枯瘦。
卵覆鳥飛 鳥飛走了,卵也打破了。比喻兩頭空,一無所得。
驚弓之鳥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倦鳥知還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後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花香鳥語 鳥語:鳥鳴如同講話一般。形容春天動人的景象。
龜文鳥跡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飛鳥依人 依:依戀。飛來的小鳥依偎在人的身邊。比喻依附權貴。亦比喻小孩、少女嬌小柔順,可親可受的情態。
飛鳥驚蛇 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池魚籠鳥 池裡的魚,籠里的鳥。比喻受束縛而失去自由的人。
長頸鳥喙 喙:鳥的嘴。長頸項,尖嘴巴。指陰險狠毒者的狀貌。
笨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
百鳥朝鳳 朝:朝見;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籠鳥檻猿 籠中鳥檻中猿。比喻受拘禁沒有自由的人
㈡ 鳥和老虎的成語
【成語】: 如鳥獸散
【拼音】: rú niǎo shòu sàn
【解釋】: 象一群飛鳥走獸一樣逃散。形容潰敗逃散。也比喻集團或組織解散後,其成員各奔東西。
【出處】: 《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
㈢ 一隻老虎站在一的上面、頭上還有一頂帽子、打一成語
衣冠禽獸
穿戴著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拼音]
yī guān qín shòu
[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不但衣冠中禽獸;乃禽獸中豺狼也。」
[例句]
這個人道貌岸然,卻奸辱了許多女性,是個衣冠禽獸。
[近義]
魑魅魍魎 衣冠梟獍 人面獸心 行同狗彘 ...
㈣ 請給出帶虎的成語,越多越好。
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虎變龍蒸:
謂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
虎步龍行:
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凡,如龍虎之姿
虎超龍驤:
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黨狐儕:
比喻凶惡狡黠之輩
虎鬥龍爭:
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虎踞鯨吞:
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並
虎踞龍盤:
亦作「虎據龍蟠」。亦作「虎踞龍蟠」。形容地勢極峻峭險要
虎口扳須:
比喻冒極大的危險
虎口餘生:
比喻經歷極大的危險,僥幸得生
虎窟龍潭:
比喻極艱險的境地
虎略龍韜:
兵書的代稱。亦指用兵的謀略
虎目豕喙:
古人謂貪婪無厭之相
虎皮羊質:
語本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比喻外強中干
虎視眈眈:
形容像猛虎一樣兇狠地注視著
虎視鷹瞵:
形容兇狠地注視著,將欲有所攫取
虎視鷹揚:
謂雄視高翔,甚有威儀
虎體原斑:
比喻出身高門貴族,富貴本自有,不待外求
虎頭蛇尾:
比喻做事起初聲勢浩大,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虎頭燕頷:
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說是萬里封侯之相
虎尾春冰:
比喻極其危險的境地
虎卧龍跳:
形容字勢雄強超逸。語出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虎嘯風馳:
謂事物之相互感應
虎嘯風生:
比喻英雄乘時奮起
虎嘯狼號:
比喻強暴者欲有所掠奪時的叫囂
虎嘯龍吟:
形容歌聲雄壯而嘹亮
虎穴得子:
比喻詩文貼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虎咽狼飡: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虎躍龍驤:
形容威武雄壯
虎擲龍挐:
比喻群雄相爭
虎子狼孫:
比喻凶暴貪殘的人
幫虎吃食:
亦作「幫狗吃食」。比喻幫壞人作壞事
暴虎馮河:
典出《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杯弓市虎:
謂捕風捉影,疑慮重重,自相驚擾
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內的熊。比喻被囚的惡人
藏龍卧虎:
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盤根似卧龍。」後以「藏龍卧虎」比喻潛藏著人才或不同尋常的人
鴟目虎吻:
如鴟之目,如虎之口。奸狠凶惡貌
螭盤虎踞:
猶虎踞龍盤
初生之犢不懼虎:
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幹,無所畏懼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來一害
垂餌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險地
刺虎持鷸:
喻待機行事,一舉兩得
打虎牢龍:
猶言打鳳牢龍
打死虎:
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眈眈虎視:
像老虎一般地威視著。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
《屍子》:「中黃伯曰:余左執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後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
調虎離山:
比喻為了便於乘機行事,設法引誘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
斷蛟刺虎:
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後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餓虎撲食:
形容動作迅速而猛烈
餓虎吞羊:
形容迅猛貪婪
放虎歸山:
比喻放走敵人,貽患無窮。語本《三國志·蜀志·劉巴傳》「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放虎遺患:
謂放掉老虎,必留後患
放虎自衛:
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
風從虎,雲從龍:
《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後因以「風從虎,雲從龍」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風虎雲龍:
比喻聖主、賢臣的遇合
馮河暴虎:
猶言暴虎馮河
鳳嘆虎視:
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甘冒虎口:
謂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狐虎之威:
比喻權勢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後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別人的威勢或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
畫虎不成:
「畫虎不成反類狗」的略語
畫虎不成反類狗:
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反貽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畫虎刻鵠:
①《東觀漢記·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後以「畫虎刻鵠」比喻好高騖遠,終無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假虎張威:
猶言狐假虎威
降龍伏虎:
使龍虎降服馴順。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龍伏虎的故事。《後漢書·方術傳下·徐登》「又趙炳,字公阿,東陽人,能為越方」李賢注引《抱朴子》:「道士趙炳,以氣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頭閉目,便可執縛。」又引《異苑》:「趙侯以盆盛水,吹氣作禁,魚龍立見。」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神異下·涉公》:「能以秘呪々下神龍。」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斗,咆響振岩,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後常以「降龍伏虎」比喻戰勝重大困難
鯨吞虎噬:
像鯨魚和老虎一樣吞食。多比喻吞並土地財物
九關虎豹:
比喻兇殘的權臣。語本《楚辭·招魂》:「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
酒虎詩龍:
比喻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
拒虎進狼:
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踞虎盤龍:
猶言龍蟠虎踞。形容地勢雄偉壯麗
駿波虎浪:
形容迅猛洶涌的波浪
苛政猛於虎:
謂繁重的賦稅、苛刻的法令,比猛虎還要兇殘。據《禮記·檀弓下》載,孔子過泰山時,遇一婦人在墓旁痛哭。問之,知其翁、夫、子三代,俱死於虎。但她還不願遷離此地,為其能免受苛政之苦。孔子聽了,對他的學生說:「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狼餐虎噬:
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殘酷剝削搜括
狼餐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亦作「狼飡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餐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亦作「狼飡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蟲虎豹:
①泛指兇猛的動物。②比喻惡人歹徒
狼顧虎視:
如狼虎視物。形容威嚴而兇狠
狼前虎後:
前門趕走狼,後門來了虎。比喻壞人接踵而來
狼飧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
狼吞虎餐: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吞虎噬:
像狼虎那樣吞食咬嚼。比喻極為貪婪殘忍
狼吞虎�燕: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吞虎�燕: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亦作「前門去虎,後門進狼」。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前怕狼,後怕虎:
喻顧慮重重,畏縮不前
敲山振虎:
謂故意示警,使人震動
離山調虎:
比喻用計謀調動對方離開原地
麟角虎翅: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間不可多得的人才
龍馳虎驟:
謂群雄逐鹿
龍蹲虎踞:
猶言龍盤虎踞
龍幡虎纛:
將帥之旗
龍飛虎跳:
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虎風雲:
①《易·乾》:「雲從龍,風從虎。」後以「龍虎風雲」喻英雄豪傑際遇得時。②指君臣遇合
龍化虎變: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後因以「龍化虎變」比喻變化莫測
龍江虎浪:
形容慣於興風作浪
龍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鬥志昂揚
龍拏虎攫:
猶言龍爭虎鬥。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拏虎跳:
猶言龍爭虎鬥
龍拏虎擲:
猶言龍爭虎鬥
龍盤虎踞:
亦作「龍蟠虎踞」。①《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引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後因以「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壯險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為英雄豪傑所盤踞。④喻斑斕的紋理
龍盤虎拏:
虯曲蒼勁貌
龍蟠虎伏:
雄踞貌
龍蟠虎繞:
猶言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龍跧虎卧:
猶言龍蟠虎踞。喻山勢逶迤起伏
龍潭虎窟:
猶言龍潭虎穴
龍潭虎穴:
①龍虎所居之處。喻凶險之處。②喻英雄豪傑聚集之處
龍騰虎蹴:
喻勇猛沖擊,勢不可當
龍騰虎踞:
勢力強盛,雄據一方
龍騰虎嘯:
聲勢壯盛貌
龍騰虎躍:
①形容矯健有力,生氣勃勃。②形容筆勢飛動遒勁。③喻精神振奮,有所作為
龍跳虎伏:
猶言龍騰虎卧。喻筆勢
龍跳虎卧:
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語本張彥遠《法書要錄》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蕭思話書走墨連綿,字勢屈強若龍跳天門,虎卧鳳閣。」
龍威虎震: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龍驤虎步:
昂首闊步、威武雄壯貌
龍驤虎視:
喻氣勢威武,眼光遠大
龍驤虎嘯:
喻氣概威武
龍驤虎跱:
雄踞貌
龍翔虎躍:
喻奮發有為
龍行虎變:
《易·乾》:「飛龍在天……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又《革》:「大人虎變。」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後遂以「龍行虎變」喻帝王革故鼎新,創制建業
龍行虎步:
喻威儀莊重,氣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龍吟虎嘯:
①龍虎叫嘯。②喻聲音洪大。③喻詩詞聲律豪放峭拔。④喻英雄豪傑叱吒風雲
龍躍虎踞:
喻超逸雄奇
龍睜虎眼:
形容蠻橫霸道
魯魚帝虎:
語出《意林》卷四引晉葛洪《抱朴子》:「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按,今本《抱朴子·遐覽》「帝」作「虛」。後因以「魯魚帝虎」稱傳寫刊印中出現的文字錯誤
猛虎插翅:
比喻強有力者又增添了某種有利條件
猛虎深山:
喻勇武而勢盛。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安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
蟠龍踞虎:
猶言龍蟠虎踞。像盤繞著的蛟龍,像蹲卧著的猛虎。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騎虎難下:
比喻行事雖遇困難,然迫於大勢而不可能中止。語本《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
如虎傅翼:
好像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強者愈強,惡者愈惡
如狼似虎:
①亦作「如狼如虎」。形容勇猛、猛烈。②像虎狼那樣兇狠、殘暴
如龍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三人成虎:
比喻謠言重復多次,就能使人信以為真。《戰國策·魏策二》:「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原王察之矣。』」又《秦策三》:「聞『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說山訓》:「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撓椎。」
三言訛虎:
猶三人成虎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身寄虎吻:
謂把身子置於老虎嘴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生龍活虎:
形容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多用以比喻人活潑有朝氣或文章生動有力
談虎色變:
《二程遺書》卷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常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眾。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嘗真知。真知須如田夫乃是。」原意是說被虎咬過的人才真知虎的厲害。後以「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連臉色都變了
投畀豺虎:
謂將壞人投飼豺虎。表示深惡痛絕
為虎傅翼:
給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助長惡人的勢力
為虎作倀:
傳說被虎吃掉的人,死後成為倀鬼,虎行求食,則為虎前導清道。見《太平廣記》卷四三○引唐裴鉶《傳奇·馬拯》。後因以「為虎作倀」比喻做惡人的幫凶
畏敵如虎:
害怕敵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語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復出祁山」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司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畏之如虎:
像怕老虎那樣害怕。形容懼怕到極點
握蛇騎虎:
北魏高祖崩於行宮,彭城王元勰等為防不測,密不訃聞,詔徵世宗會駕。靈柩至魯陽,乃發喪行服。時咸陽王禧疑勰有異謀,停在魯陽郡外,久之乃入。謂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險至極。」元勰恨之,曰:「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元勰的字)握蛇騎虎,不覺艱難。」見《魏書·彭城王勰傳》。後以「握蛇騎虎」喻身處險境
熊據虎跱:
比喻群雄割據的形勢
燕頷虎頭:
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將、勇士
燕頷虎須:
形容相貌威武
羊落虎口:
喻處於險境,有死無生
羊質虎皮:
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
楊虎圍匡:
《史記·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楊,通「陽」。後因以「楊虎圍匡」指因貌似而產生誤會
養虎傷身:
飼養老虎,自傷其身。比喻縱敵留患
養虎自嚙:
比喻姑息敵人,終致損害自己
養虎自遺患:
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後患
一虎不河: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原謂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後在元劇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顧一切
以肉餧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
引虎拒狼: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
引虎入室:
猶言引狼入室
引虎自衛:
比喻依靠惡勢力來保衛自己,反會招來禍患
鷹瞵虎視:
像鷹和虎一樣兇狠貪婪地注視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鷹揚虎視:
如鷹飛揚,似虎雄視。形容威武奮勇
鷹揚虎噬:
如鷹飛揚,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揚威,窮凶極惡
魚魯帝虎: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與虎謀皮:
本作「與狐謀皮」。喻所謀之事有害於對方的切身利益,終難達到目的
與虎添翼:
給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給力量或才能很強的人以助力,使其更強
雲龍風虎:
①語本《易·乾》:「雲從龍,風從虎。」後世多以雲龍風虎比喻君臣。②喻指英雄豪傑。③古代兵陣名
照貓畫虎:
貓與虎的外形有相似之處,因以喻照樣模仿而僅得其彷彿
縱虎出柙:
放虎出籠。比喻放走強有力的敵人,貽患無窮
縱虎歸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放走凶強的敵人,留下禍根
坐山觀虎鬥:
比喻暫不介入各方間的爭斗,俟機從中漁利。語出《史記·張儀列傳》:「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㈤ 小鳥和老虎的成語
如鳥獸散rú niǎo shòu sàn [釋義] 像一群飛鳥走獸一樣逃散.形容潰敗逃散. [語出] 漢·班固《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戰;無明坐受縛矣;如鳥獸散;
㈥ 成語玩命猜鳥老虎
如鳥獸散 [rú niǎo shòu sàn]
基本釋義
象一群飛鳥走獸一樣逃散。形容潰敗逃散。也比喻集團或組織解散後,其成員各奔東西。
貶義
出 處
漢·班固《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戰;無明坐受縛矣;如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
近義詞
逃之夭夭
反義詞
雲合霧散
㈦ 鳥老虎成語瘋狂猜成語
鳥獸散
niǎo shòu sàn
[釋義] 形容成群的人象鳥獸逃散一樣紛亂地散去(多形容敵人潰逃)。
㈧ 瘋狂猜成語中有鳥和老虎的成語是什麼
答案:作鳥獸散。
解釋:聚集著的一群人慌張而狼狽地四散逃開;像叢林中的鳥群或獸群,受到驚嚇後那樣漫無目的散開了。
㈨ 衣服、帽子、鳥、老虎打一成語
衣冠禽獸~ 衣冠禽獸~ 衣冠禽獸~ 衣冠禽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