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鎮守英國皇家宮室的近衛軍,所戴為熊皮帽子
英國士兵1815年首次獲許戴上熊皮帽,以慶祝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法國拿破崙衛隊。法國衛兵當時戴這種熊皮高帽以顯得更高、更具威懾力,英軍則把它當作禮服一部分,傳承至今。威風凜凜的熊皮帽讓人覺得英國皇家衛隊高大威猛這和人類早期歷史中佩戴獅鬃盔是一個道理。
摘自網路 熊皮帽詞條
② 士兵的帽子答案大全
1、大檐帽——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軍帽,大檐帽是1811年沙俄為軍官設計的工作帽,後來被普魯士、英國所採用。
——英國特種部隊「紅色貝雷帽」。
③ 都是軍人,為什麼帽子上會有「八一」和國徽之分
八一徽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的正規軍。
國徽的是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不是普通作戰部隊的。有警察職能。
④ 部隊首長的帽子和兵的帽子有什麼不同
1、大檐帽
樣式:活帽套,立帽牆:帽前後增加了翹度。
顏色:帽檐:軍官飾金黃色檐花,士官、士兵為黑色光麵塑料帽檐。
帽絲帶:將官為金黃色;校尉官和士官為銀灰色;士兵為黑色人造革帶。
帽牆絲帶:陸軍軍官、士官為正紅色,士兵為深草綠色;海軍官兵均為藏青色;空軍為蔚藍色。
帽牆、帽罩:陸軍為淺棕綠色;海軍帽牆為藏青色、帽罩為本白色;空軍為蔚藍色。
2、貝雷帽
樣式:國際通用貝雷帽帽形,帽左前方帽牆上綴有機銹軍種帽徽。
用料:帽面為純羊仔澳毛起絨毛紗;帽里為黑色滌綿平布。
顏色:陸軍:深棕綠色;海軍:深藏青色;空軍:深蔚藍色。
3、頭盔
頭盔是軍人訓練、作戰時用於保護頭部的一種防護器具,通常呈半球形,主要由外殼襯里和懸掛裝置組成。其外殼用特種鋼、強化塑料、皮革等材料製成,能有效的抵禦彈頭、彈片及其他打擊對頭部的傷害。
4、迷彩作訓帽
帽牆該為立帽牆、圓冒頂,大帽檐。
5、水兵帽
水兵帽是指海軍士兵的無檐帽,通常為白色或者藍色,帽檐為硬圈,前方一般標有文字,後方有兩條黑色緞帶,有的飄帶上標有文字,有的飄帶上印有勛章的綬帶標志。19世紀初,無檐水兵帽在各國海軍流傳開來。後來,由於飄帶具有側風向和裝飾作用,因此成為水兵帽的組成部分。
(4)士兵帽子上的是望遠鏡嗎擴展閱讀:
軍帽的徽章標志象徵,軍隊的標志之一。有些國家的軍隊各軍種都有自己的軍徽。把具有一定意義的圖案製作成徽章作為某一軍事集團的象徵和軍事首領的標志在古代已有之。
公元前5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的軍隊中出現裝飾有神祗和動物小雕像或刻繪著特殊象徵性圖案(公牛、貓頭鷹和互握的手等)圓盤的矛和桿。同時,還出現了軍事首長、高級官員的個人標志。10世紀一13世紀,西歐騎士的盔甲和旗幟上出現了區分穿戴這樣甲胄的騎士的貴族家族紋章,這是紋章主人力量、勇敢、敏捷和機智的象徵。
同時,還出現了軍事首長、高級官員的個人標志。10世紀一13世紀,西歐騎士的盔甲和旗幟上出現了區分穿戴這樣甲胄的騎士的貴族家族紋章,這是紋章主人力量、勇敢、敏捷和機智的象徵。
⑤ 朝鮮戰爭中美國兵帽子上的US是什麼意思
美軍帽子上,USA=美國
⑥ 為什麼海軍戰士的帽子上有兩個帽帶,為何還要留它
在以前,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還沒有那麼發達時,海軍必用的氣象等設備也是比較缺乏的,所以海軍軍官在海上辨別方向和風向都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因為海上的風一般都比較大,所以海軍水兵就想到一個方法來辨別風向,那就是在自己的軍帽上再加一根飄帶.
⑦ 當兵的帽子上面是五星還是國徽
解放軍帽徽圖案以八一五星為主,武警帽徽圖案以國徽為主
⑧ 士兵戴的是什麼帽
部隊的帽子軍帽,有作訓帽,大檐帽,皮帽,貝雷帽。新兵訓練著作訓服就戴作訓帽,簡單通俗的說就是和棒球帽的樣子差不多。在執勤,隊列時戴大檐帽,就和警察戴的大蓋帽一樣。貝雷帽在春夏季節穿長袖或者短袖襯衣時統一安排時戴。皮帽是在高寒地區的部隊在冬天統一戴,新兵訓練在12月。在某些高寒地區部隊的新兵訓練就戴皮帽,而且穿作訓服時也戴皮帽。
⑨ 古代將軍,士兵的帽子上都帶一捆毛還是什麼,那是為了美觀
關於盔纓在古代戰爭發揮的作用主要是五種:
1、標明了古代戰將的高階軍銜等級和身份,只有高階軍官才有資格在頭盔上裝飾華麗醒目的漂亮盔纓;
2、古代軍官率軍作戰沖鋒敵陣時,後面的部隊可以看清主官攻擊敵人的方向,以利快速跟隨作戰;
3、在戰場上混戰廝殺時,方便讓遠處的人識別敵我,避免誤傷自己人;
4、盔纓起了風向標作用,這如同現代海軍水手軍帽的飄帶,感受天氣風向,方便利用風勢火攻、利用風向控制射箭精度或以利背風處攻擊迎風難以睜眼的敵人;
5、盔纓起了把手作用:頭盔外形相對圓潤光滑,單手難以抓提,一遇戰事突發,戰將一手抓取冷兵器,一手難以抓取頭盔肯定措手不及,故盔頂上的盔纓能方便單手快速抓提按戴頭上速戰,避免了耽誤戰機。
盔纓的歷史:
春秋時代楚莊王平定了斗越椒叛亂,在漸台設宴慶功,命愛姬許姬敬酒。風吹燈滅,裨將唐狡酒後調戲許姬;被許姬隨手摘去胄上盔纓,密告楚莊王。楚莊王急命眾將,一律摘去盔纓,然後點燈。唐狡感激楚莊王周全,心存報答。
晉國伐楚,唐狡請為前鋒,被襄老斥責不用。楚莊王陣前不慎落馬被晉將先蔑追襲,危急之中,唐狡奮勇拚死來救,殺退晉兵,得勝受封。這是中國最早的關於盔纓典故記錄。
至於盔纓材料,早期盔纓用的著是漂亮野雞尾羽,往後也有用的是牛馬尾毛、染色的絲麻纖維等。漢唐才正式出現絲纓,元明以後才出現了影視作品那種常見的矛槍頭狀尖刺、底部披著紅色絲纓,或者盔頂上有豎管,以利插入盔纓。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在《牡丹亭•牝賊》記載:「選高蹄戰馬青驄,閃盔纓斜簇玉釵紅。」證明了明代當時的盔纓正是紅色絲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