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日本官員帽子

日本官員帽子

發布時間:2022-01-07 10:02:49

Ⅰ 日本天皇頭上戴著的高高的帽子什麼名字

這個叫立纓冠,天皇戴的「立纓冠」是來自於唐宋皇帝的襆頭,流傳至日本經過自身發展後,襆頭腳的「纓」經演化只保留了一枚,天皇所戴者向上直立,變成了「朝天」「一柱擎天」的特徵。

Ⅱ 日本軍官為什麼有的是戰斗帽和有的是大蓋帽

實際上沒什麼區別
實際上大蓋帽是1930年前日本陸軍的標准服裝配置,當時即使是士兵也帶大蓋帽
但從1931年開始,大蓋帽開始被戰斗帽取代
但直到1935年,還沒有完全替代,很多軍官還是帶著大蓋帽
實際上不光是帽子,軍服也是這樣,1937年後,日軍部隊開始換裝98軍服,但很多軍官還是佩戴之前的軍銜,以顯示自己的老資格

Ⅲ 日本古代官員和貴族戴的帽子(不是烏帽子)叫什麼,就是那種頭頂像一張圓餅,腦袋後邊吊一個類似唐朝官帽

Ⅳ 日本古代劇中公卿和武士帶的帽子有好多種分別叫什麼

風折烏帽子

Ⅳ 日本古代幕府將軍戴著帽子和天皇的帽子是一樣的嗎

中央政權沒有絕對壓制地方的實力,保留天皇便於緩解矛盾,可以讓地方實力派有YY的餘地,免得沒事老想著造反——久而久之成為傳統了。其實象德川幕府時期,論實力完全可以取天皇代之的,但是沒有必要為了一個虛名,與傳統的道德觀念為敵。
另外與日本的庄園制經濟有關,每一個庄園主、每一個城主都代表一個獨立性很強的小集團,對中央的離心力大,好象就沒有出現過象中國那樣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
其實衡量一下利弊:是取代天皇要那虛名,而被戴上破壞傳統、篡位,因而被其他諸侯群起而攻之好呢;還是保留天皇個虛名,自己握有實權而且不給他人以口實好。自己想一下就會做選擇了。而且,沒有一個將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最開始懷疑可能和日本天皇在神道教中的地位有關,不過日本文化中的宗教意識似乎並不很強烈,宗教在社會政治中的作用應該還不至於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武士階層在日本政治史上從很早就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一階層解決問題的方式似乎並不利於保留天皇之位。後來猜想,這可能和日本社會是建立在分封結構基礎上的嚴密的等級社會有關。和中國不同的是,古代日本始終沒有形成中央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既然是分封制度,只要各地的大名能夠擁戴自己,是沒有必要將各地的大名鏟除干凈的,那樣可能成本很高,對於潛在的幕府將軍候選人來說,這樣做是風險很大的。而在這種分封結構中,僅僅依靠各地大名的擁戴,又使得幕府將軍沒有足夠的力量也無法調配足夠的資源徹底改變整個政治格局。這樣一來廢除天皇很可能就是一個收益遠低於付出的舉動。這樣,實權在握的幕府將軍(其實因為不是中央集權體制,幕府的權力還是非常有限的)就很可能希望保持現狀。個人感覺,日本的幕府制度似乎可以和中國春秋時期的局面有一比:春秋五霸都在全國范圍內有巨大的影響力,但都不具備改變政治格局的力量,所以名義上的周天子在非常長的時間內得以保存,事實上,如果戰國時期秦不亡周,關東六國很可能會讓周天子長期地存在下去。衰敗到只剩一地的衛一直存在到了秦最後統一全國的時刻,也許可作為這一推測的旁證。)
有意思的是,日本歷史上封地之間的兼並活動一直很弱,這使得日本的分封制度得以長久存在。而日本政治中,屬臣對君主的顛覆也沒有中國春秋末期那麼劇烈。而正是劇烈的兼並和屬臣對君主的顛覆直接導致了中央集權體制在中國的產生。
至於為什麼日本歷史上封地間的兼並活動非常弱,以及為什麼日本政治中家臣對家主的顛覆現象相對較少,這也許和日本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社會意識形態有關,不過這已經完全超出個人了解的范圍,不敢妄測。

Ⅵ 日本鬼子軍官到底戴的是大檐帽還是雕堡帽

兩種都有,就象現代軍隊一樣的,有迷彩帽和大檐帽。碉堡帽類似於迷彩帽,主要是作戰時候帶的,大檐帽主要是日常工作時候戴的。

Ⅶ 日本軍人帶的那種帽子叫什麼名字

二戰時期日軍軍帽後面的寬布條起什麼作用?
這種寬布條被我抗日軍民戲稱為「屁簾」,關於它的作用說法不一,較為可靠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一、主要用途是遮太陽用的。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效果不錯 。日本古代足輕(普通步兵)的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現代的日軍是明治時期組建的,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因此也有人說那個「屁簾」是遺傳自法軍軍帽的。
二、主要用途是防蚊蠅叮咬的。有了這個,行軍、作戰、休息時受的影響要小多了。
三、主要用途是護身符。日本人較為迷信,軍工部門在引進時,改為兩塊布,視為天皇賜予每個士兵的護身符,一塊是「八宏一宇」,一塊是「四海一體」。
四、主要用途是防炮震。一來是步炮兵或專業炮兵戰斗時防止自己的耳朵被火炮發射的巨大聲響震聾,二來防止被對方的炮聲震聾耳朵。
五、主要用途是提防日軍士兵被中國的大刀隊直接砍掉脖子。這是日軍的傳統,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本軍服盔甲就普遍採用護頸簾,足輕和槍兵隊用布簾,而高級武士和剃刀武士則有鋼制頭盔,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相結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我們所看到的」屁簾」結構式軍帽.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喜峰口日軍被我們的大刀片砍怕了,所以用布擋一下.其實,在侵華前,日軍軍服就已經定製了.但大刀仍然是他們最怕的東西.
六、主要用途是防曬通風。這叫透風襟,我國明朝以前士兵的帽子後面就有。這是最為可信的一種說法,由日本軍事後勤研究專家青木孝治研究後提出。

Ⅷ 為什麼日本軍官戴兩種軍帽

一種是大蓋帽,一種是戰斗帽
這個有明確規定,在非戰區,應帶大蓋帽(請看日本影片《226》《日本最長的一天》),在本土的軍官都是帶大蓋帽
但在戰區,可選。實際看老照片,岡村寧次,畑俊六等高官在後方的正式儀式上都是大蓋帽

Ⅸ 日本帽子

在日本叫烏帽子,上身是圓領袍
中國有烏紗,「所謂『烏紗』,即黑色的麻紗所織的布,古代常作為頭巾或襆頭(一種冠名),『烏紗帽』之名,最早見於南朝劉宋時……《宋書》的作者沈約是將它列入『服妖 』即奇裝異服之內,予以抨擊的。在這以後,除了隋代初年曾因『高祖常著烏紗帽,自朝貴以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隋書·禮儀志七》),成為官帽之外,長期都不是官帽,而是平民所用的便帽……在白居易的《同諸客嘲雪中馬上妓》一詩中,妓女頭戴烏紗帽;在《水滸傳》第七十回中,梁山好漢之一的聖手書生肖讓也戴著烏紗帽。只是在明代,烏紗帽才成為官帽」

Ⅹ 問日本古代官員們穿著服裝的名稱。就是真田廣之演的《陰陽師》和黑澤明導演的《亂》中日本古代官員穿的。

公元701年,日本政府頒布有律六卷、令十一卷的《大寶律令》。在《大寶令》中明文規定製作衣服要仿造中國式樣;決定指衣用冠,都要仿效中國,確定了著裝的服制。根據這些規定,無論男女,在儀典時悉用禮服;出入宮廷著朝服;無位者進宮穿制服,奠定了公職人員服飾的基礎。宮廷朝服也模仿唐代朝服。比如,天皇身穿紅地綉有日月星辰和龍、山、火等花紋圖案的"袞衣御衣"(龍袍);文職官員頭戴冠冕,穿大袖上衣、小袖內衣、下著外褲、里褲,腳穿朝靴,腰佩腰刀,手捧朝笏。宮廷女子也要在小袖內衣的外面罩正式唐裝衣服。《續日本記》載,天平二年四月庚午,天皇下詔,"自今以後,天下婦女,改舊衣服,施用新樣。"古代中國和日本的衣衫都是左向掩襟,自周朝起,中國改為右向掩襟。於是,日本在養老三年(719年),亦下令"天下百姓右襟"。在注釋《養老律令》(718年頒布)的《令義解》中,甚至對縫衣方法提出了具體要求。承和九年(842年),仁名天皇又詔令:"天下儀式,男女衣服,皆依唐法,五位已上位記,改從漢樣,諸宮殿院堂門閣,皆著新額。"

奈良時代,曾經來過中國的遣隋、遣唐使節積極傳播在華見聞,力主服飾革新。就在頒布《養老律令》的718年,遣唐大使多治比縣守回國,第二年正月進朝朝賀時,他特意穿上了唐王朝贈非他的朝服;天平寶字六年(762年),遠遣唐使吉備真備在大宰府監造棉質襖胄各20250具,完全仿效唐朝新式樣,按五行配色;弘仁九年(818年),曾經來唐學習的菅原清公奏請朝廷規定天下禮儀,男女衣服悉仿唐制,五位以上的位記都改漢式。據《舊唐書·東夷傳》記載,日本文武朝時的遣唐執節使粟田真人來唐,衣著"尤中國戶部尚書,冠進德冠,七頂為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為腰帶"。1972年3月,奈良縣明日香村發現了一座名為高松冢的古墳,這座古墳大約建於7世紀末8世紀初,墳內壁畫上的男子服裝也完全是中國樣式,上身唐服,下身絝裙。

《大寶律令》不僅對服裝,而且對鞋襪亦有明確規定。《大寶衣服令》的"無位制服"之條中規定,有姓的庶民可以穿普通的草鞋,但"家人奴婢"之條中,則不見此類文字,可見他們是沒有這種資格的。隨著日本與朝鮮半島往來的頻繁,中國的草鞋編制方法東傳日本,為朝廷所採用。於是,《大寶軍防令》"兵士"之條中,規定兵士穿"唐式草鞋",並要求士兵自己動手編織。

與日本官員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真絲裙子弄上精油了怎麼洗 瀏覽:313
韓國初中女生校服夏裝 瀏覽:425
灰色衛衣黑色褲子黃靴 瀏覽:202
用皮筋讓校服褲變好看 瀏覽:132
釣魚防曬圍巾什麼牌子好 瀏覽:11
白鞋子搭配褲子圖片欣賞 瀏覽:805
古裝圖片女裝漢服頭像側臉 瀏覽:905
中國女外套品牌有哪些 瀏覽:470
艾比女裝照片高清 瀏覽:322
灰色長袖搭配牛仔褲 瀏覽:674
男生中長款韓式風衣 瀏覽:847
牛仔褲搭配運動外套好看嗎 瀏覽:171
男士襯衫搭配描述 瀏覽:665
廣東省廣州市中山路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192
易烊千璽機場褲子 瀏覽:758
楊冪款羽絨服搭配 瀏覽:657
冬天白色的圍巾好看圖片大全 瀏覽:542
大碼式風衣外套中長款 瀏覽:563
庫存男夏裝批發 瀏覽:89
晚禮服可以配什麼外套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