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品官帽子的做法
1.這個折紙游戲需要四方形的紙,先將長方形的A4紙裁成正方形。
2.將正方形的四個角向中心折形成新的小一號正方形,之後折角這面向上從中心向下(後)對折成長方形——此時的形狀為左下和右下有兩個三角,正上方有一個大三角。
3.將左下側三角向後折,右下側三角向前折——此時外觀是一個大三角。
4.從三角的底部中心處打開變換一下角度使其變成一個上下有一條中心縫的菱形(正方形:對角線處有一紙縫)。
5.掀起上面一層向上折到三分之一處(尖兒離頂部有一段距離),然後再折一下,折疊處到菱形的中心。
6.翻個,將後面菱形中心的紙縫打開折一下使之呈長方形——此時的形狀是三層:一層是
前面官帽的前臉(小三角形),一層是菱形,一層是長方形。
7.將前後兩層(小三角及長方形)的兩側對折一下,此時的外觀呈菱形右上角多一塊。
8.左側(官帽前臉)角向中心縫處折一下,右側也向中心縫處折一下;然後調一個,如法重復。
9.將下半部沿中間部位向上折,前後都折。
10.至此,官帽已基本折好。從下面撐 開,平放在桌上,將內部用手捅捅,使 其內部空間更大些。一個七品芝麻官帽就完成了。
⑵ 戲曲丑角(應該是)摘下帽子晃晃頭上戴的小辮子什麼意思
。在中國傳統戲曲中,丑角在鼻樑上抹一塊白粉,有方形、長方形、棗形、菱形等,俗稱「小花臉」。與凈角的「大花臉」、「二花臉」相排,便是「三花臉」。同時,根據性格、職業、身份的不同,可分文丑和武丑兩類。文丑包括方巾丑、袍帶丑、茶衣丑、鞋皮丑、蘇丑、老丑等。武丑又名「開口跳」,常飾武藝出色、機警干練的人物。除此之外,還有婦女扮演的丑角,依據角色年齡分為彩旦和丑婆子兩類。動畫作品中的丑角運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戲曲的程式。但由於中國早期動畫片的主要觀眾還是兒童,動畫中的丑角相比於戲曲有了種類和性格上的簡化,但依舊保留了其美學價值。
⑶ 七品芝麻官的帽子為什麼能賣260元錢呀!
我覺得這個問題自己想想就好,實在沒有問出來的必要
⑷ 七品芝麻官 作文
七品芝麻官
放在我書櫃里的那個「七品芝麻官」是工藝品,樣子可逗人喜愛了。
他頭上戴一頂烏紗帽。帽子正面鑲嵌著一塊美玉。他身著大紅官袍,腰扎玉帶,腳蹬一雙薄底官靴,手持一把摺扇,一副悠閑自得的樣子。再看他的臉上,一雙烏黑的小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像一道月牙,八字鬍須和嘴角直往上翹,總是樂呵呵的。
最有趣的是他的頸部和帽翅上都有彈簧,只要一碰,他的頭就會不停地擺動,帽翅也隨著上下顫動,更顯出他一副很自信的神態。
⑸ 以可愛的七品芝麻官為題先用整體再寫部分的方法寫一段話
他圓溜溜的臉上,有一雙小小的眼睛,看起來像小芝麻。他長這一撮波浪相似的鬍子。還長著一對彎彎的眉毛,像波浪相,他頭上戴著一頂黑黑帽子,帽子上有一對紗翅。他長著胖乎乎的身子,像個大肉球。他穿著一雙笨重靴子,走起路來多笨重呀!
他真是一個可愛又可笨的七品芝麻官。
⑹ 一品到七品芝麻官帽子.
我還是建議你戴七品的,別人瞧起一點
⑺ 玩具七品芝麻官
什麼意思訥......
⑻ 七品芝麻官的帽子上兩邊的「翅膀」叫什麼
帽翅
並不是只有七品官才有,有些文人(秀才什麼的)也有帶那種帶帽翅的帽子的.
⑼ 中國戲曲的表演通常分為什麼
戲曲演員講究「四功」、「五法」。「四功」指「唱、念、做、打」四種表演功夫,「五法」指「手、眼、身、法、步」或「口、手、眼、身、步」五種表演技法。傳統劇目表演中的「帽翅功」和「翎子功」屬「四功」之一,但又獨具特色。
「帽翅功」是戲劇表演中絕妙的功夫,看過著名豫劇演員牛得草主演的《七品芝麻官》的觀眾,無不為牛得草駕馭自如、精彩絕倫的「帽翅功」所傾倒。帽翅又稱「展」,也就是七品以上的官員頭戴的烏紗帽兩邊的翅子。如京劇《鍘美案》中包拯的黑色方形的帽子,兩邊插長翅;《逍遙津》中曹操的陽文帽,兩邊插金色如意翅;《鍘美案》中駙馬陳世美的金銀二色,上綴紅絨球,兩耳垂絲穗的駙馬翅。然而更多的則是黑色圓形的烏紗帽,兩邊插的帽翅有方、園、尖三種,分別稱為方紗、圓紗、尖紗。「帽翅功」主要是以黑色圓形烏紗帽的帽翅為表演對象。
「帽翅功」不是每個劇種都有,因為它難度大,不易掌握,所以只有在幾個古老的劇種如川劇、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才具有這種功夫。
「帽翅功」同其他功夫一樣,不能孤立地去施展,只有在塑造人物,表現人物喜怒哀樂等不同情緒的時候,才能顯示它的作用。比如冥思苦想多用單展,狂喜振奮多用雙展。豫劇名丑牛得草就是掌握、運用「帽翅功」的卓越藝術家;蒲州梆子的著名演員嚴逢春的「帽翅功」更是爐火純情、得心應手、運用自如:上下顫、左右擺、雙邊搖、單展翅都獨具匠意。嚴逢春在《春秋筆》一劇中,就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帽翅功。當驛丞官發現罪犯就是自己的主人的時候,他神情緊張,苦思良策。先是單展齊搖,表現了人物苦苦思索的急躁情緒;繼而雙翅齊搖,顯示了人物十分緊張的表情。「此時無聲勝有聲」,這里雖然一句唱詞、台詞都沒有,卻能使觀眾彷彿聽到人物跳動的心聲,這不能不歸功於「帽翅功」的藝術效果。
戲曲中的「翎子功」也是令人叫絕的表演功夫。翎子,就是雉尾,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野雞毛,戲劇舞台上的翎子開始只有2尺來長,隨著耍翎子的技巧逐漸純熟,翎子也逐漸加長。現在和當代舞台上的翎子甚至有七八尺長。
翎子輕軟易折,又高插頭盔之上,很難擺弄。然而,許多表演藝術家卻能耍得出神入化,用它增加舞步的美感,刻畫人物內心難以言傳的微妙而又復雜的心情。山西中路梆子演員過鳳英在《連環計》中演呂布時,頭上兩只翎子能隨心所欲地捲曲、搖擺、飛舞、躍動。在王允府中閑逛時兩根翎子旋轉舞動,刻畫出了呂布小人得志忘乎所以的情態。見了貂嬋,翎子又零亂地抖動起來,顯出好色之徒的輕薄相。貂嬋入內堂換裝,他神志恍惚,心情焦慮,翎子先是微微跳動的顫栗,接著急急轉動。忽而左邊翎子停住,忽而右邊翎子停住,最後,兩根翎子齊舞 ,而且越舞越狂,把呂布的急躁心情活脫脫地表現出來。據說,清朝末,名小生徐小香演周瑜發怒時,可以全身紋絲不動而只有翎子亂顫,其功夫之深,令人嘆為觀止。
戲曲中插翎子的多為勇猛的武將,最初是佔山為王的草莽英雄,如黃蓋、宋江、程咬金、竇爾敦等。此外,如金兀術等外邦狼主,失落異鄉的楊四郎,以及自請和番的王昭君,神怪戲里的牛魔王、鐵扇公主等也都要插翎子。還有一種叫「翎子生」的小生行當,頭插翎子是他們的主要標志,大都扮演文武雙全的人物,如京劇《群英會》中的周瑜,《穆柯寨》中的楊宗保,「翎子」大大增加了他們的英武氣概。
鳳凰展翅龍擺尾,銀盔金甲盡風流。「帽翅功」 和「翎子功」大大豐富了戲劇的表演程式,美化了戲曲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是我國民族藝術中令人心搖神馳的瑰寶。
⑽ 一可愛的七品芝麻官為題先用整體再寫部分的方法寫一段話
我家有個「七品芝麻官」。你可千萬別以為我家真有個當官的,我說的這個官是個木頭人。
你瞧他那副德性,一看就是個地道的貪官。他頭戴一頂小小的烏紗帽,帽子兩頭的紗翅上各掛著一個大大的銅板。他兩只小小的眼睛斜視著,似乎在想什麼鬼主意。他滿臉奸笑,手裡拿著一把摺扇,好像正吟詠做官的那句名言:「衙門八字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他的脖子是一根細細的彈簧做成的。如果你輕輕地碰一下他的頭,他就會一邊搖頭晃腦,一邊奸笑。那貪婪的模樣,真讓人恨之入骨。紅官袍下,他的右腳牢牢地踩在一個好大好大的金元寶上。望著這個金元寶,我的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幅幅悲慘的畫面。那些窮苦的老百姓被這些貪官逼迫得走投無路、家破人亡,而這些浸透了窮人們血汗的金銀財寶才全滾入了貪官的腰包。怪不得闖王李自成東渡黃河時,窮苦百姓是那麼的歡迎。不殺光這些貪官們,老百姓哪會有好日子過呢?
望著這個木頭人,我想,要不是因為他是木頭的,我非打他個稀巴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