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美工區游戲裝飾帽子

美工區游戲裝飾帽子

發布時間:2021-12-21 04:26:04

⑴ 中班美工區教案美麗的紙箱

一、活動目標
1、與同伴共同利用紙箱紙盒等材料製作喜歡的玩具、物品等。
2、願意根據紙盒、紙箱的外形進行想像,大膽使用切割、連接、刷色等方法進行製作活動。
3、與同伴友好相處,繼續學習分工合作、相互協商的合作方法。
二、活動准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大小不同的紙盒、紙箱,切割、刷色的工具,輔助材料,各種顏料,積木,剪刀,一級糨糊,錐子,膠帶等。
2、各種圖片(建築物,橋梁,大型玩具,傢俱,交通工具等)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各種圖片,導入活動,仔細觀察圖片,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請你們自由分成5個小組,請每個小組選個代表說說你們想製作的物品。
2、教師與幼兒討論製作的方法。
3、教師幼兒討論合作的方法。
4、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5、幼兒互相欣賞作品,交流感受。

⑵ 美工區廢舊材料有哪些東西

美工區廢舊材料有各類盒子、開心果殼、舊掛歷、吸管、筷子、紙杯、樹葉、牛奶杯、雞蛋殼、奶粉桶、飲料瓶子等。

幼兒園區域活動美工區可以投放的材料:

1、繪畫材料:蠟筆、水彩筆、排筆、水粉顏料、丙烯顏料等。

2、手工材料:卡紙、蠟光紙、亮光紙、皮紋紙、色紙、泡綿紙、包裝紙等。

3、工具類材料:雙面膠、泡棉膠、白乳膠、剪刀、花邊剪、壓花機等。

4、半立體材料:乒乓球、有色毛根、保麗龍球、裝飾寶石、緞帶、布藝膠帶、彩色紗等。


發現和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

在幼兒園中開辟了「美術室」,為幼兒的美術活動提供活動的空間。教師發動幼兒與家長一起來收集生活中各種常見物品,如盒子、酸奶瓶等廢舊物品,豆類、稻草、麥稈等自然物,為美術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庫。在專用活動室時間里,引導幼兒與同伴自主選擇各種材料,進行各具特色的創意製作。

比如:召集幼兒共同收集了大量的大小不同、形態各異、材質多樣的紙盒。因為有了豐富的材料為基礎,孩子們的製作各顯特色。有的用大紙箱作出了「大機器人」、有的用廢棄的紙袋合作做成了一條金燦燦的「中國龍」、有的用小的紙盒製作了小汽車、坦克、長頸鹿等。

⑶ 本土資源竹子子在幼兒區角游戲中的運用

幼兒園區域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探索方式為主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個體活動空間,能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因此,區域游戲也愈來愈受到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我園作為一所農村幼兒園,如何從實際出發,充分利我們當地得天獨厚的本土資源,更好地開展有農村特色的區域游戲,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們在實踐中將農村本土材料與區域游戲進行了有機的結合,每個班以一種本土材料為主線,輔助於其它材料,將一種本土材料巧妙地融於各個區域游戲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竹」為例,談談我們是怎樣把一種本土材料有效運用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
一、多形式地收集本土材料,滿足區域游戲的需要。
1.社區資源的利用。
《綱要》中說: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毛竹生長在山上,目前我們這絕大部分屬於集體資產,一般家庭很少有。於是我們就充分利用林場等社區資源,尋求他們的支持,幫助我們收集毛竹。
2.家庭資源的利用。
我們一方面利用家長資源收集家庭中各種竹子,如淡竹、野竹子等,為游戲收集材料;另一方面利用家庭里竹編工匠或藝人的資源,對現有的材料進行半成品的加工,如對毛竹進行劈篾、劈成塊面狀、劈成筒狀等,把竹子磨光滑,保證幼兒游戲的安全。家長資源利用還體現在利用各種竹子材料,編織竹用品或竹工藝品,引導幼兒學習簡單的編織手法等。
3.幼兒資源的利用。
我們還利用幼兒自身去收集相關的竹子材料,既可以通過幼兒的親自收集的過程中了解相關的竹子的知識,引發幼兒對這個竹子可以干什麼的思考;還可以增強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因為玩自己收集到的熟悉的物品開展游戲,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體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
4.網路資源的利用。
竹的知識或竹的編織品很多,僅靠教師的知識或我們家長、社區的資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還通過網路縱橫時空、海納信息的特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他們游戲的材料,如:手編竹篾板等,為幼兒的游戲提供更廣闊的材料空間。
二、師幼互動創設游戲環境,營造區域游戲的氛圍。
《綱要》中說: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環境是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幼兒與物之間互動的關鍵性因素。為此,在區域游戲環境的創設中,教師和幼兒一起行動起來,創設了以「竹」為主材料的游戲環境,讓環境發揮特殊的、潛在的影響作用,成為「不說話的教師」。
1.區域環境創設中材料的統一性。
在區域游戲環境創設中,我們每個區域的環境創設都是以「竹子」為主材料,其它材料進行輔助的形式。雖然都是以「竹子」為主材料進行創設,但有的用的是毛竹、有的用的是淡竹、有的用野竹。我們用毛竹的竹筒做成的各種動物造型,用毛竹劈出來的竹篾做成的各色花傘,用毛竹劈出來的竹片做成的各類裝飾畫等等。我們用淡竹拼搭成人的身體或各種造型,用野竹做成懸掛的風鈴等。
2.區域環境創設中師幼的互動性。
在區域游戲環境創設中,我們的幼兒也是環境創設的主人,是環境創設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欣賞者。環境創設中大的框架是教師創設的,裡面的內容是出自於孩子的作品,孩子做的小花傘、竹筒動物、竹片畫、各種顏色的竹風鈴,稚嫩卻不失童趣,天真卻不失美感。環境創設完成之後,孩子們發出了嘖嘖的贊美聲,「我們的班級真漂亮」的歡呼聲不絕於耳,孩子們體驗到了自己作為環境創設中的主人的自豪感。
3.區域環境創設中空間的立體性。
環境創設中在牆面上有平面的創設,還巧妙的利用空間,採取從上往下的懸掛式,進行立體的創設。比如我們把野竹子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塗上各種漂亮的顏色,串成造型各異的風鈴;我們把竹片畫串成一片片的,進行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懸掛。我們還利用游戲櫃子展示孩子的作品進行環境創設。如,把泡沫塗成漂亮的顏色,上面插上孩子做的各色小花傘,和牆上、空間懸掛的小花傘交相呼應,營造了濃濃的傘的世界。環境創設中的牆面、櫃子、空間懸掛的交叉組合,這種三維空間的合理使用隨時都會讓孩子與之發生互動和作用,充分體現環境創設的教育價值。
4.區域環境創設中區域的特徵性。
由於區域的不同,在進行各個區域環境創設時內容也不相同。我們根據每個區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創設,讓人一看到這個區域的環境創設就能想到這個區域的游戲內容,一走進這個環境創設的區域能激起游戲的興趣。比如,表演區,我們用淡竹拼搭成人的身體,用卡紙剪出人頭和舞動的四肢,一個個正在翩翩起舞的人躍然呈現於牆面,讓進行表演的孩子也不禁躍躍欲試,和牆上的小人一起來比一比,一起來表演。
三、一物多玩開展游戲活動,豐富區域游戲的內容。
我們的區域游戲主要分成特色區、學習區兩大類,學習區主要有表演區、語言區、智力區等組成。我們根據幼兒園主題活動的進程,以「竹」為主材料,在不同的區域開展了不同的游戲內容。
特色區:
我們以「竹」為主材料,理所當然我們的特色區域就是充分利用「竹」來進行的,我們特色區域的名稱叫「竹韻飄香」。我們把這個特色區域分成了5個小區域,分別是「竹筒變變變」、「美麗的竹片畫」、「風鈴大集合」、「我們的小花傘」、「竹的世界」,前四個區域是以幼兒繪畫、裝飾、印染等形式去動手操作、創造各種「竹」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性。在「竹的世界」這個區域里,則是把幼兒做出來的各種「竹」的作品,以不同的方式陳列出來,模仿社會生活中的「工藝品商店」,來進行幼兒之間的買賣交往,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學習區:
學習區主要是根據班級主題教學活動的進程來創設的區域。在學習區中,我們也可以通過「竹」這個材料,來開展學習區的游戲。比如,在智力區,通過竹枝或竹片來進行分合、加減的游戲,鞏固幼兒對集體教學中數學知識的理解。在語言區,我們通過圖片讓幼兒說說竹的一生,說說不同竹子的不同用途、不同時候的竹子的不同用途及不同部位的竹子的不同用途,還可以說說「長壽竹」、「湘妃竹」、「孟宗竹」等竹子的故事等等,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表演區,我們用竹板打出學過的樂曲節奏,來表演歌曲,可以用帶竹葉的竹枝編成帽子或用在竹枝上進行裝飾並編成帽子來進行表演,把教學活動的內容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深化和鞏固。
不管是特色區還是學習區,教師都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教學的進程、游戲的有效性等方面來調整輔助材料或游戲內容,更深入地開展該游戲。如:在「竹筒變變變」中,開始幼兒是簡單的竹筒繪畫,到進行單一的卡紙、毛線等輔助材料的裝飾,再到繪畫和輔助材料的綜合利用,游戲的層次在不斷地提升,幼兒游戲的興趣始終非常的濃厚。
四、多途徑地評價幼兒游戲,引發幼兒游戲的快樂。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要根據重點分配的內容及幼兒的游戲情況進行評價,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快樂,並為下一次更好地游戲做准備。
途徑一:引導幼兒交流游戲的感受。教師通過這樣的語言「寶寶們,今天你玩游戲的時候有什麼開心的事要告訴我們呢?來引導幼兒說出遊戲的感受。
途徑二:通過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嘗試參與相互評價。作品的展示即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增強幼兒完成作品的成功感,體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在展示孩子的作品面前經常有孩子向自己的家長、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那種自豪之情、快樂之意洋溢於表。
途徑三:通過孩子或者老師發現的游戲中的問題,在大家共同想辦法解決的過程中,引發幼兒深一步的探索,提高游戲活動的水平。教師讓幼兒講述「你在游戲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需要大家幫助的呢?」對於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如對於缺少材料的問題,大家可以共同准備,以便下次的游戲開展;對於游戲中出現的規則問題,大家可以共同討論,制定相應的規則。
途徑四:教師觀察到游戲中好的地方、不好的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提問,引發幼兒的討論,進行針對性的評價,以便更好的開展下次的游戲,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區域游戲評價時,我們既有以教師引導游戲發展方向為主的評價、有師生互動促進發展的評價、有孩子展示自己成果的評價、還有幼兒分享自己經驗的評價等等,真正做到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來提高游戲活動的質量,促進幼兒的發展。
實踐證明,只有立足農村幼兒園實際,就地取材,充分挖掘農村本土材料,就可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內容,就能開展經濟實用、豐富多彩、深受幼兒喜愛的「本土化」區域活動。我們的幼兒就能體驗到區域游戲帶來的快樂,就能在游戲中獲得發展。

⑷ 托班美工區需要投放哪些物品

可在美工區投放快樂娃若干(在紙杯子上粘貼快樂娃頭像做成的半成品材料)彩紙、膠水、剪刀、海綿棒、顏料等,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裝飾快樂娃,鼓勵用撕貼或拓印或選擇現成圖案在紙杯上進行裝飾,因為幼兒已經具備這方面的經驗,再投放這樣的操作材料,幼兒會喜歡的。

⑸ 幼兒美工區美麗的扇子觀察記錄及反思

大班藝術活動設計與反思《漂亮的扇子》 設計背景: 夏天即將來臨,天氣越來越熱,孩子們便用各種各樣的紙折起了扇子,橫著折,豎著折,大膽嘗試著各種折法。有的孩子還把扇子裝飾上各種圖案,看著孩子們拿著自己創作的扇子,扇來扇去特別感興趣。

⑹ 幼兒園區域活動有哪些觀察法

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教師的觀察方法

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不會觀察的教師是絕對不稱職的。當幼兒進行區域游戲時,觀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區域游戲目標的前提,因為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才能有目的地適時、適度地進行引導。當然觀察決不是教師隨便看看,而是在活動前要想想今天要看什麼,在活動後回顧今天看到什麼,有哪些要繼續看,有哪些要補充看,前思後省,體現了觀察的連續性和目的性。只有運用科學合理的觀察方法,才能為自己的教育行為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通過研究,我們大體上把教師在幼兒區域游戲中的觀察分為三個方面。

一、整體觀察
整體觀察主要是為了解各個區域中幼兒不同的學習興趣、不同的發展水平、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中幼兒的情緒、規則的遵守以及物品的整理等。常用的方法是掃視和巡視,所花費的時間較少。在區域游戲的起始和結尾兩段,教師常採用整體觀察,因為活動開始時經常會有幼兒對操作要求不了解和對自己活動目的不明確,教師要對全體幼兒逐一蜻蜓點水式地關心一下,即可了解幼兒的活動狀況了。活動結束時,也應整體了解一下,以便確定結束的時間,並注意個別幼兒的活動進程,以幫助他們做好結束活動的心理准備。

二、局部觀察
1、局部觀察的主要內容。
1)對能力特別強的幼兒或特別弱的幼兒。留意他們學習的動機、目標和困難,在適當的時候提出建議,以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如:幼兒在美工區中做帽子。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幼兒掌握不好帽子開口大小和頭圍的關系。面對幼兒的困惑,教師請幼兒嘗試桌上的工具和材料,能力強的幼兒有的用雙面膠在開口反面的地方粘住,有的用膠水塗在紙條上把開口大的地方粘小一點,還有的用小訂書機把開口的兩頭訂掉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大部分是模仿別人的做法,也有小部分孩子會請求他人的幫助。教師細致、深入的觀察,適時的引導,使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2)對新投放的操作材料。觀察孩子操作材料的情形是否和教師的預計相符,進展的步驟、遞進的層次是否和計劃相同,尤其要對那些意料之外的現象進行收集。如:在家政區活動中小朋友自己製作奶油蛋糕。奶油是新投放的操作材料,當然要作為教師局部觀察的重中之重。在觀察中發現,雖然教師示範時強調手要捏在三角包的最上面往下擠奶油,可是大部分孩子由於的手勁不夠,都捏在中間擠,使奶油從三角包的上面溢出,這是教師在活動前沒有考慮到的。觀察到這一現象後,教師及時調整了操作材料,把三角包的頂端用牛皮筋扣緊,這樣孩子操作起來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擔心奶油就會溢出來。解決了後顧之憂後孩子的創造更大膽了,他們有的在蛋糕上裱出了漂亮的花紋,還有的裱出了小兔、娃娃臉、小貓等動物形象。
3)對和最近主題教育教學目標緊密相扣的活動內容。區域游戲活動往往受到階段主題活動內容的影響,會爆發出一些共同的關注熱點,所以教師一旦發現,即可注意觀察有可能作為講評或討論內容的素材。如:有一階段開展「化裝舞會」的主題活動,美工區中動作快的小朋友做好帽子、服裝後自己拿了彩色紙條串成項鏈戴到了脖子上,有的孩子見了還模仿著做手鏈,當教師觀察到這一情況後,在講評時組織幼兒討論:「我們除了做帽子、服裝,還能怎樣裝扮自己呢?做好這些服飾後又可以玩些什麼游戲呢?」小朋友提出可以做包、串項鏈、手鏈,做腰帶等,還有的小朋友說我們待會兒把這些做好的東西賣給別人或者裝扮好區小舞台表演吧。於是教師調整了環境,根據幼兒的談論熱點和創造性的建議,投放了相關的各種材料,供幼兒下一次游戲使用,並且鼓勵幼兒和小舞台、超市等其他區域進行互動。

2、局部觀察的主要方法。
1)旁觀:教師不直接參與孩子的活動,不給予指導、建議,只是觀看孩子的操作過程或靜聽孩子的交談,必要時可進行書面記錄。
2)參與式觀察:教師以觀看孩子的活動為主,在孩子需要時才給予指導。
3)實驗式觀察:教師有目的地布置一定的場景,在其中施加一定的持續、穩定的影響,以觀察某些材料或因素的作用,或觀察某種教學手段的效果。

三、作好觀察記錄
記錄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於它是觀察的一個輔助環節,是觀察的必要延續。教師要觀察什麼,就要記什麼,從中可以獲得新的觀察發現。按一定的規范和要求進行的記錄,本身隱含著教師對於其教學行為的反思和師生互動過程中所達成的理解。這既可以幫助教師檢驗活動目的是否明確、手段和目的是否相符合,又可以看到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幼兒的反應是否合乎教育教學的預期、幼兒在活動中有無創新等等問題。觀察記錄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主要採用的記錄形式有: 1、按記錄結構分:★開放的日記式(表格記錄):根據預先設計好的表格對場景中的內容進行反應和判斷。★軼事性記錄(個案記錄):教師在觀察過程中敏感捕捉有價值的信息,隨機進行跟蹤了解。 2、按觀察的時間分:★現場記錄:這使我們所獲得的完全是第一手的資料。我們常用拍照、錄像、表格記錄等方法。★事後記錄:由於教師採取深入的參與式觀察,要求完全投入到當前的事件中,不能分心去做觀察記錄,或為了避免對記錄對象產生不必要的干擾,事後記錄下一些突發事件、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幼兒創造性活動的事例。★現場和事後相結合 在區域游戲中觀察是最直接地了解幼兒、研究幼兒的最有效的辦法。

教師只有沉下心來,通過實施整體觀察、局部觀察、作好觀察記錄,來思考幼兒在游戲中表現的不同狀態,從中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認知水平、發展需求,並分析目標、計劃的可行性,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調整,才能真正做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促進每一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⑺ 美工區的活動目標和指導要點是什麼

活動目標

1、運用線條、圖形進行有規律地裝飾盤子。

2、體驗裝飾畫的線條美與規律美。

3、養成幼兒耐心、細致、整潔的創作習慣。

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富有個性地創作。

2、提醒幼兒運用線條、圖案的組合進行裝飾。

3、鼓勵能力強的幼兒注意圖案與排列的創新;幫助能力弱地幼兒選擇簡單的線條與圖案進行簡單的裝飾。

4、強調保持桌面、畫面整潔。

(7)美工區游戲裝飾帽子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小班:小班幼兒常把繪畫當作游戲,在區域活動中更不能在技能上有過高的要求,要讓幼兒在自己塗鴉的過程中逐步學會使用簡單的繪畫工具和材料,逐步學習控制手的動作。盡量用軟筆、棉簽棒、各種拓印材料等豐富幼兒對色彩的感知和想像。盡量不要用硬筆,以免對幼兒少造成傷害。

中班:中班幼兒已經能夠畫出較有力度而且平穩的線條,掌握了用各種圖形表達簡單物體的繪畫技能。這時在區域內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風景、動物和人物的正面及側面等組合物體的畫,供有興趣的幼兒臨摹。中班的幼兒已基本會用蠟筆均勻塗色、清晰地勾輪廓線、小面積塗色等。

大班:大班幼兒已能觀察到物體的細節部分,並能把所見、所聞表現在畫面中。所以大班幼兒掌握蠟筆、水彩筆、毛筆等不同工具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有目的地選用和製造多種表現形式。如:塗蠟法、粘彩法、刻劃法、噴水法等。

⑻ 幼兒園做公共區域《超市》 各類細小的裝飾物

一、幼兒園區角游戲的概念與內容區角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動。 區角游戲是幼兒在游戲區(或稱活動角、活動區)中所進行的某種特定活動。 二、開展區角活動的意義: 1、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 2、增進幼兒、師生交流,培養幼兒交往能力; 3、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好奇好問的能力; 5、增強幼兒的表現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展。 三、常見的活動區角及功能 1、操作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生活模仿性操作與練習,發展孩子編、系、扣、穿、夾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2、語言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圖書、圖片、頭飾、手偶等的觀察、操作、拼擺等講述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美工區:主要功能是通過撕、貼、剪、畫、捏、做等美術操作表現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4、科學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科學小游戲及數學操作活動,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和動手操作等能力。 5、建構區:主要功能是利用積木、酸奶盒、易拉罐、紙盒、玉米瓤等進行的建構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空間知覺,發展幼兒的空間想像力、動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6、角色游戲區:主要功能:是通過模仿各種社會活動,有助於幼兒學習各種社會性行為,發展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主要有:開心娃娃家、小小美發屋、娃娃超市、快樂美食城、快樂小吃吧,小醫院等。 7、益智區:主要功能是通過棋類活動、拼圖活動等益智類游戲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8、自然角:主要功能是為幼兒提供一個觀察自然的窗口,使他們能自主的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探索,從而激發幼兒對自然的興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求知慾望,培養他們的觀察力。 四、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誤區 1、區域設置過於形式化:設置的位置大大超出幼兒的視平線或可操作的范圍;沒有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主題、形式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沒有考慮幼兒當前的興趣和需要。 2、材料投放的盲目性:材料缺少經常性的變化;有的活動材料單一不豐富,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有的材料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各年齡班投放的材料大同小異,千篇一律。 3、教師指導欠恰當:有些教師指導的隨意性大;教師指導時不能引發孩子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教師的觀察不夠深入,了解不夠全面;教師無法引導活動向縱深方向發展,。沒有及時生成新的內容和目標。 4、區域評價活動或簡或省,常常可有可無。 五、區角游戲活動內容及材料的提供區角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觀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材料注重自然資源、廢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自然資源:花、草、落葉、樹枝、稻草、果實、種子泥巴,還有各類花生殼、瓜子殼、開心果殼等豐富活動的材料,都可以運用在語言區、科學區、美工區等區域中。 (2)廢舊資源:泡沫、各種紙板、廢舊裝飾紙、易拉罐等等,例如快樂美食城角色區,家長和老師一起動手,利用各種廢舊材料,有泡沫、各種紙板、廢舊裝飾紙等,設計製作了海鮮類、飲料類、面點類、燒烤類、砂鍋類等近50個不同的品種,非常豐富。 (一)美工區的教育作用1.學習觀察和感受周圍事物,並用美工材料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 2.提供接觸各種材料的機會,使幼兒了解各種材料的特性,學習利用工具進行立體造型活動。 3.發展創造力、想像力和不拘一格的表現力,體驗成功。 4.訓練小肌肉,手眼協調,發展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美工區的設計1.活動的內容在美工區內可以進行平面造型,如:手工(撕紙、粘貼、剪紙、折紙)、繪畫(石頭、雞蛋、臉譜、紙盤、紙碗、印染、噴畫、吹畫、水彩、鏤空畫、拓印、印章畫、水粉畫、版畫)、泥工(捏泥、和面團、紙、粘土等)、廢舊材料製作(紙盒、易拉罐、紙杯等)、裝飾物製作(彩環、燈籠等)。 美工區的活動必須具有趣味性,包括選材、活動方式等都應考慮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能否吸引幼兒積極地參加美工活動。如: 小巧手角:幼兒可以撿樹葉,有的幼兒粘貼,有的幼兒用樹葉來畫出一幅幅可愛的樹葉寶寶畫。 玩線角:投放各色毛線、白紙、膠水或糨糊、剪刀,幼兒在白紙上畫好花、動物等圖案,運用剪刀將毛線剪成線段或線絨進行粘貼。 手工角:投放火柴盒、牙膏盒、各類小紙盒、各色彩紙,用火柴盒拼、插、粘製作多種物品,幼兒用彩紙折疊小動物。

與美工區游戲裝飾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色的線外套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227
女裝衣淘寶網 瀏覽:743
打高爾夫為什麼要穿白褲子 瀏覽:934
男生隔著褲子摸下面的心理 瀏覽:492
化纖制女式防寒馬甲的hs編碼 瀏覽:893
把旗袍穿得最美的女明星 瀏覽:646
警察外套服裝大全圖片 瀏覽:145
白色呢子外套發黃怎麼辦 瀏覽:848
走旗袍秀的感受 瀏覽:323
橙色褲子配粉色鞋子好看嗎 瀏覽:332
如何根據功率選電機皮帶 瀏覽:978
上海黑白校服的高中 瀏覽:67
怎麼教孩子認識褲子 瀏覽:618
疊建築師的帽子 瀏覽:462
男士冬天牛仔襯衫怎麼搭配 瀏覽:974
旗袍鑲邊要多少 瀏覽:107
格子襯衫和西服外套怎麼搭配 瀏覽:394
女孩在小學為什麼少穿裙子 瀏覽:636
男士品牌皮帶十大好圖片 瀏覽:336
民國大家閨秀旗袍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