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千手觀音>的舞蹈者們是怎麼排練的
春晚版的「千手觀音」是這樣出爐的
「千手觀音」先後有3個版本。2000年,應美國政府邀請,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帶著《千手觀音——我的夢》赴美國演出,首次對外亮相。這是第一版的「千手觀音」,只有12位女演員參演,內容相對單薄,造型簡單而柔美。2004年9月28日「千手觀音」在雅典國際殘奧會閉幕式上進行了5分54秒的演出,這次是第二版,在「千手觀音」的修改中加入了9位男演員,變成21位觀音。
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春晚「千手觀音」穿的衣服和雅典殘奧會上的衣服不同。演員們的衣服由於是絲綢縫制的,磨損特別厲害。我們重新做了觀音的衣服,把雅典殘奧會上穿的「中國黃」的衣服改成了明黃,裙子下擺下垂的亮片全都改用古銅透亮色,這樣顯得服裝更凝重大氣。演員的帽子加高了,觀音的指甲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加上了銀光亮片,每個觀音手指間及手心裡的眼睛增加了夜光功能,能在最暗的燈光照射下反光。
因為是「千手觀音」,主要是在手上做大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個細微動作的調整上,大家把手回到剛開始出手的位置,喊1、2、3停後,再把手腕留停在一個刻度上,此時雙手的指尖往回收,演員們靠小拇指一節一節地把手收回來,然後由大拇指一節一節地把手打開,把雙手掌里的那雙眼睛亮起來。頓時,我就感到眼前真的像觀音睜開禪眼一樣,給人極大的震撼。
體型是這樣練成的
孩子們比從雅典回來的時候胖多了。備戰春晚30天,演員首先應該解決體質體能問題,21名演員的手臂粗細一定要統一,如果演出的時候突然從後面伸出一條白花花的特別粗的手臂,那就非常難看了。
為了美觀,我們要求胳膊粗的演員迅速減掉手臂上的肉。訓練的時候,我們拿來幾卷保鮮膜,把那些比較胖的手臂裹起來,這樣可以加強手臂的收縮力,讓手臂出汗。訓練的時候,一直這樣裹著,慢慢時間長了就會減細他的手臂。
對於減掉身上其他部位的多餘脂肪,我們也想了不少辦法,大運動量的跑步、學猴子走路、學青蛙跳、在地上打滾和極限跳步等等。
演員們來到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時,大部分人都已經錯過了舞蹈專業訓練的最佳年齡。為了能盡快提高他們的身體靈活性和控制能力。我們發明了「拔苗助長」式的訓練方法。
「千手觀音」中有很多站姿動作,演員們首先就要練習站功。我們要求每個演員都要根據自己在隊形中的位置練站,站的時候,手的位置是通過一定的刻度固定的,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有次外出,我坐在車後排,一個演員站起來取東西,他一手扶著座位,一手伸到行李架上,這時,車劇烈地顛簸起來,那孩子身子一歪,我想,壞了,肯定得摔跤,而且摔得不輕。沒想到,那孩子順著車子顛簸的弧線,穩穩地站著。看到這,我忽然有了一個靈感。我就和演員們說,看到汽車中間的那個縱排了嗎,咱們做個游戲,你們左手抓著座位,右手練靜止,或者盡量控制和快速伸縮手位,看誰的平衡和力度掌握得最好,規則是汽車動,人不能跟車一起動,相互之間保持位置。孩子們似乎很喜歡這個游戲,顛簸讓他們找到了平衡。
「千手觀音」中的第21位觀音,個子最高,手伸得最長,因為他是最後一個,他的動作相對比較難也是最辛苦。他每天練得最多的就是站直,兩手合十上舉。有一天,訓練下來,我看他練得不錯,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鼓勵。可讓我意外的是,我碰到的根本不是胳膊,而是「石頭」,他的胳膊已無比僵硬。
神韻是這樣練成的
「千手觀音」的動作剛柔相濟、柔中帶剛,剛的動作對9個小夥子來說比較容易,可做柔的動作就讓男子漢們十分為難了。尤其是練蘭花指。當初讓他們練蘭花指,他們怎麼擺都是粗粗傻傻的,編導張繼鋼給他們下死命令:「必須把蘭花指練得跟女孩子一樣,誰練不好誰就走人!」
為了幫這些小夥子盡快找到感覺,我們讓這些男孩學女孩的表情,讓9個男孩找9個女孩子對練站姿、手姿、舞姿、足姿及表情,你怎麼跳,我怎麼跳,你是怎麼笑,我就怎麼笑。剛開始練習男女對視的時候,比較困難,他們很容易走神。這個時候我們就教他們控制自己,沒有雜念。盡管這9個男孩子常被取笑成「東施效顰」,但就是通過這種方法,他們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有了些許女性的風韻。
有了女性的神韻,再學女性的姿態就比較容易了,女孩子們手把手地教他們蘭花指的手姿,同時,女生也學會了出手力度的技巧,他們相互掌握觀音的形和神韻,怎樣表現慈悲的善良美、怎樣才能柔手,柔開手的軟度該如何把握,就這樣從最簡單的壓手腕開始慢慢柔直到掌握。
男孩子們的靈活性顯然沒有女孩子好,出手的時候,他們老是犯錯。當隊伍排成縱隊時,推出手不到位,老師看得很明顯,但任憑你怎麼喊,他也聽不見,因為他們是聾啞人。怎麼辦呢,我們不能按照健全人那樣訓練。於是就在前面擺一台攝像機,把每次的排練都拍攝下來,一目瞭然。如果哪個位置出了問題,老師就在這個演員的手腕上用水彩筆畫一道,幾乎每一個演員都被老師畫過彩筆,最多的演員被畫到三四十道。
我們還有個規定,被畫的道道不能擦洗,要留給大家看,一天下來,有的男孩子手上、胳膊上、甚至臉上都被畫滿了道道和「手錶」。常犯錯的男演員情緒特別低,特別自責,因為他錯一次,就害得大家陪他多練一次。可大家並沒有怪他,還是支支吾吾地連比帶劃地幫助他。
終於,經過苦練,你可以不看演員的臉,只看手,男女的手姿已區別不大了,而從側面看男孩們的表情跟女孩也差不多了。男孩子們憑著刻苦努力,和女孩們一起演練成了渾然一體的千手觀音。
整個表演過程,手一直處於變動狀態。依次出手,左右半邊輪換出手、前後不規則出手……21個人身體緊貼,手與手之間距離還不到1寸,但他們要在1個節拍,相當於1秒鍾內完成每個動作,同時還要保證整齊、統一、漂亮地出奇不易地展示千手的神韻。
為了達到整齊劃一的目的,演員必須細致到一點一滴。在排練時對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手勢、甚至每一個表情都認真研磨確保准確無誤。比如編導要求表演者的隊形成一縱隊時,後一個演員的腳趾必須頂住前一個演員的腳後跟,鼻尖頂住前一個演員的後腦勺。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非常有難度,一般人連幾分鍾都堅持不下來,但是在排練廳里時常會讓他們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地一動不動,只有這樣嚴格的訓練才能保證21位觀音在5.6米的蓮花台上站穩。
圓環形觀世音的慈善造型,是我們訓練中最難的動作。這個動作要求每個隊員的手都在固定的位置,伸出來既不能高,也不能低,女孩的動作柔美變化,收回要整齊,剛柔相濟。僅僅這樣一個動作,隊員們就練了上千遍。為了幫助孩子們練習這個動作,我和手語老師幫這些孩子們一起想出了很多辦法。我們把每個人手的位置用尺子量好畫在牆上,讓孩子對著牆上的刻度練習。我們把每次排練的情景用DV拍攝下來,訓練過後放出來和大家一起看。孩子們自己看自己表演,自己給自己找差距,然後大家一起討論,一遍一遍地糾錯。
張繼鋼導演說,做到整齊是第一個階段,是一個初級階段;把它做成細致,是第二個階段;把它做成神韻,就是整個形神貫通一致得像一個風箏一樣,放出去再遠它都牽在一條線上,這個是高級階段。隊員們都是朝這個高級階段努力的。
音樂的節奏是這樣練成的
盡管大家都很努力,但改版後的「千手觀音」排練效果卻不讓人滿意。每次排練下來,給人的感覺就是散,沒有一股向心力。單個動作做起來很漂亮,合起來也很整齊,問題很可能就在節奏的把握上,因為孩子聽不到節奏,只能靠手語老師的手勢。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對於健全人來說領會舞蹈音樂的內涵尚不容易,讓這些聽不到音樂的聾啞舞者去體會音樂的動感,談何容易。
為了讓演員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手語老師是關鍵。她們為演員傳遞信號,用手語告訴演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演出時,四位手語老師分別站在舞台四個角,她們成了聾啞演員的耳朵,手語傳達出音樂節奏,聾啞舞者便在「節奏」中舞出神奇而曼妙的姿態。
聾人舞者有著先天的悟性,在排練舞蹈中,只一個手勢就能跟他們交流。但為更准確地掌握動作,他們努力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感受音樂,讓自己的身體形成一種對音樂對節奏的強制的習慣性的記憶。
有一天晚上,訓練還沒開始,我剛走到訓練大廳的走廊里,便聽到了震耳欲聾的音樂聲,音樂的聲音太大了,我的耳朵被震得幾乎都要失真了。我感覺特別意外,因為和他們在一起,我早已習慣了無聲的世界,他們常常是安靜得鴉雀無聲,連和他們說話我都用手語,弄出這么大的聲音,肯能是他們誰不小心碰到了音樂的開關。我三步兩步跑到排練廳,只見四個女孩子坐在大音箱旁,耳朵緊緊地貼著音箱,表情困惑地打著手語,看到這情景,我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我什麼都明白了,孩子們是想通過音箱的「振動」來感受音樂的節拍。
孩子們的舉動忽然給了我靈感,我把團里攝像機拿來,架起銀幕,把音響的聲音放得很大,讓他們趴在地板上,身體通過地板的振動感受隱約的律動。一些節奏不太完整的段落,我就一小節一小節地給他們分析,通過影像讓他們慢慢感受節奏是什麼。有的孩子想出了更直接的辦法,音樂響的時候,他們把手和臉放在音箱上,感受節拍和鼓點。在無數次的排練之後,音樂已經融入了演員們的身體、融入了他們的血液。
有的時候我們是十分矛盾的,張導說,我如果給他們的排練加一倍的難度,那他們訓練的困難就是健全人的10倍,為了達到訓練效果,我們給他們排練的嚴厲程度,要大大地嚴厲於健全人。但我們又實在不忍心,因為他們聽不到,我們不願給他們哪怕是一點點的傷害。他感嘆地指出:「這些演員真不容易,每天我們跟她們排練之後,每個人還要自己去練,身上真是有一股精神在感染我。他們身上有著無窮的藝術創造力,他們對於生命的渴求,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他們是特殊的藝術家、有特殊的毅力、特殊的品格和特殊的境界,所以才能創造出光芒四射的特殊的藝術。」
http://news3.xinhuanet.com/book/2006-02/05/content_4138240.htm
2. 我屬鼠最近請了—個千手觀音本命佛但是觀音是戴帽子的我從沒見過帶帽
佛教沒有護身佛本命佛的說法,那都是商家為了賺錢編出來的,佛像也不是護身符、轉運符、吉祥物,好好恭敬三寶、斷惡修善,才能趨吉避凶。
真正的修行人不會貪圖外在的資財,卻有一些不懂得佛法的人借佛斂財,不懂得真正的寶藏在自己內心。
修行是修內心,不是修外境,佛像也是為了啟發我們的內心。譬如一張照片,它只是一張紙片,但若照片中有自己的親人,一見到內心就會生起親切溫暖的感覺。
無論男女,都不應把佛像當做飾物或護身符佩戴。佛像的作用是讓我們可以藉助這個「像」而產生對佛陀的恭敬、尊重、信仰與效學之心。佛菩薩是我們修行路上的師長、榜樣,依法而行才是真正的皈依。
3. 看了千手觀音的啟示
美國著名符號論美學家蘇珊,朗格曾經說過:「組成生命的各種運動中,舞蹈的姿勢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蹈是歌獨立完整的藝術系統,是由各種有形的力量和無形的精神支持組成的新世界。」筆者贊同她的看法,舞蹈是以感情為基礎,用身體去表演的藝術,不僅表現舞者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多的是在社會這個大背景下,表達社會生活理想等等,在背景音樂,舞蹈燈光,美工美術的配合下組成的綜合藝術。
較其他的舞蹈而言,《千手觀音》大膽的嘗試了張揚的表達形式,迎合了現階段觀眾的需求,但是在採用現代的技巧之餘,也不舍棄古典韻律,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個舞蹈的藝術品味。《千手觀音》可以稱之近代作品的一個典範,眾多舞蹈紛紛效仿其技巧、編排等方面形式。
一、耳目一新的感官美
這方面主要是指人們對眼睛直觀的看到,耳朵現場聆聽的直接感受,然後從演員的裝束、造型、服裝等方麵塑造出的整體能夠感受到的藝術之美,古典的韻律讓人如沐梵音,演員們精湛的舞技讓人無法正面對高貴的觀音,從前只能從傳說中的描述自己發揮想像的千手觀音在現場如此直觀看到讓人震撼。
該舞蹈基調所採用的金黃色色調和佛座形狀,襯上背景熠熠發光射出萬丈佛光,配上類似佛教音樂那種深沉玄遠、輝煌宏大的氣勢,演員們美輪美奐的聖徒般的服裝和帶有明顯的佛教圖案的藝術化造型,給人不光是一種耳目一新的視覺和聽覺的強烈沖擊,更帶有深沉的感人氣氛。在服飾上,舞者的頭飾,中間是中國古代官戴的「帽翅兒」,旁邊加有幾條黑色的寬頻。張繼剛導演在作品中突出直線條的東西,而這個帽翅兒增加了直線條的效果。同時,光伸頭是沒有效果的,當邰麗華將頭伸出去的時候,配上這一獨特造型的「帽翅兒」,它就變成一個視覺向外延伸的線了。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聚散」,用帽子遮住其他所有人的臉,起到了一人當頭、干手千臂多重幻化的作用。
二、端莊典雅的神韻美
《千手觀音》的成功不止是因為其舞姿的精湛和形式美感的不可比擬,其在傳達文化寓意和主題方面也做得很完美,完全貫穿於整部舞蹈當中。從古至今,中國的舞蹈都非常注重演員的眼神表達,通過演員的眼神,可以表達很多復雜的感情,向觀眾展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果一個舞蹈演員的眼神是空洞的,舞姿再優美流暢,整個舞蹈都不是活的,觀眾也不可能被演員所感動。就算一名普通的觀眾,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對音樂再不敏感的人看舞蹈演出,也能夠感受到優秀舞者所傳達出來的感情,表達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舞者的表情,眼睛被成為心靈的窗戶,一個婉轉流盼的眼神,都能表達萬千感情,舞者不僅是肢體的舞動,眼神的表達也非常重要。
由於編導張繼剛獨特的藝術創造,使靜止的干手觀音佛像,在舞蹈中動起來、舞起來、美起來、活起來了。讓我們深切感受到舞蹈這門藝術,有其他藝術不能比擬的獨特之處。作品較高的藝術境界,也證明我國美學大師宗白華的經典名言:「『舞』是中國一切藝術境界的典型,」金色霓裳的絢爛伴著姑娘們舒展安詳的舞姿,將觀音的神聖高貴、雍容大氣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的動人之處絕不僅僅在於形式美的渲染,更在於所有演員安詳而寧靜的神態、簡潔而多義的體語,朴實無華的姑娘們少了很多所謂的「表演」,而更多了一分心靈對於善良和博愛的呼喚。
三、厚重底蘊的文化美
《千手觀音》是以觀世音文化為基礎,延伸到為善這個領域的藝術作品,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尤其是在亞洲對觀音菩薩非常的敬仰,超越了其他任何信仰,群眾基礎好,文化傳播范圍廣。這個舞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迎合了大眾的傳統思維,對它進行再創作,推陳出新,用優美又不失莊重的舞姿,古典融合現代,華貴的金色照明,讓觀眾彷彿身處在典雅的佛之禮堂沐浴在充滿了智慧、善良的陽光中。《千手觀音》來源於普通的民俗,但是卻區別於那些低俗,粗劣不堪的作品,它讓民間藝術得到升華,甚至超過普通藝術水平,已經達到了滿足人們信仰的境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在滿足了觀眾的視覺後,《千手觀音》的主題一直在表達佛,符合了中國人內心對佛無盡的敬仰之情,讓觀眾在欣賞舞蹈的同時感受到了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對佛更加崇敬。這樣的藝術是在中國文化這個特殊的背景下產生的,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能夠直接走進人們的心靈深處,這個舞蹈的產生也反映了佛文化在中國的影響程度越來越深,越來越廣。
每一種藝術都是來源於普通的生活,經過藝術家的加工和裝飾,變成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手段,這個舞蹈比較側重表達了整個群體的內心情感和精神世界。
四、祥和沉靜的人性美
《千手觀音》對於觀眾來說可謂是一頓饕餮大餐,它不僅有佛文化的底蘊,還有古典現代舞蹈的完美融合,敦煌文化也貫穿於其中,是一件大膽創新文化作品。舞蹈既有現代的靈動,古典的韻律,敦煌的神秘,還有以厚重的文化作為基礎,通過舞者的舞姿,用特殊的方式傳達了文化背景和社會思想,讓觀眾的心靈得到一次凈化,精神愉悅,情感得到釋放。因此,它們的藝術同源性是顯而易見的。
這個舞蹈的舞者是一群聾啞姑娘,但是我們卻在她們營造的世界裡被深深的感動,不僅是因為她們的努力還有她們精湛的舞姿和她們所傳達出來的感情,舞蹈在宣傳佛文化的同時也表達了互相幫助,構建和諧社會的願望,整個舞蹈過程中舞者間的默契的配合,不放棄的精神都讓人難以忘懷,我們對她們塑造的包容萬千,寬容和善,雍容典雅的觀音都將成為永久的記憶,不會被時間的洪流沖走。舞蹈一方面展現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舞者那堅忍不拔的精神也在鼓勵人們堅持奮斗,而一個成功的藝術品都大抵如此,表演轉瞬即逝,卻表現了永恆的精神。
五、結語
一言蔽之,《千手觀音》給了我們關於美和藝術的啟示,通過這部舞蹈作品,既能感受舞蹈無限的魅力又被人類的頑強精神震撼。作為舞者中的一員,邰麗華曾說:「舞蹈,是我看得見的彩色音樂,也是我表達內心世界的美麗語言,」這應該是所有舞者的心聲,舞蹈這個世界充滿了魅力和無限的可能,它的神秘讓舞者們都為之痴狂。
4. 作文游平頂山香山寺500字
[香山寺游記作文1200字]今天是春節,天氣晴好,香山寺游記作文1200字。我們閑來無事,決定去香山寺遊玩。
下車以後,放眼望去,只見香山寺恢宏壯觀、煙霧彌漫。好多的人啊,有的人在路邊的小販那裡買來草紙、香,然後他們走到旁邊的一個小土丘去燒香了。接著,媽媽就去買票了,好多人都在買票,媽媽排了好長時間的隊才買到票,我拿過票,仔細端詳了一會,只見票上印著香山寺的大圖,而票的後面則是香山寺的介紹。然後,我們就進入了香山寺。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大門,大門上雕刻著香山寺三個大字,大門雄偉氣派,我迫不及待的進入了第一個大殿,迎面就看見了笑容滿面的的彌勒佛,憨態可掬,然後向左右兩邊看去,就是四大天王了,每一個都拿著法器,而彌勒佛的背面則是面色鐵青的韋陀了。走出大門,我們就到觀音聖地了。觀音聖地的四周有好多佛像,那些佛像形態各異,有的拿著書,有的卻在那裡打坐,還有的拿著一朵蓮花呢。他們的面前都有一個墊子,遊人,跪在墊子上,拜佛。觀音聖地的正中間就是最有名的千手觀音了,她的每隻手上都拿著東西,有刀叉劍戟,也有玉如意,還有很多的法器。千手觀音的背後是一幅畫:觀世音站在一條金龍探出水面的頭上,身邊是兩個童子,而旁邊則有兩座高山,山上有各種各樣的佛,有的盤腿坐在那裡,有的卻在那裡挺立著。每個佛旁邊都跟隨有一個小童子,煞是可愛。
再往裡走,就是那座塔了,塔大概有三十多米高,外形就像子彈頭一樣,最底下的一層是用花崗岩做的,大家都在往花崗岩上貼錢——拿出硬幣,在凹凸不平的花崗岩上找到支點,把硬幣放上去,讓硬幣像是粘上去似的,我也躍躍欲試的拿出硬幣,然後在牆面上找來找去,終於,我找到了一個支點,於是,我小心翼翼的把硬幣放了上去,果然不出我所料,硬幣穩穩當當的貼在那裡了,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隨後,我們走下樓梯,到了一個小湖(可能是放生池吧)的旁邊,大家紛紛將紙幣、硬幣投到水中的一塊木頭上,當然也有很多人人沒有投上,那些錢都落到了水裡了,那些人只好一邊嘆氣,我拿著硬幣,擠了進去,我輕輕一投,硬幣就穩穩地落到木頭上了,我高興的笑了起來。這時,我們發現那邊有一群人在一起,於是,我們也去看看,原來是有兩個人在一起吵架,聽內容好像是一個人不小心用香燒到另一個人的衣服了,在那個人的帽子上燒出了幾個大洞,那個人發現了當然不願意,於是便和另一個人扭作一團,還吧別人抓流血了,這時有人來勸架了:你們別吵了,大過年的,吵什麼吵啊!你的帽子被他燒了個洞,他的確不對,但是,你也把他給抓流血了啊,大過年了多不吉利啊!退一步海闊天空嘛,別吵了!快散了吧!在那個人的孜孜不倦的勸解之下,他們的風波漸漸地就平息了……
這時,爸爸一看錶:呀,都一點了,快點回家吧!聽了爸爸的話,我們才發覺肚子已經在抗議了,於是戀戀不舍的回家了……
5. "千手觀音"這個節目中有多少個人
「千手觀音」先後有3個版本。2000年,應美國政府邀請,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帶著《千手觀音——我的夢》赴美國演出,首次對外亮相。這是第一版的「千手觀音」,只有12位女演員參演,內容相對單薄,造型簡單而柔美。2004年9月28日「千手觀音」在雅典國際殘奧會閉幕式上進行了5分54秒的演出,這次是第二版,在「千手觀音」的修改中加入了9位男演員,變成21位觀音。
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春晚「千手觀音」穿的衣服和雅典殘奧會上的衣服不同。演員們的衣服由於是絲綢縫制的,磨損特別厲害。我們重新做了觀音的衣服,把雅典殘奧會上穿的「中國黃」的衣服改成了明黃,裙子下擺下垂的亮片全都改用古銅透亮色,這樣顯得服裝更凝重大氣。演員的帽子加高了,觀音的指甲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加上了銀光亮片,每個觀音手指間及手心裡的眼睛增加了夜光功能,能在最暗的燈光照射下反光。
6. 菩薩受眾人尊重愛戴,她戴的帽子是什麼
菩薩戴的帽子叫:毗盧帽,又稱天冠,上有五方五佛,如天冠米勒,地藏菩薩等。
放焰口時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種綉有毗盧佛像的帽子,泛指僧帽。毗盧帽有多重性質,也稱為」蓮花帽「,」蓮花法師帽「等,老版《西遊記》唐僧曾經戴過這種帽子。
放焰口,一種佛教儀式,為一種根據救撥焰口惡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施食惡鬼的法事。
(6)千手觀音帽子擴展閱讀:
基本解釋
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人物。
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中國後,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薩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國的貴族的服飾裝扮,顯得格外華麗而優雅。
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都稱之為菩薩。
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回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寺廟中供的菩薩像,主要的是文殊師利Manjusrikumārabhūta 、普賢、千手觀音Samantabhadra 、觀世音Avalokite'svara 、地藏 Ksitigarbha 。
菩薩是修學大乘道的通稱,從初學,久學到最後身菩薩,淺深萬類。但一般人總是想到觀音、彌勒、文殊等大菩薩,這才不敢自稱菩薩。初發心菩薩,雖還沒有大功德,可是已經是一切「眾生之上首」;不但為凡夫,而且為二乘聖賢所尊敬。
7. 佩戴千手觀音,還分什麼材質做的嗎
佛法中對佛像允許 頂戴 就是鑲嵌在帽子上。任何掛佛像在身上以為是護身佛,都是上了生意人的當,這個沒有好處的了。佛經上說過 可以把咒語寫好 佩戴身上的。有可以請到護身咒的地方 就這么做最好了
8. 著名舞蹈《千手觀音》的演員到底有多辛苦
「千手觀音」的動作剛柔相濟、柔中帶剛,剛的動作對9個小夥子來說比較容易,可做柔的動作就讓男子漢們十分為難了。尤其是練蘭花指。當初讓他們練蘭花指,他們怎麼擺都是粗粗傻傻的,編導張繼鋼給他們下死命令:「必須把蘭花指練得跟女孩子一樣,誰練不好誰就走人!」
為了幫這些小夥子盡快找到感覺,我們讓這些男孩學女孩的表情,讓9個男孩找9個女孩子對練站姿、手姿、舞姿、足姿及表情,你怎麼跳,我怎麼跳,你是怎麼笑,我就怎麼笑。剛開始練習男女對視的時候,比較困難,他們很容易走神。這個時候我們就教他們控制自己,沒有雜念。盡管這9個男孩子常被取笑成「東施效顰」,但就是通過這種方法,他們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有了些許女性的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