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荷盡已無擎雨蓋,中的,擎雨蓋指的是什麼意思謝謝
意思是:荷葉舒展向上托起的樣子。
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贈劉景文》,這首詩作於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
全詩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如下: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1)我的帽子你的晴雨蓋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緻,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諸蓮塘荷,現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餘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幹斗風傲霜,依然勁節。
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深知此理,才用擎雨無蓋表明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傑,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幹。花殘了,杖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
2. 擎雨蓋指的是什麼意思
一、「擎雨蓋」指的是荷葉。
二、「擎雨蓋」出自「荷盡已無擎雨蓋」,是蘇軾寫的《贈劉景文》中的一句。原詩是:
贈劉景文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三、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四、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3. 贈劉景文這首詩里的擎雨蓋是揩什麼
《贈劉景文》這首詩里的「擎雨蓋」是指:擎雨的荷葉
擎:舉,向上托。
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贈劉景文
/
冬景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4. 荷盡已無擎雨蓋里的擎雨蓋是什麼意思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出自宋朝詩人蘇軾的古詩作品《贈劉景文》第一二句,
其全文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注釋】
1、劉景文:劉季孫(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宋仁宗嘉祐間,以左班殿直監饒州酒務,攝州學事(《石林詩話》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庫副使為兩浙兵馬都監。因蘇軾薦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
2、擎:文中指舉,向上托。(擎雨蓋:喻指向上托舉荷葉)
3、傲霜:文中指不怕霜凍,堅強不屈
【解說】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色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黃了、橘子綠了的時候。
5. 荷盡已無擎雨蓋,擎雨蓋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荷葉舒展向上托起的樣子。
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贈劉景文》,這首詩作於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
全詩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如下: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作品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緻,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諸蓮塘荷,現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餘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幹斗風傲霜,依然勁節。
6. 荷盡已無擎雨蓋得擎雨蓋什麼意思
「荷盡已無擎雨蓋」出自蘇軾的《贈劉景文》。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擎雨蓋:表示向上舒展的荷葉。
《贈劉景文》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翻譯: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注釋:
⑴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時任兩浙兵馬都監,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並以詩歌唱酬往來。
⑵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⑶菊殘:菊花凋謝。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動寒冷,堅強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後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須記:一定要記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歷秋末冬初。
賞析:
這首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7. 贈劉景人這首詩中的,擎雨蓋是什麼意思
擎雨蓋:喻指向上托舉荷葉
擎:文中指舉,向上托。
"荷盡已無擎雨蓋"整句的意思是:荷花凋謝,連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荷葉也枯萎了。
8. 荷盡已無擎雨蓋擎是什麼意思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 。「擎雨蓋」就是指荷葉。
出自《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此詩抒發了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
全詩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最是 一作:正是)
譯文如下: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記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注釋
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並以詩歌唱酬往來。
殘菊與枯荷,雖同為衰颯場面,卻以「傲霜枝」三字寫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態和貞亮之節,看似與第一句對文,有互文見義、相與呼應之勢;事實卻側重在「傲」字上。
「擎雨」之「蓋」乃實寫,不過說像傘蓋一樣的荷葉都已一干二凈;而「傲霜」之「枝」的「傲」則以移情手法寫出了菊的內在精神,示人以凜不可犯的氣概。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
第三句則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蕭瑟秋風、嚴寒冬日為苦,作者卻偏偏贊之為「一年好景」,且諄諄囑咐「君須記」,此真以平淡無奇之語言給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於收句,倘無力回天,則全詩必成虎頭蛇尾,強弩之末。
而作者乃從花寫到枝,從枝葉寫到果實,所謂「正是橙黃橘綠時」,乃金秋乍逝,百物豐收的季節,「橙黃橘綠」,又呈現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兩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現了炫目搖情的色彩,真使人疑為神來之筆。
然而作者除了用幾個植物名稱和幾種簡單明快的色調之外,再無其他噶枝蔓之句,這就給予作者一種踏實穩重、矜平躁釋的美的感受。
9. 擎雨蓋什麼意思
整句是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荷葉就像撐開遮雨的傘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