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國很典型的一個人物戴一帽子上面有顆星星是誰啊
是這張圖上的人嗎?他不是俄國人。
切·格瓦拉
埃內斯托·拉斐爾·格瓦拉·德·拉·塞爾納(西班牙語:ErnestoRafaelGuevaradelaSerna,1928年5月14日—1967年10月9日),通常被稱做切·格瓦拉(西班牙語:CheGuevara),香港譯作捷·古華拉。他是出生於阿根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者和古巴游擊隊領導人。格瓦拉於1959年參與了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七二六運動」,推翻了親美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在古巴新政府擔任了一些要職之後,格瓦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在其它國家繼續發動共產革命。首先是剛果,然後是玻利維亞。在玻利維亞,他在一次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的軍事行動中被捕,並於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維亞軍隊殺害。死後,他成為了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徵。
『貳』 俄羅斯人的習俗
一、愛喝酒
喝酒是俄國人古老而傳統的嗜好,從古至今,俄國人嗜酒的傳統難以改變。古羅斯時期,弗拉基米爾大公就說過:「對羅斯來講,樂在酒中,不能沒酒。」眾所周知,伏特加是俄國的名酒,自打問世以來,從未在俄國遭到過冷落。15世紀,俄國才出現第一批釀酒作坊和酒店,但其發展得很快,後來居然成為俄羅斯的「國飲」。
俄羅斯人的飲酒量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個男人每年要飲80~90升的伏特加酒。40%的人每年都有幾次酩酊大醉的時候,24%的人每月都要醉倒幾次,只有1/4的居民從未醉過酒,而3%的人卻天天喝酒。
酗酒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它的最直接危害是破壞正常的家庭生活。俄社會學家不久前在全俄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43%的人認為家庭生活中最嚴重的問題是酗酒。在莫斯科、聖彼得堡兩大城市1990年的離婚案中,由於丈夫酗酒而導致離婚的家庭佔62%。
由於酗酒導致的暴力事件近年來也有所上升。盡管酒的危害人人皆知,但根除起來卻不容易。前蘇聯時期曾經掀起過一場反酗酒運動,結果以不了了之而收場,至今俄政府對酗酒問題沒有找到一條有效的途徑,面對國飲銷售量日趨增高的趨勢,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2)俄羅斯人帶的帽子擴展閱讀
與俄羅斯人交往的忌諱
1.見面握手時,忌形成十字交叉形。
2.俄羅斯有「左主凶,右主吉」的傳統說法,因此,切忌伸左手給對方,無論是握手還是遞還物品。
3.遇老者、婦女、上級時不應主動伸手,要等待對方。臉要保持微笑,若臉冷若冰霜,沒有表情,則對方視為冷淡的表現。
4.稱呼女性時,切莫用「太太」一詞,這將引起對方的不快。有職銜稱職銜,或給對方介紹的機會,侍機行事。
5.忌用手指指點點,不論在任何場合都是如此,俄羅斯人認為這是對人的莫大污辱。在人面前,不能將手握成拳頭,大拇指在食指和中指間伸出,俄語中稱此手勢為「古基什」,是蔑視嘲笑的粗魯行為。而美國人常用的手勢--用大拇指和食指接觸成「O」形,其他三指伸直(OK),在俄羅斯則是非禮的表示。
6.交往中切忌用肩膀相互碰撞,這種行為一般只發生在摯交朋友之間,否則,身體碰撞是極為失禮的行為。
7.避免交談中使用「你應該」一詞,俄羅斯人向來尊重個人意見,反感別人來發號施令於已。
8.不能說「你發福了」之類的話。朋友久別重逢,寒暄問候時,切不可論胖談瘦。俄羅斯人覺得這是在形容其臃腫、醜陋。
9.打招呼忌問:「你去哪兒?」這不是客套的問候,對俄羅斯人來說,這是在打聽別人的隱私。
10.讓煙不能給單支,要遞上整盒。點煙時忌諱劃一根火柴或用打火機給三個人同時點火,不能將別人的煙拿來對吸。
11.男女在社交場合,臨別時,男人要為婦女穿大衣、拉開門,要讓婦女先行,不能自己開門拂袖而去。
12.送禮不得送兩樣物品--刀和手絹。在俄羅斯、刀意味著交情斷絕或彼此將發生打架、爭執;手絹則象徵著離別。
13.不要在渴酒時勸酒或蓄意灌酒。俄羅斯人十分貪杯,酒鬼遭人蔑視,故意引別人喝醉,則令人憎恨、厭惡。
14.不得在橋上或橋下告別,這樣的告別意味著永遠地離去。
15.不能用腳踢狗或其他動物。外出遇到攔路狗,要說話將它趕走。俄羅斯的狗聽得懂指令,而踢則是犯忌的。
參考資料 網路 俄羅斯
『叄』 為什麼俄羅斯人春夏秋冬都喜歡戴帽子呢
哈哈,地理位置不一樣, 主要禦寒,然後繁衍出很多帽子。
『肆』 蘇聯軍隊里這種戴藍色帽子的是什麼人
NKVD
內務人民委員會所屬部隊
NKVD的部隊主要是干爛事的二戰後參與對衛星國以及波海三國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的清剿行動,只是二戰前NKVD攤子大事也雜,邊防,內衛,交通,肅反都有,作戰應該主要就是綠帽子,和藍帽子,作戰意志有,但是缺乏作戰經驗,初期損失都不小,後來改編合並配合紅軍作戰,中期有些又直接改為紅軍,後期部分又逐漸干回原工作,內務部隊倒是有些精銳小分隊執行特殊作戰,例如高加索的山地部隊,敵後作戰等。
綠帽子和藍帽子部分資料
「1940年2月25日,又設立了專門的西部邊防軍區和西北部邊防軍區(戰爭開始後,它們的主要任務是保衛作戰部隊的後方)。1941年6月22日,偉大衛國戰爭爆發,最先投入戰斗的就是邊防軍。戰爭爆發後不久,內務人民委員部就受命組建15個步兵師,分別編入第30、31和24軍。這些部隊參加了斯摩棱斯克戰役和莫斯科保衛戰。其後邊防軍還陸續組建了摩托化步兵第8師、第4克里米亞師、內務人民委員部第10師、奧爾忠尼奇則師和格羅茲內師以及近百個獨立部隊——步兵營、連和排。僅在1941-1942年,邊防軍就抽調了8萬2千多人組建紅軍的作戰部隊,而在整個戰爭期間,直接參戰的邊防軍人達113700人。邊防軍50%的軍官和72%的士兵都被編入了作戰部隊。列寧格勒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邊防軍和邊防軍水兵也參加了戰斗。1942年底,根據國防委員會的命令由沿海邊防軍區、哈巴羅夫斯克邊防軍區和內務人民委員部內務部隊的軍人組建了第70集團軍,該軍中從將軍到士兵共有28500名邊防軍人。其中遠東第102師、後貝加爾第106師和中亞西亞第162師完全由邊防軍組成,另外兩個師由內務部隊組成,該集團軍參加了庫爾斯克會戰。一些滯留在敵後的邊防軍人則參加了游擊隊的敵後作戰。1944年10月,紅旗邊防第91團由於在解放貝爾格萊德戰役中表現特別出色,被授予「貝爾格萊德團」榮譽稱號。隨著戰線逐漸向邊境和東歐挺進,1944年4月,先後組建了摩爾達維亞、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邊防軍區。6月22日,成立了內務人民委員部海軍邊防學校,專門培訓邊防海軍軍官。遠東戰役時,邊防軍分隊在前線部隊先遣支隊編成內作戰,參加了解放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的戰斗。蘇維埃祖國高度評價了邊防軍在粉碎法西斯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方面所做的貢獻,在整個衛國戰爭中,約有1.7萬邊防軍戰士榮獲勛章和獎章,其中150人榮獲「蘇聯英雄」金星獎章。」
「
1941年底,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蘇聯政府傳統意義上所認為的國境線已不復存在,內務人民委員會的國境守衛部隊和內衛部隊的團,營一級建制開始合並為內衛人民委員會師級單位(步兵)。1942年~1943年初,大多數派駐在前線的內衛部隊開始按照正規部隊的編制整編,但這樣的工作只開展了一部分,並沒有涉及全部的內衛部隊(主要是指那些步槍師)
『伍』 誰知道俄國人冬天帶的帽子,是圓柱型的,不是我們國內那樣的,求大神解答!!!
第一,人家國家講究紳士范,帽子的做工非常考究。
第二,帽子高了不會壓倒頭頂發型,隨時可以摘帽,依舊保持紳士范。
『陸』 為什麼俄羅斯一年四季都喜歡戴帽子
俄羅斯人夏天大多數還是不戴帽子的,坦然享受夏日的陽光。
在俄羅斯十年,對俄羅斯人大部分時光各個都戴帽子這個問題也多次問過俄羅斯人,可沒有一個滿意的解答。那裡冬天冷,戴帽子可以理解。可俄羅斯人對於很多中國人深秋,初春,和冬天不太冷的時候經常不帶棉帽感到詫異,經常會體貼的問你:「出了什麼問題么?怎麼你不戴帽子?」眼睛中深深的同情一覽無余。而我們中國人卻覺得,俄羅斯人的腦袋不抗凍,離不開帽子。其實,俄羅斯人實在是抗凍!記得那次去俄羅斯是1992年冬天,西伯利亞北部小城維和列夫卡那時的氣溫是零下四十幾度,幾個同行的女同事央求我去摸摸幾個俄羅斯人的褲子,懷疑他們裡面穿著什麼格外保暖的東西,可我一個個摸了之後,卻發現單薄的牛仔褲裡面就是光光溜溜的大腿!而那時他們的頭上身上卻不含糊,皮毛一體的羊皮大衣,腦袋上是狐狸皮或者貉子毛皮的皮帽,蓬鬆松毛茸茸的,十分保暖。
所以只能說句笑談——俄羅斯人的腦袋不如我們的腦袋抗凍!
『柒』 俄羅斯已婚婦女戴的帽子是什麼形狀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俄羅斯對已婚女子的服飾沒有限制。
各種形狀的帽子都可以。
服裝也沒有要求。
大部分人根據自己的臉型和身材選擇合適的服裝。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追問,望採納。
『捌』 俄羅斯的帥哥們,為什麼都喜歡在頭頂上戴一個"鍋蓋式"大沿帽
俄羅斯帥哥頭頂上,老是喜歡帶著一個鍋蓋式的大沿帽,我覺得更多的是和俄軍的軍裝學習了。
因為俄羅斯的正規軍和內衛部隊還有警察以及各個軍官,他們戴的帽子都是大沿帽。最為奇特的是俄羅斯的軍隊的帽子,它是世界上所有軍隊的服裝中,俄羅斯的軍隊的大沿帽是最最大的。而且大的會比較誇張,就像鍋蓋一樣,十分的奇特。
所以俄羅斯的帽子的帽檐才會那麼大,但是的話在今年,普京對於俄羅斯的軍隊的帽子做出了調整,給俄羅斯軍隊的軍服全都換了,所以現在想要看到俄羅斯大鍋蓋式的大沿帽是比較少的。
『玖』 俄羅斯人夏天喜歡戴帽子嗎喜歡什麼風格的
他們夏天不大戴帽子 男生經常帶鴨舌帽 遮太陽用的
『拾』 一個蘇聯男人的畫像。戴著帶有紅星的帽子。
南美洲革命英雄 切 格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