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康樂棋的完整介紹,包括棋盤,棋子,幾種玩法。
滑子的布棋與站位與團子一樣。所不同的是:滑子是指母子打擊棋子後,母子自身進洞,而棋子不得人洞。母子每進1次洞,可在中間圓圈內任選1隻棋作為成果放入自家木盒裡,繼續打棋,直到母子不進洞。棋子進洞,停止打擊,且罰1個子放在正中。母子必須貼住小圓圈的線擊子;母子不得直接打擊自家小圓圈內及台彎角附近區域內的子,碰到罰子1個;母子碰不到棋子,罰子1個;母子跳出盤面,停擊1次。康樂棋滑子的技巧滑子技巧在於:母子不能擊棋子朝洞口的方向運動,而且擊子後母子應該能繼續朝洞口的方向滑過去。所以,打滑子要善於分析受力後棋子運動的方向,擊子的部位和角度,並且要有正確的擊子力量,大小適當。技藝好,能夠在1個靠邊棋上連續滑上十來次。打康樂棋的滑子,類似於打檯球的「奧夫」,頗有技巧。康樂棋滑子的戰術輪到擊子時,如有1個位置好的棋,應先在這個棋上拿分。當取圓圈中棋子時,要為自己下一步在中間擊子得分創造出有利條件,去除障礙的棋;或應取走下家容易得分的子。一旦該棋位置不佳,應另選較好位置的棋作為得分的目標。當估計自己沒有把握得分時,應盡量破壞下家得分的機會,把棋子打到某個難以滑子的位置。這些戰術的應用,首先得取決於打子的基本技術的熟練,其次是要善於分析,多動腦,要觀全局。康樂棋滑子的勝負當打完一局後,每人計算自己木盒內得子的多少,即可判定勝負。
Ⅱ 區字棋的玩法
玩法:區字棋以棋盤似區字而得名。它是土家族民間棋類中簡單易學的一種兒童棋。對弈時,雙方各持兩子。兩方對戰時,一方將對方棋子圍在褲腳「死角」上叫「死棋」,即將死棋子取掉,直到對方無子可走時方可為勝。區字棋的棋子,路線走得正確,走子即無止境,若一子走錯,全盤皆輸。故此棋能培養兒童的智力和判斷能力。
Ⅲ 象棋(蓋棋)的玩法是什麼
兩人各選一色,從大到小分別是:帥或將,士,相或象,車,馬,炮,兵或卒。以大吃小,兵卒雖是最小,但能吃最大的帥或將。如果你選紅色的棋,那對方就是黑色的。把蓋著的棋翻過來後,旁邊有比自己的棋小的就可以把對方的棋吃掉。如果相同,如你的紅車與對方的黑車可以同歸於盡,這是一般玩法。(有的地方是以先吃的大,就是相同的棋也可以吃。不用同歸於盡。但這種規定比較少。)不管是什麼棋都只能走一步,每步就是一格。把對方的棋全部吃完者勝。
Ⅳ 圍棋中的小帽子棋型
樓主說的是左下角的這個棋形嗎?
這個棋形叫做「笠帽四」,是非常著名的愚型。如果不是殺棋或者逃難等不得已的情況,最好少下。
左下的四個棋子和右下的四個棋子相比,效率差別一目瞭然,所以說他是愚型。
想來想去,也只有這個笠帽四和題中的小帽子相切。
Ⅳ 六博棋的玩法
凡下棋對局, 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棋盤、 棋子和比賽規則。至於其他物件均屬附品,可根據當時的需要而添加。
查閱 《雲夢睡虎地秦墓》 一書中對六博棋有兩處記載:其一, 第55頁描述六博棋:棋盤為長方形,正面陰刻規矩紋, 還用紅漆繪四個圓點。棋子有兩種:一種為長方形, 一種為方形。棋子十二顆,均塗黑漆。六根博籌,用半邊細竹管製成, 中間填金屬粉。其二, 圖版四二項下六博棋圖中的六根博籌中,有三根的一頭上安有細銅絲。
六博棋應是以黑白雙方各六枚棋子而命名。
六博棋棋盤由六個元素組成, 或者說有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棋盤以隱形太極八卦圖而設計,太極生兩儀——黑白兩條魚;兩儀生四象——四個圓點; 四象生八卦——周邊八方。四角為陰,四邊為陽, 中心為太極。就象有博籌一樣,隨棋具應該配有黑白兩條陰陽魚放在棋盤中心內。二是棋盤中四角寓意東南西北, 由此起步, 最後歸中。三是棋盤中設有三十二個行棋點(如果將周邊十六個點參與行棋,棋局將進入另一復雜變化)。四是棋盤中四個圓點的作用, 在雙方對局時, 一方將對方的棋子俘虜以後,將這枚棋子打入到己方的圓點內關押。五是棋盤中間藏有內八卦, 這八個點上的棋子,猜拳逢1時,就可直接進入到太極中心內。六是棋盤上的行棋點線,從角上以逆時方向運行。雖由鄰近點可進可退,但除中間四角的點以外,棋子只能是由角跳到角,由角滑到點,而從角不能直接跳到點。
棋子應以黑白兩色各六枚來區別雙方。從出土的實物來鑒別: 以長方形,正方形來區分雙方的棋子, 從長寬高來比較, 是不可能的。其次十二顆棋子確實都顯黑色,但只要細心觀察, 就會發現有六枚是塗過黑漆有反射光,而另六枚則暗淡無光, 由此分析是骨質(或木質)由自然白色經過二千多年而失色發黑。
六博棋棋子的擺放有一定的規律:開局前,雙方將自己的六枚棋子各取三枚在棋盤己方的兩個角內平放。走棋時棋子在到達的點上橫放。當棋子最後到達中心內時豎放。 對局時兩人用單手或雙手通過劃拳猜數的形式來確定先後手和行棋步數。查閱一組十五個畫面的六博棋對局圖,粗看二人在對局時手舞足蹈,細觀察卻深藏奧妙,特別是甘肅出土的六博木俑一圖,左邊棋手伸出左手掌似禮貌般地請對方先下棋,而右邊的棋手伸出右手時,卻顯示的是三,正是兩人喝酒時猜拳以賭輸贏的手勢。而另十四幅畫面,對局的兩人看似輕歌曼舞,卻應該是誇張地刻畫了兩人猜拳時那種興奮的狀態。
猜拳時第一次勝者在開局時依據兩人數之和先下棋,第二次的勝者會出現兩種比賽方案: 其一, 誰猜對就繼續走棋;其二,劃拳時不用猜數黑白雙方輪流走棋。
在游戲中,兩種方案都可行。前者有趣味性,而後者有公平合理性。可根據兩人的約定選取其中的一種方案進行比賽。
雙方以單手猜拳,是極為普遍的一種形式,它由0--10而產生各種數的變化,因變數簡單,故老少皆宜。雙方也可以雙手猜拳,它由0--20產生數的變化。單手猜拳是以勝負結果為主,而雙手猜拳則重在過程,重點是去攻擊對方的棋子而取樂。它是高智商的較量。
猜拳方法:一是單手猜拳,口念0、1、2、3、4、……10即可,兩人之數相加,說錯者為輸。二是失謎的現象,當一人出二指口念8時, 對方就是出五指,相加也是「7」,他肯定說錯,故立即判輸。至於另一人說對或說錯均以第一判決為准。
在有六根博籌的條件下,六博棋的勝、負、和(或贏、輸、平)應以四比0、四比一、四比二為贏家,以三比三為和局。
雲夢睡虎地十三號墓出土的六博棋具中,六根博籌有三根一頭尖上帶有細銅絲。雙方如何奪走這六根博籌呢?一是六根博籌是雙方共有的,應放在兩人對局棋盤的一側。二是當一方第一枚棋子進入中心內時, 獲取沒帶銅絲博籌一根。當第二枚棋子進入中心內時,獲帶銅絲博籌一根,同時在中心內釣回自己同顏色的一條魚。當第三枚棋子進入中心內時,又獲取沒帶銅絲博籌一根。當第四枚棋子進入中心內時,又獲得帶銅絲博籌一根,同時在中心內把另一條魚釣回。此局即為結束。三是當雙方形成三比二的局面時,最後再進入中心內的一枚棋子便會出現兩種結果:第一,當出現四比二時,勝者將會用獲得的第三根帶銅絲的博籌到對方的面前釣走別人已贏去的那條魚而分出勝負。第二,當雙方出現三比三時, 勝者雖獲得了第三根帶銅絲博籌,但卻只能以和棋作最後的判定。 據文獻資料記載:晉人許博昌創編了一套六博棋的游戲口訣,使得三輔兒童皆頌之,由此推斷,六博棋的比賽規則應該較為簡單,而關鍵之處則應該是在運算步數上做文章。
六博棋棋子的運行有九個方面的規則:第一,棋子起步的所在點以0計算。第二,棋子在行進時,允許由角跳到角,由角滑到點,由點跳到點,由點滑到點。禁止從角跳到點。中間的四個角允許跳到鄰近點。第三,棋子在行進時,前面無子,則順利通過。第四,棋子在行進時,最後一步遇到自己的棋子,可同時放在一個點上。第五,棋子在行進時,最後一步遇到對方的棋子,則立即將對方的棋子放到己方任何一個圓點內, 自己的棋子就停在那個點上。第六, 棋子在行進時,途中遇到對方或己方的棋子,則不能通過,計數時,包括那個點, 往回退到自己滿意的點上。第七, 棋子在行進時,不允許前後左右反復走動, 只能在前方有棋子阻擋時, 才有資格通過或是停留在所曾經過的點上。第八,棋子在行進時,不允許由角跳到點。筆者認為,這兩個點的設計,是六博棋盤最為精妙之處,它的局限將使棋局復雜化,在運行中增加難度。第九,被對方打入到原點中的棋子, 只有在自己兩角內的棋子全部走動以後才能一個一個回到己方角內下次重新啟動。也可在猜數逢「1」時回到己方的角內待命。 博籌應是比賽時用於計數的酬碼。有資料記載:箸是種長形的竹品,相當於今天打麻將所用的骰子。還有專家認為是雙方走棋時所用的撥桿。
查閱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西漢精製六博具盒圖片: 棋盤與雲夢出土的完全一樣,盒內兩邊各放有比六博棋子窄一半還小的長方塊十塊, 另有博籌42根,又查閱河南靈寶出土的東漢綠釉陶六博俑圖片並記載:下為坐榻,榻上置長方形盤,一側放六根長條形箸, 另一側放博局,博局兩邊各有六枚方形棋子,中有二枚圓形的魚。
由此可見在西漢年間用六博棋對局賭彩,在達官顯貴之中,六根博籌已不夠計數了。由此推斷,雙方各十條長方塊用於計大數,而博籌只能計小數。從東漢六博俑的長條形箸分析,因六根形箸幾乎佔了一半的桌面,它既不能投撒來確定走棋時棋子的運行的步數,更不能在行棋時作撥桿之用。
Ⅵ 幼兒園里帽子在教學活動中能玩哪些游戲
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等社會交往技能。《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在《人的教育》中也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可見,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是最具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 【正文】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成功等於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際關系。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的孩子面臨的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競爭更為激烈、人際關系更趨多元的社會,這時僅僅靠智力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具有良好身心發展和較強社會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兒童交往能力的發展已得到我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一個人社會交往能力的迅速發展時期,是其實現社會化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助人等社會交往技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福祿貝爾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不是無關重要的。它的非常嚴肅,而且具有深刻的意義兒童早期的各種游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因為,整個人就在游戲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內在的傾向中發展和表現的。」正如福祿貝爾所說,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最適合幼兒身心游戲發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角色游戲中,兒童的角色游戲水平和他們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對他們社會性技能的形成有著顯著的關系。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同時,游戲中出現的沖突又可能導致兒童認知過程的不平衡,引發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協調,並從中得以新的學習和發展,以進一步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齡階段,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此時,無論是認知發展水平,還是交往的興趣和需要都趨向於成熟。幼兒的視野已經不再局限於自我為中心的小世界裡,他們會因為在游戲和同伴一起嬉戲而感到快樂;他們也會因為在游戲中成功地為同伴服務感到高興。他們渴望與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時候卻不知道怎樣與同伴交往。發現這樣的問題後,我仔細思考,最後決定從幼兒最樂於接受的角色游戲下手,引導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學習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為,角色游戲突出的特點在於,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等都是依照幼兒的興趣、意願、經驗進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兒交往的需要。可以說,角色游戲就是幼兒交往的樂園。 一、角色游戲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社會交往的機會。 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對幼兒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兒逐漸熟悉、認識周圍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為、願望與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為和情感,學習與同伴分享、互相謙讓、合作等人際交往技能。角色游戲是幼兒進行社會交往的起點。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學習怎樣與同伴相處,怎樣處理和協調同伴之間的關系,共同完成活動。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誰來當媽媽,誰來當爸爸,誰來當寶寶。爸爸負責燒飯,媽媽負責帶寶寶。每個人各盡其責,像一個家庭一樣活動。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戲的孩子必須在選擇游戲之後,互相商量決定,誰來扮演老闆,誰來扮演服務員。必須自己商量決定老闆負責做什麼事,而服務員又應該負責做什麼事。在這樣共同商量決定過程中,幼兒學習相互配合,互相謙讓,也發展了同伴之間的友好關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戲中,才可以讓幼兒有這樣相互間進行社會交往的機會。並且,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需要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通過扮演各種角色,來模仿成人的交往行為,體驗著他們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覺,來從中不斷地積累,分辨正確的交往方式,從而有選擇性地內化為自己的交往經驗。 二、言語的發展,也為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 維果斯基認為幼兒早期的自言自語對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義。他認為這種自言自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簡練,但不會完全消失,只會變的更加內隱,最後轉換成內部言語來調控自己的日常行為。中班幼兒,語言發展已經具備相對的穩定性,這就為幼兒間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在幼兒的整個交往過程中,伴隨著最頻繁的就是語言間的交往。中班幼兒已經能意識到在和同伴交往時,要想讓對方明確自己的行為意圖,必須去用語言表達。而在角色游戲中,這種言語上的表達也是在幼兒已經具備一定表達能力經驗基礎之上的。通常,會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關的,幼兒會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交往。我記得,小雨第一次在「銀行」上班的時候,就知道要用語言去提醒取款的顧客排號隊,不要推擠。並且,自己去搬了許多小椅子,請排隊的人坐著等。 很明顯,小雨一定和成人去過銀行,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發展了游戲情節。小雨用清楚的語言提醒排隊的顧客要遵守「銀行」的游戲規則,而且也通過他的語言表達也為今天的顧客們傳遞了該游戲的經驗。當然,小雨是語言能力很強的孩子,所以,他能夠在角色游戲中用自己的最擅長的言語表達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來逐步發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心理活動環境,激發了幼兒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幼兒時期正處在意識、隨意注意、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機能及個性形成與發展的時期,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往往建立在游戲之中,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毫無壓抑的環境,才能激發幼兒去主動交往。在角色游戲中,因為沒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觀或干預,幼兒的心理環境通常是比較寬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戲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觀察中發現,無論是平常的性格外向還是內向的孩子,在情緒穩定的前提下,大多數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都樂於起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動交往。悅悅是個不大愛說話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歡選「娃娃家」游戲了,在游戲中,她會和爸爸一起商量燒什麼飯菜,然後在周圍的玩具中,去自己發現游戲材料來組裝拼盤。「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歡和他一起玩。她喜歡抱著「娃娃家」去看小劇場看演出,會帶生病的娃娃去「娃娃」看病。在游戲中,悅悅的語言表達雖然沒身體動作表達的多,但是她能夠主動去與其他游戲交往,交往的興趣也會在一個個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發。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樣一些游戲:娃娃家、超市、理發店、、快餐店、銀行等。每天保證幼兒的游戲時間,游戲內容完全由幼兒自由選擇。在幼兒主動游戲的過程中,就必然有主動的交往。在不斷交往的過程中,豐富了游戲情節的發展。而與此同時,游戲情節的發展又能夠增加幼兒在游戲中交往的頻率。這樣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激發了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交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角色游戲中,生活化的物質活動環境,也為幼兒的交往創造了物質條件。 游戲的場所、設備和玩具材料是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環境,這些物質環境對激發幼兒的游戲願望和興趣,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開展角色游戲時,我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貼近幼兒生活的游戲材料與環境,以利於他們通過模仿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在角色游戲中,我們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備生活特徵、實用性很強的器具。比如,里的醫療器械;娃娃家的鍋碗瓢盆,這樣的游戲材料能使幼兒很快理解每個區域的游戲主題,能很快參加進來並承擔起相應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戲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組成,但都是些真實程度低的簡單物品和材料,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那麼,對於已經具備一些社會認知經驗的中班幼兒來說,生活化的游戲材料可以幫助幼兒把現實生活和想像中的角色聯繫到一起,通過游戲內容的提示,游戲材料的提供,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就容易順利進入角色情境。又因為角色游戲的中各個游戲間相互聯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戲環境和材料間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兒間必然產生互動,即交往。 由此可見,角色游戲中的物質環境、心理環境,以及幼兒自身的語言發展,為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麼,作為教師,又該如何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呢?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游戲情節,使得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學會良性交往。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游戲的內容也就越充實、新穎,角色游戲中的交往也就越頻繁。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出現交往行為的前提。幼兒的生活經驗,主要來自於家庭和幼兒園。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在教學活動、重大節日和外出參觀等等活動中,採取幼兒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例如,外出參觀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超市口海報上面的內容;觀察超市、商場的貨物擺放;觀看收營員阿姨是怎樣收營的。幼兒有了這感官經驗,在以後的角色游戲中也就可能表現出來,但是游戲內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們不僅引導幼兒知其然,還讓幼兒知其所以然。幫助幼兒回憶參觀內容,海報上是品嘗超市某種食物的宣傳畫,再啟發幼兒回憶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超市還可以有哪些服務?集思廣益,又總結出了有送外賣、有裝袋等等。這樣,在平常的角色游戲中,幼兒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內容,游戲情節進一步發展,也就可以進行更加豐富的交往活動。 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交往頻率的增加,當然是可喜的一個變化。但是,我又發現,在幼兒的交往行為中有良性的、積極的一面,也還有一些是負面的、消極的言行的出現。當然,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現象。每位幼兒來自於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環境影響出來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性是很明顯的。作為教師,我們引導每一位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多用良性交往來進行。首先,教會幼兒良性交往的方法,何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戲中,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學會大家一起玩;學會嘗試著和同伴共同商量決定一些事情,等等。這樣,在不斷豐富經驗的前提下,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也就慢慢的能夠做到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逐步養成良性交往的行為習慣。其次,向幼兒說明良性交往是正確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樂於接受的一種方式。引導幼兒樹立良性交往的意識,告訴幼兒,只有採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會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斷鞏固幼兒良性交往行為的概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採用良性的方法進行交往的時候,我都會及時給予肯定,引導幼兒體驗良性交往帶來的快樂,以幫助幼兒鞏固良性交往的意識。 二、角色游戲中,教師適時地指導、啟發,是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師如何指導幼兒游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指導游戲就需要介入到幼兒的游戲當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導幼兒繼續游戲,從而提高游戲質量,在角色游戲中,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首先,教師要學會觀察幼兒的角色游戲。觀察是適時介入游戲的前提,「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游戲進行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地引導,幫助幼兒獲得發展,並使其游戲得以延伸,交往的內容得以拓展。只有通過觀察,教師才能知道幼兒是否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玩,材料能否促進幼兒的交往,幼兒的交往行為是否為良性交往等等。教師只有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的游戲內容,並在幼兒游戲的興趣與需要的基礎上來促進他們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兒游戲的現象發生。 其次,要運用正確的方法來指導幼兒的游戲,對於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兒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他們的游戲。「米其」服裝店裡,我們提供了各種質地的彩紙和掛歷紙,目的是想讓幼兒自己動手通過畫、剪、貼的方法製作出各種時裝來出售。結果,游戲在進行了一個月之後,無人問津。這時,我用這些材料製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並且裝飾的色彩很鮮艷,賣給了小劇場的演員們。看到這樣的情形,第二天服裝店便又擠滿了人,幼兒們又活躍了起來,忙著做各式服裝賣給顧客。我採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這種暗示指導目的在於引導幼兒模仿,以達到游戲間相互聯系,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目的。而對於角色游戲中不同的游戲情境,通常可以採取的指導方法也是不一樣的。笑笑今天選擇的是「哆睞咪」小劇場游戲,在一次次嘗試著跟著音樂扭秧歌,她終於成功了,到處找她的小夥伴來看,可是大家都在忙。這時,我立刻搬張椅子過去,坐下來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連忙鼓起掌來。我的掌聲吸引了其他的幼兒,來看錶演的人多了,我趕緊向觀眾說明需要買票才能看錶演,他們紛紛向我做出買票的姿勢,才坐下來看錶演。從此,小劇場看錶演時,演員規定:要買票才能進入看錶演。這樣的游戲指導方法屬於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的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情節發展的作用。從而,促進幼兒在游戲間的交往,幫助幼兒明確一些社會規范,以便幼兒在游戲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響作用,是幼兒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幼兒發展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由出生時的自然人到後來成為一個社會人,是經歷了一系列社會化的結果。影響幼兒社會化發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會化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戲中,也不難看出來幼兒的交往行為與同伴的行為方式有諸多的聯系。在大多數情況下,應該說同伴是吸引幼兒參與到游戲交往中的積極因素之一。而且,幼兒的交往模式,除了從生活中的成人那裡模仿學習之外,絕大部分內是從同伴那裡學習來的。在游戲中,幼兒間的交往處於一種平等的氣氛中,這種交往環境吸引著他們之間互相模仿、學習對方的行為,並在共同的活動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個區域內進行游戲的幾個幼兒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區別的。在觀察中我發現,即使平常在集體中,不善於表達、交流的傑傑,在游戲中,因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戲,有了游戲情境的渲染,他也會很主動、大方地和同伴交往。這當然要歸功於的同伴長期的、積極的影響,因為天天的交往行為方式是他所能夠接受、認同的,甚至是喜歡的,所以能被傑傑在游戲中無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戲中,會讓幼兒在逐漸釋放自己,產生向同伴學習的動力和願望,在不斷地模仿行為之後,幼兒自身也會習得到一些比較認可的交往經驗從而內化為自己所用,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戲中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體現。 四、游戲後的有效評價,幫助幼兒分享交往經驗,能夠促使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 對於思維方式還不是很具備邏輯性、系統性的幼兒來說,在游戲過程中,很少能有意識地去總結自己的交往經驗,及游戲中的收獲的。於是,游戲後的評價環節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師對幼兒進行游戲評價,不僅可以了解幼兒現階段的交往水平,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更有效地指導幼兒游戲,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本階段,我們班的觀察重點是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情況。所以,在游戲評價中,除了針對當日游戲的指導重點來和幼兒來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觀點和看法之外,我們還著重去引導幼兒來相互之間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行為,出現了哪些問題,並啟發幼兒以多種形式來共同商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多個角度,來分享自己的游戲經驗。比如,游戲結束後,我們鼓勵幼兒先不收拾游戲材料,直接帶著自己的角色來參與到評價中。實踐證明,這樣評價的意義很大。幼兒的情境感還很強烈的時候評價,能夠幫助幼兒聯想到自己在游戲中的一些行為表現,而且也更容易去發現自己在游戲中的問題。比如,今天的評價中,我們重點討論,「銀行存款的顧客多了嗎?」這時,我引導幼兒看到頭上貼貼花的孩子,就很明顯地知道,今天在銀行採取的「存款送貼花」的活動很成功,促進了幼兒與銀行「存款」的游戲情節的交往。通過這樣的評價,讓更多的幼兒了解到最近游戲中的一些變化,進一步增強幼兒在各個游戲間的交往意識。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彌補在游戲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對幼兒的交往情況進行了總結、概括,幫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計劃地去指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行為。 角色游戲符合了幼兒愛玩、愛模仿、愛表現的天性,角色游戲的過程是幼兒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過程,它把游戲和幼兒的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幼兒在觀察周圍世界地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通過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動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們眼中世界。通過這一階段的觀察、實踐,我發現:角色游戲真的是可以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一座無與倫比的樂園!
Ⅶ 求一種棋的玩法,名稱
這種棋叫做獨立鑽石
這游戲的棋盤有多種式樣,不過最流行的式樣,是一個圓形的板。板上有三行平行的小孔,和另外三
獨立鑽石
行平行的小孔,相交織成十字形。每行的孔數有七個,故此一共有33個小孔。而棋子一般是一些頭略粗的木粒子或玻璃彈子。
玩法是在棋盤33孔中,每孔都放下一棋,但是取中心的一孔是空著的。玩的時候是像跳棋一樣行子。一棋子依直線在平行或垂直(不能依斜線)的方向跳過一棋子,而放在此棋子之後的一個空格內。故此,棋子後必要有空的孔才可跳過。每次棋子跳去一個空孔,被跳過的棋便移離棋盤。這時棋盤上便少了一隻棋子。如此一直玩下去,使剩下來的棋子越少越好。
獨立鑽石的棋盤有很多種變形,這個棋盤就是最初的樣子,走法就是按照跳棋的走法,但是被跳過的棋子全部被吃掉,這樣每跳一下棋盤上的棋子就會少一顆,而如果像跳棋那樣連跳,每步就可能吃掉很多顆棋子。游戲的目的是要使棋盤上留下來的棋子越少越好。如果最後剩一子,而且正好位於棋盤正中心的第44號洞孔上,那就是最好的結果。此種局勢稱為「獨立(粒)鑽石」。之所以把這種游戲取上這一名稱,是因為人們喜愛「金雞獨立」,視為祥瑞之故。
http://ke..com/view/62704.htm#2
Ⅷ 波珠棋玩法
波珠棋?就是跳棋在廣東的叫法么?
規則一般小學生都知道的,就是前進一格或者隔一個波子跳一格。占據對方本陣就算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