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城門上的銅鉚釘是干什麼用的
門釘有幾個作用,一個是起作用加固,一個是裝飾,再一個代表等級。
最早的門釘只起加固門板的作用。由於一扇大門往往要由若干塊板子拼起來,時間一久容易散開。為了避免散落,就在門板里頭穿上帶,又怕帶不結實,於是再用門釘加固。但由於鐵釘釘帽露在門表面有礙觀瞻,為美觀起見,人們將釘帽打造成泡頭形狀,於是,就兼有了裝飾功能。
對於使用門釘的數量,明代以前無明文規定。到了清代,使用門釘的數量才有了等級上的講究。《大清會典》記載:「宮殿門廡皆崇基,上復黃琉璃,門設金釘。」「壇廟圜丘外內垣門四,皆朱扉金釘,縱橫各九」的規格,以下按品級門釘數量呈單數遞減。一般親王府邸的大門上門釘縱九橫七;世子府邸門釘縱七橫五;公爵門釘縱橫各七,侯爵以下至男爵縱橫各五,不過,他們各自的大門上只能為鐵制門釘,不能採用銅制門釘。天安門乃皇城正門,當然門釘也屬最高級別。
2. 帽子上釘子有什麼講究
其實帽子上不要有釘子,一般有釘子都是為了預防,尤其是在外地幹活的時候,因為就是有一種巨氧氣的作用。
3. 大門上銅帶銅釘最簡單快速的方法
有電鍍方法,也有熱浸鍍方法。前者是電化學原理,後者是物理方法。兩者都需要專用生產線,連續放料、連續收料。
4. 古代大門上的銅釘有什麼意義
古代大門上的銅釘的意義為:一個是裝飾,一個是代表等級,再一個起加固作用。
古代大門上的銅釘的發展:
一、銅釘的起源:門釘源自墨子所說的「涿弋」,長二寸,見一寸,即釘入門板一寸左右。當初用來提防敵人用火攻城,所以在涿弋上塗滿了泥,起防火作用。
二、銅釘的意義:
1、加固作用:最早的門釘只起加固門板的作用。由於一扇大門往往要由若干塊板子拼起來,時間一久容易散開。為了避免散落,就在門板里頭穿上帶,又怕帶不結實,於是再用門釘加固。
2、代表等級:後來門釘做得越來越整齊,橫豎成行,釘子的數目也就成了等級的標志了。門釘的數量和排列,在清朝以前未有規定。清朝則對門釘的使用有一定之規。
皇家建築,每扇門的門釘是橫九路、豎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個釘。九是陽數之極,是陽數里最大的,象徵帝王最高的地位。因為帝王廟是供奉歷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路門釘。
3、裝飾:門釘是古建築大門的一種重要裝飾,亦多用於寶榻大門。金光燦燦的門釘,釘在朱漆大門之上,既壯觀瞻,又保堅固。一般安裝使用在位於城門、宮門、院門、券洞門位置的板門上。
(4)大門銅帽子釘擴展閱讀:
古代大門上的銅釘的分類:
一、門釘按質地:分為鐵質、銅質、木質、石質四種。
1、鐵質門釘一般使用在早期寺廟建築的板門上,以唐、宋時期居多;
2、銅質門釘則大量使用於明清時期,並且在銅上餾金,顯出金黃色,與朱門顏色相匹配;
3、清晚期偶爾也有木質門釘出現,用圓木旋出釘形,塗上黃色,一般體量較小,用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小門上。
4、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石乳釘,用於地下墓室石門上。陵寢的地宮,木材容易糟朽,因而地下的墓門多用石材製成,石乳釘是在石門上剔鑿雕刻而出成釘形,偶爾也發現有用沙石摻和而豁成的門釘。有的時候,為顯其高貴地位,還在石乳釘上塗以金。現考古發掘證明,唐代曾有綠褐色門釘。遼代有黑彩色門釘。
二、門釘按形狀:分為圓形和花瓣型兩種。
1、圓形門釘從縱刨面看,底部較粗,頭部較細,中間偏下有一個二道台,較具有陽剛之氣;
2、花瓣型門釘亦有一個二道台,上部則有五瓣、六瓣、八瓣之分,蓮花瓣狀金錘,似女人的乳房,較具陰柔之精美。
門釘的釘和帽分開製作,然後再用鉛錫把二者澆鑄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直接使用。
5. 古代門上的大釘叫什麼
這些門釘不僅是裝飾品,而且體現著封建的等級制度。 門釘的起源久遠。中國古代為防禦外侵,城門製作十分堅厚,在大門上包有鐵板,且用戴帽的門釘釘住。這種方法一直沿用了數千年。 北京故宮里的大門釘都是銅制的,外鍍一層餾金,光彩奪目,更顯得皇宮的華麗雄偉。皇帝進出的大門均有縱九橫九共八十一個門釘。取"九"這個數字,表示皇帝是至高無上的。而其他帝王、郡王、公侯等官府的門釘數則依次遞減,例如縱九橫七、縱橫皆七、皆五等,地位低者其門釘是鐵制的。有趣的是,北京故宮東華門的門釘為何只有七十二個,比西華門、午門等都少九個?這里有個故事: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白成攻下北京,明思宗就是由東華門倉皇出逃,自縊於煤山的,因此清皇室認為東華門不吉利,決定由此門進出皇家靈摳,同時將其門釘減為陰數七十二個,而其餘宮門的門釘則仍為陽數八十一個。
6. 中式大門上的銅釘有什麼講究
清朝開始設置規定。皇家豎九路、橫九路,親王七路乘九路,王府七路乘七路,再往下就是五路乘五路。
25顆是最少了,否則就不用,大門才安裝門釘,為了結構穩固。
7. 故宮大門上門釘的含義
在古建築里,門釘只在板門上使用。有的專家認為:門釘源自墨子所說的「涿弋」,長二寸,見一寸,即釘入門板一寸左右。當初用來提防敵人用火攻城,所以在涿弋上塗滿了泥,起防火作用。門釘一般是銅制的
門釘的數量和排列,在清朝以前未有規定。清朝則對門釘的使用有一定之規。皇家建築,每扇門的門釘是橫九路、豎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個釘。九是陽數之極,是陽數里最大的,象徵帝王最高的地位。因為帝王廟是供奉歷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路門釘。
門釘有幾個作用,一個是裝飾,一個是代表等級,再一個起加固作用。最早的門釘只起加固門板的作用。由於一扇大門往往要由若干塊板子拼起來,時間一久容易散開。為了避免散落,就在門板里頭穿上帶,又怕帶不結實,於是再用門釘加固。後來門釘做得越來越整齊,橫豎成行,釘子的數目也就成了等級的標志了。
由於皇家建築體量大,門也大、需要門釘的路數也多。通常皇家豎九路、橫九路,王府七路乘七路,親王七路乘九路,再往下就是五路乘五路。紫禁城東西南北四個門中,除南門午門(下門開五個門)外,其餘都開三個門。朱門上都有金黃色門釘。這一排排門釘,不僅有其構造功能,也是裝飾品,並體現著中國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在大門上裝門釘,本出自構造需要,在本板和穿帶部位釘上鐵釘是為防止門板鬆散。但釘帽外露,有礙美觀,古人將釘帽打成泡頭狀,這樣,門釘兼有裝飾功能。從隋唐(581-907)以來,就在大門上施用門釘了。紫禁城南(午門)、北(神武門)、西(西華門)三門都設九路門釘,即九行九列,共八十一顆門釘,獨東(東華門)門是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顆門釘,為何此處用偶數(陰數)門釘而不用奇數(陽數)門釘?至今無從詳考。九日陽數之極,故九路門釘是體現最高等級的門釘排列。有說東華門是「鬼門」,所以用陰數門釘。理由是,先皇帝的殯宮停放景山壽皇殿時,從東華門走,其鹵簿儀杖及百官排班也在東華門。據考,清順治、嘉慶帝的靈柩是先後出東華門進景山的道光帝崩後,靈柩移圓明園正大光明殿時,也是出東華門。又說,皇後神牌也由東華門迎入奉先殿,神牌屬陰。然而,皇帝外出巡幸走的也是東華門,皇帝的畫像、玉牒也由東華門請入。故「鬼門」一說,似有牽強,其實這是皇家的習慣,東華既辦喪也做他用。關於門釘使用的數量,明代以前,無明文規定,到了清代,才把門釘數量和等級制度聯系起來。《大清會典》載:「宮殿門廡皆崇基,上覆黃硫璃,門設金釘。」「壇廟圓丘外內垣門四,皆朱扉金釘,縱橫各九。」對親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門釘數量有明確規定:「親王府制,正門五間,門釘縱九橫七」;「世子府制,正門五間,門釘減親王七之二(減掉七分之二)」;「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與世子府同」;「公門釘縱橫皆七,侯以下至男遞減至五五,均以鐵。」
清代規定,九路門釘只有宮殿可以飾用,親王府用七路,世子府用五路。宮門飾九九八十一顆釘,因為"九"是最大的陽數,《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古代以"九五之尊"稱指帝王之位。
8. 銅大門上可不可以有圓形銅釘
舊時以九為大為尊,所以皇家的門上都會有這橫九豎九的八十一顆門釘。文武百官品級越低,自家門上的銅釘越少,而普通百姓的門上是不可以有銅釘的,只能有兩個敲門用的門環,這也就是「白釘」的由來,後來可能慢慢的演變成了「白丁」。
9. 中國古代建築的門上的釘有什麼講究
中國古建築中,尤其在北京的宮殿、壇廟、府邸這些古建築的大門上,都有縱橫排列的門釘。這些門釘不僅是裝飾品,而且體現著封建的等級制度。
門釘的起源久遠。中國古代為防禦外侵,城門製作十分堅厚,在大門上包有鐵板,且用戴帽的門釘釘住。這種方法一直沿用了數千年。
北京故宮里的大門釘都是銅制的,外鍍一層餾金,光彩奪目,更顯得皇宮的華麗雄偉。皇帝進出的大門均有縱九橫九共八十一個門釘。取"九"這個數字,表示皇帝是至高無上的。而其他帝王、郡王、公侯等官府的門釘數則依次遞減,例如縱九橫七、縱橫皆七、皆五等,地位低者其門釘是鐵制的。有趣的是,北京故宮東華門的門釘為何只有七十二個,比西華門、午門等都少九個?這里有個故事: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白成攻下北京,明思宗就是由東華門倉皇出逃,自縊於煤山的,因此清皇室認為東華門不吉利,決定由此門進出皇家靈摳,同時將其門釘減為陰數七十二個,而其餘宮門的門釘則仍為陽數八十一個。
10. 古門銅釘分布有什麼講究
舊時以九為大為尊,所以皇家的門上都會有這橫九豎九的八十一顆門釘。文武百官品級越低,自家門上的銅釘越少,而普通百姓的門上是不可以有銅釘的,只能有兩個敲門用的門環,這也就是「白釘」的由來,後來可能慢慢的演變成了「白丁」。
帝王宮殿(故宮)門:上下九排、橫數九行,共計九九八十一顆。過去九是最高數。
泰山岱廟(陰間天子)門:上下八排、橫數八行,共計八八六十四顆。
孔府門:上下七排、橫數七行,共計七七四十九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