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事跡
眾所周知,豬八戒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帥,主管天河。後因喝醉酒調戲霓裳仙子並大聲喧嘩惹來糾察靈官,而後又一嘴拱倒鬥牛宮並偷吃了靈芝仙草被玉皇大帝責令兩千餘錘後貶下凡間。
到人間投胎,卻錯投豬胎,嘴臉與野豬相似,曾占福陵山雲棧洞為妖。
豬八戒在高老莊要迎娶貌美如花的高翠蘭卻未成功,其實高翠蘭並不是豬八戒迎娶的第一個老婆。在原著中,豬剛鬣生性好色,對待女人更是見一個愛一個。豬剛鬣還曾當過上門女婿,剛被貶下凡的時候,他無依無靠,吃不飽穿不暖,為了生計,他自甘成為上門女婿,老婆就是卵二姐。而卵二姐的結局可能是最慘的,據後人猜測她可能是被豬八戒害死的。
所以就有了後面豬八戒背媳婦兒的劇情,其實是孫悟空在捉弄豬八戒。豬八戒雖然和高翠蘭行了結婚大禮,卻是沒有行夫妻之事,所以他們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夫妻。後來豬八戒跟隨唐僧西天取經,高小姐也恢復了自由之身。
⑵ 西遊記有一個人把頭套摘下的是幾集
86版西遊記的十一集《智激美猴王》,在39分51秒的時候,豬八戒請悟空時候,剛進花果山有一個猴子把頭套摘下來又戴上了。
⑶ 西遊記中的豬八戒穿什麼
」穿一身青不青,藍不藍的梭布直裰,系一條花布手巾「,這就是豬八戒的外在形象。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外貌描寫:
1、八戒真個把頭搖上兩搖,豎起一雙蒲扇耳,扭動蓮蓬吊搭唇,發一聲喊,把那些婦女們唬得跌跌爬爬。 豬八戒的丈人高老頭說的是:「初來時,是一條黑胖漢,後來就變做一個長嘴大耳朵的獃子,腦後又有一溜鬃毛,身體粗糙怕人,頭臉就象個豬的模樣。」
2、卷臟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
3、碓嘴初長三尺零,獠牙觜出賽銀燈。一雙圓眼光如電,兩耳-扇風唿唿聲。腦後鬃長排鐵箭,渾身皮糙癩還青。
豬八戒是明朝小說家吳承恩所作《西遊記》中登場的虛擬角色。又名豬剛鬣,法號悟能(觀音取),渾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會天罡數的三十六般變化,所持武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俗稱九齒釘耙)。
豬八戒前世為執掌天河八萬水軍的天蓬元帥,一直傾慕容貌過人的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是對月府所有仙女的稱呼。並非民間傳說里的羿妻嫦娥)。
(3)西遊記豬八戒摘帽子擴展閱讀:
《西遊記》中各路神仙基本借鑒了正統道教神仙錄,由高老莊一集豬八戒提及可見,豬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帥即是水神天河憲節。因調戲霓裳仙子並且惹來糾察靈官後,又拱倒鬥牛宮被貶下凡塵,卻又錯投豬胎,後受觀音點化,成為唐僧的弟子,與孫悟空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
在小說當中,由於他的懶惰、貪吃和好色,常常使唐僧師徒陷於困境當中。取回真經後,豬八戒由於「又有頑心,色性未泯」被封為凈壇使者。會三十六變,能騰雲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又叫上寶沁金鈀。在《西遊記》中,豬八戒也稱木母或木龍(豬八戒屬真陰,五行屬木),常見於目錄或書中詩賦。
⑷ 孫悟空和豬八戒在現代社會里老朱頭上帽子後面牆上貼著海報這是哪一部西遊記
《你不知道的西遊記》豬頭豬腦豬八戒(就照標題去網路搜
⑸ 西遊記中摘尋有關孫悟空,豬八戒的經典故事,並由此分別簡括他們的性格特點
【孫悟空形象的英雄性及其時代意義】
[編輯本段]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一部展現英雄性格發展的光輝著作。提到《西遊記》我們不能不講到孫悟空,就像提到《紅樓夢》我們必須談及王熙鳳一樣。孫悟空對於《西遊記》的重要性,在於他身上英雄性格所具有的無比力量。正是基於這點,才使他成為全書的焦點人物,成為倍受世人關注與討論的對象。孫悟空是一個「大英雄」,「真英雄」,這無庸置疑。至於他是一個怎樣的英雄,給他一個完整而全面的定義,未免太難。由於作品內容,人物,思想的龐雜,加上「西遊」、「神魔」、「詼諧」這道道神秘的面紗,給作品增添的朦朧,迷離和神韻,立場不同,角度各異,得出的結論自然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文藝鑒賞的二度創造性是允許這么做的。是什麼類型的英雄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在於英雄性本身所具有的感召力,啟發力,影響力。要知道一個真正英雄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不經一番寒砌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本文主要從剖析孫悟空英雄性格的成長,成熟,完善,來認識孫悟空崇高的人性美,感受與體味英雄本色背後的英雄意義。
一、「仙石迸猴」成佳話,洞天福地猴中王—「美猴王」英雄
《西遊記》開篇明義,第一回標題「靈根充孕源流出,心性修成大道生」這兩句話實際講的是小說中心人物孫悟空奇異的誕生歷程:
「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風化一石猴,五官俱全,四肢皆備……」
「仙石迸猴」的傳奇誕生,既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純天然的生命體,又預示了日後必有一番奇特的人生經歷與轟轟烈烈的作為。
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石猴,一躍而為「花果山水簾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既不是天意造化,更不是靠虛偽,欺詐手段謀取,而是憑真本事,真功夫。發現「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他的勇敢,機智可見一斑:
眾猴白手連呼三聲:「哪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來,不傷身體者,我等拜他為王。」石猴隨即兩聲高叫「我進去!我進去!」……
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這使他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石猴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猴王」的位置。但這畢竟是他的少年時光,生命的「懵懂」之齡,心智膚淺。勇敢之舉難免夾帶「自發」意識。自己這一跳,能不能達到他們預定的要求,順利完成任務,心裡肯怕還沒底,只因難抑一時沖動,只為要出人頭地,別無他慮。再加上他是趁「王」這重賞而去,勇敢本色中又摻雜著幾許爭強好勝。
發現「洞天福地」後,眾猴們都已陶醉於快樂之中,他卻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為王。
從他乘「王」而去,得「王」而歸,這種實至名歸的背後掩蓋不住的是他的逞強好勝,好出風頭的頑劣性,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少年式英雄「美猴王」的應有表現。「仙石迸猴」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讓他自命不凡,伴隨他一生歷經無數的坎坷磨難,英雄豪氣始終未被困厄所消磨。
二、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齊天大聖」英雄
生命總要不斷向前發展,人生也要從懵懂之態走向新生。對於孫悟空還是美猴王的他,其思想早已超越了年齡的限制。思想的先行,使他的生命日漸成熟起來,從而為他由美猴王順利過渡到齊天大聖敞開了大門。這是一種生命的自覺,為他那種挑戰傳統,蔑視權貴,戰天斗地的反抗精神鋪平了道路,這時候的孫悟空已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齊天大聖」。
生命的自覺首要體現於他對生命的深慮:
「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
猴王一語道破心機:
「今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老王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美猴王憂的是「不能躲過輪回,不能做到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於是海外「尋師訪道」,求學問能也就勢所必然。正因為他畏懼的是生命無常,那麼他想要的必然是「永生永壽」的法術技能,對於師父須菩提祖師提供的「流字門中之道,靜字門中之道,動字門中之道」,根本不會放在眼裡,而對「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七十二般神異變化」情有獨鍾,也正如此,為他後來西天取經「降妖服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齊天大聖」之旗的打出,旗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僅要做一個與天地山川「齊壽」的「大王」,更要做一個與天地神佛「齊平」的「大聖」,從大王到大聖,這可謂生命自覺的第二個標志。
「齊天大聖是什麼?」「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第7回),這就是他的鏗鏘之言,也是他以「英雄」為自己正名的豪邁之氣。為什麼要做「齊天大聖」?僅僅因為玉帝的「輕賢」(「弼馬溫」未入流)?不!這頂多隻是誘因。根本原因在於他骨子裡所滲透的反抗權威,蔑視尊嚴的勇氣與膽量。加上他有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上天,入地,下海,七十二般變化超強的本領,一根橫掃天下妖魔的如意金箍棒,又何愁「齊天大聖」旗幟不出,名號不響。
學成歸來的他沒有忘記他的理想樂土「花果山水簾洞」,更沒有忘記他的「猴子猴孫」們。當聽說他的家園被占,猴兒遭受欺侮時,他咬牙切齒,「力逐」混世魔王,拉開了他反抗的序幕,同時為了重振家園,永葆基地,他「九幽十類盡除名,四海千山皆拱伏」(第3回),這一切為他接下來的「大鬧三界」准備了現實基礎。
「大鬧三界」是他震天動地反抗性的集中體現,又是此時英雄本色的淋漓盡致的表現。「地府除名,龍宮索寶,大鬧天宮」這是孫悟空欲將自己的威名「遠播」而做的三件大事,使「無人不知其名,無人不曉其能」。特別是「大鬧天宮」更把他敢爭,敢拼,敢斗的反抗性英雄性格展露無遺。
大鬧天宮實際上有「兩鬧」。緣於天廷的兩次招安都不遂他之意願,因而有「大鬧」之舉。一鬧天宮是一次招安騙他當了「弼馬溫」,而「弼馬溫」(未入流)即不入天神之流,孫悟空一氣之下打出南天門。「二鬧」天宮是二次招安「齊天大聖」之職有名無實,連參加蟠桃大會的資格都沒有,於是他「攪亂蟠桃大會」,「偷御酒」,「竊仙丹」把他的滿腔憤恨盡情發泄。與天廷的「神兵神將」進行了正面交鋒,其場面之激烈可以想像。然而,縱有十萬「神兵天將」也難敵「齊天大聖」只手。「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第7回)。縱觀「二鬧天宮」,「一鬧」遠不如「二鬧」,一鬧其實是為「二鬧」作鋪墊,是「二鬧」的預演,從而把孫悟空的反抗性層層深入地推進。「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第7回)更是把他那反抗精神推向了一個光輝的頂點。
青年時代的他,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但難免行事魯莽,不考慮行為後果和應擔負的責任,有力量,有本事,而無深刻的理想,有對生命的自覺,而無追求理想行為的自覺,以「英雄」為自己冠名未免「狂妄自大」,「皇帝輪流坐」更暴露其「目空一切」。言行舉止凡此種種,無不是在炫耀自我。「自以為是」的囂張氣焰必然遭到震懾,「大鬧天宮慘敗遭壓五行山下」就是明證。是他那心高氣傲,目中無人的情理必然。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這既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更是一種寶貴的經驗。
三、西天取經顯英豪,功成正果美名揚—「斗戰勝佛」英雄
「吃一塹,長一智」。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這是怎樣的五百年?與孤獨寂寞為伍,靠「渴飲銅汁」,「飢餐鐵彈」度時光的艱苦生活。這種落難落魄的煎熬,與其說是一種懲戒,即對他那種年輕氣盛,唯我獨尊的傲岸品性的威懾,不如說是對他人格,人性的一次磨練。是一次自我重新認識,重新定位的良機。這既是他生命旅程中必經的一個過程,又暗示了他日後必將干出一番「驚天緯地」的業績。誠如孟子所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卷十二《告子下》)。這段艱難的歲月,孫悟空進行了沉痛的反省與深刻的反思「靠意氣用事,大闖大鬧是成不了什麼氣候的,唯有干一番大業績,才能取信於人,『英雄』二字才會名副其實。」「西天取經」是孫悟空畢生為之追求的崇高理想和獻身的正義事業。從「大鬧天宮」到「西天取經」,從「齊天大聖」自詡英雄美名到「斗戰勝佛」(這是取經後如來封賜的),昔日不可一世的孫大聖,如今已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英雄。這是英雄性格的完善,人性之美的升華。「追求理想的百折不撓,堅忍不拔,忠於事業的矢志不移,一往無前」是這一階段英雄性的核心,也是由生命的自覺到生命的自為的光輝再現。
(一)堅定,徹底的斗爭精神
西天路上孫悟空以力保唐僧取經為神聖使命,「降妖服魔」責無旁貸。一根如意金箍棒「掃盡天下不平之事,除盡天下不仁之人」,「敢問路在何方!」的英雄豪氣躍然紙上。什麼妖魔鬼怪,什麼美女畫皮,什麼刀山火海,什陷阱詭計,孫悟空萬難不屈,百折不回,頑強與之奮戰,直至最後的勝利。八十一難之中,無論是「黃風怪」,還是「大蟒精」,抑或是「白骨精」等等,孫悟空那種除惡務盡,決不與任何邪惡勢力妥協的斗爭精神貫穿取經始末。
(二)敢為崇高理想而獻身
西天取經是孫悟空追求的崇高理想,而這一理想的實現過程與他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過程交織,滲透在一起,互相輝映。
1,戰勝自我:勇於戰勝他人的人不容易,而勇於戰勝自己——自我內在缺陷人性弱點的人更不容易。孫悟空確是這么一個「斗戰勝佛」。「真假美猴王斗爭」一回,非常精彩。「六耳獼猴」假冒充猴王,招搖撞騙,孫悟空怒不可遏,從花果山到「落伽山」,南天門,「陰司地府」,直到「雷音寺」,攪得天翻地覆。如來指出妖猴的真相,孫悟空難解心頭之恨,「一棒」將他打死。這是兩種思想的正面交鋒,也是兩種人生追求的「現實碰撞」。五百年的磨難與反省,孫悟空脫胎換骨,就必須與內心另一個自我「徹底絕裂」。
2,忍辱負重:西行途中孫悟空被師父「一度氣跑,兩次遭貶逐」。首次氣跑是「心猿歸正,六賊無蹤」(第14回),孫悟空對攔路搶劫的歹徒首開殺戒,反遭師父責備「無故傷人性命,全無一點好善之心」,孫悟空一氣之下跑至東洋大海,「一度遭貶逐」是「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第27回),孫悟空對狡猾多變,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義無反顧地給予「三打」,唐僧反而將功變罪,「一紙貶書」,無情地「逐走」孫悟空。「二度遭貶逐」是「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第56回),對於一夥剪徑的強盜,孫悟空毫不留情,一一除盡,師父決然將他再次「逐走」。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貶逐」,莫大的冤屈,孫悟空卻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一心以事業為重。「身回水簾洞,心逐取經僧」(第30回),從而表現出寬廣的胸襟與氣度,這些放在「齊天大聖」那時的他是萬萬行不通,辦不到的。
3,勇於犧牲:作為「聖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陰謀詭計,他都主動請纓,沖鋒在前,與邪惡勢力,搏鬥在最前線,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孫悟空的身影。「聖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第47回),通天河的金魚精「為禍一方」,每年要吃一對童男女,孫悟空為民除害,與豬八戒變成陳家的小兒小女,充當妖怪的「口中之食」,其敢於犧牲的精神,蒼天可鑒。在對敵斗爭中,即使身遭傷害,一樣毫無畏懼,捨生忘死。迎戰紅孩兒時,被「妖孩」的「三昧真火」,弄得「火氣攻心」,「三魂出舍」,差點喪命,醒來後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師父啊!」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師父的安危,以及取經大業的成敗。其勇於犧牲之志,感天動地。
4,接受磨難:「艱難困苦,玉浴於成」。艱難困苦是磨厲人格之最高學府。「斗戰勝佛」這道神秘光環的背後是淚水,汗水,甚至血水的凝練。「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西行路上的磨難一為身外的「邪惡勢力」,對此孫悟空憑借大無畏的精神與超強本領(筋斗雲,七十二變化,如意金箍棒)能夠較順利駕馭。一為取經路上與孫悟空形影不離的緊箍兒與緊箍咒,這可謂最大的磨難。它的作用與威力,不止是肉體上的折磨之苦,而是一種精神上的「蛻化之痛」,這就需要孫悟空有超越常人的意志與毅力,接受它的考驗。實踐證明,在每一次那陣陣撕心裂肺,生不如死的慘痛之聲中達到自我人格的不斷完善,人性的不斷提升。
(三)不為狹隘的物質利益所囿,堅定的信念
「英雄難過美人關」。西行中有多少美色的誘惑,孫悟空都不為所動,其心誠志堅,非同一般。而同為取經營壘中的豬八戒,卻抵擋不住貪色之欲。每遇美女子,就心旌搖盪。他本為天廷的「天蓬元帥」,只因「酒醉戲嫦娥」,而「被貶」凡間為豬形。「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他在「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第23回)得到深刻教訓後仍不思悔改。無論是高家莊的「渾家」,還是西梁國女王,都使他「垂涎浴滴」,「心癢難撓」。甚至對「盤絲嶺盤絲洞中的七個女妖(蜘蛛精)也要盡情調戲一番,貪色本性暴露無遺。權勢與金錢同樣是考驗英雄的試金石。孫悟空為了取經大業的成功可以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還會在乎那權勢與金錢嗎?把他們視同無物。我們看到了一個忠於理想事業,保持崇高精神生活的「英雄大丈夫」的光輝形象。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所為,有所不為」。而豬八戒貪財愛錢,瞞著師父,師兄,師弟私藏銀兩,為一己之私,「意亂情迷」,時有表現。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師父「貶走」後,他卻想著與師弟私分行李,「各奔前程」,「一拍散夥」。雖然他最終沒有離開取經隊伍,但他這種被猥鎖的物慾所「迷塞心胸」,目光短淺的毛病確實給取經事業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有時甚至是很壞的影響。
(四)警惕之心,清醒之志,深隧之神
「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時務」?即指我們生活的環境,其中隱含著許多對我們不利的因子。既要「識」,首先必有警惕之心。「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防人之心不可無」。只有明辨善惡曲直,洞悉正邪黑白,才能「有理有利有節。」《西遊記》雖以唐僧西天取經故事為線索,但唐僧似乎並不是全書的正面人物形象,很多時候作者把他放在與孫悟空對立的層面加以善意的諷喻。唐僧身上集中了封建儒生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他成天念叨著對一切「妖魔蟲豸」講仁慈,「行恕道,」是非不分,善惡不明,正邪不清,人妖顛倒,自己對惡勢力一味的屈服,軟弱,卻對忠心耿耿保護他安全,肅清西行路上障礙而「除妖滅怪」的孫悟空不能容忍。輕則斥責惹禍生事,殘酷不仁,重則罵他「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甚至「念咒貶逐」。唐僧這種迂腐不堪給西行之途「蒙上」多少陰影,給孫悟空頻添多少艱難困苦。
由「美猴王」到「齊天大聖」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一生走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戰斗歷程。生命從「自發」到「自覺」再到「自為」,我們看到了一代英雄人物的成長過程。
⑹ 老版西遊記豬八戒吃的那個東西用手撥開吃的好像是在一個國家裡
在《西遊記》這是在天竺國,實際上這是在我國的傣族的特色竹筒飯。用山蘭稻(一種旱稻)沖的「香米」並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
竹筒飯的煮法頗具有野炊特點,即砍下一節竹筒 ,裝進適量的山蘭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當竹筒表層燒焦時,飯就熟了。劈開竹筒,米飯被竹膜所包,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用餐時破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飯」。如果把豬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適量鹽巴放進竹筒烤成香糯飯,異香撲鼻,是招待貴賓的珍貴美食品。
(6)西遊記豬八戒摘帽子擴展閱讀
竹筒飯,分為普通竹筒飯、香竹糯米飯兩種。
1、普通的竹筒飯,哈尼、拉枯、布朗、基諾族群眾都常煮食。人們上山勞動或外出狩獵時,常砍下一節鮮竹將米裝進其中,加上適量泉水,放在火塘上燒煮。待米飯煮熟後,將竹筒帶飯砍成兩半,或四半,各端一半食用。那竹節不僅代替了鍋,也代替了碗。煮得好的竹筒飯,米飯軟而適口,還帶有一股特殊的香氣,別具一番風味。
2、香竹糯米飯,傣語稱為「考瀾」,又稱為埋考瀾,即糯米香竹煮制。用以煮飯的糯米香竹,應是幼嫩之竹。這種竹子一般只有酒杯般粗,竹節約長40餘公分。其外包裹著一層雪白的糯米香竹竹瓤,用手握而不會粘手,可隨意分段食用。
用糯米香竹煮制的糯米飯,方便攜帶,在10小時內不會變硬返生,可熱吃亦可冷吃,米飯香軟可口,融糯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⑺ 西遊記唐僧敲豬八戒三下頭什麼意思這
八戒。敲三下意思是,人非聖賢,不可能無欲無求,但是大是大非面前應該保持正確的價值觀。敲三下就是告訴二師兄,為師能夠容忍你的很多不足,但是有三點:
1、不許騎我的白馬;
2、不許穿我的袈裟;
3、不許戴我的帽子。
這三戒是絕對不能犯的。
⑻ 西遊記中有關豬八戒的兩個情節
醉酒誤闖廣寒
西王母開蟠桃宴,天蓬醉酒撒潑,闖入廣寒宮,正遇見霓裳仙子出門接人。據天蓬自述,當時色膽包天,"全無上下失尊卑",欲行不善之事,霓裳仙子卻始終不從。
天蓬遂大喊大叫,引得一眾天神圍困廣寒宮捉拿。此事引得玉帝震怒,欲斬之而後快,卻被太白金星勸下,改為錘責兩千,投胎下界。
錯投豬胎為妖
天蓬被貶之後,錯投野豬胎,自將母豬咬死,打死一窩小豬,在福陵山落草為寇,為妖吃人。指相為姓,名豬剛鬣。曾入贅妖精卵二姐洞府,不到一年,此妖去世,就佔了洞府,"依本等"吃人度日。雖是投胎,天蓬的裝備器械卻都物歸原主了,包括金盔蟒甲、上寶沁心耙,還有一輪半月弓。
(8)西遊記豬八戒摘帽子擴展閱讀:
豬八戒的形象具有時代意義。在《西遊記》中,豬八戒不習慣更不喜歡長期在外奔波的苦行生活,他護僧取經是出於無奈的,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難,總是第一個打退堂鼓,要散夥,賣行李、嚷著回高老莊做女婿、種地過日子,這種回歸土地、眷念家園、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長期依附於土地的典型的農民意識和農民心理。
豬八戒是一個來自鄉村的勞動人民的典型化身,他深刻存在守著土地而養成的頑固的保守心理,和神、道、佛相對立,表現著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願望。
豬八戒身上貪財、貪色、自私自利,還表現著明代社會好色好貨思想的沉澱,反映了當時小生產者、小市民的意識特點,具有那個時代的思想特色。
⑼ 西遊記中,仔細描寫豬八戒動作的句子
反串西遊記
演員名單:
單場秀部分:
1號:「孫悟空」
金黃色孫悟空經典服飾,帶一緊箍圈,拿一金箍棒,跳躍式走步
定點動作:右手反彎在額前,左腿搭在右腿上,金箍棒扛肩上, 站穩、然後換雙節棍
音樂(西遊記、雙節棍)
2號:「豬八戒」
大號黑白色武術寬松服、敞開肚皮,戴紅領巾,配兩片大耳朵
定點動作:笨拙狀街舞台動作(左擺、右擺)。
回頭動作:側轉身一個響指動作
音樂(撲克臉)
3號:「白骨精」
白色仙女造型,飄逸妖媚出場,舞蹈動作式行走
定點動作:
回頭運作: 散播香吻,
音樂(舞娘)
4號:「沙僧」
深紅和綠色搭配的沙僧服,帶一串大珠,拿一扁擔,挑擔式走出;
定點動作:用脖子搖串珠約5圈,
回頭動作:NO BODY經典單提腿造型。
音樂(justin bieber-baby)
5號:「唐僧」
唐僧經典造型,環保搭配,
定點動作:音樂停止,唐僧掏出一手機,手機玲聲響,接聽電話!
音樂(on ly you )
6號:「女兒國公主」
女裝扮,英國式大擺長裙造型,金色卷發,帶墨鏡,雙手提著裙擺慢悠出場;
定點動作:單手拿著裙擺,轉一圈,做欲倒狀,台上男觀眾獻花,擁抱一下,
回頭動作:單手拿裙擺,一手拿桃花一支,帥氣的撩一下頭發,甩一甩頭,回走。
音樂(大小姐)
雙人秀部分
1對:唐僧、白骨精、孫悟空
唐僧挽著白骨精手,齊走直行、相依相愛的走在一起,(羅密歐與朱麗葉)然後孫悟空從出來打妖精,唐僧口念緊箍咒(忐忑)孫悟空頭痛倒地翻滾。
回頭動作:公主起立,牽著兩男士的手回走。
音樂(羅密歐與朱麗葉)忐忑
2、「豬八戒」、 「女兒國公主」
「豬八戒」挽著「鐵扇公主」的手,倚靠著公主的肩膀(背景音樂切換「今天你要嫁給我嗎」)結婚式行走
定點動作:豬八戒做求婚做,跪在公主面前,公主一手叉腰,一手「連煽」豬八戒數記耳朵
回頭動作:「豬八戒背媳婦」,背著公主回去(背景音樂切換,DJ版,豬八戒背媳婦)
音樂(今天你要嫁給我、豬八戒背媳婦)
3對:「孫悟空」、「沙僧」
「沙僧」牽著悟空的金箍棒緩緩走出,甜蜜狀(背景音樂切換「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
定點動作:「悟空三抱沙僧」,經典雙人舞動作,沙僧轉圈,撒開,回抱,沙僧倒在悟空手臂上,沙僧做踢腿動作。
音樂(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
四人秀部分
四人(男)一組
背景音樂:窮開心、看上她DJ版)
全部人結束(我愛你)
⑽ 豬八戒戴坦克帽的那個西遊記叫什麼來的
那個是韓國的動畫,《新編西遊記》。唐僧開著吉普,孫悟空滑著滑板拿著雙截棍,豬八戒拿著火箭炮現在看很差了。。。沒有當初的感覺。給分吧!優酷上找的: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456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