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天戴帽子只能選擇清涼款的,造型感不是很好,主要還是在防曬~而秋天這么適合帽子的季節,不凹造型怎麼對得起自己呢!對於凹造型來說,帽子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神器,就連在時裝周上大牌街拍從來都不缺少它的身影。
那麼這個適合秋天凹造型的時尚單品,今年你要選擇那幾款呢?!
01
巴拿馬帽
大家對於這款帽型應該不陌生吧?如其名,這款帽誕生於厄瓜多,是當地的巴拿馬草編織而成,價錢的部分是依據編織的細密程度而有很大幅度的差價。
但泛指的巴拿馬帽也不局限於這一種帽型,它可以是紳士帽、爵士帽等等,不過今天編輯窄意嚴選出的帽型正是接近紳士帽的,特色在於它的帽冠在正中間是凹進去的,而前端兩側也有壓痕,方便你把帽子拿或戴上的時候有地方可以抓,大多的設計會在帽檐銜接處設計一條寬的緞帶,而這款帽型也是許多明星穿搭高手愛用的配件!
02
平頂硬草帽
平頂硬草帽源於19世紀的法國塞納河畔,那時崇尚劃船活動的人們會穿上一身類似海軍船員的服裝,頭上正式這頂平頂、平沿並以彩色絲帶裝飾的圓帽,所以這款帽子也有另外一個名字:船夫帽。
而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巴拿馬帽是用樹葉纖維製作,平頂硬草帽都是由稻草編織而成,所以才會如此硬挺,不僅是帽冠的位置,帽檐也是平直無曲折。在搭配上,相較圓頂草帽,平頂硬草帽會給人較為陽剛的氣息,無論是搭配正裝還是半正裝都是很不錯的加分配件。若想做玩味穿搭,那麼也可以混搭休閑LOOK和平頂硬草帽相襯,讓反差感碰撞出新的穿搭火花!
03
報童帽
最近又回歸流行的報童帽,應該可以發現各大品牌、日系韓系都開始出現的單品,除了該怎麼做搭配以外,不同的發型與帽子材質也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造型。
如,短發×報童帽:短發姑娘的是很適合戴報童帽的發型,整體顯現格外利落感,無論是耳上的短發或是接近下巴的短發都很適合,只要稍微夾個內彎或是直發、卷發都就可以輕松出門!
中長發×報童帽:中長發的姑娘們別急著剪短,前陣子流行的鎖骨發持續好感度up up,除了頭發放下之外,可以嘗試編發造型讓整體顯得更活潑可愛,或是稍微的內彎捲起戴上報童帽,不僅快速方便而且還很時髦。
② 歷史上最早的時間是哪一年
截止2018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公元前841年,歲次庚申,猴年。
公元前841年,如果僅僅以年份而論,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因為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歷史才有了確切的年份記載。從此之後,中國歷史就進入了完全信史時代。而在這一年之前,在前面寫了好幾千年,明確寫出年份的也有一千多年,但那些年代,都是大致年份,並不是有文字確切記錄的年份。只有到了公元前841年,我們才敢於充滿信心地將哪一年的事歸於哪一年。
公元前841年,又是中國歷史的埠年份, 此時在位的周厲王剛愎自用,行事暴虐封殺言論,對敢言其不是的國人實行高壓手段,《國語·周語上》有載:「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最終釀成「國人暴動」,導致厲王逃出王宮「出奔於彘」,由召公與周公二相行政,史稱「共和行政」。
(2)摘帽子最早是哪年擴展閱讀:
更早的歷史記載
司馬遷說,自黃帝時代以來都有確切的紀年。可是不同的資料說法也有所不同,真實的歷史紀年沒法確定,於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司馬遷沒有把它們記錄下來。隨著歷史的演進,那些有著公元前841年以前的紀年的珍貴史料漸漸湮沒失傳了,流傳下來最早的年表就只有史記的十二諸侯年表了,因此我們取公元前841年作為中國有確切紀年的歷史的開始。
共和行政指西周時期國人暴動後,周厲王出奔,由召穆公、周定公共同主持政事的政權,一說為共伯和執政。從公元前841年到公元前828年,共持續十四年。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國現存史料中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共和十四年,即公元前828年,周厲王死於彘,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共和結束。
③ *STTCL什麼時候摘帽子具體日期是多少非常感謝
至少2009年,曾經一度都面臨退市危險了
④ 外國人什麼時候摘帽子
禮儀,見女士或客人的時候
⑤ 楊麗萍10年都沒摘帽子,本以為只是裝飾,摘下帽子後是怎麼樣的
有人說藝術家真的介於天才和瘋子之間。為了藝術,他們可以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有些人因為對藝術的執著和奉獻而成為藝術家。例如,楊麗萍一生致力於舞蹈,除了努力減肥以外,她沒有任何孩子。她對舞蹈的熱愛和執著讓人汗顏。
⑥ 死了人摘帽子什麼意思
行脫帽禮,表示對死者的敬重。
這個禮節來源於冷兵器時代,當時,作戰都要戴頭盔,頭盔多用鐵制,十分笨重.戰士到了安全地帶,首先是把頭盔摘下,以減輕沉重的負擔.這樣脫帽就意味著沒有敵意,如到友人家,為表示友好,也以脫盔示意.這種習慣流傳下來,就是今天的脫帽禮.
時至今日,行脫帽禮已經在美國很罕見了,部分的原因是社交禮儀已不那麼嚴格,另有部分原因即人們也不怎麼戴帽子了。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男人對女人脫帽行禮還是司空見慣的,不論在室內還是搭電梯,男人們都要脫帽。(在1949年,已知最早的電梯禮儀准則里這么說:不計其數的女人抱怨男人們在人群中行禮時總打到她們的頭,因此男人們不要脫帽了。)但是在18世紀,人們認為室內戴帽是不禮貌的。男人給女士們打招呼時應該脫帽,接著應該再戴回去。這么做的原因太簡單了。首先,在大多數的歷史中,帽子是所在階層的標記,也是社會地位的可見標志。戴帽的傳統可溯源至古羅馬時期。那時,頭上的蓋飾是社會或政治優越感的標志。其次,要是把帽子抓在手上,拔劍就不方便了。
正如頭上改上什麼標志著某種優越感,則不加蓋飾就標志著某種服從了。從中世紀早期以來,脫帽——不論這帽子是布做的還是金屬的——都表示服從。這種風俗的原始意義在以下的一些表達中就有所反映,如with hat in hand,意為「對……膜拜,言聽計從,盡極承歡」;I take my hat off to him. 意為「我對他表達仰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