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馬蒂斯戴帽子的婦人評價

馬蒂斯戴帽子的婦人評價

發布時間:2021-11-17 10:33:27

① 戴帽的女人馬蒂斯讀後感100字

<戴帽子的婦人>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不僅僅是背景和帽子,還有這位婦人的臉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膽的綠色和朱紅色的筆觸,把輪廓勾勒出來的。
單獨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規律的組合,才能構成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例如可以通過色彩的柔和對比來表現女性的清純美感,也可以通過色彩的強烈對比來表現畫家對人物的熱情感受。美術作品作為整體的審美對象,都有著自己整體的有機結構,而且其中蘊含著人類對形式美的規律的認識與運用。
為了反對以「逼真」作為評價繪畫標準的傳統觀念,馬蒂斯常使用強烈甚至刺眼的對比色,這種顏色組合帶有濃厚的主觀而自由的傾向,因而被人們稱為野獸主義畫家。

② 舉例說明馬蒂斯繪畫特點 400字左右

在1905年的秋季沙龍里馬蒂斯率領野獸派①走上聲名大噪之途,

開著的窗戶

在那次沙龍中他展出了「開著的窗戶」 和一幅馬蒂斯夫人的肖像,題為「戴帽子的婦人"開著的窗戶」也許是第一個主題達到充分發展的例子,馬蒂斯的餘生,一直偏愛著這種主題。它只不過是牆面的一小部分,窗戶佔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對著外部世界大大敞開——陽台上擺著花盆,還長著藤蔓,然後就是大海、天空和船隻。這里的內牆和窗扉,是由一條條寬寬的豎條構成,用了鮮艷的綠色、藍色、紫色和橙色;戶外世界,則是一片鮮艷的小筆觸構成的裝飾華麗的圖案。筆觸從綠色的小點,擴展到筆觸更寬一點的淡紅色、白色,還有海和天空的藍色。在這幅畫中,馬蒂斯已經遠遠超過了新印象主義者中的

戴帽子的婦人

任何人,出現了色彩抽象的細微跡象。

由於「戴帽子的婦人」在形式上進行了大刀闊斧地舍棄,所以比「開著的窗戶」引起了更強烈的轟動。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不僅僅是背景和帽子,還有這位婦人的臉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膽的綠色和朱紅色的筆觸,把輪廓勾勒出來的。

餐桌

馬蒂斯是一個善於吸取各種藝術門類的優點的人,他研究東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發展成一種對現代設計有巨大影響的風格。「餐桌」是他1908年的畫作之一,從這幅作品我們能夠看見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變為裝飾性的圖案。糊牆紙的設計花樣和擺著食物的檯布紋理之間相互作用,形成這幅畫的主要主題。連人物和穿過窗戶看到的風景也變成這個圖案的一部分。那位婦女和樹木的輪廓大為簡化、甚至歪曲其形狀去配合糊牆紙的花朵,也顯得完全協調一致。在這幅鮮艷色彩和簡單輪廓的畫中,我們還能夠看出兒童畫的某些裝飾性效果。

舞蹈

馬蒂斯不僅把東方的技法(毛筆畫)發展到他的創作中來,還利用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元素來豐富自己的繪畫語言。「舞蹈"創作於1909-1910年,馬蒂斯在創作時,把模特兒帶到地中海岸邊,他認為這件作品跟地中海給他的喜悅情緒緊密相連,畫中背景的藍色,寓意著仲夏八月南方蔚藍的天空,一大片綠色讓人想起翠的綠地,人物的硃砂色則象徵著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體。在這幅狂野奔放的畫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種粗獷而原始的強大節奏所控制,他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圓圈,扭動著身軀,四肢瘋狂的舞動著。

音樂

1910年創作的「音樂」, 近似於「舞蹈」這幅圖的概念,在這幅作品中,馬蒂斯用強烈鮮明的顏色對比,凸顯紅色,每個人所坐的位置和彼此之間的對應,具有視覺上的連續感與跳動感,因而產生音符流動的效果。「舞蹈」和「音樂」都是用典型的簡單構圖、強烈色彩對比與流動感,達到色彩與音樂之間的關聯性的。

鋼琴課

「鋼琴課」創造於1916年,這段時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殘酷的日子,它是馬蒂斯最黯淡的作品時期,也是最渴望嚴謹性,最接近立體主義的時期。這個時期之後,他還是遠離了立體主義,回到他快樂明朗的色彩中。 我們會發現這幅畫很富結構性:窗外的花園以簡單的綠色幾何圖形作代表, 除了鋼琴前景的紅色,其它顏色都偏冷暗,彈鋼琴的孩子右臉投下幾何圖形的光線陰影,跟在他前方的節拍器幾何圖形相對應。整幅圖只有窗戶欄桿和鋼琴架上的花飾,是輕松的線條。因此圖中充滿惆悵不安,反應憂郁心情與戰爭陰影。

有小提琴的室內景

「有小提琴的室內景」 創作於1917-1918 ,這是馬蒂斯從戰爭的冷峻時期、過渡到珣麗多彩時期的作品,畫中還是有音樂:琴盒打開的小提琴,是畫中主題。這幅畫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了一大片的黑色,馬蒂斯說,黑色是一種本身就 具有最強表現力的顏色,在黑色的對比之下,襯出窗外蔚藍的海的顏色、與白晝亮麗之感,也襯出琴盒蓋的藍色,琴盒中的棕紅色提琴則與桌子互映,於是視覺焦點在這種跳動下,最後集中到小提琴身上。

Beasts of the Sea

馬蒂斯到去世前依然都很活躍,馬蒂斯進入了一個無私慾的時代,在這個時候,馬蒂斯已經太虛弱而沒有辦法站在畫架前,因此他雕刻著色紙,剪出不同的形狀,再把它們拼貼成巨大的圖片,這樣大膽出色的成果是馬蒂斯最接近抽象派的作品。「Beasts of the Sea」完美的呈現了水底魚、海草、海馬、淺水艇在水底自由的感覺,馬蒂斯畫出了一個我們永遠沒有辦法去的海底世界。它幾何學與彩色光輝的表現,集合成為畫家的兩項優秀的天賦,由此幅畫可以輕易的看出為什麼馬蒂斯是20世紀最偉大的色彩學大師,馬蒂斯深深的了解如何使用這些要素,如何把顏色與形狀結合一起而使整幅畫面如此生動,馬蒂斯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完美的契合。

③ 觀馬蒂斯畫有感200字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父親是個商人,母親曾做過陶瓷廠的畫工。少年時代的他在維爾曼杜瓦度過,中學畢業後他遵照父親旨意赴巴黎攻讀法律,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21歲那年,他患盲腸炎住進醫院,為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給他一盒顏料、一套畫筆和一本繪畫自學手冊作為禮物。在畫畫當中,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覺到「自由、安寧和閑靜」。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奧古斯塔夫·莫羅,可以說是莫羅塑造了馬蒂斯。莫羅曾對馬蒂斯說過「在藝術上,你的方法越簡單,你的感覺越明顯。」正是這句話引導了馬蒂斯繪畫風格,使他能夠用簡捷的線條和鮮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構想的一切,對他終生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1905年的秋季沙龍里馬蒂斯率領野獸派——走上聲名大噪之途,在那次沙龍中他展出了《開著的窗戶》 和一幅馬蒂斯夫人的肖像,題為《戴帽子的婦人》。
《開著的窗戶》也許是第一個主題達到充分發展的例子,馬蒂斯的餘生,一直偏愛著這種主題。

④ 初二美術書上冊第4頁《戴帽子的婦人》的賞析 急急急

《戴帽子的婦人WomanwithaHat》

作者:亨利·馬蒂斯HenriMatisse(法)

年份:1905年

類型:畫布油畫

尺寸:79.4*59.7cm

收藏: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作品賞析】馬蒂斯在1905年的秋季沙龍里,展出了一幅自己夫人的肖像,題為《戴帽子的婦人》。此畫是馬蒂斯早期野獸派的作品,也是最具有野獸派代表性的作品,引起了強烈的轟動。

畫中,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不僅僅是背景和帽子,還有這位婦人的臉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膽的綠色和紅色的筆觸,粗獷地把輪廓勾勒出來的。直接從顏料管里擠出來的強烈顏色並不表現現實中存在的真實對象,而是經過藝術家自己的主觀視覺經驗加工後對人物進行處理,從而想引起觀看者視網膜的振動,以此來樹立與傳統截然不同的新的繪畫准則。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⑤ 馬蒂斯的作品《戴帽的女人》風格

《戴帽子的女人》是馬蒂斯早期野獸派的作品,也是最具有野獸派代表性的作品。長春藤與花就不清楚了,反正是在後畫的~

⑥ 馬蒂斯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善於運用色彩的畫家,野獸派的代表人物。

青年時代曾在巴黎裝飾美術學校學習,1895年進巴黎美術學院,跟隨象徵派畫家莫羅學習,後受後期印象派的影響,並吸取東方藝術及非洲藝術的表現方法,形式「綜合的單純化」畫風,提出「純粹繪畫」的主張,1906年後的作品,造型誇張,多用單純的線描和色塊的組合,形成裝飾感的畫風,追求裝飾和形式感,是馬蒂斯藝術的本質。
他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是現代派雕塑的先驅者之一,其雕塑作品追求簡潔、結實的風格。

馬蒂斯和野獸派

「野獸」一詞,特指色彩鮮明、隨意塗抹。這種色彩比新印象主義的科學色彩,比高更、凡·高的非描繪性色彩,比那種直接調色、變形的畫法更為強烈。馬蒂斯和他的朋友們一直試驗著這種畫法。野獸派畫家最終實現了色彩的解放,高更、凡·高、修拉、納比派和新印象主義,都曾以不同的方法對此進行過探索。野獸派畫家用了類似的手段,專心致力於各種目的。他們原意使用從顏料管里直接擠出來的強烈的色彩,而不想刻劃自然中的對象。這不僅是想引起視網膜的振動和要強調浪漫或神秘的主題,而更重要的是想樹立與此截然不同的新的繪畫准則。這樣,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在使用高更和修拉的色彩,並自由地結合了他們自己的線條節奏,以達到類似於塞尚的不斷追求的那種效果。

馬蒂斯從他初期的暗調子和平庸的主題中,慢慢地摸索前進。到1896年,他開始注視德加、勞特累克、印象主義和日本版畫,然後又注視了雷諾阿和塞尚。到1899年,馬蒂斯在卡里埃的畫室里學習,卡里埃和象徵主義有關系,所以在這里遇見了德蘭。同年,他開始了試驗,用直接調配的、非描繪性的色彩畫人物。從那以後不久,他在雕塑上也做了初次的嘗試,並且顯示了這方面的才華,這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畫家兼雕塑家之一。在1901年,馬蒂斯通過德蘭,認識了弗拉芒克,這樣,野獸派小組便差不多形成了。

在1905年秋季沙龍上展出作品的野獸派畫家們群星燦爛,他們中間有馬蒂斯、德蘭、弗拉芒克、路阿、馬爾凱、芒乾、凡·東根、弗里葉茨、畢依和瓦爾托,毫無疑問,其中的首腦人物當推馬蒂斯,他有著超群出眾的偉大才能。

馬蒂斯在1905年的秋季沙龍里,展出了《開著的窗戶,科利烏爾》和一幅馬蒂斯夫人的肖像,題為《戴帽子的婦人》。《開著的窗戶》也許是第一個主題達到充分發展的例子,馬蒂斯的餘生,一直偏愛著這種主題。它只不過是牆面的一小部分,窗戶佔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對著外部世界大大敞開——陽台上擺著花盆,還長著藤蔓,然後就是大海、天空和船隻。這里的內牆和窗扉,是由一條條寬寬的豎條構成,用了鮮艷的綠色、藍色、紫色和橙色;戶外世界,則是一片鮮艷的小筆觸構成的裝飾華麗的圖案。筆觸從綠色的小點,擴展到筆觸更寬一點的淡紅色、白色,還有海和天空的藍色。在這幅畫中,馬蒂斯已經遠遠超過去了波納爾或新印象主義者中的任何人,出現了色彩抽象的細微跡象。但是,始終伴隨著馬蒂斯的一種實際的、瞬間景象的感覺,是非常強烈的。

由於《戴帽子的婦人》在形式上進行了大刀闊斧地舍棄,所以比《開著的窗戶》引起了更強烈的轟動。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不僅僅是背景和帽子,還有這位婦人的臉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膽的綠色和朱紅色的筆觸,把輪廓勾勒出來的。

此後不久,馬蒂斯又畫了一張馬蒂斯夫人的肖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幅畫更粗放,恰恰是因為它表現得更緊密、更仔細。這件作品題為《綠色的條紋》,臉部以鮮明的綠色線條,從發型輪廓到下巴,將臉部分開。在這一點上,馬蒂斯和他的同仁們,正在確立由高更、象徵主義者和納比派所提出的論點:藝術家可以不管自然外觀如何,自由地運用色彩,以建立起一種抽象的色塊形狀和線條的結構。這種結構,與女人、樹木或靜物這些當成基本結構的東西都毫不相乾。也許,馬蒂斯的作法令人觸目驚心的原因是,他的主題實在是簡單而又為人所熟知。比起高更畫的那些異國情調,這種用色方法更受歡迎。

象高更、塞尚以及他們之前的普桑和威尼斯派畫家所做的那樣,馬蒂斯不斷進行田園牧歌式的人物構圖探索。他在1905年的《田園曲》中,重新使用了印象主義者的突變的色彩圖案,接著,他在偉大的《生活的歡樂》中,結合自己所做的各式各樣的試驗,形成了的最好的人物風景畫之一。《生活的歡樂》使人充滿了無限的回憶,人物和樹木的線條蜿蜒起伏,盡管在透視上故意縮小了,但它們仍然作為一種圖案存在於畫面。這是一首道地的田園詩,一切沉浸在一種世俗的倦怠情調和田園牧歌式的快樂之中。象畢加索在後一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一樣,它也是現代繪畫中抽象的始祖。其影響甚至超過了畢加索的那幅偉大的作品。

《生活的歡樂》的曲線節奏,使它和新藝術運動的傳統發生了聯系,雖然它在本質上超過了這種傳統的繪畫。與這件作品相關的,還有許多的裸體習作,後來他把其中的一部分,發展成其它的繪畫和雕塑。事實上,馬蒂斯在描繪裸體的素描和彩色畫中所流露出來的愉快,似乎是從《生活的快樂》的習作里,獲得偉大原動力的。1907年初,他以「扭位」進行探索,畫了《藍色的裸體》,並固定成一種形式,把它運用到陶土和青銅的雕塑,以及裸體的和著衣人物雕塑中去。這種典型,曾出現在《生活的歡樂》的正中央人物身上。但是,《藍色的裸體》造型更有雕塑感,「扭位」在雕塑里甚至表現得更積極。

風格因個人的興趣和能力而異,不同的野獸派畫家,以自己的風格達到他們的明顯目標。而且,象這樣的小組,平常聚會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在幾年之內,各位畫家便開始走自己的路,有的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有的則由於不再得到領導者的熱情支持而被埋沒。

野獸派的革命,是二十世紀藝術的首次猛烈的爆炸,它為一系列的革命開創了先例。從二十世紀開始以來,這些革命使得藝術史獨具特色。不過,野獸派是一個稀奇古怪的現象,本質上有別於象立體主義、抽象、超現實主義這類運動。野獸派運動僅僅延續了幾年時間。雖然與此有關的藝術家們,早在1903年就在創造被認為是野獸派的繪畫了,但是,作為一個運動,則是在1905年或1906年才形成的。這個小組的成員們,在兩、三年內便開始探索其它方向,到1908年,作為一個運動的野獸主義,也就不復存在了。其實,野獸派畫家並沒有把新概念帶到二十世紀繪畫中來。倒是可以說,他們帶來了一個合乎邏輯性的結論,就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摧毀了高更、凡·高和修拉這些偉大的前輩革新者們的概念。藝術世界依然是學院派的天下,但學院派所肯定的事,正遭到了暗中的破壞。

野獸派想從束縛他們的環境中解脫出來,便又回到了高更、修拉和凡·高所提出的色彩組合原理上去。雖然他們仍然還是不停地刻劃客觀世界,如風景、人物、肖像和靜物,然而卻把這些主題抽象化了,他們把顏料及顏料的描繪作用強行分離開來。他們直接使用未加調和的色彩,使其獨立地起作用。這一切都是高更和凡·高提倡過,並付諸實踐了的;修拉和他的追隨者們,也以不同的方式這樣去做過。不過,野獸派甚至超過了其大師們的精力和膽識,把這些原理運用於實踐。他們對色彩的運用,既有表現又有結構,因此,野獸派便可以叫做表現主義的一種形式了。理所當然,野獸派對現代藝術的表現主義一派,起到了最迅速、最持久的影響。尤其是在二十世紀的頭幾年間,表現主義在德國成熟的時候。

野獸派之後的馬蒂斯

只有在1905年和1906年之間,馬蒂斯似乎才真正把豐富的色彩和筆觸的質地感,推到了他的極限,這在他的作品《開著的窗戶,科利烏爾》、《吉卜賽人》里可見一斑。甚至在同一時期里,他那具有分析性的頭腦和寬廣的知覺能力,還考慮著其它問題。《奢華、寧靜和愉快》,就是對新印象主義手法的一次實習;他在《生活的快樂》中,已正在開始掌握筆法,用大片安排色彩,用人物和樹木起伏多變的曲線限定色塊。《年輕的水手 2》,表明了他在廣闊范圍里所做的又一探索,也有可能是他對雕塑的興趣日益增長,因而受到了影響。他用寬大的顏料塊來表現人物的藍衣綠褲,加在大色塊周圍的是厚重的輪廓線,使得人物造型既簡單又結實。背景是淡粉紅色的平面,人物從中突了出來。在《藍色的裸體中》,雕塑感的處理更加明顯,而色彩平面的空間組織,則在《奢華 2》中首次達到了偉大的高潮。在這里,藝術家利用對比和並置的色塊,成功地完成了他要創造的一種新型繪畫空間的意圖。他雖然拋棄了透視,然而這幅畫又不只是表面的裝飾。這些只用輪廓線造型的人物,是有其實際內容的;他們在空間中,憑借深度、光和空氣感的幻覺,存在著、移動著。這種幻覺,完全是由色彩形狀造成,而且鞏固了畫面的完整性。所以說,當畢加索和勃拉克正用原始立體主義的形式進行試驗時,甚或在這試驗之前,馬蒂斯就已經在創造一種新的繪畫空間了。

他在《紅色中的和諧》中,又把空間的探索推前了幾步。早在1908年,他開始畫的是《藍色中的和諧》,1909年的春天,又重新畫過。在這里,馬蒂斯又轉向《餐桌》的程式,那是在1897年畫的。將這兩幅畫作一比較,便能戲劇般地發現,在這位藝術家的作品中曾經發生的革命。事實上,這就是在十年期間發生在現代繪畫中的革命。顯然,第一幅乃學徒之作,相對來講,因襲了印象主義的光和色以及收縮空間,是件平庸的探索,比早二十年的印象主義者所創作的繪畫還要傳統化。就連這樣的作品,送交國家沙龍的時候,還遭到保守派的嚴厲批評,說它被印象主義污染了。在《紅色中的和諧》里,我們已經走進了一個新境界,它比印象主義者,甚至比高更所想像的東西更奇特、更神秘。他只用一塊沒加調和的紅色塊,限定了房間內部的空間。藤蔓植物花紋均勻地分布在牆面和桌面上,它們增強了紅色塊對於畫面的依附。抽象的樹和植物,映襯著綠地藍天,限定了戶外的景色。最上面頂頭的那座紅色建築物,重復了房間的色彩,在某種程度上,它建立起這幅風景畫的深度幻覺。馬蒂斯拋棄了正規的透視,然而還是加了幾筆透視的點綴,例如窗框、左前景的椅子、桌上擺的東西和桌子上的藤蔓花紋環繞著桌子邊緣的方式。從本質上看,通過色彩和線條的運用,創造了比《奢華 2》更清新的、可觸知的繪畫空間世界。

人們想方設法追究《舞蹈》的起源,一直追溯到希臘瓶畫或農民的舞蹈。特別是這個母題原先曾在《生活的歡樂》的背景中運用過,不過在那幅畫中,人物是在一種更加完全的幻覺深度中旋轉著的。《舞蹈》的色彩受了限制,地面是濃烈的綠色,天空是同樣濃烈的藍色,人物則呈磚紅色。天空和地面的色塊把人物封閉在前景之中,但是,她們仍然在充滿空氣感的空間中悠然起舞。這種空間,乃是由色相的對比和並置,以及她們本身的輪廓造型,和勢不可擋的旋動感所造成的。色彩的明度和純度在不同的光線中變化著,時時引起了視覺的顫動,這種顫動,又使整個畫面舞動起來。《音樂》完美地襯託了《舞蹈》的狂熱性,這些葉靜止狀態又呈正面姿勢的人物,是互不相關的,這便產生出一個恍惚隱退的基調。他在這兩幅畫里,改變了早於他的畫家們的田園牧歌世界,並把這種變化輸進了二十世紀,同時保留了它們原來的魅力和神秘。

馬蒂斯一生的藝術,傾向於在極端簡化和裝飾性細節這兩個極端之間交替進展。他畫了《舞蹈》和《音樂》之後,接著畫了一批表現室內、尤其是表現畫室內部的作品。他這些畫里,充分發揮了他對富麗堂皇的東方掛毯的喜愛。他在1910—1911年訪問了西班牙;在1911—1912年訪問了摩洛哥;在1912—1913年間再次訪問了這個地方。這幾次訪問,使他創作出一生中最豐富、最具異國情調的風景畫,而且似乎堅定了他對色彩的陽光感的愛。這種色彩的陽光感以前就曾在他的畫中出現過,也許這是他的作品超越所有其它作品的一個特徵。

與《紅色中的和諧》相比,《紅色的畫室》把單純的、統一的色彩原理又大大地推進了。畫室的內部,有一種統一的紅色塊,遮滿地板和牆壁。一條白線與畫面成一角度向里延伸,與第二條差不多和畫面平行的線相交,便形成了房間的一角。桌子、椅子、碗櫃和放雕塑的架子都是用白線勾出輪廓線,這些傢具什物顯得象幽靈一般。明確的點睛之筆是藝術家的畫,或張掛在牆上或堆放在牆跟;還有陶器、雕塑、花瓶、玻璃杯和鉛筆。到1911年,當馬蒂斯畫此畫之時,畢加索、勃拉克和其它立體主義的畫家們,已經在用自己的方式,對繪畫空間的組織和收縮,進行了大約五年的試驗了。馬蒂斯受到了他們這些觀念的影響,但不得不尋找自己的解決辦法。不過,可能是由於分析立體主義的緣故,他才把他的組織結構簡化成正面化的矩形。《紅色的畫室》標志著馬蒂斯自己的立體主義形式的開始,這種形式在後來的幾年中一直吸引著他。這是一種幾何簡化的形式,此種形式中的物體是扁平的、正面化了的,但是卻從沒有達到破碎、運動和畫面傾斜的程度。在真正的立體主義作品裡,在部分觀者之中已產生了不斷變化的視覺感受。

馬蒂斯的《鋼琴課》甚至更為嚴肅,也許是藝術家進入立體主義的最成功、最有特色的一次短途旅行。這幅作品,對於幾何形的色彩平面,如可愛的灰色和綠色平面,以及玫瑰紅色的傾斜平面,進行了大片的、抽象的安排。陽台的鐵格子窗,和鋼琴譜架上的裝飾性彎曲圖案,乃是這些平面的提神之筆。那孩子的頭部是用線造型的,具有雕塑感。背景中那個坐著的人物,不免使人想起馬蒂斯的雕塑作品《裝飾的人物》,他的那麼多的作品中,都出現過這種現象。這一切使得環境明確起來了。在這里,馬蒂斯對於立體主義的表現,又具有了強烈的個人風格,一點兒也沒有移動的視圖和傾斜透視法,而這些是畢加索、勃拉克和格里斯的主要標志。這幅畫的正面化、幾何形色塊和占優勢的統一平面說明:馬蒂斯正在靠蒙德里安後期的非客觀繪畫和抽象主義繪畫。只是,他仍有物體的意識和充滿生氣的空間意趣,人物在這種空間里,既能走動又可呼吸,這是有目共睹的。留戀過去和沉思默想的情調,是這幅畫的實質。

馬蒂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象畢加索和許多反對具象的人物一樣,似乎又重陷入了一種「緩和狀態」之中,顯得很需要再師造化以自強不息。甚至在他最接近立體主義的時候,也從沒感到有必要拋棄對自然的描繪。和畢加索一樣,他曾不斷地畫模特兒,畫一些美麗的、不事誇張的肖像畫和線描人物畫。在走向立體主義和改變形式過程中,他畫了一幅幅畫風自由、色彩豐富的人物。這些人物或是在室內,或是在風景之中,和他的野獸派繪畫有共同之處。1919年,他畫了一些彩色畫和素描,特別是畫了一些從世紀初以來比任何畫都寫實的作品。《白羽毛》就說明了這個相對寫實的新時期,與之有關的還有一些線描。這個模特兒身著黃色的衣服,戴著一頂飾以絨羽毛的帽子。在紅色的背景中,顯出了她的輪廓,給人以一種三度實體的感覺,這乃是用有情調的人物造型和最獨特的面部造型所造成的。它是一幅古典的肖像畫,嚴格的線條不由人想起了安格爾的傳統。它又是一個聲明,那情形就象他早在十年前偉大的人物構圖中所做的聲明一樣純粹、簡練。它導致了1920年代初期的又一個裝飾興盛時期,即女奴的時期。那時候,馬蒂斯的給人以美感的色彩圖案,達到了他一生中從未達到的高峰。《裝飾背景中的裝飾人物》,集中體現出他作品中最具洛可可風的情形,雖然它又用雕塑般的裸體造型,給了畫面以很有個性的變化,暗示著他繼續並發展了對雕塑的興趣。在這個時期,這類造型堅實的人物在他的雕塑中出現了,同時也出現在他正在創作的石版畫中。

從馬蒂斯的彩色畫、素描和版畫達到他最富有造型性的時候起,他突然轉向了極端線條主義。這可能是受到了一幅有關舞蹈主題的壁畫的啟發,這幅壁畫是賓夕法尼亞州梅里恩的巴恩斯基金會於1931年委託製作的。1931和1932年期間,他在乾這項工作時,不料發現空間的尺寸量錯了,因此他又返工重來,於1933年完成了第二幅壁畫。第一幅壁畫現在收藏在巴黎的小展覽館。後一幅《舞蹈 2》,在極端簡化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甚至超過了前一幅所達到的簡化程度。人物是用平塗的灰色輪廓線表現的,抽象的黑色、鮮藍色和玫瑰紅色的平面,將這些輪廓襯托出來。特別有趣的是,藝術家在試驗色彩關系時,使用了彩色剪紙——這是進入「貼紙」的一個早期過渡階段,代表了他晚年的一些最好的作品。

⑦ 藝術大師馬蒂斯的簡介

馬蒂斯他與畢加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出生在法國北部皮卡第地區勒卡托一個葯商兼糧商家庭。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野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豪華、寧靜、歡樂》《生活的歡樂》《開著的窗戶》《戴帽的婦人》等。

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7)馬蒂斯戴帽子的婦人評價擴展閱讀:

為了研究人體,馬蒂斯藉助於雕刻。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來塑造人物,有助於他更好地將堅實的形體壓縮在二維的平面上,從而取得整體效應。

他說:「這樣做是為了構成,為使我的感覺條理化,發現適合於我的風格。當我在雕塑中發現它時,它在繪畫上便幫助了我。」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隸》。這個「奴隸」的姿態令人想起羅丹的《行走的人》。這里似乎給人一種預兆,馬蒂斯的雕塑正在從傳統性向現代性轉變著。

⑧ 戴帽子的婦人(油畫1905年)(法國)馬蒂斯 作家及作品的簡介,不要太羅嗦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年表:

1869年12月31日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

1879 10歲 進入公學,主要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

1887 18歲 中學畢業。父親把他送到巴黎學習法律,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1889 19歲 正式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寫存入檔案的資料。

1890年20歲完成第一幅畫作。

1890 21歲 患盲腸炎住進醫院,為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來一箱畫具讓他臨摹箱蓋上的圖畫。未料想,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其一生的轉折點。

1891 22歲 說服父親,懷抱當一名畫家的志向,再次來到巴黎。馬蒂斯先就學於學院派畫家布格羅門下。

1892 23歲 轉入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在莫羅鼓勵下,他認真研習盧浮宮的藏畫,不間斷地臨摹各藝術大師的作品,在巴黎街頭寫生,探索著自己的藝術道路。

1893年到盧浮宮臨摹經典畫作。
1896 27歲 他的4幅油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被評為「野獸派」代表人。

1898 29歲 初露頭角的馬蒂漸成家立業,妻子是個溫順而賢慧的女性,畫家夙願得償,且在繪畫間隙嘗試雕塑的創作。

1899 30歲 馬蒂斯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已與昔日大相徑庭,形體之簡潔、色彩之鮮亮,讓老師莫羅甚感驚訝。

1896-1904 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一段時間,他跑到街頭、咖啡館等地畫了無數的畫,使他迸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進他研究新的技法。

1903 34歲 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徵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

1905 36歲 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揭幕時,一位名叫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被一幅幅用純色隨意塗抹成的油畫驚得目瞪口呆。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批評家指著雕像驚呼「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這一句戲言,使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野獸派,作為這個潮流的靈魂人物,馬蒂斯的大名也不脛而走,蜚聲世界。

1903-1906 野獸派盛行的三年。這期間反對者的咒罵聲此起彼伏,馬蒂斯也遭到強烈攻擊,幸好有幾個收藏家獨具慧眼,大量購買他的作品,馬蒂斯一時身價百倍。

1906年之後 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

1914 45歲 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過冬,在一間閑靜的畫室里完成了許多作品,室內的女人及靜物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

1920年之後 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他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

1930年之後 他的藝術達到高峰,他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1937年首次以剪紙方式為芭蕾舞團設計屏風與戲服
1941年71歲的馬蒂斯在腸癌手術後,只能在床塌或輪椅上從事創作。然而,就在不懈的追求中他登上了藝術新的高峰。他說:剪刀是一種美妙的工具,紙張也很美麗,利用剪刀在這樣的紙張上工作是一件能夠進入忘我境界的事情。

1948年,馬蒂斯完成了汶思小教堂堂內設計。其中禮拜堂的彩色玻璃令人耳目一新。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逝世在長期居住的法國尼斯,享年85歲。

<戴帽子的婦人>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不僅僅是背景和帽子,還有這位婦人的臉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膽的綠色和朱紅色的筆觸,把輪廓勾勒出來的。

⑨ 《開著的窗》 馬蒂斯 美術鑒賞

野獸派畫家馬蒂斯作品《開著的窗戶》
在1905年的秋季沙龍里馬蒂斯率領野獸派走上聲名大噪之途,在那次沙龍中他展出了「開著的窗戶」和一幅馬蒂斯夫人的肖像,題為「戴帽子的婦人」。「開著的窗戶」也許是第一個主題達到充分發展的例子,馬蒂斯的餘生,一直偏愛著這種主題。它只不過是牆面的一小部分,窗戶佔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對著外部世界大大敞開——陽台上擺著花盆,還長著藤蔓,然後就是大海、天空和船隻。這里的內牆和窗扉,是由一條條寬寬的豎條構成,用了鮮艷的綠色、藍色、紫色和橙色;戶外世界,則是一片鮮艷的小筆觸構成的裝飾華麗的圖案。筆觸從綠色的小點,擴展到筆觸更寬一點的淡紅色、白色,還有海和天空的藍色。在這幅畫中,馬蒂斯已經遠遠超過了新印象主義者中的任何人,出現了色彩抽象的細微跡象。

野獸主義1905年產生於法國的鬆散的美術社團。這個社團沒有共同遵守的明確目標。沒有發表過宣言和理論主張。野獸主義這個名稱是偶然產生的。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龍中,一群青年美術家的作品參展,他們是H.馬蒂斯﹑A.德蘭﹑A.馬爾凱﹑H.芒金﹑M.de弗拉曼克﹑G.魯奧等人。在他們的作品中間,有一件展品比較寫實,風格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雕塑家多納太羅的作品。批評家L.沃塞列斯在描述該展品時,用了「在一群野獸中間的一位真正的藝術家」這樣一句話,把馬蒂斯等年輕畫家的畫比作野獸,故名。35歲的馬蒂斯被這群風格並不相同的年輕畫家擁戴為領袖。參加野獸派活動的還有C.卡穆安。勒阿弗爾市的兩位畫家O.弗里茲﹑R.迪菲和後來成為立體派主將的G.布拉克﹑L.瓦爾塔和荷蘭籍的K.van童根,也參加過野獸主義畫家的展覽會。
野獸主義是西方20世紀前衛藝術運動中最早的一個派別。他們繼續著後印象主義V.梵谷﹑P.高更﹑P.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為主觀和強烈的藝術表現。對西方繪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們吸收了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在繪畫中注意創造一種有別於西方古典繪畫的疏﹑簡的意境,有明顯的寫意傾向。有人把野獸派看作是廣義的表現主義運動的一部分。也有人認為,野獸派不是一個藝術運動,祗是馬蒂斯等人藝術生涯中短暫的一個階段,一個特別注意線和色彩表現力﹑不受任何程序束縳的階段。馬蒂斯後來回憶說:」對我來說,野獸時期是繪畫工具的試驗,我必須出一種富於表現力而意味深長的方式,將藍﹑紅﹑綠並列融匯。」
野獸主義作為社團存在的時間祗有二三年。參加這一社團的藝術家後來朝著不同的目標,繼續作新的探索。

與馬蒂斯戴帽子的婦人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冬款短旗袍 瀏覽:44
王麗坤橙色外套 瀏覽:802
銀座商城女裝招聘信息 瀏覽:813
為什麼褲子容易磨光 瀏覽:360
外套的外筆順怎麼寫呀 瀏覽:95
長款風衣配喇叭褲 瀏覽:720
小學生校服批發供應商 瀏覽:473
襯衫上有個皇冠這是什麼品牌 瀏覽:795
義烏批發地攤牛仔褲 瀏覽:284
臨沂童裝市場批發在哪 瀏覽:353
金線旗袍 瀏覽:291
西裝可以搭配衣圖片 瀏覽:728
羽絨服女中長款領 瀏覽:698
炫黑色牛仔褲配什麼鞋 瀏覽:207
白色衣染了色素怎麼洗 瀏覽:322
三彩長袖襯衫女碎花 瀏覽:530
白帽子造比喻句怎麼寫 瀏覽:402
調教制服少女圖片 瀏覽:329
夏天小皮鞋配啥褲子 瀏覽:48
少見的牛仔褲顏色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