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中國古代寶劍名稱!!
龍泉劍、~~由龍劍、青干劍、竟星、日月、舍神、天瀑、莫問此乃天山七劍。
B. 寶劍有多少把,名稱都有哪些
龍泉劍、干將劍、鏌鋣劍、純鈞劍、豪曹劍、魚腸劍、巨闕劍、越州勾劍、獨鹿劍、越王勾踐劍、屬鏤劍、必盧劍、伍子胥劍、軒轅劍、騰空顓劍、永用劍、吳越劍、吳王光劍、吳王夫差劍、吳王劍、光劍、真剛劍、卻邪劍、滅魂劍、驚鯢劍、懸翦劍、轉魄劍、斷水劍、掩日劍、鎮岳尚方劍、輕呂劍、錕鋙劍、銅劍、夏禹劍、宵練劍、承影劍、含光劍、定光劍、太康劍、夾劍、啟劍、軒轅劍、騰空劍、蔡愉劍、燕支劍、淳鈞劍、純鉤劍、湛盧劍、磐郢劍、工布劍、勝邪劍、太阿劍、豐城劍、七星龍淵劍、墨陽劍、雌雄劍、干勝劍、吳干劍、折鐵寶劍、火精劍、青蛇劍、斷蛇劍、燕支劍、墨陽劍、龜文劍、龍藻劍、白虹劍、破山劍、鞘劍、裴旻劍、靈寶劍、鴉九劍、青霜劍、疥癆賓劍、青龍劍、玉柄龍劍、浪人劍、浪劍、大梁氏劍、大劍、王氏劍、龍劍、萬仞劍、赤霄劍、太康劍、照膽劍、昆吾劍、駿劍、越五劍、越八劍、定秦劍、神劍、神龜劍、八服劍、茂陵劍、毛劍、衍劍、秀霸劍、乘勝萬里伏劍、玉具劍、龍彩劍、金劍、安漢劍、中興劍、孟德劍、思召劍、蜀八劍、鎮山劍、倚天劍、三劍劍、吳六劍、大吳劍、流光劍、皇帝吳王劍、步光劍、五方單符劍、隸書劍、定國劍、永昌劍、梁神劍、沉水龍雀劍、四尺千金劍、酉蕃寶劍、古銅劍、楚銅劍、安定劍。
C. 武俠游戲的服裝,鞋子,帽子和寶劍的名稱
由低到高:
衣服:麻布衣,青銅甲,鐵甲,鱷皮魔甲,龍骨綢衣,青冥袍,無極魔袍,天魔神甲,天龍聖衣。神器 女媧補天袍
鞋子:草鞋,麻布靴,青銅靴,紫綢靴,生鐵重靴,魔皮靴,龍骨靴,青冥長靴,無極魔靴,天龍聖靴,神器 誇父逐日靴
帽子:草帽,亞麻頭盔,藤甲頭盔,鋼鐵頭盔,龍骨盔,青冥靈帶,聖戰頭盔,無極魔盔,天龍聖盔 神器 九儀正世盔
寶劍:青竹劍,青銅劍,鐵劍,凌風,凝霜,青冥,紫荊,玄天,震天,無極,天龍聖劍,
神器 盤古開天斬
D. 古代寶劍的名字及介紹.
1、龍淵劍
龍泉劍最開始叫做「龍源劍」,為了避諱唐高祖李淵,才改名為「龍泉劍」。龍淵劍鍛造於春秋戰國時期,由鑄劍大師干將打造。寶劍鑄成之後,劍身寒芒閃爍,凝視劍鋒時如同俯視深淵,飄渺深邃,彷彿有巨龍盤卧,隱隱有龍吟之聲,故而得名「龍淵」。
2、軒轅夏禹劍
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軒轅夏禹劍!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
3、承影
遠古的一個黎明,天色黑白交際的一瞬間,一雙手緩緩揚起。雙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劍柄,只有劍柄不見長劍劍身,但是,在北面的牆壁上卻隱隱投下 一個飄忽的劍影,劍影只存片刻,就隨著白晝的來臨而消失。
揚起的雙手劃出一條優雅的弧線, 揮向旁邊一棵挺拔的古松,耳廓中有輕輕的「嚓」的一聲,樹身微微一震,不見變化,然而稍後不久,翠茂的松蓋就在一陣溫和掠過的南風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輪,昭示著歲月的流逝。
天色愈暗,長劍又歸於無形,遠古的暮色無聲合攏,天地之間一片靜穆。這把有影無形的長劍就是在《列子。湯問》之中被列子激賞的鑄於商朝後來被春秋時衛國人孔周 所藏的名劍:承影。
4、干將莫邪
干將、莫邪是兩把劍,但是沒有人能分開它們。干將、莫邪是兩個人,同樣,也沒有人能將他(她)們分開。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將、莫邪是一把摯情之劍。
5、倚天劍
這里的倚天劍不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倚天劍,這里的倚天劍為三國時期梟雄曹操的佩劍,曹操本來有兩把寶劍,一把名為倚天劍,一把名為青釭劍。青釭劍在長坂坡大戰時,被趙雲搶走了。從趙雲用青釭劍突出重圍來看,倚天劍的威力也小不了。
曹操的「倚天劍」名字很霸氣,在後代的詩文中,「倚天」二字基本上就代表了寶劍。
E. 中國七大寶劍的名字和排列順序
一、軒轅夏禹劍排名:第一勇氣、智慧、仁愛集於一身被稱為聖首之劍劍氣指數:無窮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軒轅夏禹劍!對這樣一把劍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黃帝、夏禹!對這樣兩個人我們還難說些什麼呢。勇氣、智慧、仁愛……一切歸於兩個字:聖道。二、湛瀘排名:第二所謂仁者無敵它是一把仁道之劍劍氣指數:10湛瀘是一把劍,更是一隻眼睛。湛瀘:湛湛然而黑色也。這把渾然無跡的長劍讓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鋒利,而是它的寬厚和慈祥。它就像上蒼一隻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視著君王、諸侯的一舉一動。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歐冶子鑄成此劍時,不禁撫劍淚落,因為他終於圓了自己畢生的夢想:鑄出一把無堅不摧而又不帶殺氣的兵器。三、赤霄排名:第三揮斬白蛇它是一把帝道之劍劍氣指數:9.7秦朝時,有這樣一個沒有出息、渾身都是毛病的青年。最可氣的是他好撒謊,好吹牛。他不知從哪兒弄來一根生銹的鐵棍,告訴鄉里人說這是一把從南山仙人那裡得來的寶劍,名字叫:赤霄。他把它奉為至寶,整日「劍」不離身。在一個晚上,鄉里幾十個結伴去縣里學徒做工的青年走到了豐西澤,這個青年也在其中。這幫人走到豐西澤時停住了腳步,一條碩大的凶惡的白蛇正擋在道路中間。這時,這個青年分開眾人向前走去,他要斬了它。第二天,大夥發現青年正躺在路邊呼呼大睡,手中的那根鐵棍不見了,代之的是一把寶劍,劍身上清晰鐫刻著兩個篆字:赤霄。這個青年就是劉邦。四、泰阿排名:第四楚王祭血它一把威道之劍劍氣指數:9.3楚國的都城已被晉國的兵馬圍困了三年。晉國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泰阿劍。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裡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只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楚王雙手捧劍,長嘆一聲:泰阿劍啊,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撥劍出綃,引劍直指敵軍。匪夷所思的奇跡出現了:只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遮天蔽日,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里……這件事情過後,楚王召來智者風鬍子問道:泰阿劍為何會有如此之威?風鬍子道: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正是大王之威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啊!五、七星龍淵排名:第五名師聯手所鑄它是一把誠信高潔之劍劍氣指數:8.8這把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深邃彷彿有巨龍盤卧,是名「龍淵」。此劍鑄造的技藝固然精湛,但它的聞名還在於無法知道其真實的普通漁翁:漁丈人。話說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一天慌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之時,伍子胥發現有一條小船駛來,漁翁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托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故事見於《吳越春秋》。六、干將 莫邪排名:第六 第七沒人能分開它們一對摯情之劍劍氣指數:8.5干將、莫邪是兩把劍,但是沒有人能分開它們。干將、莫邪是兩個人,同樣,也沒有人能將他們分開。干將為吳王鑄劍的時候,妻子莫邪為干將扇扇子,擦汗水。三個月過去了,干將嘆了一口氣。莫邪也流出了眼淚。莫邪知道干將為什麼嘆氣,因為爐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鐵之精無法熔化,鐵英不化,劍就無法鑄成。干將也知道莫邪為什麼流淚,因為劍鑄不成,自己就得被吳王殺死。干將依舊嘆氣了,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卻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將突然害怕起來,干將知道莫邪為什麼笑,干將對莫邪說:莫邪,你千萬不要去做。莫邪沒說什麼,她只是笑。干將醒來的時候,發現莫邪沒在身邊。干將如萬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兒。莫邪站在高聳的鑄劍爐壁上,裙裾飄飛,宛如仙女。干將流下了眼淚,在淚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飄然墜下,他聽到莫邪最後對他說道:干將,我沒有死,我們還會在一起……鐵水熔化,劍順利鑄成。
F. 好聽的劍名,最好多一點
真踏馬泛劍(好吧,進入正題)
中國古代名劍譜
(0)軒轅劍 黃帝所鑄 首山之銅 天文古字 廣黃帝東行紀雲帝崩葬喬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劍在焉一旦亦失去畫影
(1)騰空 顓頊所有 拾遺記曰顓頊高陽氏有此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在匣中常如龍吟虎嘯
(2)禹劍 夏禹所鑄 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記山川 藏之會稽山
(3)啟劍 夏王啟鑄 銅 三尺九寸 後藏之秦望山
(4)太康劍 夏王太康鑄 銅 三尺二寸 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鑄
(5)夾劍 夏王孔甲鑄 牛首山之鐵 銘曰夾 四尺一寸 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鑄一劍銘曰夾
(6)定光 殷太甲鑄 文曰定光古文篆書 二尺 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鑄一劍曰定光
(7)照膽 殷武丁鑄 銘曰照膽古文篆書 三尺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鑄一劍曰照膽
(8)含光 殷代 列子曰衛周孔其得殷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練 承景脊練
(9)鎮岳尚方 周昭王鑄 銘曰鎮岳尚方古文篆書 五尺 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鑄五劍各投五嶽銘曰鎮岳尚方
(10)昆吾劍 周穆王時西戎獻 鏈鋼 長欠有咫 用之切玉如泥
(11)駿 周簡王鑄 銘曰駿大篆書 三尺 簡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鑄
(12)干將 吳人干將莫邪所造 鐵 吳越春秋載吳王闖廬使干將作二劍其妻莫邪斷發翦爪投爐中劍成雄號干將雌號莫邪 莫邪
(13)越五劍 越歐冶子造 銅錫 越絕書載歐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鑄成五劍一曰湛盧二曰純ぬ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14)越八劍 越王使工人所鑄 採金 拾遺記載越王以白牛白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劍名曰掩日斷水轉魄懸翦驚鯢滅魂卻邪真剛
(15)龍淵 楚命歐冶干將所造 鐵英 越絕書載楚王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命風鬍子往見之使作鐵劍因成龍淵
(16)太阿工布鐵劍三枚太阿工布誡 秦昭王鑄 銘曰誡大篆書 三尺 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鑄
(17)定秦 秦始王鑄 采北祗銅 銘曰定秦小篆書李斯刻 三尺六寸 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鑄
(18)神劍 漢太公所得 命訣載太公微時有冶為天子鑄劍指太公腰間佩刀曰若得雜冶即成神劍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劍成授太公
(19)赤霄 漢高帝所得 鐵 銘曰赤霄大篆書 三尺 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即此劍
(20)神龜 漢文帝鑄 三尺六寸 同時鑄三劍刻龜形故名
G. 寶劍名字
青萍 湛盧 棠溪 龍泉 龍淵 魚腸 乾坤 越女 巨闕 純鈞 赤霄 萬仞 青霜 干將
騰空 承影 掩日 斷水 轉魄 懸翦 驚鯢 滅魂 卻邪 真剛 白虹 紫電 辟邪 流星青冥 問天 都很有名
H. 20種寶劍名稱
中文名中國古代十大名劍
名劍1承影
名劍2純鈞
名劍3魚腸
名劍4干將莫邪
名劍5七星龍淵
名劍6泰阿
名劍7赤霄
名劍8湛瀘
名劍9軒轅夏禹劍
I. 你知道的寶劍的名稱
No1軒轅劍 黃帝所鑄 首山之銅 天文古字 廣黃帝東行紀雲帝崩葬喬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劍在焉一旦亦失去畫影
(1)騰空 顓頊所有 拾遺記曰顓頊高陽氏有此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在匣中常如龍吟虎嘯
(2)禹劍 夏禹所鑄 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記山川 藏之會稽山
(3)啟劍 夏王啟鑄 銅 三尺九寸 後藏之秦望山
(4)太康劍 夏王太康鑄 銅 三尺二寸 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鑄
(5)夾劍 夏王孔甲鑄 牛首山之鐵 銘曰夾 四尺一寸 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鑄一劍銘曰夾
(6)定光 殷太甲鑄 文曰定光古文篆書 二尺 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鑄一劍曰定光
(7)照膽 殷武丁鑄 銘曰照膽古文篆書 三尺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鑄一劍曰照膽
(8)含光 殷代 列子曰衛周孔其得殷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練 承景脊練
(9)鎮岳尚方 周昭王鑄 銘曰鎮岳尚方古文篆書 五尺 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鑄五劍各投五嶽銘曰鎮岳尚方
(10)昆吾劍 周穆王時西戎獻 鏈鋼 長欠有咫 用之切玉如泥
(11)駿 周簡王鑄 銘曰駿大篆書 三尺 簡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鑄
(12)干將 吳人干將莫邪所造 鐵 吳越春秋載吳王闖廬使干將作二劍其妻莫邪斷發翦爪投爐中劍成雄號干將雌號莫邪 莫邪
(13)越五劍 越歐冶子造 銅錫 越絕書載歐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鑄成五劍一曰湛盧二曰純ぬ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14)越八劍 越王使工人所鑄 採金 拾遺記載越王以白牛白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劍名曰掩日斷水轉魄懸翦驚鯢滅魂卻邪真剛
(15)龍淵 楚命歐冶干將所造 鐵英 越絕書載楚王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命風鬍子往見之使作鐵劍因成龍淵
(16)太阿工布鐵劍三枚太阿工布誡 秦昭王鑄 銘曰誡大篆書 三尺 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鑄
(17)定秦 秦始王鑄 采北祗銅 銘曰定秦小篆書李斯刻 三尺六寸 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鑄
(18)神劍 漢太公所得 命訣載太公微時有冶為天子鑄劍指太公腰間佩刀曰若得雜冶即成神劍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劍成授太公
(19)赤霄 漢高帝所得 鐵 銘曰赤霄大篆書 三尺 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即此劍
(20)神龜 漢文帝鑄 三尺六寸 同時鑄三劍刻龜形故名 帝崩命入劍玄武宮
(21)八服 漢武帝鑄 銘曰八服小篆書 三尺六寸 以元光五年鑄凡八劍五嶽皆埋之
(22)茂陵劍 漢昭帝所得 上銘直千金壽萬歲 昭帝時茂陵人獻一寶劍故名
(23)毛 漢宣帝鑄 二劍銘皆小篆書 三尺 以本始四年鑄一曰毛二曰貴以足下有毛故為之貴
(24)衍 漢平帝所得 上有帝名大篆書 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5)乘勝萬里伏 王莽鑄 銘曰乘勝萬里伏小篆書 三尺六寸 莽造威斗及神劍皆鏈五色石為之
(26)更國 更始劉聖公鑄 銘曰更國小篆書
(27)秀霸 漢光武所得 銘曰秀霸小篆書 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之
(28)玉具劍 光武以賜馮異 七尺 馮異傳赤眉暴亂三輔以馮異為征西將軍討之車駕送至河南賜以乘輿七尺玉具劍
(29)龍彩 漢明帝鑄 永平元年鑄上作龍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時常有見之者
(30)金劍 漢章帝鑄 金質 建初八年鑄投入伊水中
(31)安漢 漢順帝鑄 銘曰安漢小篆書 三尺四寸 永建元年鑄
(32)中興 漢靈帝鑄 文曰中興小篆書 建寧三年鑄同時鑄四劍銘文皆同後一劍無故自失
(33)孟德 曹操所得 上有金字銘曰孟德 三尺六寸 獻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4)思召 袁紹所得 上銘曰思召 古今注袁紹在黎陽夢神人授一寶劍及覺果在卧所銘曰思召解思召為紹字
(35)蜀八劍 蜀昭烈帝鑄 採金牛山鐵 三尺六寸 一備自服余賜太子禪梁王理魯王永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各一
(36)鎮山劍 蜀後帝禪造 一丈二尺 廷熙二年造此巨劍以鎮劍口山故名
(37)倚天 其利斷鐵如泥一自佩一賜夏侯恩青虹 魏武帝鑄魏
(38)三劍 魏太子丕造 一曰飛星一曰流采一曰華鋌
(39)文士劍 楊修獻魏文帝 文士傳楊修以寶劍與魏文帝帝佩之語人曰此楊修劍也
(40)吳六劍 吳大帝所有 古今注載吳大皇帝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1)大吳 吳大帝孫權鑄 采武昌銅鐵 文曰大吳小篆書 各三尺九寸 黃武五年共作劍千口
(42)流光 吳王孫高鑄 文曰流光小篆書 建興二年鑄
(43)皇帝吳王 吳主孫皓鑄 文曰皇帝吳王小篆書 建衡元年鑄)
(44)步光 晉懷帝鑄 銘曰步光小篆書 五尺 永嘉元年鑄
(45)五方單符 晉穆帝鑄 銘曰五方單符
(46)隸書 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劍五口神劍 晉孝帝鑄 銘曰神劍隸書 以太元元年埋此於華山頂
(47)定國 宋武帝鑄 銘曰定國小篆書 永初元年鑄此劍後入於梁
(48)永昌 宋廢帝昱造 銘曰永昌篆書 元徽二年造於蔣山之巔
(49)梁神劍 陶弘景造 金銀銅錫鐵五色合為之 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書 長短各依劍術法 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劍十三
口(鎮山 北魏道武帝造 隸書 登國元年帝於嵩阿鑄此二劍 )
(50)沉水龍雀 夏赫連氐造 銘曰大夏龍雀 魏志赫連百鏈為劍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
(51)太常 北魏明元帝造 銘背曰太常
(52)四尺千金劍 唐晉公王鐸所有 劍俠傳唐晉公有千金劍以獲李龜壽
(53)火精劍 唐德宗所有 杜陽雜綿載夜見數尺光明斫鐵即碎
(54)酉蕃寶劍 宋 宋監載右相都督張浚請御前降西蕃寶劍給賜有功將士以為激勸
(55)古銅劍 宋蘇軾所得 東坡集載郭祥正遺古銅劍東坡謝以詩雲一雙銅劍秋水色兩首新詩爭劍
(56)楚銅劍 宋鄭文所得 方輿志載宋奉官鄭文嘗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銅劍文得之冶鑄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7)安定劍 明初安定王所貢 咸賓集載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貫異劍賜以織金文綺命其酋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