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媒體硬要給一個語言學家戴上「國學大師」的帽子嘩眾取寵
媒體本身的知識是有限的.他們只看到季老是年高德韶,知識淵博的學者,而沒有注意到他的研究方向與國學有很大距離.
B. 國學的正衣冠是指什麼
是指帽子戴正,衣服扣子要扣對,穿好鞋子,保持干凈整潔,正衣冠是外在形象,同時也寓意表裡一致,提醒我們做人的行為要正派。
出自《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著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後改名為《弟子規》。
原文: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譯文: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
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一個秀才。他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范。
(2)國學帽子擴展閱讀:
據《禮記》記載:「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因此,古代開學儀式的第一課即是「正衣冠」。古人認為:「先正衣冠,後明事理。」讓學生注重自己的儀容整潔,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課。
入學時,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學生整理好衣冠。然後,「衣冠整齊」地排著隊到學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後,才能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