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校女教師,副教授,想轉行政崗,這一步不知道是對還是錯
對於高校教師職業發展問題,真經來說兩句。本文分三部分。
因此,真經的結論是:不建議普通教師轉行政崗,行政崗不輕松,發展也不好。題主不妨給自己一個期限,比如5年,評上教授,拼這5年。如果拼不上,可以轉佛系。畢竟年齡不小了,不能沒日沒夜折騰了。(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Ⅱ 風水輪流轉,合工大有望再造輝煌
謝康教授,從電子科大挖來,也是「長江」、「傑青」,出任光電學院副院長;呵呵
Ⅲ 醫院的講師與教授那個職務高
醫院的講師與教授哪個職務高?
1、級別不同: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是技術職稱,在醫院里的醫生可以分為這幾類職稱,從小到大排列是: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2、年限不同:注冊成為醫師滿4年,可以考主治,獲得職稱滿5年,有晉升副主任醫師的資格,一般是評,要論文、課題等等,副主任醫師滿5年,有晉升主任醫師的資格。
3、晉升不同:有資格晉升不代表一定能晉升,而且,晉升了不一定有相應待遇,有高職低聘一說。每個醫院晉升的條件不一,都是積分,然後由職稱委員會評的。
主任醫師如果所在醫學院附屬的醫院的教學職稱一般是教授。它的行政級別和副市廳級相當;副主任醫師,如果所在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教學職稱一般是副教授,又分為了5、6、7級副教授;
行政級別應當和副縣級相當。醫生所在醫學院附屬一般會有助教的教學職稱,而助教又分為了十一、十二級別。
(3)沒有傑青長江帽子的教授怎麼規劃擴展閱讀
我們國家這種醫生的等級制度最開始還是來自於前蘇聯。因為要保護醫生的編制化,所以醫生們都需要有一個職稱來顯示自己的級別,這樣國家好給各個職稱的醫生發工資。而評級的因素包括工齡、學歷和論文的質量等等。
一般很多醫生在大學授課,學校也可以在技術職稱的同時還聘他為大學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也就是高級職稱、副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與正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醫師相對應,在護理上就是主任護師、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
Ⅳ 院士,長江,傑青,中國高端人才都去哪兒了
長征火箭、預警飛機、運20等項目的成功,都是院士設計人員的成果。
Ⅳ 如何評價四川大學張蕾教授獲得2020傑青項目資助
她這個水平,在今年最多最多最多上到985/211的副教授,現在上了國家傑青,這個要是沒有黑幕,我真的直播火鍋燉自己。
看了一下她的谷歌學術和她大老闆章毅的主頁,章毅和張蕾都是數學出身,雖然大體上也是人工智慧領域,但感覺他們實驗室做的計算機視覺最最主要的還是醫學圖像和神經網路,是基於深度學習技術對於生物醫學圖像進行智能分析,並非廣大巨佬的自然圖像。
醫學圖像本身就是小方向,發CVPR、ICCV、ECCV這種計算機領域內最卷的會議自然很難,當然也有大佬能做到。一般會議是發MICCAI,期刊則發TMI、MIA、Neurocomputing這些偏醫學圖像領域的期刊和TNNLS、TNN、TIP、PR這些偏通用神經網路和圖像處理領域的期刊。
該領域能發這些會議期刊,就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章毅TMI、MIA、TNNLS這種都發了很多,張蕾也有但是確實仍不足以支撐她評選傑青。所以,各位大佬想開炮,請先瞄準了方向,你說她沒有MICCAI可以,說她TNNLS不夠多也可以,但你說她沒有CVPR,那不是驢唇不對馬嘴嗎?
還有,ball ball諸位計算機大佬們別都整魔怔了,別再內卷了,不要搞得好像天底下誰沒有CVPR就沒有人權一樣。另外,大學的所有評選都是建立在人脈關繫上的活動。從優秀幹部到保研名額,從985到雙一流,哪一樣沒有利益關系?
Ⅵ 南開大學 環境 羅義 是傑青長江么
是傑青,是於2015年獲得國家傑青,並且是第一位以環境耐葯基因研究方向申請上的國家傑青。
Ⅶ 一級教授和四級教授相對比,到底有著哪些不同呢
教授為國家領域層域積累三十年623通用標準的二品級時代標志,621教授三品級時代標志。包括經濟待遇和工作待遇,也包括招研究生的數量等等。總之就是一個一個的胡蘿卜。但在一定程度上,一級教授作出的成就不亞於院士,因此可以認為,一級教授是院士級別。故自然科學相關學科較多,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學科一級教授較少。
二級的層次比一級略低,但也是學術界大牛的層次了,差不多得有傑青或者長江學者的頭銜。一級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可以達到參評條件和標准,是各個學科的泰斗級人物,所以難度極大、含金量極高!聘期四年,考核合格後才能續聘或競聘三級教授,考核不合格則可能被聘為副教授。一級一般是院士級或至少是全國勘察設計大師等行業公認的領軍人物專家。
其他級別的教授由地方批准,也有指標控制,但獲批難度沒有那麼大,且一般院校科研管理單位都有!高校教師共有4個層次的職稱,分別是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級別由低到高分別本以為白撿了一個小學一年級答題,誰料想你是在拷問我,害得我捉襟見肘……怎樣做是不對的,而四年級的時候更多的可以去詢問學生,怎樣是對的,讓他們獨立思考問題!
Ⅷ 中國的教授是什麼行政級別
教授是技術職稱,跟行政級別沒有直接掛鉤關系。
教學事業單位或很多雙軌制事業單位沒有行政級別的人員,是根據職稱級別來確定薪資待遇的。例如某大學或事業單位的老師,並沒有擔任院長、處長、系主任等行政職務、那麼則按照他的職稱來決定薪資待遇。
如果是既有行政級別(如副處長)又有技術職稱(如副教授),那麼則在兩者中取最高者進行來明確薪資待遇。
一般來說,副教授職稱的待遇是介於機關單位正處級和副處級之間,教授職稱的待遇介於正處級和副廳級之間,教授職稱中又有細分,高級別的、資深的老教授也可能享受高於副廳級的待遇。
福利分房的年代,教授的分房面積通常略微小於副廳級官員的面積,副教授的面積略小於正處長級別官員的面積。所以說,行政級別和技術職稱是沒有直接掛鉤和等同關系的,不過可以從薪資待遇的情況來參照對比。
Ⅸ 35歲就是碩士導師兼副教授,這樣的老師屬於什麼水平
整體而言,三十五歲當了副教授可以帶博士,屬於水平中上。當然也得具體看教育年齡、學校、專業等。
1.教育年齡
我們先來看一個人的教育年齡,一般而言,十八歲上大學,二十二歲畢業;研究生一到三年,二十三或者二十五畢業;博士生三到五年,畢業年齡就是二十六到三十歲。
我有一個同學水平很高,他上大學才17歲,研究生兩年,博士三年,他博士畢業就是26歲,本碩博都是985。他志不在學術,所以去了中央部委。如果他去高校,他去個普通211是沒問題,對他而言30歲成了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是很正常的。35應該就成教授了,也許還能沖擊博士生導師,這也不是很意外。
(劉路)
在自然科學領域、計算機等領域,人才在三十歲之前取得成功很正常。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也就剛35歲。
放寬視野,你發現評價一個學者的水平應該置於他的求學年齡、學校、專業等領域具體分析,不過總體而言35歲成了碩士導師副教授是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