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古代歐洲騎士帶的帽子

古代歐洲騎士帶的帽子

發布時間:2021-10-30 14:06:07

① 請問歐洲中世紀有一種大檐禮帽有邊是單邊捲起來的,在卷來那邊訂得有一根白色的長羽毛,那種帽叫什麼名字

是這樣的嗎:

② 請問一些電影的中那些中世紀歐洲的服飾:騎著馬,身披灰色或黑色的斗篷並且有帽子

有帽子的斗篷並不是什麼有明確身份指向的服飾,只是在旅行者中比較常見的裝束。只能確定是旅行者,至於進一步的身份是王侯是騎士還是學生市民商人這個沒有進一步信息沒法確認。至於劍,到了中世紀後期基本是一種裝飾,從貴族到市民都喜歡佩劍。

③ 歐洲中世紀士兵和騎士的盔甲有什麼不一樣要能一眼看出來的特徵

中世紀時大多步兵都由下馬騎士組成。。
不過騎士的盔甲一般都以華麗的盔甲和坂甲為主,而普通士兵更多以鎖子甲或魚鱗甲或札甲

④ 古代西方騎士的裝備有哪些詳細的給好評

作戰裝束

騎士的作戰裝束
中世紀,騎士作戰時用於保護身體的鐵甲叫甲胄(body armor),整套的鐵甲稱為全身甲胄(a suit of armor)。
甲和胄一套稱為全副盔甲(panoply),還有鏈甲(chain armor)和板金甲(plate armor)。
一套盔甲由護蓋身體(protective clothing)和護蓋頭部(headgear)的器物所組成,它們通常用鐵片和厚的鞣皮製造。
14世紀以前,一般使用由鏈和鐵板所組成的護甲,有鏈甲式的護甲和簡單鐵制的胄組成。15世紀以後,所用的甲胄大多由薄的金屬板製成,精緻的甚至看不到接合處,且常有裝飾性的鑲嵌(decorative inlay)。這種甲胄由於相當重,所以一般是騎士在戰馬上作戰時才使用。
騎士勛章

為了區別在戰場上的騎士,一個名為勛章的標志制度得以發展。每一個貴族都會設計出一個獨特的標志,製作在他的盾牌、外衣、旗幟和印章上。飾以騎士標志的外衣成為他的戰袍,讓人從標志上即可加以辨別。宗譜紋章院是一個獨立的組織,專門設計特有的標志,並可保證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其官員會把標志記錄在特別的簿冊上,由他們保管。
戰袍會代代相傳,並在結婚時作修改。在不同的國家裡,某些設計會保留給王族。到了中古後期,城鎮、基爾特甚至那些重要但非貴族的市民也會授予戰袍。
在戰場上,戰士會以戰袍來區分敵我,並在混戰中挑選出與之匹配的敵手。司宗譜紋章官會製作一個有關騎士的標志清單,他的地位中立,可作為兩軍之間的仲裁者。藉此方式,他們可以在城堡或城鎮的防衛者與攻城者之間通信。在戰後,又可以從死者的戰袍來辨別出他們的身份。
騎士是一支快速而且強悍的部隊。他們是第一支穿戴護甲的部隊,同時精於進攻和防守。騎士在戰況不利時也能迅速撤退,脫離戰場(除非和他們交戰的也是支移動力極高的快速部隊)。
城市的戰略資源貯存區中,必須要有鐵和馬群才能生產騎士。
騎士是重裝的騎兵部隊,最早是出現在中古時代的歐洲。如同上古時代的日本武士一樣,騎士也奉行著一套嚴謹的法典,徹底規范著他們在戰場上與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准則。

⑤ 歐洲中世紀有些騎士的頭盔上插一撮毛,是什麼動物的毛有什麼意義嗎只是裝飾嗎那古羅馬軍官的頭盔上

不一定是動物的毛。有的是小雕像。具體是什麼大都與佩戴者的家族的紋章有關。比如紋章是鹿,頭盔上就是鹿角之類。所以在觀看比武的時候,人們通過辨別頭盔上的裝飾就可以知道佩戴者的家族。古羅馬軍官的頭盔上的大多是馬鬃。

⑥ 歐洲古代騎士頭盔為何要裝個豬臉,莫非是為了避邪嗎

對於比較喜歡了解冷兵器盔甲的小夥伴們來說,頭盔這個名字應該是耳熟能詳了吧。作為歐洲出現的一種著名頭盔——豬面盔,可以說在歐洲的冷兵器時代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這種頭盔取代了以前古老的桶盔,並且為以後歐洲帶有封閉式面罩的頭盔奠定了基礎。

小夥伴們一定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歐洲古代騎士的頭盔要做一個豬臉,是不是為了避邪呢?我想說並不是這個樣子的,我們要來了解一下豬面盔的結構吧。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頭盔也是在不斷的演變和改進的,由原來以前尖銳的面罩開始,逐漸的變得圓滑。這樣的改變有利於降低豬面盔的生產成本,而且更加的能夠開闊軍人的視野,不會出現阻擋視線的障礙。

⑦ 請問下圖這個中世紀騎士頭上戴的全是窟窿的 鐵甲叫什麼名字

是鎖子甲
古代戰爭中使用的一種金屬鎧甲,由於其材質構造與外觀的奇異。公元前5世紀或更早,可能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首先發明了鎖子甲。作為一種外來的鎧甲形制,鎖子甲從早期進入中國西域地區至最終傳入中原,歷時三個多世紀
細小的鐵環相套,形成一件連頭套的長衣,罩在貼身的衣物外面。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擔,可以有效的防護刀劍槍矛等利器的攻擊,主要的作用還有對弓弩的防禦,但威爾士長弓和中國連弩等強悍的弓弩還是可以侵徹貫穿鎖子甲。最大缺點是柔軟,鋒利的劍猛地刺過來,就很難抵擋,如果是流星錘、狼牙棒這些重型武器大力砸下來,鎖子甲就失效了。

⑧ 中世紀歐洲貴族的服飾是怎樣的

歐洲中世紀拜占庭樣式服裝繼承和發揚了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和藝術風格,同時又糅合了東方精美華麗的刺綉圖案,並以絲綢為貴為尚。

14—16世紀,在文藝復興思潮影響下,人們開始反對封建神學,反對教會的禁慾,提倡個性、人性解放,這些思想、文化、藝術等各方面對服裝產生了重大影響。

服裝開始改變了用符合人體的自然形態來表現服裝的做法。越來越無視人體,走向極端的追求服裝個性造型美道路。

從中世紀對女性美避而不談的宗教禁慾陰影走出來的女人們為了突出自己的曲線美,開始讓堅硬的緊身胸衣和龐大裙撐組合來完成自身的曲線美。

巴洛克,中世紀歐洲廣泛流行的一種藝術樣式,特點是宏大、絢麗、誇張、激情、宗教感。這一時期服裝充滿生氣和律動,強調裝飾性。

男裝不再像之前那麼短,並且前襟有很多排扣。繁多裝飾性的排扣密密麻麻的從上打到下,裝飾也頗為華麗,外套的扣子只扣上面幾個,剩下的都為裝飾用。

(8)古代歐洲騎士帶的帽子擴展閱讀:

貴族,可能是這個時代最時髦的詞之一,只是,其中以調侃與誤讀居多。在歐洲,貴族群體雖已逐漸沒落,但貴族文化卻沉澱下來,尤其是貴族服裝對藝術圈的影響,至今仍在。

從西歐4世紀末開始,日耳曼民族大遷移,低文化的日耳曼民族終於滅掉高文化的西羅馬帝國,成為西歐中世紀歷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為形成近代歐洲文明打下了基礎。

古代日耳曼民族生活環境地處山洪排水道口處,由於環境惡劣,造就了這個民族深思熟慮的頭腦,他們不得為了生存而拚命幹活。

可能是由於為了自身行動方便,他們慢慢脫離了古希臘古羅馬的傳統 文化,順應自然環境,形成了他們那種自然發生的四肢分離的體型服飾。而這種服飾就是現代西歐服裝的基礎。

⑨ 古代歐洲貴族穿的最裡面的衣服,叫什麼來著的網上有的買嗎

服飾習俗
服飾是文明的標志之一,服飾習俗體現著民族文化特色,反映著一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特點。中世紀歐洲是基督教統治時期,基督教對歐洲服飾影響巨大。由於基督教教義鄙視錢財,反對豪華,「中世紀下層民眾的服裝以簡潔樸素為尚,婦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寶捐給教會,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長衣和連袖外套為主,色彩素淡」(《古今中外服裝珍聞趣事》)。
中世紀宗教統治下歐洲服裝的顏色、式樣都很單調,顏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樣以拖地長袍為主。古羅馬豪華的拖加袍被廢棄了。
中世紀初期,歐洲人服裝簡朴,平民貴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紀男式服裝有內衣外衣,衣式頗似我國古代的袍,但較緊身。褲長可將腳套進,襠短,褲帶系於臍下。腳穿長筒或短筒襪,有時腳到腿都裹上布條。貴族及上層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長方形或圓形斗篷,斗篷固定於一肩,或系於胸前;勞動者上衣較短。法國查理大帝「只披法蘭克人之衣服——用帶束緊之麻布褲,用帶系住之羊毛衫及大衣」(《中古及近代文化史》,商務印書館1935 年版53 頁)。冬天穿水獺皮或貂皮上衣,外面披一件斗篷。貴族腰間有寬大飾帶,用以束緊衣服和佩戴寶劍,平民不準佩劍;衣料以麻布,毛織物為主。東方絲綢價格昂貴,以等量黃金計價,只有少數貴族能穿。《羅蘭之歌》(法)、《亞瑟王之死》(英)有所記述。服裝的等級差別主要表現在衣服質地和產地不同,貴族穿細麻布,穿義大利產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貴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織物。女式服裝為長至腳踝的緊身長衣,兩袖長而窄,外面穿一件寬松長袍,袖短於長衣。長衣領口較寬大,領口衣袖衣縫可有各種裝飾鑲邊。斗篷從頭頂披下來。

10 世紀男服變得更為貼身合體。英國男子的緊身衣上半貼身合體,下半象長至膝部的衣裙,寬松而舒展。緊身衣為套頭式。緊身衣外披一件斗篷,並用一個大飾針別在胸前。這時女式服裝變得寬大,衣袖加肥加長,頭發蒙在披巾里邊,身體被斗篷蒙起來。她們的內衣很長,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蓋。圓口衣袖,衣服裝飾華麗,很受拜占庭的影響。她們的頭發用一塊面紗蒙起,其端點重於背後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紀寬松的衣服變得瘦窄,使身體曲線得以突出。並於身後系帶,衣袖逐漸寬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12 世紀出現了圓餅式頭飾,它可以遮陽保護眼睛隔熱,主要為十字軍所戴。上衣流行前開襟式,將前襟分成兩片。女式衣服為系帶緊身衣,上衣緊貼身體,下面是寬大的衣裙,兩部分之間用線縫起,兩袖寬松拖長,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後縫合,與以前使用
一塊大布不同。
13 世紀男女服裝趨於一致,男服還有緊身衣及各式各樣的外衣,圓餅頭飾,帽式裝飾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長筒襪、靴鞋。男子戴一頂中亞式小帽。這時護身外衣流行,適合旅行穿用,這種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邊有縫,手臂可以伸出來活動。另外這時期流行封閉式馬甲式外衣,上身如馬甲,下面可長至膝下,這種無袖長衫,肩部向兩側延伸加長,就成帽式裝飾衣袖了。13 世紀勞動者的長衫長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腳下有無跟鞋,褲子於腳跟處有一圓洞,以便穿脫。夏天穿寬敞麻褲,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無袖套頭衣。婦女穿長袍,中間有縫,可便於勞動,收獲時裙子口袋可裝農作物。當時禁止農民穿好料子及顏色華麗的衣服。
14、15 世紀後,歐洲服裝開始有了變化。由於經濟繁榮,農業、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國際貿易的往來,東方文明的影響,歐洲服飾發生了許多變化,貴族男女追逐時尚,貴族婦女爭奇斗妍,男子不拘禮節;貴族與平民的服裝有了更明顯的不同;衣服式樣變化,衣料品種增多。《巨人傳》載中世紀衣料有綢緞、絲毛混紡、呢絨、大馬士革呢、條呢、金線緞、各種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裝、短裝、襯衫、短披,女人有連衫長裙、晚禮服等。飾物有念珠、指環、鏈條、寶石、鑽石、翡翠、珍珠、瑪瑙等。服裝力求擺脫古老習俗,追求時興。東方服飾中的裝飾和紐扣被歐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紐扣或寶石,甚至內衣紐扣也用寶石和紐扣裝飾。
14 世紀男士的夾衣流行,夾衣兩層,十分貼身,衣袖設計合理,可以自由活動手臂,便於全身活動。夾衣上有十幾個扣子,夾衣襯里有細帶可將瘦腿褲上端與之相連接;緊身外衣穿在夾衣之外,高領外衣興起於14 世紀末;衣領將兩耳覆蓋,頸後衣領蓋過後腦,下部裙衣拖至地面;這時期的斗篷用一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觀為圓弧形,又長又寬。婦女服裝主要是帶袖緊外衣和無袖長衫。由一塊布作成,領口寬,衣領偏低,這就是14 世紀歐洲婦女流行的袒領衫,領口有圓形、角形、方形,領口開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無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帶提得很高。男女服裝都講究裝飾。男褲與鞋連成一體,腳掌以皮革為底,腳下還穿無底長靴,靴上帶有馬刺。緊身男褲是兩條褲管分開穿著,前後有長外衣遮擋。後來上衣越來越短變成夾克式外衣,15 世紀外衣更短,成為不能遮羞的服飾。婦女的袒領晚禮服與男人的短外衣服裝遭到神父的反對。15 世紀宗教改革家楊.胡斯指出「由於女人穿著脖頸大開特開的服裝,所以任何一個人都能直接看到她們閃爍光輝的肌膚直至裸露的半個乳房。」(《羞恥心的文化史》施萊貝爾著三聯書店)
男人服飾的變化也被人認為是不文雅。1390 年在召開宗教會議的康斯坦茨地方市議會頒布了告示:「僅穿短上衣出入舞會或上街的人要格外留意,要將身體前後遮蓋好,不要露出恥部。」(《羞恥心文化史》83 頁)告示發出不久短褲加長,並且與類似襪子的腳部的裝飾縫在一起,後來又出現了用結實布料縫制的股袋,用以遮住恥部。
英國議院對於平民、普通騎士,穿的衣服與貴族穿著相同不能容忍,對於服飾上的追求刺激也極力反對,愛德華四世時,英國下院提出了這樣的文件:「不允許勛爵等級以下的任何騎士 .或任何普通人,使用並穿戴任何大禮服、夾克衫、大氅。但衣著必足以下長度:當他直立時,衣著能遮蓋住其陰部和臀部。勛爵或任何更高一級的貴族,則不受此限制。」(布雷多克著《婚床》,三聯書店)。
14 世紀時興一種染色服裝,上衣左邊一種顏色,右邊一種顏色,褲子左右腿各為一種顏色,全身上下左右分四部分分別染色。15 世紀初見習騎士的服裝從帽子至靴子都用黑、白、淺綠三色互相組合而成。一般流行的是紅、黑、綠、紫幾種顏色。褲、鞋、帽、背心都可如此分。褲子可以內側為紫,外側為黑。(引《世界風俗.衣住篇》)
中世紀衣服上綉的花紋以家徽為最常見。家徽本來是十字軍東征識別敵我的記號,後來成為大家庭和一般市民家庭的記號。14 世紀盛行尊重身分和家族之風,婦女衣上多綉大型家徽圖案,已婚婦女把婆家娘家的家徽分別綉在衣服左右。
15 世紀婦女服裝向男裝靠近,寬松的長衣腰間系帶,外衣用寬大綵帶束腰,上掛有短劍,頭戴男士小罩帽,腳穿尖頭鞋。
中世紀婦女發式及帽式。12 世紀婦女習慣地把頭發梳在後面,扎兩個辮子順兩頰垂下。13—14 世紀婦女以方形白麻布包頭,在頭頂打結,或在耳際用發夾別住,只露出面部。中世紀頭巾式樣很多,有的與現代修女頭巾相似,一直圍到頸部以下。年輕姑娘可以在節日戴上花冠,已婚者是不允許的。15世紀在哥特式尖頂建築的影響下,產生了相似的審美觀的服飾,V 字領、尖鞋、希南帽。希南帽呈圓錐形,內部用鐵絲或漿糊使其成型,尖為40 度角,高九英寸至三英尺,帽子上垂著薄紗(用高級麻布作),帽有圓環固定,前沿還可加天鵝絨。帽子價格昂貴。帽子有一個角的也有兩個角的,有的呈展翅形。
中世紀的鞋種類很多,有皮、長統靴、短筒靴、便鞋、拖鞋等。腿帶、腕帶用皮革、麻羊毛織品製作。農民常穿木鞋。貴族穿尖頭鞋,有時鞋尖極長,鞋尖長度代表穿者的地位。一般規定為六英寸,紳士十二英寸、貴族十四英寸、王族不限制、貧民不準穿。
中世紀男子留長發,騎士都披長發。
神父一直穿黑色長袍戴風帽;但發式有變化。8 世紀開始為修士剃發,其儀式為「削發式」,希臘或東歐的削發式樣是把頭發全部剃光或剪得很短,稱為「聖保羅式」,羅馬削發式樣是在頭上剃掉圓圓一片,四周仍留發,稱為「聖彼得式」。修士剃發是代表對上帝的謙恭及獻身的標志。`
14、15 世紀歐洲的統治階級追逐奢華和享樂,無視宗教戒律,在服裝方面表現尤為顯著。「無論貴人、貴婦,皆如兒童之喜著新衣,喜戴首飾。此為善奢侈浪費之時代,男子穿尖頭鞋,而女子戴高一尺之圓錐帽。此時人用三千頭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奧而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細珠以綉一首詩歌於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中世紀基督教統治,人們對於服飾的正當的美的追求被看成是輕狂的行為,禁慾和反禁慾的斗爭也表現在服裝方面。人們按照美的標准不斷地推進著服裝的前進,直至文藝復興,服裝發展才有了一個較大的變化。
拜占庭從遠東經波斯運來絲綢衣料,或以絲線原料加工成薄綢,製成衣服。男式服裝有緊身衣,有衣袖,前身有衣鎖服飾做為裝飾,衣長過膝,衣袖長短不一。腰間系有腰帶。長身斗篷為正式慶典服裝,斗篷前後鑲有美麗的彩色垂片。披肩,是一塊有褶的長形布塊,固定於雙肩。
女式服裝有斗篷,還有披肩(王室皇後專用)長外衣,是由基督教法衣演變而來。女外衣短至臀部,長至腳踝。戶外服裝是長斗篷,從頭部垂落覆蓋全身。貴族婦女服鑲嵌金銀寶石、珍珠瑪瑙,勞動婦女穿無袖或短袖上衣,衣身到腰。從查士丁尼皇後的畫像看,其服裝華貴無比,身穿一蓋住腳面的長衣,衣制下擺很寬,似裙狀,衣袖瘦窄至腕,袖口束緊。腰間系各種絲帶,衣服上裝飾各種寶石,胸前掛著各種珍珠寶石飾物,頭戴帽,帽上飾著各種寶石,耳環垂下。其服裝式樣有的為歐式,其絲織面料與寶石飾物產於東方。

⑩ 這種古代歐洲姑娘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Bonnet,BB帽,嬰兒帽,貴婦帽

與古代歐洲騎士帶的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歐迪鳥旗袍旗艦店 瀏覽:469
旗袍折扣店 瀏覽:682
男襯衫應該穿合身嗎 瀏覽:38
旗袍新品發布會 瀏覽:604
在商城賣女裝工作內容是什麼意思 瀏覽:68
批發女裝都在哪裡哪進貨 瀏覽:733
給奶奶買了條褲子怎麼評價啊 瀏覽:409
男人穿什麼樣的夾克好 瀏覽:457
冬裝長半身裙如何搭配圖片 瀏覽:381
直筒大褲子配什麼衣服 瀏覽:265
高速穿睡衣會扣分嗎 瀏覽:937
紅色裙子配什麼鞋好看 瀏覽:848
米白鞋子配什麼顏色褲子 瀏覽:696
深藍色衣配什麼顏色下裝 瀏覽:405
風衣搭配板鞋好看嗎 瀏覽:103
皮裙子越穿越肥怎麼辦 瀏覽:737
紅se大衣疊穿藍se牛仔外套 瀏覽:687
為什麼二年級了還拉臭褲子上 瀏覽:754
男子700蓬羽絨服 瀏覽:161
中國旗袍妝畫法 瀏覽: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