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骨架帽子

骨架帽子

發布時間:2021-10-27 12:31:01

① 宋朝官員帽子兩邊的東西叫什麼

這種帽子叫做長翅帽,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

長翅帽的發明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趙匡胤心裡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

退朝後,他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

(1)骨架帽子擴展閱讀:

管帽的起源是在晉朝,當時發明出來的管帽,並不只是官員才能配戴,平民百姓皆可佩戴。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管帽就成了朝廷官員才能帶的帽子。

到了宋朝時烏紗帽的形狀有了改變。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為防止大臣們在朝廷上交頭接耳,就下詔書修改烏紗帽的樣式,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一個翅,有一尺多長,並裝飾不同的花紋用以區別官階高低。

明朝時烏紗帽則成為官員的象徵。在《明史.輿服志》上載:「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便正式成了當官的代稱。

而自明世宗開始,烏紗帽的雙翅也做了一些變動,翅的長度縮短,其寬窄也改變了,官階越高,雙翅就越窄,官階越低,雙翅則越寬。

② 稻草人的骨架是什麼帽子是什麼做的

稻草人的骨架是樹枝、木棍或者竹竿,帽子一般是用草編的草帽。

③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什麼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作襆頭。襆頭是中國古代,特別是唐朝的男子最常佩戴的「帽子」。襆頭最初是古代男子用來裹發的四腳頭巾,也就是折上巾,折裹頭部時,每個人的折疊技巧不一,所以折好的襆頭形狀各異。隋朝時,禮部尚書牛弘上書朝廷,建議在襆頭內設置骨架,罩在頭上,以利於折出造型一致的襆頭,後來發展成有骨架的烏紗帽。唐朝皇帝李世民穿常服時喜歡佩戴襆頭。很快,人們開始效仿皇帝,襆頭也成為唐朝最常見的「帽子」。襆頭的種類也有很多,如唐朝期的軟腳襆頭;唐中後期的硬腳襆頭。

④ 3d max 8怎麼用一個骨骼綁定 另一個物體(帽子),用於游戲中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呢?」盧老師問。

大家都在思考,沒有人回答。

等了一會兒,盧老師自己給出了答案:「昆蟲學家的心在蟲子們那裡,所以他聽得見蟋蟀的鳴叫。商人的心在錢那裡,所以,他聽得見硬幣的響聲。這個故事說明,你的心在哪裡,你的財富就在哪裡。」

⑤ 趙匡胤為什麼發明長翅帽

「長翅帽」是宋朝官員佩戴的一種官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烏紗帽。但這種官帽有別於之前的帽子,其特別之處在於,帽子後邊長了兩個長長的翅膀。其發明者就是宋太祖趙匡胤。那麼,宋朝之前官員的烏紗帽是什麼樣子的呢?為什麼趙匡胤要將官帽設計成這個看起來有些奇葩的形狀呢?

可沒過一會兒,幾個大臣還是忍不住開始交頭接耳,全然不顧朝堂上應該遵守的規矩。趙匡胤心中很是不爽,但他還是強壓了怒火,沒有當場發作,而是不露聲色地繼續聽完了大臣的奏報。退朝回宮後,老趙冥思苦想,怎樣才能阻止大臣們在朝堂上隨意交談呢?終於,他靈機一動,在大臣們的帽子上找到了方法。他命人在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這樣官員們就沒法湊在一起交談了,朝堂風氣也嚴肅了很多。

不過,這種烏紗帽也對官員的出行造成了困難,因此,老趙又頒下旨意,平時上街就不用戴烏紗帽了,但上朝時是必須戴的。圍繞著長翅帽,還生出一則更有趣的故事來。話說宋朝到了宋真宗的時候,有一日,宰相寇準為體察民情,微服私訪。他換下官服,取下長翅帽,著便衣,將自己裝扮成書生模樣,來到京郊深入民間走訪。在一處茶館里,寇準偶遇了一位老者,在和他談完話起身離去時,這位老者突然間對寇準行了跪拜之禮。

寇準滿臉疑惑地詢問老者:「老先生,鄙人乃一介書生,你怎可對我行如此大禮?」老者含笑答道:「先生乃朝廷高官,我心裡自然是有數的。」寇準問道:「我和你素不相識,你如何得知啊?」老者回答道:「先生剛才進屋時左顧右盼,就像生怕你的長翅帽碰到了周圍的物體一樣。如果不是長期佩戴長翅帽,又怎會養成這樣的習慣呢?」

⑥ 唐朝皇帝帽子和明朝皇帝帽子有什麼區別

唐、宋、明的官帽基本變化不大,唐朝的服飾影響了多個朝代。
唐朝的帽子高度下降,發簪的樣式像兩個耳朵,樣子擺脫了誇張。
宋代帽子的高度又降了些,兩邊的耳朵加長了。據說長翅帽的發明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趙匡胤心裡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他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嚴肅性了。
元代的官帽更像一個草帽,只是頂端高度增加了。蒙古人的統治,使得帽子的變化也沒有傳承性。
明代又恢復了漢人的統治,使得官帽大體繼承了宋代的樣式只是有些小的變化:上部由方變園了,也叫烏紗帽。到了清朝又變成了和元代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只是加了帽檐,帽子上也有了頂戴花翎。元代和清代沒有發簪的位置了,是因為男人不再束發。

⑦ 唐代男子戴的帽子叫什麼

唐代男子戴的帽子叫作襆頭。襆頭是中國古代,特別是唐朝的男子最常佩戴的「帽子」。襆頭最初是古代男子用來裹發的頭巾,後來發展成有骨架的烏紗帽。唐朝皇帝李世民穿常服時喜歡佩戴襆頭。很快,人們開始效仿皇帝,襆頭也成為唐朝最常見的帽子。

點擊查看更多《穿越時空看文明:全景手繪中國史》

⑧ 宋代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翅這帽子又是誰發明出來的呢

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官員上朝的劇情,每個朝代官員所穿的衣服都是不同的,因為統治者的思想和喜好不同,所以講究的習慣也就不同,但是在這么多朝代中,只有宋朝官員的帽子最特別,他們的帽子兩邊都有一根長翅延伸出來,這種帽子叫做長翅帽,其實在官員日常生活中是不會穿戴的。

據說這種帽子的由來還要追溯到趙匡胤時期,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朝廷上的氛圍是十分嚴肅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皇帝也會有鎮不住場的時候,畢竟這么多人在同一個地方,還都會有自己想要說的話,因此朝堂紀律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

但正因為趙匡胤輕視武官,後來的皇帝都不敢違背先帝的命令。才導致朝中不滿聲漸大,發生了後來的"靖康之恥",外族入侵,朝中卻毫無招架之力,甚至連皇帝都被擄走,這便是趙匡胤只顧及拉攏文官的後果,或許唐朝藩鎮之亂是一個極端,但趙匡胤的做法完全是走了另一個極端,不過真正能做到深謀遠慮、顧全大局的皇帝,在歷史上又有幾個?

與骨架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綠色短褲羽絨服怎麼搭 瀏覽:519
穿中戲羽絨服什麼時候發 瀏覽:15
淺綠色衣怎麼搭 瀏覽:888
女人睡衣顏色風水 瀏覽:141
褲子腰帶出來怎麼辦 瀏覽:446
旗袍套裝量尺寸的圖片大全 瀏覽:230
男生穿女裝的搭配圖片 瀏覽:934
長寬女民族風大風衣 瀏覽:125
今年男人流行什麼羊衫 瀏覽:590
wtaps褲子 瀏覽:527
冬季衣怎樣搭配衣服圖片大全集 瀏覽:430
白色雪紡長裙要配什麼外套 瀏覽:782
哪個店買裙子好看 瀏覽:84
如何測量外套的胸圍 瀏覽:42
深米色長款衣怎麼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469
丹東超長皮帶廠家批發價格 瀏覽:435
嚮往的生活劉憲華帽子 瀏覽:470
北京市皚如女裝 瀏覽:209
套上jk制服 瀏覽:658
女牛仔襯衣配什麼外套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