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在帽子上畫五星紅旗

在帽子上畫五星紅旗

發布時間:2021-10-25 11:50:02

1. 怎麼畫標準的五星紅旗

國旗的標准尺寸
國旗尺寸分6種規格(單位MM):
1號,2880×1920;
2號,2400×1600;
3號,1920×1280;
4號,1440×960;
5號,960×640;
6號,660×440;
五顆星的位置尺寸及大小星的比例:
為便於確定五星之位置,
先將旗面對分為四個相等的長方形,將左上方之長方形上下劃為十等分,左右劃為十五等分。
大五角星的中心點,在該長方形上五下五、左五右十之處。
其畫法為:
以此點為圓心,以三等分為半徑作一圓。
在此圓周上,定出五個等距離的點,其一點須位於圓之正上方。
然後將此五點中各相隔的兩點相聯,使各成一直線。
此五直線所構成之外輪廓線,即為所需之大五角星。
五角星之一個角尖正向上方。
四顆小五角星的中心點,
第一點在該長方形上二下八、左十右五之處,
第二點在上四下六、左十二右三之處,
第三點在上七下三、左十二右三之處,
第四點在上九下一、左十右五之處。
其畫法為:以以上四點為圓心,各以一等分為半徑,分別作四個圓。
在每個圓上各定出五個等距離的點,其中均須各有一點位於大五角星中心點與以上四個圓心的各聯結線上。
然後用構成大五角星的同樣方法,構成小五角星。
此四顆小五角星均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五角星的中心點。

2. 電視裡面的鬼子,帽子上五角星是黃色的,而我們的五星紅旗五角星為什麼也用黃色的

電視都是虛假的

3. 在帽子上畫什麼好看

骷髏頭

4. 五星紅旗的五星畫法

1.拿張紅色的紙。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寬比例為3:2。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是一名來自浙江瑞安的普通公民。隨著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取得勝利,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1949年7月發出了徵集國旗圖案的通告,曾聯松設計並提交了他的國旗樣稿。

5. 有關開國大典的資料

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是、李濟深、張瀾、高崗,委員有陳毅、賀龍、李立三、林伯渠、葉劍英、何香凝等56人。當日下午6時,全體代表利用統計選票時間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爾後回到會場才宣布上述結果。簡短隆重的閉幕式,由毛澤東主持,朱德致閉幕詞,奏義勇軍進行曲。主席台上第一次懸掛了五星紅旗。散會時天已經很晚了。
習慣晚上辦公批閱文件的毛澤東,這一天夜以繼日一直工作到10月1日凌晨6點多(見李銀橋《在毛澤東身邊十五年》)。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於10月1日下午二時在勤政殿召開。全體宣布就職,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隨即,選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並責成他們從速組成各項政府機關。會議還宣布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並通知各外國政府只有這個政府才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並願與各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
會議開完,全體領導人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到天安門後下車登樓,下午三時慶典准時開始。
[編輯本段]開國大典時的天安門會場
舉行開國大典時天安門修葺一新,城樓上橫標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正中懸掛毛主席的巨幅畫像(40年代著冠照)。兩旁的標語東為「中央人民政府萬歲」,西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沒有國徽,因為9月25日、26日政協的座談會及審查委員會上認為還要修改,所以27日全體會議上只通過了國旗、國歌、國都、紀年4個決議。
那時,東西三座門(正式名稱為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及南面長長的甬道,甬道兩邊長長的紅牆,正南門即磚石結構的中華門都還存在,形成了一個丁字形的封閉的會場。與8個月前北平剛解放時的天安門前比較,可說是煥然一新,寬廣平坦得多了。此外在現在國旗旗桿的地方已豎了一根當時看來已很高的旗桿,旗桿上有一個金色的頂。中華門外正陽門、前門箭樓兩旁的許多建築物上都張燈掛旗。「北平東站」、「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間都改成「北京東站」、「北京西站」了。會場里的工人、學生、幹部、市民、城防部隊都舉了臨時趕制的五星紅旗及其他紅旗、紅燈和彩色小旗,特別是用紅絹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燈,真是成了紅旗紅燈的海洋,只有市民中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舉著綠底白色的星月旗,顯得分外不同。會場上的群眾共達30萬人,分區席地而坐,很有秩序。金水橋北沒有現在的觀禮台,但搭了兩個簡單的檯子,一個供大會指揮用,一個給惟一的外賓觀禮團,這就是前一天剛到的以法捷耶夫為首的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受檢閱部隊則站在東長安街。
那時交通工具少,群眾近則列隊步行來,遠的坐火車來。我當時所在的單位,臨時編為華北革大第四部,住在西苑大院。華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隊伍迤邐一里許要步行到清華園車站。天未亮起床,到車站已7點,乘裝煤的黑敞篷車,走了兩小時才到前門車站。經過西直門車站時還見到門頭溝工人也坐火車來。雖然「旅途」這樣艱苦,但大家情緒高漲。在前門席地而坐等到下午兩點才安排進入會場,午飯是饅頭涼水,每人領到三塊糖、兩個梨,是節日優待。
庄嚴隆重的開國大典終於在10月1日下午3時開始。那天早晨是陰天,上午和中午還下了一點小雨,但下午卻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萬民同慶。典禮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宣布開會;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員就位;奏義勇軍進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升國旗(同時鳴禮炮,禮炮畢);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閱兵;遊行。毛澤東主席宣讀的公告,約九百字,雖未收入新出的八卷本《毛澤東文集》,但收入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及《共和國檔案1949-1996》。
[編輯本段]毛主席宣讀公告
提到開國大典,人們很容易想到毛澤東主席那句震古鑠今的名言:「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然而這句話,並不是毛澤東在天安門樓上講的,而是在此之前的9月21日的政協開幕詞中講的。原文是「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篇文章已收入《毛澤東文集》。
還可提及的是升國旗、鳴禮炮。鳴禮炮從北平解放後已是第三次。第一次是7月7日晚天安門20萬群眾紀念抗戰12周年及政協籌委會召開時放的。第二次是9月21日新政協開幕時鳴了禮炮54響。這次開國大典則以54門禮炮鳴28響,54門禮炮象徵全國54個民族(當時還未有現在56個民族之說),28響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經歷28年艱苦奮斗才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正在禮炮轟鳴時,毛主席按動電鈕,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場群眾都把紅旗紅燈高高舉起,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
[編輯本段]朱總司令下達總部命令
毛主席宣讀完公告後,閱兵開始。檢閱司令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閱兵總指揮是聶榮臻。
首先由聶榮臻陪同朱總司令坐敞篷車開始檢閱。檢閱畢,朱總司令回到城樓主席台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的最重要內容為「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因為當時華南的兩廣海南、華東的福建一部分、西南全部(四川、西康、貴州、雲南、西藏)均未解放,新疆雖宣布和平起義,解放軍尚未到達迪化(烏魯木齊),更不要說還有台灣,所以朱總司令的命令是有針對性的。命令宣布後,進行分列式。受閱部隊以海軍兩個排為前導,接著是一個步兵師、一個炮兵師、一個戰車師、一個騎兵師相繼跟進。空軍包括戰斗機、蚊式機、教練機共14架在全場上空自東向西飛行受閱。前後歷時3小時。
[編輯本段]難忘的群眾大遊行
整個閱兵結束後,群眾遊行開始。一批批群眾隊伍,無不迫切希望走到城樓前,看到衷心敬愛的毛主席。天很快黑了下來,天安門樓上的燈光突然照亮,上面是一串紅橙色的燈,下面好像是三道粉青色電虹燈,再加上巨大的探照燈光射向全場,燈光閃閃,好似波浪。焰火在天安門附近三處施放,五彩繽紛,此起彼落。群眾手裡舉的紙燈、紗燈也都點亮了,廣場上是燈的海洋。
等到八點多鍾,華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隊伍才在華北大學之後行動。隊伍慢慢走近金水橋,只聽見城樓上擴音器傳出「萬歲」、「萬歲」的聲音,才知道是毛主席在回應華大同學的歡呼。我們緊跟著走過金水橋,大聲高呼「毛主席萬歲」,這時才見到城樓上大宮燈前毛主席那魁梧的身軀,他不戴帽子,揮動著手用湖南口音高呼「萬歲」,有時還喊「同志們萬歲」,這時我們都感到毛主席看見我們了,口號喊得更為起勁,血都要沸騰了。我們還看到少奇同志,看到他身旁的女同志,我們猜一定是宋慶齡副主席。我們把手舉到頭頂鼓掌,主席台的領導人也鼓掌,人民的領袖們真是和我們心連心。閱兵式共用了2個多小時,受閱部隊的人員總計有1.6萬多名。
接下來是群眾遊行。走在遊行隊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農民緊隨其後。後面是機關幹部、青年學生的遊行隊伍。
晚上9時25分,無數彩色的禮花向廣場四周發射出來。首都軍民載歌載舞,盡情地歡度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夜晚。
開國大典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宣告了中華民族的新生!
[編輯本段]新中國開國大典上的外國人
核心提示
新中國開國大典的日期確定的程序與絕對保密性使能出席的外國人少之又少,擇何日舉行新中國的開國大典,當時在外交上也是很敏感而舉世關注的。
蘇聯文學家藝術家代表團,與已經在京的朝鮮人民代表團,加上一個來解放區訪問的義大利共產黨中央委員斯巴諾,算是有幸出席開國大典的僅有的外國人了。
新中國開國大典的籌備
當時西方通訊社對於新中國開國大典的時間,在八九月間已經有了種種揣測:有一種說法是中國人辦事講究選擇吉日良辰,極有可能在佔領華南、西南基本統一大陸後,於1950年元旦這天舉行儀式,「元旦」是中國人認為一年中最好的喜慶開端日子;在9月27日政協會議宣布將北平改為北京,定為首都消息傳開後,也有西方記者認為中國共產黨人對孫中山有好感,既然中華民族各方面的精英人物都已雲集北平開會,或許他們會選擇辛亥革命的「雙十節」10月10日這天,舉行大典的儀式。
關於國名、國旗、國徽、國歌及採用的紀年等開國的諸多事宜,一些書籍和文章都已有詳細生動的記述與描寫,但關於「10月1日」開國大典日子的選定,至今尚未見到完整、專題及甚為具體的文字記載。
新政協籌備會議在6月15日開始開會,7月7日過後,中共中央就成立了由周恩來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人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籌委會主要由中央、華北軍區與北平市委三方面的主要負責人組成。籌委會根據中央指示擬定的開國大典有三項內容: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二、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儀式;三、人民群眾遊行活動。
當時由楊成武與華北軍區司令部參謀長唐延傑受命主持起草了一個《閱兵典禮方案》。閱兵方案提供了兩個地點供中央最後確定:一個是西苑機場,場地寬闊,展得開,無須阻斷交通,但須另搭兩三個看台,工程大,且趕不上天安門城樓宏偉狀觀;另一個就是天安門廣場,須斷絕交通4個鍾頭,當時的長安街較窄,不能按照正規閱兵的行進分列式,只能允許橫排步兵十二路縱隊、騎兵三路縱隊和裝甲車兩路縱隊。
周恩來終於在閱兵方案的報告上寫下了自己的意見,談到了開國大典的日期和地點:
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
日期在閉幕後政府成立之日。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員由聶擔任,閱兵司令員請朱德同志擔任。
周九二
開國大典定在10月1日下午3時,主要考慮防止敵機長途奔襲,按照敵機遠程飛行襲擊的規律,一般都是上午起飛,下午基本不動。當時,在北京四周遠近,華北軍區已經布置了有序的高射炮群,嚴陣以待。年輕的人民空軍也作好了一級戰斗准備,並安排了屆時在北京上空巡邏的戰斗機。
閱兵總指揮聶榮臻給受閱部隊下了一道死命令:萬一發生空襲,一律不能動,下刀子也不能動!
萬事俱備。一直保密的開國大典的時間,直至10月1日上午10時左右,才由北京新華廣播電台通過電波,向全世界發出預告。這時,離下午大典正式開始的時間,只剩5個小時了。
這就造成了能有幸參加開國大典的外國人少而又少。
蘇聯友人在開國大典上
趕來參加新中國開國大典的蘇聯文學家藝術家代表團是10月1日的上午才乘火車到達北京的,差一點就趕不上了。
周恩來總理和中蘇友協會長宋慶齡、副會長劉少奇到前門車站歡迎。團長是大名鼎鼎的蘇聯著名作家、蘇聯作協總書記法捷耶夫,代表團中還有著名作家西蒙諾夫與好些有名的藝術家及高級幹部,全團約有40多人。當時,因為客觀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未能邀請外國的政府代表團或黨政代表團參加。這個蘇聯的民間代表團,與已經在京的朝鮮人民代表團,加上一個來解放區訪問的義大利共產黨中央委員斯巴諾,算是有幸出席開國大典的僅有的外國人了。
據擔任翻譯的師哲回憶,開國大典後的10月2日或3日中午,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見了蘇聯文學藝術家代表團全體成員。這該算是毛澤東在新中國建立後接見的第一個外國代表團。
毛澤東作了長篇的精彩講話,會見延續了兩個鍾頭。在師哲的回憶錄里,對毛澤東的講話作了這樣的記述:
毛澤東說:中國所具有的優勢之一,就是它有蘇聯這樣一個好近鄰,所以中國不是孤立無援的……
他的講話生動活潑,有聲有色,使代表團中許多人聽到動情之處,激動地流出了眼淚,師哲形容說「出現了罕見的動人的場面」。
美國上校偷拍開國大典
怎麼突然冒出一個美國上校在拍攝開國大典?公安部門建議抓起來或是沒收其膠卷,總指揮聶榮臻要請示毛澤東才行。
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對著麥克風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當開國大典的第一項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典禮正在進行之時,負責警戒和保衛開國大典安全的公安人員發現了異常情況:一個穿軍裝的美國軍官正站在原美國駐北平總領事館的圍牆附近,頻頻地進行拍攝。
公安人員立即將此情況向指揮部作了緊急報告。位於天安門城樓下黃房子里的指揮中心得到報告,很快就弄清楚了這個美國軍人的身份:此人是原美國駐北平總領事館武官戴維·包瑞德上校,是個中國通。此人在抗戰後期曾經作為組長率領美軍觀察組到過延安,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都有過交往,對我黨我軍有過友好的態度。
考慮到這些復雜的情況,指揮中心不敢決定對這個非法拍攝者採取安全行動,就立即用緊急電話報告在天安門城樓上的總指揮聶榮臻。
聶榮臻接了電話,覺得這涉及到外交事宜,需請示毛澤東。聶榮臻走近城樓前側欄桿旁的毛澤東,簡單明了而細聲地報告了情況。
毛澤東聽了說:「哦,是包上校呀,我認識他。」
聶榮臻小聲地問:「閱兵式能讓他隨便照嗎?沒收他的膠卷吧。」
毛澤東仍然望著廣場上歡呼的人海,想了想,說:「這樣不好吧。讓他照,不管他。我們這是公開的嘛,讓他給我們當個義務宣傳員吧。」
其實,開國大典的前一天,9月30日,包瑞德已經到天安門廣場上去拍攝了一些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從天安門正面拍攝的毛澤東巨幅畫像。據說,這張照片後來在美國被報刊發表了,但細心的包瑞德發覺:這張照片與10月1日開國大典及以後的天安門正面的毛澤東畫像怎麼會有一點不同?
這當然是包瑞德所無法弄明白的。原來,10月1日凌晨,周恩來到天安門來作檢查的時候,發現城樓正中高懸的毛澤東畫像,是根據毛澤東自己選定的照片所放大而繪制的。這是解放區的老百姓很熟悉的一張照片。著名畫家周令釗在繪制時,在畫像下方留有二尺余寬的一條白邊,下面寫了毛澤東的親筆題詞:「人民的勝利」。
周恩來驗收時,覺得主席不會這么不謙虛,還自己為自己題詞,就指示趕快將這幾個字塗掉。
包瑞德在9月30日所拍的那張照片,就成了絕無僅有的絕版。
開國大典的膠片失火焚燒了
蘇聯攝影師不慎將拍攝的開國大典紀錄片失火燒了,回國之後受到了斯大林的嚴厲處分,被送到西伯利亞去了。
這是幾個黃頭發藍眼睛的蘇聯人。
他們可以隨意地在天安門城樓上拍攝所有的人。人們注意到,連毛澤東、朱德等中央最高領導人,都讓他們隨意拍攝,還隨他們的指令作一些配合。在地面,還有一部小吉普協助他們。在天安門東側視野最廣的位置,還為他們搭了專用的高台。
指揮部得知他們拍的是彩色影片的電影。當時指揮部里幾乎沒有人看過什麼彩色電影,都覺得很神秘。
這是斯大林派來的紀錄電影攝影師。那是劉少奇訪問莫斯科時,斯大林主動熱情提出來的。這次他們拍攝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得到了主人破例提供的各種拍攝方便條件。
他們的干勁很大,跑上跑下,開國大典那一天,從頭到尾一直開著攝影機拍攝,機器一直響著連續而均勻的嗒嗒聲。他們從毛澤東講話、升國旗、閱兵、遊行,一直拍到晚上五顏六色的禮花在夜空中閃爍,然後他們才興高采烈地抱著幾十本沉甸甸的膠片盒子,回到所下榻的東華門大街的翠明庄賓館里。這個賓館在北平解放初是中共中央組織部的招待所。他們的這些珍貴的底片都堆放在賓館的一個房間里。
膠片是易燃品,偏偏開國大典後沒幾天,這個堆放膠片的房間起了火災!
幾十本膠片幾乎全燒光化成了煙。好不容易搶出來幾本膠片也殘碎不堪,無法再用。這幾個年輕人在賓館前失聲跺腳痛哭。
天吶!開國大典只能有一次呀……
據說,他們回國後受到了斯大林嚴厲的斥責與處分,被送到西伯利亞去了。
周恩來聽說底片都給火燒了,在「啊」了一聲之後,難受得有好幾分鍾都沉默著沒有說話。
惟一感到幸運的是,我們自己的那些從延安來的經歷了戰火考驗的攝影師,拍攝了一部黑白紀錄片,裡面保存了開國大典的珍貴場面。
接著,斯大林又派了一個著名導演格拉西莫夫來重拍,周恩來有了教訓,這回讓中國電影工作者與蘇聯人合拍,由總政派出懂藝術的黃鎮將軍擔任顧問,這就是中蘇兩國合拍的大型紀錄片《解放了的中國》。
這部影片獲得了斯大林獎章。
[編輯本段]54門禮炮鳴 28 響
當鮮艷的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時,廣場上30萬人一齊脫帽肅立,抬頭瞻仰五星紅旗。
這時,大地震動,炮群長嘯,齊鳴28響。禮炮聲如同報春的驚雷,在天宇間回響激盪,震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把開國大典上偉大、庄嚴、團結的氣氛進一步椎向了高潮。開國大典的禮炮隊來自一支英雄的部隊。
1949年8月1日,聶榮臻代表中央軍委,把第一面八一軍旗授給了他們。國外一些國家在舉行慶典活動時,一般都鳴禮炮21響,就是最高的禮儀。開國大典為何要鳴28響呢?
原來,54門大炮表示當時統計的我國有54個民族,28響禮炮表示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起,領導全國人民,經歷了28年的奮斗,才使國家獨立,人民翻身當家做主,才迎來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的開國大典。從此咱們的祖國不斷繁榮興旺,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這是毛澤東首先提出來的。在政協一屆會議上,一位代表提出質疑:「在國外,最高禮儀是21響,我們為什麼要鳴28響呢?」當時沒有人回應。
會議休息時,毛澤東見到負責開國大典籌備工作的華北軍區作訓處長唐永劍話題很快進入開國大典的禮炮鳴放問題,毛澤東問小唐:「你說,放28響有沒有道理呢?」
唐永健是個文采橫溢、學識淵博的才子,他一下就明白了毛澤東的用意,馬上說:「主席,我起草一個關於禮炮28響的說明吧。」
毛澤東微笑著默允了。很快,簡明扼要的28響說明報告遞上來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橫空出世到1949年,剛剛28年。28響禮炮就是28年黨史的贊禮,這不是極有道理嗎?毛澤東看到這份報告後,在上面用鉛筆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開國大典上,禮炮隊由108尊山炮組成,分為兩組,一組裝填,一組發射,輪流作業,以縮短每響之間的間隔時間。所以,人們習慣上仍稱54尊禮炮。
108尊禮炮一字形擺開,背倚天安門廣場,靠在一截古牆邊,位置在前門附近。兩分半鍾之內,28響無頭空炮全部送入空中。
鳴禮炮時,站在觀禮台上的華北軍區文工團團長劉佳與身邊的幾位代表興致勃勃地數著禮炮。40年後他說,不夠28響,有時兩發之間的距離很遠,有漏響的。
負責組織禮炮工作的特種兵司令員高存信說,決不可能漏響,瞎炮肯定有,但不可能兩發炮彈一起啞巴。
建國之後,在開國大典上鳴放過的山炮大部分銷毀,有兩尊被收藏到中國革命博物館作為陳列的文物了。
1949年7月的一天,在華北軍區特種兵司令部。司令員高存信向作戰科長許欣之.副科長韓懷志布置任務:組建我軍第一支禮炮隊為開國大典鳴放禮炮。許欣之為禮炮隊指揮,負責組建.訓練.鳴放的任務(高存信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記載了這段歷史)。
接受任務後,根據要求在駐京各部隊中選調54門山炮,組成禮炮隊。炮長均由連.營幹部擔任,炮手均由班排幹部擔任。在先農壇體育場開始了艱苦嚴格的訓練。按照要求,禮炮28響必須與升國旗.奏國歌同步,共2分零5秒的時間以間隔4秒等速射鳴放。為了這個目標,在炎炎烈日下官兵們練腫了胳膊喊啞了嗓子,按時要求完成了任務。
共和國第一支禮炮隊首次執行鳴禮炮任務是在9月21日晚7時。許欣之率領參謀復新及禮炮隊進入中南海。9門禮炮在中南海邊上一字排開,面向東,為在懷仁堂內召開的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開幕式鳴放禮炮。
10月1日凌晨,為在開國大典執行任務,禮炮隊開赴天安門,在現公安部門前,54門禮炮炮口沖南,向東一字排開。按照炮兵作戰指揮原則,正職在前方指揮所,副職負責後方陣地。當年的禮炮指揮所就設在天安門東側的三座門下,與天安門閱兵指揮部有直通電話,許欣之就在此接受天安門閱兵指揮部的命令。
庄嚴神聖的時刻終於到了!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隨著話筒里閱兵指揮部的命令,許欣之揮動紅旗向陣地下達「放!」的命令,禮炮齊鳴。28響與升國旗奏國歌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禮炮隊圓滿完成了這一歷史性任務。
開國大典第二天,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北京飯店宴請出席開國大典的各方面人士。包括各受閱部隊指揮員。許欣之受邀參加了宴會。
[編輯本段]開國大典上的26架飛機
1949年的10月1日,年輕的飛行員王延洲駕機參加開國大典,親眼見證一個新時代的到來。2005年國慶前夕,已經85歲高齡的王延洲老人回憶起56年前的國慶,仍然興奮不已:「我們當時是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參加開國大典的閱兵儀式。」
王延洲早年就讀於黃埔軍校,後在美國學習飛行,抗戰中他曾擊落過5架日本飛機,是至今仍在世的少數幾位中國「王牌飛行員」之一。
座艙里收聽毛主席的聲音
開國大典是下午3點正式開始的,當毛澤東主席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時,王延洲和他的隊友們正在位於北京郊外的南苑機場待命。「我剛剛打開飛機座艙里的收音機,就聽到了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聲音。56年過去了,這聲音還常常盤旋在我的腦海里,就像剛剛聽到一樣。」
下午4點整,天安門城樓總指揮室負責人油江下達起飛令,17架飛機望見綠色信號彈呼嘯升空,在北京上空盤旋待命。
5種機型編隊飛過天安門
17架飛機中,9架是P-51型戰斗機,2架是蚊式戰斗機,3架是C-46型運輸機,1架是L-5型通訊聯絡機,最後2架是PT-19型初級教練機。17架飛機要形成一個縱隊跟進隊形通過天安門上空,與地面的坦克隊列相呼應。
「17架飛機5種機型,飛行速度相差很大。兩種戰斗機的時速是600公里,L-5型通訊聯絡機和PT-19型初級教練機的時速不足200公里。但上級要求,通過天安門時必須隊列整齊、分秒不差,確實很有難度。」
經過反復摸索和精確計算,飛行隊決定起飛的順序按照先小後大,先慢後快,同時還專門選擇了3個不同的航線進入點:戰斗機速度最快,從通縣進入;運輸機為中速,從建國門和通縣之間進入;其餘飛機從建國門東側進入。盡管難度很大,但我們經過多次合練後,可以保證開國大典時萬無一失。
下午4點35分,受閱分列式正式開始,「飛過天安門上空時,下面真是一片紅旗的海洋。直到現在,我對這種鮮艷的紅色都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開國大典受閱飛機共17架
9架領航的戰斗機飛過天安門後,油江再次下達命令:「9架P-51再通過天安門一次。」隊長按照原來預定復飛一次的方案,第二次飛越天安門上空。
「從時間上看,我們再次通過天安門時,正好尾隨方槐領隊的L-5型和PT-19型飛機之後,配合得恰到好處。後來,好多人以為開國大典受閱的飛機是26架,其實後面9架是重復飛行的。」王延洲面帶笑容,開心

6. 如何畫五星紅旗

國旗為長方形,長與高之比為3∶2.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親自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是我國最大的一面國旗,長5米,寬3.3米.一般場合下使用的國旗尺寸有五種,在必要時,可按比例放大或縮小.

《國旗法》對國旗的製作有明確規范。國旗尺寸分6種規格(單位CM):
1號,288×192;
2號,240×160;
3號,192×128;
4號,144×96;
5號,96×64;
6號,66×44
五星之位置與畫法如下:

1、為便於確定五星之位置,先將旗面對分為四個相等的長方形,將左上方之長方形上下劃為十等分,左右劃為十五等分。

2、大五角星的中心點,在該長方形上五下五、左五右十之處。其畫法為:以此點為圓心,以三等分為半徑作一圓。在此圓周上,定出五個等距離的點,其一點須位於圓之正上方。然後將此五點中各相隔的兩點相聯,使各成一直線。此五直線所構成之外輪廓線,即為所需之大五角星。五角星之一個角尖正向上方。

3、四顆小五角星的中心點,第一點在該長方形上二下八、左十右五之處,第二點在上四下六、左十二右三之處,第三點在上七下三、左十二右三之處,第四點在上九下一、左十右五之處。其畫法為:以以上四點為圓心,各以一等分為半徑,分別作四個圓。在每個圓上各定出五個等距離的點,其中均須各有一點位於大五角星中心點與以上四個圓心的各聯結線上。然後用構成大五角星的同樣方法,構成小五角星。此四顆小五角星均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五角星的中心點。

7. 在大陸,帽子上綴有「中華民國國旗"和英文"中華民國「字樣的標識是否違法

那要看用在什麼途徑,如果僅僅是圖案字樣,而不是用來宣傳或是其他煽動性行為並無大礙。

8. 紅軍帽子上的五角星的意義

五角星的最初含義:
這是巫術中的五角形護身符,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個符號,公元前四千年以前使用的.符號在不同的環境下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五角形主要是一種異教符號,是一個在基督教產生之前,有關自然崇拜的符號.古人認為世界由兩部分組成——一半雄性,一半雌性.這個五角形代表萬物中陰性的那一半——一個宗教史學家稱為『神聖女性』或『神聖女神』的概念.最具體的解釋,五角星象徵維納斯———代表女人和美的女神.美國的恐怖電影清楚的表明,五角星跟惡魔也有關,這其實是不正確的.盡管如在電影中所見,把五角星解讀為惡魔,但從史學的角度講,它起初的女性含義是正確的.但一千年來,五角星的象徵意義被歪曲了.象徵符號是很彈性的,五角星符號的意義被早期的羅馬天主教會給更改了.作為梵蒂岡清除異教並使大眾皈依基督教的運動的一部分,天主教會掀起了一個污衊異教神和異教女神的運動,把他們的神聖的象徵符號重新解釋為邪惡的符號.這種現象在混亂年代也是常見的,一種新出現的力量會取代現存的象徵符號並長期貶損它們以圖徹底抹掉它們的意義.在異教象徵和基督教象徵的爭斗中,異教徒輸了.海神波塞冬的三叉戟成了惡魔的草叉,象徵智慧的錐形尖頂帽成了女巫的象徵,金星的五角形成了邪惡的象徵.不幸的是,軍方也曲解了五角星,現在它成了最重要的戰爭符號.把它塗在戰斗機上,掛在將軍們的肩膀上.
必須得承認,我國及我軍從前蘇聯老大哥身上學習和繼承的東西確實較多.當然也包括五角星在內.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得承認,五角星是幾何圖案中最簡捷最完美的一種.
■在古代希臘,人們用一個大圓里的五角星中,站著一個」大字形」的健美的男子的圖案,代表人體的完美,它同時又是當時美術家心中的「黃金分割率」.
古今中外的許多數學家、幾何學家、哲學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印證它的完美!
不僅各國軍隊喜歡用五角星,就連各國的國旗都有很多用五角星.如中國國旗上有五顆黃色五角星;美國國旗上有50顆白色五角星.

與在帽子上畫五星紅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士駝色高領衣如何搭配 瀏覽:8
中小童棉衣外套批發廠家 瀏覽:82
女士羽絨棉衣時尚 瀏覽:384
巴布兔童裝批發價格表 瀏覽:791
微胖制服美女 瀏覽:376
男深灰色圍巾搭什麼衣服好看圖片 瀏覽:909
尚約女裝總監 瀏覽:502
睡衣是冰絲的好還是模擬絲好 瀏覽:364
褲子28是多少碼 瀏覽:351
黑西褲配什麼上衣女裝 瀏覽:633
熱帶魚童裝多少錢 瀏覽:705
牧原香魚校服圖片 瀏覽:276
灰色燈芯絨工裝外套怎麼搭配 瀏覽:971
蒙口羽絨服包裝 瀏覽:952
刺激戰場風衣借號 瀏覽:107
mcm男士外套 瀏覽:976
加肥加大特大男裝褲子 瀏覽:788
女裝女鞋批發 瀏覽:960
大熱天還穿外套 瀏覽:327
綠色上衣搭配黑白點裙子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