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舍短篇散文
《濟南的冬天》,《貓》,《養花》,《草原》
⑵ 老舍經典散文
在蔚藍網購買感悟名家經典散文(全30冊)-[老舍]想北平,查看感悟名家經典散文(全30冊)-[老舍]想北平的作者,定價,價
老舍經典散文:
⑶ 老舍寫的散文
老舍有本書 名字就叫老舍散文 這些都是老舍的作品
非正式的公園
趵突泉的欣賞
抬頭見喜
還想著它
又是一年芳草綠
春風
小動物們
小動物們(鴿)續
何容何許人也
青島與山大
想北平
英國人
我的幾個房東
大明湖之春
東方學院
無題(因為沒有故事)
五月的青島
吊濟南
一封信
宗月大師
詩人
敬悼許地山先生
滇行短記
我所認識的沫若先生
青蓉略記
我的母親
北京的春節
悼念羅常培先生
貓
到了濟南
葯集
夏之一周間
一天
當幽默變成油抹
吃蓮花的
買彩票
有聲電影
科學救命
新年的二重性格
新年醉話
觀畫記
大發議論
考而不死是為神
小病
神的游戲
避暑
習慣
取錢
畫像
寫字
讀書
落花生
有錢最好
西紅柿
檀香扇
青島與我
鋼筆與粉筆
鬼與狐
代語堂先生擬赴美宣傳大綱
相片
婆婆話
我的理想家庭
有了小孩以後
搬家
文藝副產品
兔兒爺
四位先生
多鼠齋雜談
夢想的文藝
「住」的夢
談幽默
事實的運用
「幽默」的危險
魯迅先生逝世兩周年紀念
未成熟的穀粒
我的「話」
文藝與木匠
怎樣讀小說
文牛
⑷ 以帽子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帽子
一頂帽子在別人眼裡或許再普通不過了,但它在我的心中卻有著不可動搖的位置。如果你想知道緣故,那我還得從頭說起。
路上沒有什麼人,恐怖的寒風呼嘯的刮著,天陰沉沉的,彷彿下一刻就要狂風暴雨。我的心情很不好,跟天空一樣陰沉著臉,站在商店門口,因為我出來時忘帶了雨傘,這里離家又遠,我只能站在這里等待母親來接我。
一個矮小的身影從我面前閃過,一位大約五、六歲的小男孩。他的面容我沒有看清,一件肥大的雨衣和一頂格外靚麗的帽子,兩個物品的顏色更是形成了鮮艷的對比,奇裝異服。天愈來愈陰沉,一滴、兩滴、三滴……下雨了,陰沉的天傾瀉般將雨水嘩的一聲潑向大地。
雨中的男孩停下了腳步,他似乎發現了什麼,走到了一位正在乞討的老人身邊,靚麗的帽子蓋在了老人的頭頂上。小男孩燦爛地對老人一笑,只見老人顫抖著摸了摸小男孩的頭,開心的笑了。小男孩笑嘻嘻地說:「老爺爺,下雨了要注意身體啊!」隨即將老人帶到商店門口,站在了我的旁邊,那男孩見安頓好老爺爺後,笑著跑開了。他的身影在我眼中高大了許多。
老人沒有說話,顫抖著拿下頭頂的帽子,愛撫的摸了摸。自言自語道:「多好的孩子啊!想不到我這樣的乞丐還有人關心。」說完,兩行眼淚默默地滑過他的臉頰滴在了那頂帽子上。他久久地凝望著手中那頂靚麗的帽子,不能自我。
漸漸雨停了,狂風走了,留下了微風。微風撫摸著受傷的小樹,告訴萬物們太陽要出來了。太陽露出了半個臉蛋正在向大自然笑呢!小鳥成群結隊地迎接太陽。一些小鳥高興的在空中飛來飛去,還有一些小鳥在樹上放聲歌唱,婉動聽的歌聲在附近盪漾。一切都那麼美好,乞討的老人邁著蹣跚的步伐走遠了,大家都沒有注意到眼前發生的這件事情,而我注意到了,心中的不滿和開心都化作了滿腔的感動。心中就像天空被水洗之後那樣的藍、那樣的明媚。
記憶中的那頂帽子讓我懂得了許多,一些人也需要我們用自己的那一顆熾熱的心來關心和愛護。
帽子--那一頂靚麗的帽子在我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
啊!雨中那完美的邂逅!
⑸ 《老舍散文》
編選《蕭乾文集》10卷、《林海音文集》5卷、《茅盾小說》、《老舍散文》、《論戰中的魯迅》等數十種。從2001年起,策劃、主持中國現代文學館星期義務演講——在
《老舍散文》:
⑹ 《帽子》怎麼寫
開篇點題,寫你有一頂什麼樣的帽子,它給你帶來了哪些東西,後面寫你戴著它去了什麼地方,看到你戴著的帽子的人有什麼感受,說了什麼。最後寫你擁有的這個帽子是帶給你了歡笑還是什麼。
⑺ 急求老舍的散文
《春風》老舍
濟南與青島是多麼不相同的地方呢!一個設若比作穿肥袖馬褂的老先生,那一個便應當是摩登的少女。可是這兩處不無相似之點。拿氣候說吧,濟南的夏天可以熱死人,而青島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濟南也比青島冷。但是,兩地的春秋頗有點相同。濟南到春天多風,青島也是這樣;濟南的秋天是長而晴美,青島亦然。
對於秋天,我不知應愛哪裡的:濟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島的是海邊。濟南是抱在小山裡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黃綠之間,松是綠的,別的樹葉差不多都是紅與黃的。就是那沒樹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顏色--日影、草色、石層,三者能配合出種種的條紋,種種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藍空,我覺到一種舒適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著,躺到永遠。青島的山--雖然怪秀美--不能與海相抗,秋海的波還是春樣的綠,可是被清涼的藍空給開拓出老遠,平日看不見的小島清楚的點在帆外。這遠到天邊的綠水使我不願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種無目的的思慮,要思慮而心中反倒空虛了些。濟南的秋給我安全之感,青島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應當愛哪個。
兩地的春可都被風給吹毀了。所謂春風,似乎應當溫柔,輕吻著柳枝,微微吹皺了水面,偷偷的傳送花香,同情的輕輕掀起禽鳥的羽毛。濟南與青島的春風都太粗猛。濟南的風每每在丁香海棠開花的時候把天刮黃,什麼也看不見,連花都埋在黃暗中,青島的風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時節忽然來一陣或一天的冷風,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脫,花兒不敢開,海邊翻著愁浪。
兩地的風都有時候整天整夜的刮。春夜的微風送來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風,門響窗戶動,使人不英雄的把頭埋在被子里;即使無害,也似乎不應該如此。對於我,特別覺得難堪。我生在北方,聽慣了風,可也最怕風。聽是聽慣了,因為聽慣才知道那個難受勁兒。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麼不好,不幹什麼也不好。它常常打斷我的希望:聽見風響,我懶得出門,覺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彷彿應當有生氣,應當有花草,這樣的野風幾乎是不可原諒的!我倒不是個弱不禁風的人,雖然身體不很足壯。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風。別種的苦處,多少是在一個地方,多少有個原因,多少可以設法減除;對風是干沒辦法。總不在一個地方,到處隨時使我的腦子晃動,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說不出為什麼苦痛,而且沒法子避免。它自由的刮,我死受著苦。我不能和風去講理或吵架。單單在春天刮這樣的風!可是跟誰講理去呢?蘇杭的春天應當沒有這不得人心的風吧?我不準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個地方去「避風」呀!(摘自《人間四景》,湖南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⑻ 老舍的文章《草原》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