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撤去帽子什麼意思

撤去帽子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1-08-25 02:22:59

⑴ mlb帽子縮水了怎麼

正品的MLB棒球帽,布料都會經過處理,應該不至於。就像現在品牌的衣服,一般也不會縮水的道理一樣。如果帽子是棉的,建議不要了,重新買一頂。如果是毛的,以後乾洗或者自己用水擦洗,不要浸泡在水裡洗。

⑵ 帽子的織法

圖解要有繪圖功底、才能將每1針每1步畫清楚。
視頻要有電腦製作功底、才能將每1針每1行解析清楚。
我尚不具備以上能力,只能文字描述了。希望能看懂

最粗的棒針:四根
第一步織帽邊:
(1)起針約60針,
(2)第一行:織上針,
第二行:織下針,織斜條
第三行:織3針上針/ 2針下針=為1組=織14組 共60針
第四行:織2針上針/ 1針上針與 2針下針交換位置後再織/為1組=織14組 共60針
第五行:織1針上針/ 1針上針與/ 2針下針交換位置後再織/為1組=織14組 共60針
第六行:織2針下針/ 3針上針=為1組= 織14組 共60針
第七行:織上針
第二步織帽身:帽身是菠蘿花針法:每花4針/織四行、
第一行 (1)織上針/ 將第1-3針並成1針,
(2)織下針/ 將第4針中放出3針(織1針下/不退針、將線繞過右針/再織1針下)
第二行: 全織上針,
第三行:(1)織下針/ 將第1針中放出3針(織1針下/不退針、將線繞過右針/再織1針下)
(2)織上針/ 將第2-4針並成1針,
第四行:全織上針,
以後按第一行/ 第四行 循環織約織8朵 若要帽長一點可多織幾朵,

第三步織帽頂:第一行:織下針,隔3-5針收去1針即2針並去1針。
第二行:織下針,隔3-5針收去1針即2針並去1針
第三行:織下針,隔3-5針收去1針即2針並去1針

第四步收帽頭:
(1) 用毛線針穿1根線。串入棒針內的每一針圈。
(2) 撤去棒針,將線抽拉緊。多抽拉幾次就沒有洞了
(3)掛帽球。

第五步做帽球:做法簡單。但描述起來有點啰嗦:
一:1.。自己的手指。將左手四指或三指或二指並攏、將線在上面纏繞
(1). 四指的球直徑約有6-7cm。纏繞的線圈越多、球密而緊。
(2). 三指的球直徑約有5-6cm。纏繞的線圈越多、球密而緊。
2.。紙板:按球的大小剪一塊紙板。在紙板上纏繞線圈。
二 :找一根約10cm長的牢度好的線,
三 :找一把剪刀頭較鋒利的剪刀。
開始做球:用以上方法將線圈纏繞到自已喜歡的圈數後,
1. 將線圈小心的退出手指或紙板,不要弄散。
2. 拿那根牢度好的線,在線圈正中緊繞2-3圈後扎緊打死結。
3. 用剪刀剪開線圈的二頭。抖動一下自然散開。就成球啦!
4. 要使球圓順漂亮。還須用剪刀修整球形
(1). 先左手按住並按平正中的死結。以此為中心、
(2). 再用剪刀沿著球的邊緣將長的線剪去。
(3). 剪到所有線一樣齊,球就做好了。
(4). 將球上的扎線的二頭從帽外鉤進帽頂內並拉緊打死結

⑶ 求手工編織老年人的帽子編織方法

所需材料:

悉尼樂譜線2兩、5.5cm圍針1根。8針起頭只適合悉尼樂譜線粗細的絨線

織法圖解:

1、起頭8針,織15行,完成第一個橫條。

注意:在編制過程中,由於需要用到剪刀、毛線簽等尖銳物品,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如果對圖中毛線顏色不滿意,也可以更換其他合適的顏色,織法和上述操作步驟一模一樣。

⑷ 仡佬族三幺台是什麼意思

仡佬族的「三幺台」習俗,「三」,指的是三台席,即茶席、酒席和飯席。「幺台」,正安、道真、務川一帶地域土語,「結束」或「完成」的意思。「三幺台」,意思是一次宴席,要經過茶席、酒席、飯席才結束,故稱「三幺台」。「三么台」習俗,流布於黔北的正安縣、道真、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部分地區。 古時,仡佬族人家嫁娶、立房、祝壽、重大民俗活動和節慶時操辦宴席,都盛行「三幺台」待客,隆重而熱鬧。每一幺台間,伴以「吹打」(鑼鼓嗩吶),即每上和每撤一台席,都要吹奏一番,熱鬧氛圍。後來,逐漸成為春節期間待客方式。現今,只要有貴客來到,仡佬人家都要以「三幺台」招待,表示對客人的尊重。 客人到訪,要打開堂屋大門迎接。男主人招呼大家坐下,女主人准備茶水和食品,孩子就去喊左鄰右舍的男主人來陪客,如果客人中有長輩就喊長輩相陪,平輩喊平輩相陪。賓主到齊後,八人一桌(也有十人一桌的),背靠香龕(俗稱「香火」),面對大門為上席,左為客人席,右為主人席,下為晚輩席,座次與輩分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大家依次入座。輩分相同,以年長者坐上位。一般女人、小孩不上桌。待大家坐定,第一台席茶席就開始了。

⑸ 什麼是屍體護理,能說說它的意思嗎

1目的

清潔屍體,無滲液,姿勢良好,尊重死者。

2用物

屏風、彎盤、棉球、血管鉗、汽油、中單、大頭針、屍體識別卡三張。

3操作步驟

1 拆除各類管道後穿隔離衣、戴帽子、口罩、戴手套。

2 填寫屍體識別卡。

3 向家屬解釋、安慰。

4 屏風遮擋。

5 洗臉,塞口、鼻、耳孔道、梳頭。

6 脫上衣、擦上身、蓋上中單。

7 脫褲、擦下身、塞陰道、肛門、孔道、移中單、穿衣服褲子、襪子及鞋。

8上衣別上屍體識別卡。

9 鋪上大單,別上屍體識別卡。

10推車送太平間,交屍體卡。

11 床單位終末消毒,整理床單位。

4注意事項

1 尊重死者、家屬。

2 做好解釋、安慰安置工作。

5料理方法

病人死亡後,屍體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料理程序。屍體料理,不僅是一種必要的醫學護理學操作手段,也是涉及到死者、親屬、家庭、醫院,以及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學、民俗學等多方面的問題。在醫院里,醫護人員相當重視屍體的料理工作,這不僅僅是對死者的尊重,也是對其生者的支持和安慰。而作為家屬,大多數情況下特別在家中,需要親自進行對死者屍體的料理,所以應該掌握一些屍體料理的知識。?

(一)屍體料理的准備工作?

在醫院里病人如果死去,我們可以看到醫生對病人作出死亡的診斷,填寫死亡通知單,通知親屬及有關單位。護理人員則會首先做好屍體料理的准備工作,這包括環境的准備與用物的准備。環境准備的過程中,他們會說服死者家屬不要在病房中大聲啼哭,以免影響其他病人的情緒,家屬也應主動配合,暫時抑制心中的哀痛,協助護理人員料理屍體。用物的准備,在病房中包括屍體鑒別卡、包屍單、葯棉、擦洗用具等等。在家庭中准備後者即可。?

(二)擦洗清潔屍體?

屍體的清潔擦洗方法據情況而定。一般是首先撤去治療用物,如撤去輸液管、氧氣管等,然後擦凈屍體,膠布的痕跡可以用汽油拭去。讓死者平卧,兩手放在身旁,雙目應緊閉。對不閉目者可用棉拭子浸濕放在死者眼瞼上,使其閉目。如有假牙應盡量戴好以維持死者面部容貌。如果嘴閉合不上,可在頜下放一小枕墊之類的物件使其閉合。應把死者的頭發梳理好,將面頸部的污漬清洗干凈,尤其是血漬應清理干凈。給死者梳理頭發,有假牙者應予戴上,如有傷口應更換清潔敷料,屍體太臟時應用清水擦洗干凈。對腔隙如鼻、耳、口腔、肛門、陰道等仍可能流血或仍有液體滲出者,可用棉球、凡士林紗布等堵塞,但應防止堵塞過多而引起容貌改變,更忌諱毀容。必要時請化妝師給死者美容,以盡量保持生前的容貌,給生者留下好的記憶。?

我們家屬在家中,應該參照醫院中醫護人員的做法,盡力而為。也可請醫護人員或殯葬服務所的人員幫助,讓親人乾乾凈凈、舒舒服服地離去。?

(三)給死者穿壽衣?

假如在醫院病房,我們可以看到醫護人員撤去蓋被,穿好衣服,再用被單包裹屍體。包裹屍體時,以被單兩端蓋好頭、腳,兩邊整齊地包好包緊,用綳帶束緊肩、腰、小腿部分,並將屍體鑒別卡用大頭針別在包屍單上,然後用平車送至太平間。但現在多有穿上壽衣後再送往太平間的習俗。我們在家中,應該給死者盡快穿上壽衣,必要時請殯葬工作人員協助。?

(四)作好死者的善後服務工作?

死者的善後服務,包括屍體的火化、安排喪葬儀式等一系列工作,有時需要醫護人員或殯葬人員協助我們家屬完成。當死者送去火化場火化後,房間應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如果是傳染病患者,更需要按照消毒隔離技術進行操作,以防止傳染。?

四、屍體料理中的注意事項?

(一)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在屍體料理的時候,家屬和醫護人員應始終保持尊重死者的態度,不隨便擺弄、不隨意暴露屍體,嚴肅認真地按操作規程進行料理。既不能畏縮不前,也不能打逗亂語。動作敏捷果斷,抓緊時間,以防屍體僵硬造成料理困難。在具體環節上,醫護人員會尊重家屬的意見,並注意到死者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

(二)注意減少對鄰里的叨擾?

假如病人是在醫院病房中死去,為避免驚擾其他病人,條件許可的話,病人臨終前應移至單間或搶救室,以便死後在此處進行屍體料理。如果床位緊張,也可以用屏風隔離遮擋。對此,我們家屬應該配合醫護人員,不要固執己見。如在家中死去,更要注意盡量減少對鄰居的影響,避免對鄰里的惡性刺激?

(三)對社會負責?

對於死者的穿戴用物等,應予以徹底的消毒再拋棄處理。特別是患有傳染病的死者,其屍體料理更應該按照嚴格的隔離消毒常規進行料理,防止傳染病的傳播,以免給我們家屬自己、給社會帶來危害。?

(四)妥善料理遺囑和遺物?

病人死在醫院里,醫護人員會妥當地清點和保管好死者的遺囑、遺物,及時移交給我們家屬或所在單位領導。我們在家中料理死者,也要妥善料理遺囑或遺物,以免以後親屬之間發生矛盾隔閡,同時也是對死者的紀念。

⑹ 老人帽子織法

簡單的平針護耳帽:(可參照附圖)

第一步:先織二塊護耳

1先起3隻平針(帽子織好後此處可任意掛二條辮子、或二條帶子。也可各掛一隻球。

2.然後在二邊隔1行放出1針

3.放針到7cm寬左右,留在棒針上。繼續織另一塊護耳

第二步:起帽身的針.二塊護耳織好後

(1)將一塊護耳的左邊與另一護耳的右邊起16-18cm的針(作帽後部位)

(2)將一塊護耳的右邊與另一護耳的左邊起20-22cm的針(作帽前部位),

(3)二塊護耳連接好了、帽口的針也起好了。可往上織

第三步:織帽身附圖是平針是基本針法。

也可織絞花。織單/雙元寶針等任何針法

帽身長度一般在22cm左右。

也可按各自的喜好定長度。

第四步:收帽頭

(1)用毛線針穿1根線。串入棒針內的每一針圈。

(2)撤去棒針,將線抽拉緊。多抽拉幾次就沒有洞了

(3)掛毛球。

第五步:做帽球做法簡單。但描述起來有點啰嗦:

一:1.。自己的手指。將左手四指或三指或二指並攏、將線在上面纏繞

(1).四指的球直徑約有6-7cm。纏繞的線圈越多、球密而緊。

(2).三指的球直徑約有5-6cm。纏繞的線圈越多、球密而緊。

2.。紙板:按球的大小剪一塊紙板。在紙板上纏繞線圈。

二:找一根約10cm長的牢度好的線,

三:找一把剪刀頭較鋒利的剪刀。

開始做球:用以上方法將線圈纏繞到自已喜歡的圈數後,

1.將線圈小心的退出手指或紙板,不要弄散。

2.拿那根牢度好的線,在線圈正中緊繞2-3圈後扎緊打死結。

3.用剪刀剪開線圈的二頭。抖動一下自然散開。就成球啦!

4.要使球圓順漂亮。還須用剪刀修整球形

(1).先左手按住並按平正中的死結。以此為中心、

(2).再用剪刀沿著球的邊緣將長的線剪去。

(3).剪到所有線一樣齊,球就做好了。

⑺ 過完年後要進些什麼水果

一、傳說故事
有關春節的傳說是延續除夕的故事而來,總共有兩種說法:

(一)人們為了慶祝沒有被可怕的年獸吃掉,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逢人便說「恭喜!恭喜!」

(二)人們為了慶祝沒有被壞心的燈猴陷害,差一點遭到玉皇大帝下令要四海龍王淹死人們,後來還多虧觀世音菩薩去玉皇大帝說明,才免除人類的一場浩劫緣卻竽瓿躋皇保嗣羌娑家サ饋腹玻 棺:刈約漢頹著蠛糜涯芄惶庸喚佟?

二、相關習俗
舊俗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為春節,現今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到初五稱為「新春」或「新正」,是民間重要的節慶。所以每天有不同的習俗,現在說明如下:

(一)初一

1.拜年:親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對方來年事事順利、身體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萬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對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歡的衣物,從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麼另人興奮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門,通常會到廟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順利。尤期會注意出門時的方位,先往東走走會大吉大利,就鮮少有人會往南走的。

4.開門、關門看吉時:開門、關門本是件稀鬆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這天就顯得隆重,因為農民歷上都有註明幾時開門、關門是大吉,所以大家寧可按照時間討個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間凡是認為不夠吉利的事,都被列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穢言、不能罵人、不能倒垃圾清穢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覺、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這是以前農業社會,一般吃葷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們憐惜萬物的仁愛之心,現代的想法認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膩,清腸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

1.做 牙:一般從商者拜土地公,而沒從商也會拜,大多都用牲禮祭拜,現代也逐漸改為以鮮花水果祭拜,因為家裡還有許多肉類沒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就多用牲禮祭拜。

2.公媽(祖先)開葷: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備牲禮和菜碗,豐盛的一餐請祖先品嘗。

3.回娘家:原來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是十一(請子婿)或十二(女兒回娘家),但不知何時開始改為初二,或許因工商業社會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選擇這一天比較適當。舊時女兒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詢女兒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順公婆?勤儉持家和勉勵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三)初三

1.睡到飽:因為從除夕到初二都勞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調息一番,晚起一下。

2.早上床:因為初三老鼠娶親,機於愛護動物,成全老鼠的好事早早上床睡覺。
3.閩南的初三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親人的日子,所以如果初一、二沒去拜過年的家裡一般是不去的。如果冒然去給人家拜年,會讓對方覺得帶來晦氣。所以這天大都是戶外活動,而不去串門拜年。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四)初四--接財神

自從十二月廿四日送走注在人家的諸神以後,今天諸神返回人間述職,當然要早一點接神,表示勤勞好兆頭,如果太晚接神,財神都被接走,新的一年如何有財氣呢?

(五)初五

1.隔開:意即春節假期到今天結束,一切恢復正常,撤去供神的的春飯和年粿,清除屋內的穢物。而現工商業社會的年假也到初五開始上班。

2.開工:一班公司行號大都選這天開工(除非初五在黃歷上實在不宜開工,才另擇日期)但都只是舉行祭拜儀式,召告一下,讓多日為動機器運轉的一下,檢查一切正常,然後老闆發個「開工紅包」,讓所有員工討個吉利後即回家,明天正式上班。其實這個儀式就是「收心操」不是嗎?

閩南鬧正
春聯、年畫、餃子、年糕,這些都是咱們中國人過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比起北方城市的春節習俗,閩南一帶的過年習俗顯得頗為獨特。閩南地區所指的春節一般是從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閩南人過春節也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說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講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講究的是玩,是「鬧熱」,也就是這么一個非常閩南味的詞——「鬧正」。

鞭炮聲里迎正月
許多讀者也許會問:「『鬧正』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說『鬧新春』呢?」記者為此請教了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閩南語研究專家林寶卿。林寶卿介紹說,「鬧正」的「正」是「正月」的意思,在閩南語中念作「znia」(n代表鼻化音,讀第一聲),在閩南語中,「znia」這個字代表的意義是正月或是新春,比如除夕夜12時放鞭炮,閩南人叫做「開znia」,也就是說,放鞭炮迎來新春。可見,「鬧正」的詞意與「鬧新春」相同,是閩南語版的「鬧新春」。
文史專家洪卜仁老先生告訴記者,閩南春節「鬧正」的方式隨著時代不斷變遷。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流行於廈門漳州金門一帶的閩南新春歌謠記錄著當時閩南人是如何過年的:「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無甚巧;初四神落天;初五過開;初六壅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生;十一請子婿;十二倒來拜;十三吃糜字配芥菜;十四相公生;十五上元瞑;十六看大燭;十七倒燈棚。」洪老說,所謂「鬧正」,初一、初九、元宵最是「鬧熱」。

最高潮在元宵
「初一早」就是這天要起大早,穿戴一新,給親朋好友拜年,之所以這天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就是因為這一天孩子們給長輩拜年,都會收到紅包。收到紅包的孩子們開心地聚在一起放鞭炮、甩陀螺、玩游戲、看社戲,別提多開心了;而大人們雖然沒有紅包可拿,但是卻可聚在一起飲酒暢敘,也是平時難得的歡暢。
正月初九「天公生」是閩南在正月里最熱鬧的祭祀活動。從初八開始,家家戶戶就要准備祭祀的五牲、五果、金紙蠟燭,由於祭祀活動要從午夜12時開始,因此初八到初九對閩南的家家戶戶來說都是個不眠之夜。從午夜12時開始,祭祀活動的鞭炮聲就如春雷般炸響天際,不絕於耳,相當熱鬧。
不過「鬧正」的最高潮還是元宵節。洪老說,正月十四到十六,廈門常有遊街活動,遊街就像流動的描繪,舞龍、舞獅、踩高蹺、車鼓弄……真是熱鬧非凡。大型的游燈、燈會等活動一般從正月十三就開始了,游燈就是人們提著各式彩燈上街遊行,愛看熱鬧的人和活潑好動的孩子常常跟著游燈的隊伍走了一條又一條街;持續一周的燈會一般都在中山公園舉行,賞燈的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那時,廈門的元宵節還盛行「燈猜」,在如今的文化宮以及一些文化館,元宵節常舉行「燈猜」,吸引了眾多男女老少來猜燈謎。

「鬧正」逐步「現代化」
洪老說,如今時代不同了,廈門人的「鬧正」也「現代化」了:大年初一拜年不用串門了,一通電話、一封電子郵件就能搞定;放鞭炮、甩陀螺、看社戲等娛樂被電視節目取代了;鞭炮被電子鞭炮取代了……不過,現在春節的文體活動卻是越來越豐富了,我市各區在春節期間都會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游園、民俗展演、廣場文藝演出等不一而足,由於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重視,以前的一些「鬧正」活動也正在復甦。洪老說:「這兩年元宵節中山公園又有燈會了,這真是好啊!要是『燈猜』也能恢復,那就更好了。」

閩南春節習俗
大年初一、初二,多到長輩或朋友家拜年,稱為「賀正」。吃完早飯後,大家穿新衣、戴新帽,新鞋,准備出門。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賀新喜。進親戚朋友家時,一般大家都會講一些諸如「新年好」之類的互祝之詞。
拜年時則依照先內後外、先近後遠的順序,先拜長輩,後拜親戚、朋友。從長輩手中,孩子們照例能拿到數額不等的「壓歲錢」(紅包)。
據65歲的「老廈門」郭坤聰介紹,舊時廈門後輩給長輩拜年時要行跪拜禮,因此許多家庭客廳里都備有四方形跪墊,以備跪拜之用。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改為雙手合攏拜年,先是三下,後改為一下。再到後來,就改為說話拜年。可以說,拜年的禮俗越來越簡單。
朋友間相互拜年,過去一般是雙手合攏拜年。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為握手或說話拜年(現在更多是打電話或發簡訊)。

女婿拜年
由於閩南習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兒在初二必須跟有「半子」之稱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親。有句俗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斗擔擔」意思是說:娘家父母還健在的媳婦,初二、初三一定會有人前來接回去「做客」,娘家沒有父母的媳婦,只好繼續留在婆家做活,幫親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擔子。因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會導致娘家變窮,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換個角度想:大年初一開正後,婆家忙著各項過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訪客。作為媳婦理當體諒,如果只顧回家,未免說不過去。
女婿上門,須隨手攜帶禮物稱為「伴手」。回到娘家先向尊長拜年,再分送紅包給他們,有些長輩也會分贈紅包給帶來的外孫。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都要相互贈送紅包賀年。若是女兒第一次帶子女回家拜見外公、外婆,有的外公、外婆還會送雞腿,並且用紅絨線系銅錢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稱為「結綵帶」。

中午大家一起吃團圓飯後,再敘敘舊,約在下午三時以後就可以離開娘家了。如果是首次回娘家,娘家要准備二枝「掛尾蔗」及二隻活的「帶路雞」給女兒和女婿帶回家種植與飼養。所謂「掛尾蔗」就是紅甘蔗,前有蔗葉,後有蔗頭莖,並用紅帶子綁住兩枝甘蔗,以祝女兒女婿同甘共苦、永浴愛河,直到白頭偕老。至於那兩只帶頭雞,則希望其女兒和女婿像雞一樣多子多孫。

新式拜年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的賀歲方式悄然冒頭,給我們的新年拜年又增添了更多樂趣。作為現代化都市的廈門自然也不例外。
電話拜年:電話讓人們不需要再到處走動去拜年,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留在家裡。這種方式最適合給遠方的朋友、長輩、老師、親友拜年。
簡訊拜年:這是時下最「流行」的拜年方式——便捷、快速,可以在第一時間把信息傳遞出去。另外,簡訊拜年,1毛錢一條,成本也比較便宜。
msn、e-mail、電子賀卡、視頻拜年:只要雙方都在線,通過類似msn之類的即時通信軟體給拜年增添了強有力的「武器」。e-mail和電子賀卡則可以把場景拍下來,製成電子郵件發送給親朋好友。
休閑網路游戲拜年:這種方式適合所有喜歡游戲的人。操作簡單、佔用時間短、趣味性和可玩性強等特點,給廣大游戲愛好者提供了一種新穎的娛樂和感情聯絡方式。

吉祥用語
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親友之間互相拜年,稱為「拜正」、「賀正」。主人請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後說吉祥話:
對太太言:食甜給你生後生(生兒子)。
對老人言:食甜給你老康健,食百二(活到120歲)。
對商人言:食甜給你大賺錢。
對小孩言:食甜給你快大漢/胖胖大(快長大之意)。
對小姐言:食甜給你嫁好夫。
一般相互間言:新年大賺錢/新年走好運。

茶點准備
當朋友或親戚來家賀年時,主人就拿出甜料(以前多為紅棗、土豆、冬瓜、瓜子等,現在多以精緻的糖果代替)、甜茶,招呼客人食用,稱為「食甜」,表示圓滿親密的意思。
客人吃後,要說些如「食紅棗,年年好」、「恭喜大賺錢」、「食甜甜,乎你快大漢」(意「讓你快長大」)、「食甜甜,乎你生後生」(意「讓你生兒子」)等吉利話。另外,賀客如果帶有小孩,必須贈送紅包,作為新年的見面禮。
廈門舊時有一個風俗,就是兒媳婦在正月里須用冰糖煮雞蛋,穿戴整齊後,端給公公婆婆,以示孝敬。而新過門的媳婦更是要在早晨端「甜茶」等孝敬公婆及長輩,並趁機認識那些未曾見面的長輩。此外,重要客人來時,廈門人也要煮湯圓、紅棗等甜湯招待客人。

請喝春酒
一般,自大年初一到十五,家家戶戶都利用年節時准備現成的飯菜,宴請親朋好友,以聯絡彼此的感情。如商人多會利用這時候,款待顧客,以便擴展生意。
據老廈門介紹,請喝春酒的習慣在廈門農村尤為盛行。由於農村親戚朋友居住的距離相對比較遠,因此一般都會留下客人請喝春酒。

閩南民謠
初一早(早早起來之意)
初二早
初三無歹志(無事情);
初四神落地(灶君從天上匯報回來);
初五隔開(告一段落)?鴉
初六舀肥(掏糞便,農事開始);
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樣做「七寶羹」);
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
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
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
十一請女婿;
十二倒去覓(婦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
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飯,連日吃膩了酒肉,改改口味);
十四結燈棚;
十五上元丸;
十六看大燭;
十七倒燈棚(節日就這樣過去了)。」

拜年禁忌
在閩南人傳統中,對於拜年有許多禁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禁忌已基本不存在。
一、廈門傳統習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門拜年,要在家裡祭祀亡靈。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或無歹志)」,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二、春節期間,是閩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大家都有著種種的希望,除了初三不能拜年外,還有不少其他禁忌。初一的禁忌最多。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葷的,也不煮,吃的飯菜必須是除夕日預做的,謂之「隔年飯」。表示去年的飯吃不完還有剩餘。初一要吃干飯或其他食物,不吃稀飯,否則這一年外出時會被雨淋或遭意外。初一至初五不能掃地,不可舀肥。萬一非打掃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於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倒掉一樣,使家裡受窮。不可罵人,不可打架,不問人討債,不使身體受傷。如受傷,就是「痛過年」,極為不吉利。不可打破或損毀碗盤瓷器,萬一不慎打破,就用紅紙包起來,等到初五「隔開」之日,才把它投進河裡,念「打破瓷,錢銀一大堆」等安慰的話,如此就可逢凶化吉。絕對不可午睡,據信,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會崩潰;女人如果午睡,則廚房就會倒塌。
閩南春節風俗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群」,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凈凈、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後,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後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麼溫馨,多麼幸福。

廈門歲次民俗
廈門的民俗很多,隨著時代的進步,近年變化極大。為了入鄉隨俗,特介紹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

⑻ 楚莊王宴飲群臣,一臣子偷偷調戲他寵妾,你知道楚莊王的反應是什麼嗎

楚莊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主宰之一,他領著的楚國在那時候變成了西漢每個諸侯國中頂級整體實力的意味著。有一次,楚莊王大宴臣子,喝酒喝到盡情的情況下,楚莊王居然讓自身的寵妾出去倒酒。自然,這種美人不僅給楚莊王倒酒,還被規定給一些對楚國有功功率的大臣倒酒。就是這樣,臣子喝得更為盡情了,乃至一直喝到深更半夜,就連燈燭里的植物油脂都需要鍋糊了。

臣子偷偷調戲楚莊王寵妾

正當性燈燭黯淡無光的情況下,忽然刮來一陣風,這促使許多燈燭被滅掉,服務廳里一篇灰暗。這時,有大臣趁著酒勁,悄悄戲弄美人,乃至還牽扯她的衣服褲子。這名被欺負的美人突然感到厭煩,馬上下手抵抗,互毆中間居然一把拉掉了這位大臣的遮陽帽飾帶。

自然,這也就造成 了鄉紳是能夠 行走於諸侯國中間,乃至能夠 往來於2個對立我國中間,在2個我國都任官銜的情況。例如知名的蘇秦、范雎、吳起、伍子胥、商鞅、張儀、廉頗等,全是經歷在其他國家任大臣的歷經。

⑼ 用單股冰條線 ,8mm的環形針織帽子要起多少

教你用織一塊小樣布的方法來計算帽子起針數:(可用於織任何織物)
用你准備織帽用的針和線:
1) 起12隻針,
2) 用所選定的花樣織10cm 左右長,撤去棒針,將小樣布平攤。
3) 量一下織好的「10隻針的寬度」,其中2針作邊針不計在內,
4) 將帽子需織的寬度45-50cm
÷ 量出的「10隻針的寬度」 x 10針
= 你帽子所要的起針數
5) 也可將帽子拉開的寬度 60-65cm(這是帽子能戴進頭部的寬度)
÷ 輕拉開小樣布數拉開後10隻針寬度」x 10針
= 你帽子所要的起針數

與撤去帽子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踏童裝童裝風衣 瀏覽:21
機關單位穿什麼褲子 瀏覽:698
風衣上面綉花 瀏覽:844
校服之爭辯論 瀏覽:182
兒童春裝女裝品牌及商品 瀏覽:867
天津a2皮帶輪批發 瀏覽:786
巴寶莉風衣有什麼系列 瀏覽:459
狗狗為什麼會咬主人的褲子 瀏覽:803
米色裙子搭配什麼顏色外套 瀏覽:423
淘寶網購女裝衣 瀏覽:151
男士被趴內褲 瀏覽:748
珍珠馬甲燈魚 瀏覽:99
軍綠色羽絨服配什麼顏色裙子好看 瀏覽:531
西裝外套配短款百褶裙 瀏覽:66
歐碼褲子中國碼的多少 瀏覽:301
我和琳達有一樣的帽子的英文 瀏覽:258
校服的群擺歌詞 瀏覽:737
淘寶網披肩外套新款外 瀏覽:260
跑江湖秋冬季火爆褲子 瀏覽:414
演員賈青旗袍圖片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