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萊蕪道士帽子山

萊蕪道士帽子山

發布時間:2021-08-17 17:23:12

『壹』 道士的帽子什麼樣的

道教服飾,指道教徒的衣著穿戴,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又稱「法服」、「道服」、「道裝」等。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一、什麼是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二、各種道冠

1、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2、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3、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4、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5、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貳』 道士的帽子形狀有啥說法沒

道巾,即道人所帶的帽子。根據季節的不同和道人得道的程度高低,道巾分為九種。如,受初真戒的道士,戴綸巾;受中極戒者,戴三教巾;受天仙戒者,戴沖和巾等。道巾全部用黑色布緞所做。道教認為,黑色在五行中對應水,水為道人所崇奉膜拜,「上善若水」,萬世不竭。至於道巾的式樣,也同道教的教義教規有密切聯系,「一雙風眼觀前後,萬法收來在內藏,七寶玲成皆有跡,昆侖頂上放毫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道巾的作用不僅在十防風禦寒,突出道人特徵,而且還有采天地靈氣,納歲月精華,包羅人間萬象的特別功能。

另外我看過一個說法,道士過去被稱為方士,那個帽子和鞋子對應「天圓地方」學說。

『叄』 道士帽子上的那個綠色的玉叫什麼

帽正,單獨的帽正多數是收藏品,特別貴,某寶上的莊子巾也就二三十塊錢

『肆』 道士出山裡面的那個陰十三頭上戴的帽子能不能買的到

你說的是道士帽嗎?那個是道士自己訂做的。

『伍』 道教用品道士帽子道家法帽道巾道帽莊子巾南華巾混元巾九梁巾布面這是修仙的嗎

對這是道家的行頭,要修仙就要准備一套,這些物品是有加持力的,如果想修仙那就買一套。

『陸』 帽兒山的帽兒山傳說

一、老道溝傳說:
相傳有位挖「棒槌」的老人,在帽兒山南坡的石縫邊聽見此山有聲音。他往石縫內一瞧,看到了一個金馬駒正拉著一個石磨,磨出來的都是金豆子。可石縫太窄,他怎麼也進不去,急得團團轉。第二天,他便約了幾個親朋好友上山來看,誰知石縫合上了,他們只好敗興而歸。這件事傳到了一個南方來探寶的人的耳朵里,他有雙慧眼,能看地三尺。他來到山上,隔著石頭往裡一看,果然如此,可怎樣才能打開石縫呢?他整天圍著山找啊找啊,什麼也沒有發現。但他毫不灰心。一天,他走進山腳下一個種菜老人的庭院里,看見一株大青瓜,青枝綠葉,長得十分茂盛,兩個大青瓜掛在架子上。他高興極了,向老人出重金買下,說好不等他回來不能摘瓜。霜降到了,老人怕瓜受凍,把瓜摘下收藏起來。不久 探寶人回來一看,連忙叫苦不迭。原來那兩個大瓜就是打開石縫的鑰匙。但他仍不死心,就把兩個大瓜拿到山上石縫處,他先拿起一個,對准石縫敲了三下,瓜被敲碎了,山並沒有開。他又拿起另一個對准石縫敲起來,敲到第二下,石縫動了一下又合上了,瓜又敲碎了。就在這時,轟隆隆一聲巨響,山北面湧出水來,奔流不止。那人一看不好,便逃得無影無蹤。後來,幾個老道聽說帽兒山是鎮東海一角的神山,怕出大亂子,就在山角下修了一座廟,名叫「太和宮」。每天燒香念經,四時不斷,那股水也長流不斷,匯成了阿什河,此地也就成了遠近出名的老道溝。
二、帽兒山老道洞傳說:
帽兒山是清代北方道教名山,曾經建有當時全國規模排名第三位的道教十方叢林道觀——太和宮。在此之前,帽兒山上修行的道人已經早有記載,著名的「北方道」便是在此得到成仙。另外在帽兒山當地還有兩處道家遺跡,一處為老道溝,另一處則是充滿神奇色彩的老道洞。關於老道溝和老道洞的神話傳說一直流傳於帽兒山當地。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帽兒山山腳下一個村莊,來了一個雲游的道士,棲居不去。終日游手好閑,飲酒食肉,不守清規,久而久之,村民也就見怪不怪了。一天,村莊內一家迎娶新娘,道士照例前去喝喜酒。當新娘下了花轎,道士突然抱起新娘飛奔而去。憤怒的村民扶老攜幼在後面追趕。道士卻步履輕盈,抱著新娘直奔山頂,當村民追至半山腰,道士將新娘房了下來,向村莊揮手示意。村民都回頭看去,只見山洪爆發,大水已經將整個村莊淹沒了。大家驚魂稍定後,方才想到是道士此舉救了全村的性命。再去尋找道士,道士卻不見蹤跡了。
此後,村民們認為道士是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神仙,四處尋找,以圖報答,最終在道士經常出入的山溝內發現了一個山洞,內有道士生活的痕跡。為了紀念這個道士,當地人將這個山溝命名為老道溝,將這個山洞命名為老道洞。洞頂有一石縫,常年流水,水質清澈,水下有一食槽,不枯不溢,至今依然保持原貌,非常神奇。相傳道士在此修身養性多年,修得鶴發童顏,滿身的仙風道骨。當時人們覺得特奇怪,紛紛猜測,有人說老道得道升天了,還有人說老道雲游天下,解救受難的蒼生去了。山洞旁有一條石縫,石縫間常年流水,其水質清澈甘醇。好像是為了配合這流水的韻致,山頂的雲霧經常神秘地繚繞,變換諸多的造型。
三、帽兒山風景區摩崖石刻釋意
明眼:寓意對事物准確的判斷,明斷是非;另外其他寓意還有放眼未來,開闊眼界之意,是全福路上第一處摩崖石刻。此外在前面的山路中,我們還會見到更多的名家真跡,這些石刻的原作者為著名書法家——法聞師父,法聞師父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學生,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背景普照寺住持,趙朴初禪意書畫院院長。他的代表作品:厚德載物,天地人和等在中國書法界具有崇高地位,在前面的登山途中讓我們一睹大師書法風采。 修道問路:全福路為修行、政官之路,人生經歷了不斷的修行,持續的積累,不斷的求索,問自己、問天地、問眾生,成長的過程便是修道問路的過程。立正:正身以黜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對於一生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方向性作用,祝福大家都能夠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開心快樂的生活。直上頂峰:到達此處,已經歷山路的艱險,廣閱大美山色,是向成功挺近的時刻了。鼓足勇氣,勝利和成功已經向我們揮手了。岸:回頭是岸,在登上了人生的新的高度的時候,回首凝望,昔日的崢嶸歲月歷歷在目,此刻重要的已經不是高度,是我們充分的享受了這個難忘的過程,夢想的明燈為我們點亮前行的方向。 變通:困思變、變則通、通則達。中國文化的精髓也體現在變通二字上,我們活的一直都不曾輕松,只是我們擁有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態度,從容應對,才看上去更加輕松。海天直路: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現在我們的人生之旅進入了一段新的路途。面前的這副書畫形象的描繪了前面的路,這也寓意經過堅持不懈的成長與付出,我們終究會迎來我們人生和事業的垂直上升期。雲乘鶴意:天隨人願,就好比仙鶴在飛翔的時候,彩雲都會順乘它的心意。前面迎接我們的是一番如何壯麗的奇觀,讓我們拭目以待。圓通:圓通境界為佛家、道家修行所追求的一種至高境界,寓意「大自在、菩提心」,法聞師傅通過這副字向大家表達祝福,希望大家萬事如意。三元同化:上求下化,人生的過程本身便是一個不斷收獲和釋放的過程,有得,有舍,有舍,有得,得與舍之間,做一個造福身邊的人,做一個有利於社會的人,方為智慧人生。 無限風光:此處不僅擁有無限的風光,更寓意我們的人生和事業將會有無限的發展。我們經常說「無限風光在險峰」,登上帽兒山這座險峰之後,大美的風光便是對我們最好的回饋。紫氣東來:此石為好運石,紫氣東來刻在好運石上,大家可以拍照留念,希望大家好運常伴左右,福氣綿綿不斷。厚德載物:出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德為體,物為用。德好比根蒂,物好比枝葉,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厚德載物,只有內在深厚的道德品行才能承載外在豐富的物質福報。孝:我國古代的孝道不僅包含對父母的孝順,更包含對群主、對社會、對領導、對同事、對兄弟姐妹、對身邊所有人的一種尊敬和關懷。上善若水:水不爭以潤萬物,最真摯的善良,就像水一樣,不求回報,只為有利於周圍的人。持正:老話說「人間正道是滄桑」,古代的先哲們總結了很多人生智慧,「持正」指引後人為人處事要堅持正確的方向,正確的做正確的事!道法自然:自然界的規律為最崇高無上的法則,遵循自然,愛護自然,讓心靈與自然相統一,人生的境界也會有一個新的高度。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黃帝陰符經》開篇首句:「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一陰一陽曰道,陰陽相推曰行。天之道,天心也;天之行,無為也。觀天之道在致中,執天之行在致和。觀天之道而存其誠,執天之行而自強不息。 天地人和:「和」是中國古老智慧中最吉祥、如意的一個字,人上有天,人立於地,天、地、人三者圓滿相處,相生相息,天地人和為大圓滿。法聞師父的「天地人和」曾被中國美協主席雕刻在海南黃花梨上,海南黃花梨的珍貴程度已經達到按克計價。由此可見,此天地人和的藝術價值。道:順應天道,道為自然,凡事順其自然,無為乃大。

『柒』 道士服飾有哪幾種

道士服飾有六種,分別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體如下:

1、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2、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3、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

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4、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

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6、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7)萊蕪道士帽子山擴展閱讀:

道士服飾的組成部分:

道士服飾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

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3、道袍

道袍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4、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1)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5)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6)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雲鞋,大型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錦淺幫,綉制雲紋,圓頭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時所用。

5、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劍、佩劍、葫蘆、魚鼓、單瓢、拂塵、陰陽環。

『捌』 道士的帽子中間為什麼有一塊玉片,有什麼說法沒謝謝!

玉能養人,修道之人需要修身養性,也許玉在這方面能起到輔助作用

『玖』 道教的道士帶的九種帽子都長的什麼樣

太陽巾,中間有洞。

與萊蕪道士帽子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對旗袍的 瀏覽:473
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服 瀏覽:820
哪裡有賣嘉定校服 瀏覽:238
網球王子青學對校服 瀏覽:124
美女穿校服脫動態 瀏覽:149
閨蜜旗袍拍照姿勢圖片大全 瀏覽:92
靴子可以穿褲子圖片 瀏覽:455
淺卡其外套內搭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577
中國傳統旗袍的品牌 瀏覽:845
女裝折扣批發拿貨 瀏覽:281
updupd品牌男裝 瀏覽:379
格子褲子上衣配什麼 瀏覽:697
女裝店高檔裝修多少錢 瀏覽:744
火影中李洛克穿女裝是哪一集 瀏覽:112
另類綜合歐美製服 瀏覽:790
小抄印在褲子上 瀏覽:173
圓領棕色皮衣搭配什麼圍巾比較好 瀏覽:584
帽子的起針方法視頻 瀏覽:749
紅色棉襖旗袍 瀏覽:145
西方隆重場合帽子文化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