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給出教育對象與教學策略研究"優秀案例審稿意見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啟迪和回味。以下幾點我認為要考慮的: 1、「教育敘事」必須基於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沖突」。 3、由於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它不同於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於教學之後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5、「教育敘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後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後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後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主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附教育優秀敘事一例: 教師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 今天我聽了一節練習講評課,練習講評課到底該如何上這里暫且不說,我要說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實在是太重要了。 講的是閱讀初一下《未選擇的路》完成課文練習: 第二個問題是「請你說說關於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學生1: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學生2: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學生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應該說學生回答得都很不錯,初一的學生能作這樣的回答,可見課外是作了精心准備。 接著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類共同的(理想)……(沒聽清楚)。老師一聽,覺得很陌生,於是就問:「是誰說的?」這個學生一時答不上來,下面是一片鬨笑聲。 我感到非常遺憾! 遺憾之一:是這一位學生沒有說:「是我說的」。我們的學生進入幼兒園起就灌輸要當聽話的好孩子,強調的是整齊劃一。這使我想起《讀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護好你孩子的天賦》,文章通過對1979年中美小學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較,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美國: 1.每個學生無論成績好壞,能力優劣,都趾高氣揚,躊躇滿志…… 2.小學二年紀的學生加減乘除還在掰手指頭,就整天鬧著要創造發明,想著把地球調個頭…… 3.美國小學重視音體美,輕數學…… 4.小學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 中國: 1.中國小學生課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後,老師發問才舉起右手…… 2.中國有一種作業叫「家庭作業」…… 3.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最優秀的學生,並頒發證書,而其他人沒有…… 4.中國小學生起得很早,7點鍾的時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學生…… 文章最後的結論是:中國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學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們的分數是世界上任何學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過去了,美國培養了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科學文化遠遠走在中國的前面。 我們的學生就是不敢說「是我說的!」,缺的正是美國孩子那種自以為是的自信和躊躇滿志的敢說敢想;也許這位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說出口。難怪上海師范大學現代教學技術系研究生導師黎加厚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我們中國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被消滅掉了! 遺憾之二:是這位老師沒有鼓勵他說出來,更沒有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 教師沒有這種意識,一種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意識,這位學生的回答顯然與眾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創的,但與眾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師就要鼓勵他說出來是誰說的,如果說「是我說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準我們班裡將來會出一個或者幾個名人?誰敢說我們這位同學將來一定不是名人呢?我們從小就應該有這種自信,應該為這種自信鼓掌!這是一個多麼有發揮價值的問題。 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學生的鬨笑是明顯地傷害了學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我們學生之所以不積極參與活動,不敢發表獨立的見解,很重要的原因不盡是怕教師批評,而是怕講錯了被同學恥笑,講對了是英雄,講錯了就成了被恥笑的對象,因此寧肯不說。即使從保護學生的自信與發言的積極性出發,教師也應該設法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加以引導討論,讓鬨笑者明白這位學生的可貴之處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們這位教師沒有這一種意識,由此看來,教師最可貴的是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記得一位偉人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㈡ 五年級上學期作文二十年後回故鄉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這句話寫出了多少遊子對故鄉的深情啊!中秋之夜,凝望明月,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故鄉,我的親人------我決定回故鄉。
我坐著宇宙飛船,穿越時光隧道,一會兒就回到了故鄉。
剛踏上故土,一種全新的景象展現在眼前。街道上一粒垃圾也沒有,只有綠色環境,明晃晃的大街還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呢!各種汽車都用空氣作燃料,沒有黑煙,沒有污染。每個人都健康得很。想起以前街道的垃圾,車後的黑煙,心裡暗暗贊嘆家鄉的變化。
我來到百貨商場。「商場好大啊!」我說道。就在這時來了一個機器人,親切地問:「小姐,請問您需要什麼東西,我帶您去。」我爽快地回答:「一套服裝。」咨詢機器人把我帶到了服裝專賣店,它還自動幫我搭配顏色,選擇款式,我一試,還真漂亮,付了錢便走了。以前,商場小不說,而且還要自己找,很麻煩!
我匆匆趕到家門口。「這是我的家?」我的家是個圓形的,必須輸入密碼才能進去。一進大門,只見一個大屏幕上有幾十排按扭,第一排管客廳,第二排管書房,第三排管廚房,第四排管卧室,第五排管特製休閑房……我累了,按第一排的第一個按扭,出現一張了沙發;我想看電視,按下第一排的第二個按扭,就出現了一台電視機;我想看書,按下第二排的第一個按扭,我就一下子飛到了書房,我想看什麼書,心裡一想,這本書就出現在我的面前;我餓了,想吃東西,就按下第三排的第一個按扭,從廚房來了一個叫蠻蠻的機器人,它說:「請問主人想吃什麼?」我說:「喝一杯飲料,一份炒飯!」我一點蠻蠻肚子上的粉色按扭就出來一杯飲料,一份炒飯!一下子就OK了!現在你想吃什麼就有什麼。以前不一樣,你想吃什麼非要自己去做。這變化真大啊!
吃飽了,我來到屋後花園玩。一進花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朵朵花。到了晚上,這些花都自動變成了燈,紅、紫、黃、藍,萬紫千紅,五顏六色,煞是好看……你千萬別摘花,你剛碰到它,你馬上就變成了花兒們的玩具,這邊的花把你踢到那邊,那邊的花又把你踢到另一邊。所以,這里的花永遠都那麼美麗。
今天的故鄉啊,你是那麼美麗,科技那麼發達。你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我愛你!我的故鄉!
㈢ 《安家》中孫儷造型被吐槽老氣,但娘娘私服千姿百態盡顯高貴,你怎麼看呢
作為一個女明星,孫儷因為性格文靜,性格低調,很少利用私生活炒作來吸引眼球,維持人氣。除了演技之外,她平時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即使是在綜藝節目中。觀眾在電視劇里都是通過屏幕認識和理解她的,但孫儷總是穿著華麗的戲服出現在觀眾面前,所以很少有人看到她的妝容。
孫儷現代劇《安家》的流行,演技一如既往的成熟穩重,但是大家吐槽孫儷的現代妝,說她的妝太古板,太苦,沒有戲服那麼大氣溫柔,越來越中性,打老公鄧超。網友都說劇中孫儷的現代服裝不好,審美太差,還有幾套服裝像廉價品。
禮服胸前設計了金色蝴蝶結,為禮服增添了時尚元素,讓孫儷看起來高貴典雅。當時孫儷幾乎壓垮了本屆電影節所有女演員。在游樂園穿上這兩套高級定製禮服,孫儷看上去就像童話世界裡走出來的公主,優雅迷人。當時孫儷和唐老鴨的搞笑互動一度被網友稱贊,孫儷真的很俏皮,很多變。
㈣ 如何寫教育敘事與教育案例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啟迪和回味。以下幾點我認為要考慮的:
1、「教育敘事」必須基於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沖突」。
3、由於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它不同於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於教學之後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5、「教育敘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後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後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後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主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㈤ 千姿百態的帽子如何製作
具體補充,到是說的是什麼?是游戲?
㈥ 怎樣寫一篇優秀的教育教學敘事案例文章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啟迪和回味。以下幾點我認為要考慮的:
1、「教育敘事」必須基於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沖突」。
3、由於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它不同於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於教學之後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5、「教育敘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後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後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後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主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附教育優秀敘事一例:
教師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
今天我聽了一節練習講評課,練習講評課到底該如何上這里暫且不說,我要說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實在是太重要了。
講的是閱讀初一下《未選擇的路》完成課文練習:
第二個問題是「請你說說關於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學生1: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學生2: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學生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應該說學生回答得都很不錯,初一的學生能作這樣的回答,可見課外是作了精心准備。
接著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類共同的(理想)……(沒聽清楚)。老師一聽,覺得很陌生,於是就問:「是誰說的?」這個學生一時答不上來,下面是一片鬨笑聲。
我感到非常遺憾!
遺憾之一:是這一位學生沒有說:「是我說的」。我們的學生進入幼兒園起就灌輸要當聽話的好孩子,強調的是整齊劃一。這使我想起《讀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護好你孩子的天賦》,文章通過對1979年中美小學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較,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美國:
1.每個學生無論成績好壞,能力優劣,都趾高氣揚,躊躇滿志……
2.小學二年紀的學生加減乘除還在掰手指頭,就整天鬧著要創造發明,想著把地球調個頭……
3.美國小學重視音體美,輕數學……
4.小學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
中國:
1.中國小學生課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後,老師發問才舉起右手……
2.中國有一種作業叫「家庭作業」……
3.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最優秀的學生,並頒發證書,而其他人沒有……
4.中國小學生起得很早,7點鍾的時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學生……
文章最後的結論是:中國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學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們的分數是世界上任何學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過去了,美國培養了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科學文化遠遠走在中國的前面。
我們的學生就是不敢說「是我說的!」,缺的正是美國孩子那種自以為是的自信和躊躇滿志的敢說敢想;也許這位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說出口。難怪上海師范大學現代教學技術系研究生導師黎加厚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我們中國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被消滅掉了!
遺憾之二:是這位老師沒有鼓勵他說出來,更沒有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
教師沒有這種意識,一種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意識,這位學生的回答顯然與眾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創的,但與眾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師就要鼓勵他說出來是誰說的,如果說「是我說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準我們班裡將來會出一個或者幾個名人?誰敢說我們這位同學將來一定不是名人呢?我們從小就應該有這種自信,應該為這種自信鼓掌!這是一個多麼有發揮價值的問題。
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學生的鬨笑是明顯地傷害了學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我們學生之所以不積極參與活動,不敢發表獨立的見解,很重要的原因不盡是怕教師批評,而是怕講錯了被同學恥笑,講對了是英雄,講錯了就成了被恥笑的對象,因此寧肯不說。即使從保護學生的自信與發言的積極性出發,教師也應該設法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加以引導討論,讓鬨笑者明白這位學生的可貴之處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們這位教師沒有這一種意識,由此看來,教師最可貴的是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記得一位偉人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㈦ 怎樣寫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案例
例一: 對「失戀」後一首詩的處理
這首詩的內容是這樣寫的「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來數量就不多,況且質量也不高。」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本學期初的一個下午,同學們都在靜靜地認真自學,只有劉××同學將頭抬得很高,注視著另一個同學,我輕輕地走到那們同學的身邊,發現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一首詩,我輕聲地說了句,可以給老師看看嗎?這位同學很不情願地將那首詩給了我,爾後兩位同學對視了一下,劉××同學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下可完了,老師一定會在班級公開批評的。」我走到講桌前,看了一下詩的內容,沉思了片刻,便將它放到了衣兜里,繼續觀察同學們的自學情況。可劉××同學卻坐不住了,他時而抬起頭偷偷地看著我,好象在等待著老師的批評。看了幾次後,發現我無動於衷,他便開始寫作業了。
下課的鈴聲響了,我把劉××請到了無人的圖書室,他耷拉著腦袋,用餘光看著我,我讓他坐下,他卻哭了,邊哭邊說:「老師,我錯了,我不該寫這首詩,不該在自習課上傳紙條,求老師不要在班級批評我。」我說:「老師要想在同學中批評你,就不會把你請到這里來。」他會心地點了點頭。我說你能不能實話告訴老師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他想了想後,詳細地敘述了他與我班一名女同學友好相處到產生矛盾的經過,原來這首詩是他「失戀」後為了發泄內心的痛苦而寫的。我因勢利導,以誠相待,對他進行了耐心細致的教育引導。
最後我又將這首詩拿出來,對他說:「老師想和你一起將這首詩改動一下,你看怎樣?」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說:「老師改前兩句,你改後兩句。」他點頭同意。我說第一句只需改動一個字,將「天涯何處無芳草」改為「天涯何時無芳草」,第二句改為「何必非要現在找」,緊接著他又改了後兩句:「本來學業就很緊,況且年齡又很小。」讀著這首詩他開心地笑了,笑得那樣輕松,笑得那樣自信。隨後我又說:「十年之後,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師幫你找,怎麼樣?」他連聲說「謝謝老師」。
面對當今中學校園中普遍存在的中學生早戀問題,很多同行們採取的是「暴光法」、「對立法」,說實在的,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也曾處理不當,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後來我想:作為一個正常人,有這種想法並沒有錯。處理這樣的事情,焦點不在性質對不對,而應在於讓學生明白為時尚早,現在應將這份不成熟的「感情」埋在心裡。這次潛隱式教育的嘗試,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對立情緒和戒備心理,平復了內心的波瀾,學會了情感上的進退自如。從而使被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終達到轉化的目的。
例二:我們都沒有完成作業
高一的階段性測試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我的心裡不是很舒服,畢竟這是新帶的一級高一,成績不好,很影響形象的。於是這幾天布置的英語作業就明顯的多了也些,但我自己真的沒有意識到,只是跟同學們說清楚了:咱們兩個班的成績不是很好,你們一定要很好地完成我布置的作業。去十八班上課,預備用一節課的時間處理完四單元的習題,這是我提前一天就給他們布置好了的。上課了,不經意的問了一句,「作業都做完了嗎?有沒做完的嗎?」「唰」,全班同學一起站了起來。我楞楞地站在講台上。剎那間,一股怨氣直沖腦門:「拂袖而去,你們這樣的學生我教不了;把他們涼在這里,看他們以後還敢不敢?;把班長和科代表下叫到辦公室批一頓」,種種的想法瞬間在發熱的腦袋裡醞釀,同學們則小心的看著我。突然之間靈光一閃,是不是我布置的作業太多了,這幾天有點過了,真的!問了幾個同學,答案是一致的,「老師,我們也很著急,但我們確實做不完啊」,「對不起,同學們,是老師的錯」,我朝同學們深深的鞠了一躬,「這幾天是老師太著急了,太想把同學們的成績搞上去,老師也沒有別的想法,只是太著急了點。」「老師,我們一定努力,一定盡量作好作業,一定把英語成績提上去……」。我的眼睛潤濕了。如果是我拂袖而去的話,如果是我大吼一通的話,如果是…..,種種的「如果」是我連想都不敢想了。
誠懇的態度,真誠的心靈溝通也是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的一把金鑰匙。現在的中學生是非觀念和判斷能力很強,老師的態度會使他們非常敏感地做出反應。處理問題時蠻橫粗暴,冷嘲熱諷,或者充滿對學生的不信任,學生都有可能對你關上心靈的窗戶。如果你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確實是為了他們好,他們是非常樂意接受你的教育的,並且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惡性突發事件」一般是指由於學生的故意,或帶有一定目的所製造的相對於老師來講的「突發性事件」。在種情況之下,有時學生甚至是有預謀的,他們的本來就想看你失態,從而達到擾亂課堂或者取笑老師的目的。如果教師不能迅速的控制局面並加以妥善處理,勢必會造成更大的混亂情況,甚至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傷害,也有可能造成師生之間的長期對立,那樣的話,嚴重後果是無法估量的。
例三:學生送我一個花圈
九四年的時候在一個農村教學,學校很亂,學生也很雜,當時教的班是有名的差班。班裡有什麼四大金剛,八大羅漢之類的學生。很不願意接這個班,但也沒辦法,於是去上第一堂課。一進教室,就看到學生怪怪的看著我,倒是沒有象往常那樣的吵作一團,這使我很納悶。黑板上有兩幅圖在等著我,一是一幅畫像,簡單的很大很醜的人頭像,旁邊寫著:鄭雲峰。我簡單的掃了一眼,笑著說:如果要畫,就一定畫好,作者的的水平一般,希望以後畫我的像的時候先徵求我的意見,然後再發表。說實在的,這時我真的沒有生氣,我早有準備,這些孩子,干點這樣的事情在意料之內。但我看右邊的圖的時候,我差一點就忍耐不住了,右邊的是畫得很逼真的一個小花圈,垂著兩個畫出來的長條,左邊空著,右邊寫著:鄭雲峰千古。我看大部分學生在壞壞地笑,他們顯然是在等我生氣呢,顯然是想看看我這個新任的班主任兼英語老師一幾兩水呢。我剛接手班主任,又是第一節課,決不可以把關系搞僵了,心裡這樣想,仍有一股腦火直竄腦門,但我還是壓住了:於是,他們竟然沒看到我生氣,他們竟然又看到我笑了。我說:「謝謝同學們,能做到千古,實在是不容易,只有大好人,大偉人才能做到千古啊,這個評價實在是太高了,我都有點承受不起,不就是給咱們二班當個班主任嗎,只是稍微早了一點,等我跟同學們一塊,把咱們班治理好了,再送給我,好嗎?」,同學們鬨堂大笑,笑得非常投入,非常開心,臉上那種壞壞的表情沒有了。我借題發揮:「再說送花圈,也不能送這樣的,我這人很挑剔,我要一個不銹鋼的!可以留作長期紀念。(那時,不銹鋼的東西還很珍貴呢)。」「嘩」,同學們開始鼓掌,我們的友誼就這樣開始了。事後,有同學跟我談起來的時候說,老師,當時真為你捏了一把汗啊。
用詼諧自嘲的方法來化解矛盾,能夠增加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進一步融合師生關系,為以後的工作打好基礎。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和教育過程中有三個源泉:科學,技巧和藝術。」作為這三個源泉的高級能力,教育機智是教師智能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師威信的高低和教學質量的優劣。從很多人的看法來講,教育機智彷彿是一時的心血來潮,靈感突發,但我認為,教育機智它實際上是教師本身所固有的教育素質、素養,日常的教學工作的總結與積累,以及與教師個人具體工作想結合的一種綜合的教育能力,一種通過長期的積累而形成的一種品質。比如我上面提到的例子,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我們做教師的幾乎每個人都能夠遇到,但要真能夠做到恰如其分,得心應手,卻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我本人來講,就在這種過程中犯過很多錯誤。它除了自身的素質之外,仍然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加上我們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加上我們對自己所教學生的深厚的愛,我們就會把這種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升為一門教育藝術。
㈧ 帝王的王冠都是千姿百態的,中國的古帝王為什麼要在帽子上加上垂珠
擋在天子眼前的那個珠簾,標準的科學稱謂叫玉藻。珠簾的根數是有講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那就總共二十四旒)。諸侯九(十八),上大夫七(十四),下大夫五(十)。從視覺的角度看,懸掛在眼前的珠簾,顯然是會影響視線的,那為什麼還要掛呢?
中國人的人情世故哲學,是歷來就貫穿和融入到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的,也是中國文化中的特色,雖然今天推行的是依法治國的法制社會,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的社會現象和官場現象可謂司空見慣,法外開恩網開一面也是常見的事情。
㈨ 威尼斯的小艇 急
——作者: 馬克·吐溫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縱橫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於大街上的汽車。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彷彿田溝里的水蛇。
我們坐在船艙里,皮墊子軟軟的像沙發一般。小艇穿過一座座形式不同的古建築,我們打開窗簾,望望聳立在兩岸的古建築,跟來往的船隻打招呼,有說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行船的速度極快,來往的船隻很多,他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不管怎麼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常快,還能作急轉彎。兩邊的建築飛一般地往後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不知看那一處好。
商人夾了大包的貨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婦女在小艇里高聲談笑。許多孩子由保姆伴著,坐著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庄嚴的老人帶了全家,夾著聖經,坐著小艇上教堂去做禱告。
半夜,戲院散場了。一大群人湧出來,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擁在一起的小艇一會兒就散開了,消失在彎曲的河道中,傳來一片嘩笑和告別的聲音。水面上漸漸沉寂,只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高大的石頭建築聳立在河邊,古老的橋梁橫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碼頭上。夜色籠罩著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