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問一下,王進喜的感人小故事400字有嗎🤗
人物論據素材:鐵人精神的故事
導語:1960年,王進喜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人物簡介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於甘肅玉門(祖籍陝西大荔),中國石油工人。1923年他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隨後,他成為一名石油工人。他因其用自己身體制服井噴而家喻戶曉。1970年11月15日,王進喜因胃病醫治無效不幸病逝,享年47歲。
鐵人精神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後,廣大工人成了國家的主人,勞動熱情倍增。振興中華,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成了人民群眾共同的願望和行動。被稱為「鐵人」的王進喜就是胸懷祖國、發憤圖強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進喜本來是玉門石油礦普通工人,可他一心為國分憂。有一次在北京街頭上,他看到汽車沒油燒,在車頂上放著大大的煤氣包,靠燒煤氣行駛。他難過得吃不好睡不著,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現在國家缺油,我有責任啊!」
不久,他被調到大慶,參加開發新油田的會戰,他興奮得像有使不完的勁,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沒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壘的簡易棚子里,吃冷飯,睡地鋪。鑽井機到了,可沒有吊車下不了火車,他一聲吶喊,帶著工人用繩子拉,肩膀頂,終於把機器卸下來運到工地。
第一座井架豎起來了,沒有水灌井,他和工人們用臉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來,爭分奪秒地開了鑽。發生井噴事故時,沒有攪拌機,他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為的是盡快打出石油,改變祖國石油工業落後的面貌。
因為常年勞累,飲食沒規律,王進喜得了嚴重的胃病,經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說:「為了拿下大油田,我寧可少活20年!」正是這種鐵人精神,正是這種為國忘我的勞動,使得大慶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國摘掉了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
❷ 看完愛國的小故事之後有什麼感想
愛國故事中有一個人物——王進喜,
王進喜本來是玉門石油礦普通工人,可他一心為國分憂。有一次在北京街頭上,他看到汽車沒油燒,在車頂上放著大大的煤氣包,靠燒煤氣行駛。不久,他被調到大慶,參加開發新油田的會戰,他興奮得像有使不完的勁,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沒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壘的簡易棚子里,吃冷飯,睡地鋪。鑽井機到了,可沒有吊車下不了火車,他一聲吶喊,帶著工人用繩子拉,肩膀頂,終於把機器卸下來運到工地。第一座井架豎起來了,沒有水灌井,他和工人們用臉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來,爭分奪秒地開了鑽。發生井噴事故時,沒有攪拌機,他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為的是盡快打出石油,改變祖國石油工業落後的面貌。
正是這種鐵人精神,正是這種為國忘我的勞動,使得大慶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國摘掉了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
❸ 寫王進喜的片段作文
新中國成立後,廣大工人成了國家的主人,勞動熱情倍增.振興中華,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成了人民群眾共同的願望和行動。被稱為「鐵人」的王進喜就是胸懷祖國、發憤圖強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進喜本?硎怯衩攀?塗篤脹üと?可他一心為國分憂.有一次在北京街頭上,他看到汽車沒油燒,在車頂上放著大大的煤氣包,靠燒煤氣行駛.他難過得吃不好睡不著,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現在國家缺油,我有責任啊!」不久,他被調到大慶,參加開發新油田的會戰,他興奮得像有使不完的勁,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懟C揮凶》?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壘的簡易棚子里,吃冷飯,睡地鋪.鑽井機到了,可沒有吊車下不了火車,他一聲吶喊,帶著工人用繩子拉,肩膀頂,終於把機器卸下來運到工地。第一座井架豎起?砹?沒有水灌井,他和工人們用臉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爭分奪秒地開了鑽。發生井噴事故時,沒有攪拌機,他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他為什麼要?樣做:為的是盡快打出石油,改變祖國石油工業落後的面貌。
因為常年勞累,飲食沒規律,王進喜得了嚴重的胃病,經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說:「為了拿下大油田,我寧可少活20年!」正是這種鐵人精神,正是這種為國忘我的勞動,使得大慶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國摘掉了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
哇!王進喜可真偉大啊!他為了拿下大油田,寧可少活二十年,這種精神值得我敬佩。
❹ 把我國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市勞動模範誰的名言
「把我國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這句話出自教科版小學語文第十冊中的《摘掉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而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鐵人」王進喜的感人事跡,文中用了「他暗下決心:」來引述王進喜的"我一定要為中國人民爭口氣,把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換句話說,「把我國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這句話並不是誰說的,而是作者認為王進喜暗下的決心。
建國初期,國內一線工人覺悟都很高,尤其是參加各種會戰的工人都如此,畢竟在當時來講,那絕對是光榮的事情,所以有「暗下決心」的具體言論或許不實,但是此類想法,每個一線工人都會有,因為那是光榮與理想並存的年代!
❺ 教科版小語 五年下 教案修改 有哪些語言
本書是為配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教科版)(以下簡稱教科版課標語文教科書)的實際教學而編寫的教師教學輔助用書。全書根據教科版課標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的主題單元構建方式編寫,包括《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編寫說明和八個主題單元、八篇選讀課文的教學指導,共十部分。
一、編寫目的
編寫本書主要是為了便於教師對教科書的理解、把握和教學的具體操作。全書從教材編寫意圖和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的角度對閱讀課文、能說會寫、語文七色光等部分作了比較深入的分析,明確指出了每部分內容、每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剖析了課文的難點、重點,提供了一些拓展延伸資料和新穎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幫助教師解決在實際教學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與困難,以提高教學效率。
二、編寫體例
本書的編寫參照了教科版課標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編寫體例,以主題單元的方式進行構建。在每個單元的開頭部分都作了簡要說明,介紹單元主題、單元構成及教學注意事項,便於教師對整個單元教學的理解和把握。
每個主題單元由閱讀、能說會寫和語文七色光三個部分組成。對這三個部分都安排了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在部分課文或語文學習活動(能說會寫、語文七色光)後還安排了相關的資料或者聽記材料。
教材說明是對一篇課文或者某一項語文學習活動的具體說明和分析,其中閱讀課文的教材說明要比語文學習活動的更為具體一些。教材說明包括:解題、結構分析、語意理解、寫作特點四部分。解題是對課文題目的剖析和拓展延伸,介紹與之相關的一些信息資料。結構分析是根據課文內容、段落之間的關系對課文進行段落劃分並歸納段意。語意理解是對課文中重要語句或段落的具體理解與分析,是由結構分析中的「面」延伸到語境語意的「點」的過程,語意理解有利於幫助教師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寫作特點主要介紹課文的寫作方法、語言特色。
教學建議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准備,教學時間和操作要點五部分。其中教學目標指出了本課教學的目標和任務;教學重點、難點指出了本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教學准備是對教師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建議;教學時間是對本課教學課時安排的要求;操作要點是具體的教學操作建議,其中包括:讀書指導、積累內化、遷移練習、實踐活動等部分。
資料是對課文內容的相關鏈接。
聽記材料是某些語文七色光後聽記活動的文本材料。
在八個主題單元之外,本書還對八篇選讀課文的內容進行了剖析,對選讀課文的教學進行了指導。
三、使用建議
為了便於教師具體操作,本書提供了較具體的教學建議、教學設計及教學方法,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參考,但是不能硬搬照抄,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靈活使用。教師應該深入鑽研教科書,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設計出更理想、更優化的教學過程,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本書提供了一些人文、地理、歷史、哲學等方面的相關資料,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參考。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教科版)
五年級下冊介紹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科書按整套教材編寫體例,採用主題單元方式構建而成。每個單元分「閱讀」、「能說會寫」和「語文七色光」三個板塊。其中閱讀分為「主體課文」與「快樂讀書屋」;「能說會寫」包括「口語交際」與「習作」。這種編寫體例使全書脈絡清晰,布局合理,將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為一體,實現了聽說讀寫的整合,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實踐性與綜合性的特點。
全書整體結構如下圖所示:
本冊教科書
主題單元:閱讀:主體課文、快樂讀書屋
能說會寫:口語交際、習作
語文七色光
選讀單元
全書共8個單元。單元主題分為:質朴純真、大海之歌、藝術家、祖國建設、互相聯系、城鄉美景、感謝科學、介紹北京等。
「閱讀」板塊編有主體課文16篇(每單元2篇);快樂讀書屋16篇(每單元2篇);「能說會寫」板塊編有口語交際8次,習作8次;「語文七色光」8次。
選讀單元編進了8篇文章。
現將五年級下冊教科書編寫思路簡介如下。
一、單元主題及選文。
1主題單元多元整合,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審美能力的培養。
本冊教科書採取主題單元多元整合的方式編寫。8個主題單元中既有描繪祖國現代化建設成就的「祖國建設」單元,又有從自然景觀和傳統文化方面著眼贊美祖國、贊美首都的「城鄉美景」和「介紹北京」等單元;既有歌頌「質朴純真」的人性美的單元主題,又有啟發人觀察、思考問題要能「互相聯系」,深入地進行由表及裡、由此及彼思考的單元主題。
本冊設計的8個主題單元,注重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審美能力的培養。「質朴純真」、「藝術家」、「互相聯系」等單元從人性的純真、人格的完美到觀察、研究問題的思維方式都涉及人文精神范疇,而「大海之歌」、「藝術家」等單元則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選篇內容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寬闊平台,給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感悟,進行體驗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本冊教科書圍繞單元主題進行選篇。每篇課文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如《修鞋姑娘》和《信箱里的花束》贊美了質朴純真的人性美;《常香玉的「小氣」與大方》和《摘掉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則是歌頌了當代我國著名的「人民藝術家」常香玉的德藝雙馨的高風亮節和傑出的工人階級的代錶王進喜忘我的拼搏精神。《滄海日出》和《迷人的天山牧場》則可以使學生在咀嚼文中優美詞句的同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而《烤鴨》和《頤和園》等課文則可以讓學生在了解首都北京深厚的人文積淀的同時,增加他們熱愛首都,熱愛祖國的情懷。
本冊教科書十分注重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給學生提供了盡可能多的感悟、體驗的機會。
閱讀課文後設計了一些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考題。如「說一說滄海日出『美』在哪裡,『壯觀』在哪裡。」「默讀課文,討論討論『泥人張』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的親人、朋友或老師對你有過什麼評價?你是怎樣看待這些評價的?」
在「能說會寫」中也設計了一些富於啟發性的易於引起學生進行說話和寫作興趣的訓練方式。如在「祖國建設」單元內設計的習作題目是《祖國建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變化》。在「城鄉美景」單元內的習作題目是《我最喜愛的景物》,在「感謝科學」單元內的習作題目是《如果發明……有多好》。
3體現時代精神和現代意識。選文內容力求與時代同步,培養學生質朴純真的品格,贊美與人民共命運、在藝術方面追求無止境的人格,引導學生關心祖國與時代的命運,培養欣賞自然美與人文美的興趣。如《常香玉的「小氣」與大方》《大漠升起蘑菇雲》《我愛大海》《北京話》等。
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關注祖國發展的成就,為祖國首都深厚的人文積淀感到自豪。如選入《摘掉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烤鴨》《頤和園》等。
5選文切合高年段學生的心理興趣特點。高年段的學生在心理上已由產生簡單的感受,上升到了富有情感、體驗,追求獨立人格和一定成就的階段。課文《信箱里的花束》和《「美極了」與「糟透了」》就體現了這一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
6突出文學色彩,注重選文題材、體裁和風格的多樣性。本冊教科書除選有一些記敘類的文章外,還選取了詩歌、科技說明文等體裁的文章。在記敘類的文章中,選有記事、寫景、寫人和歷史故事等題材的文章。
7精心選文,力求體現出本冊教科書的新風貌。選文做到精挑細選,除選取了部分經典篇目外,還著力精選時文的精品篇目。這些時文精品篇目占本冊詩文總量的2/3以上。新選篇目均經過悉心推敲,精心加工潤色,使選文行文流暢,語言文字規范,具有較強的情感力量。
二、」閱讀」板塊中語文學習活動的設計
「閱讀」板塊的語文學習活動設計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主體課文後的學習活動;二是「快樂讀書屋」中文前閱讀的提示性導語。這兩部分學習活動設計的主導思路是:注重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有機融合,拓寬學習渠道,開闊知識視野,發展思維。引導學生自覺地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1.主體課文後語文學習活動的設計。
主體課文後的學習活動一般包括以下內容:讀、說、想、練活動,識字、寫字活動,自選詞語等活動。讀、說、想、練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設計:一是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活動;二是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和延伸的活動;三是語文知識技能的落實、掌握並運用的活動。這三個方面的活動因文而異,盡量做到少而精,力求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活動,設計上著眼於引領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課文的精髓所在,鼓勵和啟迪學生進行個性化、創造性閱讀。
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和延伸的活動,大力著眼於架設起課內外溝通的橋梁,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鍛煉他們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准確表達的能力,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經驗中的語文資源,進行聯想和想像。
語文知識技能運用的活動,以課文語言文字的呈現方式為重點,從課文中提煉應知應會的字詞句和典型的語言現象,落實語文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訓練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自選詞語」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積累詞語,逐步養成自覺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的良好學習習慣。
2.「快樂讀書屋」中的文前提示性導語的設計。
「快樂讀書屋」中的詩文選篇,是緊密圍繞單元主題設計的,是對主體課文的補充和擴展。這樣設計能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開闊他們的眼界,多方位地汲取語文的「營養」;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我要讀」的意願;使學生養成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快樂讀書屋」文前提示性導語的設計因文而異,有的是揭示主題,有的是激起興趣,有的是設置懸念,有的是引領到課外。提示性導語力求起到引導學生加強理解、真情感悟和切身體驗的作用。
三、「能說會寫」板塊的設計
「能說會寫」含有兩個方面的內容:口語交際和習作。
1.口語交際的設計。
配合單元主題進行技能訓練,本冊教科書設計了8次口語交際活動。設計遵循情境、互動、應用、生活化的原則,強化口語的交際功能。口語交際活動的設計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本冊口語交際活動自成體系,體現「文語並重」的理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突出了口語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和地位。
(2)口語交際話題的選擇,貼近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使學生感到熟悉、親切、有趣,樂於參與和有話可說,從而收到口語交際活動的實效。
(3)根據話題內容,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成為情境中的「角色」,以激發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積極性。
(4)口語交際是聽與說互動的過程。設計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抓住對方說話內容的要點並迅速作出反應,應答交際的話題。
(5)注重滲透口語交際中情感態度方面的規范,強調要有文明的態度和語言修養。
(6)口語交際的設計還提出同學之間相互評價的要求,這有利於用語的規范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交流合作。
2.習作的設計。
本冊教科書圍繞單元主題共設計了八次習作活動。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習作的設計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佔有廣泛的習作素材,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寫出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情感態度,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樂於動筆表達。
(2)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和創造性的習作活動。本冊習作的設計多是半命題或自主擬題的形式,要求比較寬松,有廣闊的空間供學生充分展示習作的個性化和創造性。
(3)重視習作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意義,引導學生通過習作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和價值觀。
四、「語文七色光」活動的設計
「語文七色光」是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的園地。內容設計上圍繞單元主題,通過多途徑的學習活動,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突出了聽說讀寫的整體發展,課內和課外的溝通,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訓練和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七色光」設計成4個相對獨立的欄目。欄目1是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練習。選用和本單元相關的一些典型、規律性的語言現象,引導學生通過練習認識和掌握這些語言現象和規律,培養語感,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欄目2是「日積月累」。它匯集了多種形式的語言材料,如成語、格言警句、古詩、諺語,擴充了學生接觸語言材料的范圍,以培養學生在學習中自覺積累語言文字素材的良好習慣。欄目3是「知識窗」。這個欄目圍繞單元主題,為學生提供了一些相關的資料,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擴展視野,引發學生求知、探索的慾望。欄目4是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欄目,設有「開心一刻」、「窗外事」、「大家一起來」等幾個小欄目。「開心一刻」旨在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中感到愉悅,培養學生幽默的智慧;「窗外事」、「大家一起來」是綜合性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通過開發語文學習的資源,將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溝通,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感悟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團結合作、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精神。
五、識字、寫字的設計
本冊教科書仍然貫徹「在閱讀中識字」的原則。在主體課文後列出應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快樂讀書屋」中文後列出的漢字,只要求識記,不要求會寫。隨著學習過程的延續而逐步達到識和寫的統一。識字和寫字的原則仍為「多識少寫」,鼓勵學生運用識字的方法更多地增識漢字。
本冊共安排識字160個,要求會寫的字147個。
六、選讀課文單元的設計
本冊教科書的選讀課文單元編排了8篇文章,目的是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選讀課文可以作為單元教學的補充閱讀材料,可用於閱讀欣賞,也可以用其中的一篇帶多篇,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不斷提高語文素養。教師可指導學生略讀選讀課文,也可另外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
第一單元
本單元圍繞主題「質朴純真」編排,展現了古今中外對這一美好品質共同追崇的價值觀,學後如沐春風,令人清新舒懷。從故事情節中把握,從人物形象中感受,從浸透著情感的關鍵詞句中體會,應是本單元閱讀教學的關鍵。「能說會寫」欄目要求圍繞單元主題真情表達、真誠傾吐,指導學生樹立「吐真言,表真情」的寫作態度,從課文中汲取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語文七色光」欄目安排有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積累、擴展、閱讀、綜合性學習等內容,教學中應注意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導練、導學相結合。
建議本單元教材教學時間為9~10課時。
❻ 我最崇拜的人王進喜
我最崇拜的人—母親 有人崇拜電影明星,有人崇拜革命先烈,有人崇拜自己的老師、同學。可是,我崇拜的人卻是她——我平凡的母親。她沒有上過電視,不是家喻戶曉;她沒有像革命先烈一樣沖上前線,保衛祖國;她沒有當過老師,教學生知識。可是,她卻是我最敬愛的母親!是誰,在下雨時為你撐起大傘?是母親;是誰,在你冷的時候為你加衣?是母親;是誰,在你生病時照顧你?是母親。 記得有一次,是一個下雨天,我發燒了,家裡沒人,母親得知我發燒了,就冒著大雨從工作單位趕回來,一道道閃電在她的頭頂上空劃過,可她還是不顧自己的身體奔跑在大馬路上,回到家裡,身上都濕透了,她顧不得換衣服,就來照顧我。我的病好了,母親卻感冒了,我端了一碗水給母親,她開心地笑了。 另一次,在吃飯時,我挑食,只吃一種菜,母親就把每一種菜都夾給我吃,母親這樣對我,但是我知道,母親是為我好,為了餓的營養平衡才這樣做的。我雖然表現得不服氣,可心理還是想:「媽媽你真好!」 母親經常教育我尊老愛幼,對別人要有禮貌,做一個誠實、勇敢、有責任心的人。我母親就是這樣一個讓我喜歡的人,我永遠愛您,媽媽!
❼ 把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是什麼修辭手法
「把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這是一個比喻的修辭手法。又是比喻修辭手法分類中縮喻修辭手法。縮喻的典型例句是「思想像潮水一樣",縮喻成「思想的潮水",再縮喻成「思潮」。
明喻的公式是:甲象乙。
暗喻的公式是:甲是乙。
縮喻的公式是:甲的乙。
縮喻的「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展開句式是「石油工業落後像一頂帽子」。這樣我們就能很明確地看出這是比喻了。
這個例句中還用到了一種修辭方法叫做比喻修辭分類中的「曲喻」。其典型的例句是郭蘭英的歌詞:"麥浪滾滾閃金光「。「麥浪」是一個曲喻,曲在將麥田比喻成麥田的海洋,海洋里才有浪,這就是有了麥浪。例句先把「石油工業落後」比喻成一個人,人才要戴帽子。直接說「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就是曲喻。
相信這個例句,你只要分析到是一個比喻就行了。縮喻和曲喻都需要分析和解答,許多人有都是分析不出來的。
❽ 把中國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是勞動模範的。名言是誰
這句話出自教科版小學語文第十冊中的《摘掉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而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鐵人」王進喜的感人事跡,文中用了「他暗下決心:」來引述王進喜的"我一定要為中國人民爭口氣,把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換句話說,「把我國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這句話並不是誰說的,而是作者認為王進喜暗下的決心。
(8)摘掉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分段擴展閱讀:
建國初期,國內確實缺少石油,而且1958年之後,國內對開採石油的決心非常大,當時上上下下對勘探石油,摘掉「貧油國」的帽子抱有絕對的信心,王進喜肯定也有這個心思,這一點毋庸置疑。
王進喜雖然後期當了隊長,實際上,還是一線的工人,而且威望很高,這主要是因為王進喜做到了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確實贏得了工人們的一直擁戴。從這一點來講,王進喜雖然不能文縐縐的「暗下決心」,但是同樣的想法,還是有的。
❾ 摘掉石油工業的帽子第一段作者運用了什麼結構
在教學閱讀課文《摘掉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一課時,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學生分別提出了:為什麼要摘掉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落後到了什麼程度?要靠誰,靠什麼才能摘掉這頂帽子?摘掉這頂落後的帽子後變成了什麼樣了?進而,我又追問:這頂落後的帽子是戴在誰的頭上的?這幾個問題提得都非常有價值,都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學習課文,做到了帶著問題讀文,讀得有目的。
為了讓課文中凝練准確、含義深刻的詞句在學生的心中鮮活起來,透過文字享受文學審美帶來的愉悅,品味作者的寫作藝術,我利用多媒體觀看有關短片、圖片等資料指導學生學習理解各個自然段,引發學生潛藏的想像和創造思維,在學生的心中生成一幅又一幅恰似電影的畫面,「心系國家」、「不怕困難」、「忘我工作」、「艱苦奮斗」、「這就是鐵人的精神」等詞句在動態的畫面中被一一點亮。
在這充滿感性的氛圍中,我相機將朗讀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進行反復朗讀。讀著這些生動的詞句,學生的腦海里漸漸浮現出王進喜的鮮活畫面,心靈觸摸到詞句背後的溫度——那就是石油工人的鐵人精神!語文課堂是充滿生命力的,教師要深入挖掘文本,真正喚起學生心中真切的情感體驗。
板書設計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利於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突出了教學重點、難點,我覺得雖然內容多一些,形式不是很新穎,但很全面,很實用。
存在不足,我的教學機智有待提高,課堂上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中來。
❿ 我最敬佩的人王進喜
新中國成立後, 廣大工人成了國家的主人, 勞動熱情倍增.振興中華, 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 成了人民群眾共同的願望和行動。被稱為「鐵人」的王進喜就是胸懷祖國、發憤圖強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進喜本來是玉門石油礦普通工人, 可他一心為國分憂.有一次在北京街頭上, 他看到汽車沒油燒, 在車頂上放著大大的煤氣包, 靠燒煤氣行駛.他難過得吃不好睡不著, 心想: 「我是石油工人, 現在國家缺油, 我有責任啊! 」不久, 他被調到大慶, 參加開發新油田的會戰, 他興奮得像有使不完的勁, 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沒有住房, 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壘的簡易棚子里, 吃冷飯, 睡地鋪.鑽井機到了, 可沒有吊車下不了火車, 他一聲吶喊, 帶著工人用繩子拉, 肩膀頂, 終於把機器卸下來運到工地。第一座井架豎起來了, 沒有水灌井, 他和工人們用臉盆、水桶, 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來, 爭分奪秒地開了鑽。發生井噴事故時, 沒有攪拌機, 他縱身跳進泥漿池, 用身體攪拌.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為的是盡快打出石油, 改變祖國石油工業落後的面貌。
因為常年勞累, 飲食沒規律, 王進喜得了嚴重的胃病, 經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說: 「為了拿下大油田, 我寧可少活20 年! 」正是這種鐵人精神, 正是這種為國忘我的勞動, 使得大慶油田很快建成了, 使我國摘掉了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
哇!王進喜可真偉大啊!他為了拿下大油田,寧可少活二十年,這種精神值得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