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香港紅帽子歌舞團

香港紅帽子歌舞團

發布時間:2021-08-02 02:07:49

① 張真菲是哪的人啊她唱過哪些歌

張真菲檔案

姓 名:張真菲
性 別:女
身 高:165
體 重:95
來 自:廣東省
職 業:歌手
星 座:白羊座
年 齡:22
創作才女張真菲獻歌世界盃《我愛貝克漢姆》
歌壇創作才女張真菲6月18日推出最新原創單曲《我愛貝克漢姆》,在德國世界盃比賽正如火如荼期間,與球迷們一起分享世界盃帶來的快樂。
《我愛貝克漢姆》由張真菲親自作詞,同時力邀廣東著名音樂人覃元隆作曲,張真菲首次嘗試編曲並擔任音樂製作。為了讓球迷們在世界盃直播期間盡早能聽到這首歌,張真菲推掉了所有的商業演出,沉迷在音樂里整整三個晝夜,從歌詞創作、編曲、一個字一個音符表達著對世界盃的熱愛,在這個球迷歡呼的節日里,讓我們想起王菲的一首歌---「你快樂,我快樂」!
《我愛貝克漢姆》在音樂製作方面,張真菲可謂用心良苦,整首歌的風格非常流行前衛,音樂元素也比較另類,裡面的電子音效更是獨具一格,應用在整首歌當中,讓球迷們無時無刻的感受足球比賽的現場情景,整首仔細一聽,除了張真菲感性的聲音之外,我感覺更是一首非常難得的流行歌曲,朗朗上口的旋律,絕對讓你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樂中,動情的唱起來,作為球迷,這絕對是一首不能錯過的好歌。
作為2006年中國樂壇頭號新人,張真菲最近發布的一首關於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周傑倫、蔡依林、劉德華、張學友等明星的歌曲《誰來PK超級女聲》受到了網友的熱愛與追捧,MP3下載量在短期內已突破200萬次,迅速風靡網路,人氣急速飈升的張真菲也漸漸浮出水面,據悉,一家擁有楊臣剛、香香、潘曉峰、陳旭、陽一、張振宇、邵雨涵、葉世榮(Beyond樂隊成員)、阿正、孫儷、愛戴等眾多歌手的飛樂唱片目前表示,將欲以簽約時楊臣剛500萬的巨資打造張真菲,張真菲有望繼愛戴之後,簽約飛樂唱片的全方位藝人。

② 中國最早的流行音樂的代表作品和任務是誰啊

黎錦暉 中國流行音樂開山鼻祖,在1927年以一曲《毛毛雨》開創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先河.沒有黎錦暉就沒有今天的流行音樂就沒有聶耳。

什麼人寫了近代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什麼人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歌舞團?
什麼人把爵士樂結合中國民間小調而創造一種全新的漢化爵士樂,「時代曲」? 什麼人發掘了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聶耳?
什麼人為20世紀的中國現代流行音樂開創了所有的路途,卻為人遺忘?
都是一個人。
都是一個名字。
黎錦暉。
黎錦暉出生於19世紀末的湖南,一個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後全都是知名的人物。其中尤其大哥黎錦熙,是語言學專家,以制定注音符號、編輯《國語辭典》而著名。

毛毛雨
作詞:黎錦輝
作曲:黎錦輝
(百代公司,有請黎明暉女士唱毛毛雨)

毛毛雨 下個不停 微微風 吹個不停
微風細雨柳青青 哎喲喲 柳青青
小親親不要你的金 小親親不要你的銀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 哎喲喲 你的心
毛毛雨 不要盡為難 微微風 不要盡麻煩
雨打風吹行路難 哎喲喲 行路難
年輕的郎太陽剛出山 年輕的姐荷花剛展瓣
莫等花殘日落山 哎喲喲 日落山
毛毛雨 打濕了塵埃 微微風 吹冷了情懷
雨息風停你要來 哎喲喲 你要來
心難耐等等也不來 意難捱再等也不來
又不忍埋怨我的愛 哎喲喲 我的愛
毛毛雨 打得我淚滿腮 微微風 吹得我不敢把頭抬
狂風暴雨怎樣安排 哎喲喲 怎樣安排
莫不是有事走不開 莫不是生了病和災
猛抬頭 走進我的好人來 哎喲喲 好人來

《毛毛雨》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

《毛毛雨》,是我們今天能夠聽到的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也是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唱歌的人叫黎明暉,那年19歲。黎明暉1909年出生,12歲登台演出,13歲拍電影,是中國第一代歌星影星,說起黎明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七、八十歲的人都唱過她的歌,黎明暉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搖籃明月歌舞團主持人黎錦暉的女兒,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行一時。 黎氏家族是中國流行音樂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群人。黎錦輝創作的歌曲總是先讓女兒來唱,這樣便成就了黎明暉,使她成為中國歌壇的第一位流行歌星。其實她電影界也很有名的,她是和阮玲玉,蝴蝶是當時四大天王,1925年黎明暉初涉影壇,首演電影《不堪回首》,以後相繼主演了《戰功》、《小廠主》、《花好月圓》、《柳暗花明》等影片,1938年主演《鳳求凰》後退出影壇。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有個節目,采訪過黎明暉的兒子陸震東,他很風趣的說到:「那個時候只是小妹妹形象。就是剪一個短發,劉海這個發型,那麼這個小妹妹形象,這個小妹妹那個時候很出名,上海人都知道。那個時候寫信給我媽媽,不要寫地址,畫過圖像她能收到,在那個時候真的神了。」黎明暉,她以自己的歌聲為中國的現代流行音樂拉開了帷幕,她與她的歌聲一起成為了永不磨滅的經典記憶,而她成就的那段沉香,也成為了中國流行音樂最早的滋味。 這位曾經算是在上海灘乃至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手在2003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說起這首歌,他的詞曲作者就是黎明暉的父親黎錦暉,他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創作的大師級人物,1921年,他帶著推行白話文國語的重任來到上海,然而,他卻在這里,成為了中國流行歌曲的開創者。從1922年黎錦暉創建明月音樂社開始,開創了流行樂曲創作和歌舞演出的先河。1930年創辦的明月歌舞劇社更是成為了中國流行歌曲和幾代歌星的搖籃。

舊上海無疑是很多人的夢想家園。十里洋場上的那些燈紅酒綠、風花雪月,把往昔的浮華和榮耀一直閃爍到今天,現在回想起那個年代的上海音樂,總是讓人沉迷不已。雖然幾十年過去了,風景雖已被歷史風干,但倚風景而立的依舊是那些鮮活的面孔,還有各自精彩的傳奇。在上海所有的傳奇裡面,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那部分最為精彩,成就了上海百年城市歷史中最華麗的一幕光影,最濃郁的一段沉香,幾十年過去了,曾經風靡上海灘的名人們已不在,但那段沉香卻留了下來,直到今天,還是一種風情,一個別致。

黎明暉與父親黎錦暉
黎錦輝與《何日君再來》

黎錦輝出生於19世紀末的湖南,一個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後都是知名人物。特別是大哥吳錦熙,是著名的語言學家。

黎錦輝的「中華歌舞專修學校」

1916年到1926年,黎錦輝在北京。他參與了中國現代第一批白話文國語教科書的編輯和出版;參與了中國最早也最長壽的兒童刊物《小朋友》的編輯與出版;他寫了中國第一出兒童歌舞劇;還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禁忌,讓他的女兒黎明暉成為那個時代第一位登台表演的女性。

1927年到1936年,黎錦輝開設了「中華歌舞專修學校」。他參考日本寶冢歌舞團,把「標准人體之美從封建教條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黎錦輝被戴上「黃色音樂」的帽子,也由此開始。

黎錦輝的舞校培養出來的音樂、電影人才在當時都紅極一時。他還拔擢了兩個人:一個原名周小紅,後來經他改名為周璇;另一個是聶守信,後來以聶耳為名,為電影《風雲兒女》寫了插曲《義勇軍進行曲》,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29年,北伐軍開進上海,黎錦輝遭到租界和北伐軍雙方的政治擠壓,被迫率領舞校到東南亞各國巡迴演出。這趟巡迴演出造成空前成功和轟動,但結果黎錦輝卻因為學員紛紛被當地挖角而困守新加坡。他為了賺取回國路費,於短期內一口氣寫了100首「家庭愛情歌曲」,接洽給上海各書局出版,結果不但有錢回國,還展開了事業的新局面。他這一出手,使他站上了中國流行歌曲界無以倫比的一個高度,各大唱片公司無不以邀約黎錦輝作曲的音樂為最高目標。他因此而錄制了數百張唱片。1932年,《大晚報》舉辦的上海首屆三大播音歌星評選活動的100多首參賽歌曲中,有90%的歌是黎錦輝所寫。

開創「時代曲」

黎錦輝的流行音樂,在中國音樂的歷史上完全是全新的走向。他在創作時困守新加坡,手邊沒有任何資料,所以不論古今中外各家詩詞、西洋詩歌、民間小調、土風舞曲,全都拿來為我所用。於是,他就開創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流行時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時代曲。」他的創作與別人的跟進,形成一股巨流,和歌星、電台、電影、歌廳、雜志、八卦等形成一個共生體、互生體,成為整個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化的代表。《何日君再來》雖然不是黎錦輝本人的作品,卻正是那個時代流行音樂的最佳縮影。

很多人是因為鄧麗君才知道《何日君再來》。其實,這首歌已經有70年歷史了。這首歌原來是1938年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周璇主唱。這部電影不怎麼樣,但這首歌卻驚動萬教,成為中國近代流行音樂史,甚至近代史上意義深遠的一首歌。這首「時代曲」的代表作,曾經被稱為「靡靡之音」,各方力量都欲除之而後快。但這首歌,卻展現了難以言述的生命力。

一百年的歌聲

黎錦輝個人在上海的時代,大致結束於1936年。他堅持的理想主義不適合於經營一個商業上成功而能累積的娛樂事業,加上政治與軍警勢力的壓迫、文化界的攻擊、黑道的脅迫與掠奪,更為了不為日軍所用,在日軍佔領上海前夕,他下定決心,離開上海,告別他創造的音樂世界。但他培養的人才,繼續主導了整個四五十年代的上海音樂與電影界。

2004年春節,中央電視台播出紀錄片《一百年的歌聲》,開篇就響起了黎錦輝的《毛毛雨》的旋律。這首歌已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發展概況 】

中國流行音樂奠基人-黎錦暉
黎錦暉(1891-1967)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

黎錦暉生於湖南湘潭,自幼學習古琴和彈撥樂器。家鄉民間音樂和當地流行的湘劇、花鼓戲、漢劇等戲劇音樂對他影響至深。1927年,他創辦了「中華歌舞學校」,後又組建「中華歌舞團」。1929年組織「明月歌舞團」,並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團」並入聯華影業公司。1949年後,他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1967年逝世於上海。

黎錦暉青年時代醉心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攜手共進。基於這種認識,他創作了大量兒童歌劇、歌舞及歌曲。這些作品,不僅在大陸風靡一時,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憐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傳極廣。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以保護兒童創造才能、反對封建教育為主題,文字通俗易懂,音樂語言簡練、生動、明快,繼承和發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導的學堂樂歌的傳統。同時,他又是運用民間音樂素材的能手。在這些兒童歌曲里,民歌、小調、曲牌等均成為創作的素材。在歌曲創作民族化方面,黎錦暉無疑是一個先行者。

繼兒童歌舞之後,黎錦暉轉入了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黎錦暉轉入流行音樂創作並獲得了成功有其相應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上海已具備資本主義商業化都市的特徵,西方特別是美國流行音樂通過舞廳、電影、廣播等媒介流入中國。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現對流行音樂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樂便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1928年,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去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與他的兒童歌舞一起成為主要節目。1929年,由於經費困難滯留於新加坡無法回國,他遂接受一家書局的訂貨,短期內編寫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別快車》等歌曲即成於此時,大獲成功。

「明月歌舞團」是中國流行樂發展中一個重要團體。中國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嚴華,流行音樂作家如黎錦光、姚敏都在這個團里。聶耳也是從這里走上音樂創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間,黎錦暉還為《人間仙子》等十幾部電影配樂,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時,他也搞舞廳音樂,把民間旋律爵士化。當時的「百代」、「勝利」等唱片公司大量錄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旋律與西洋舞曲節奏相結合。在當時,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國爵士樂的風格。上舉《毛毛雨》、《桃花紅》、《特別快車》等作品格調不高,有的相當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當時即受到廣泛批評。聶耳就曾撰文斥責這些作品。可以說,中國流行音樂起步之初並沒有走一條健康之路。除內容平庸外,音樂上的粗製濫造,演唱上的賣弄風情、嗲聲嗲氣都為其後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但他在處理流行音樂中外來形式與民族傳統關繫上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後人借鑒的。

三、救亡群眾歌曲創作及進步音樂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創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侵華事實造成民族危機感的空前高漲。伴隨著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群眾性的救亡歌詠活動。廣大進步音樂工作者創作了大批救亡歌曲。從而奠了我國歌曲創作的另一走向。

聶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兩年左右的時間里,他所寫的30餘首歌曲絕大部分是廣為流傳的成功之作。《畢業歌》、《新女性》、《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是他在進行曲方面具有開拓性貢獻的作品。《飛花歌》、《塞外村女》等則是民歌風抒情歌曲中很有特點的作品。

在救亡歌詠活動中,還可以舉出像《大刀進行曲》(麥新詞曲)、《到敵人後方去》(冼星海曲)、《游擊隊歌》(賀綠汀詞曲)等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這一時期奠定的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日後稱為隊列歌曲)已表現出成熟的中國民族特點,如較少採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聲音階為主;旋律多級進,富於抒情性等等。

與此同時,進步音樂工作者也介入了以電影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樂創作活動。如聶耳的《告別南洋》、《梅娘曲》、《鐵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漁光曲》、《王老五》,賀綠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漢光詞)、《春天裡》(關露、賀綠汀詞)、《秋水伊人》及劉雪庵的《何日君再來》(貝林詞)等都是為進步電影所作的插曲。

總之,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的歌曲創作除少數藝術歌曲外,大致可分為兩支。一支是以黎錦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另一支是以聶耳、冼星海等人為代表的群眾性歌曲。流行音樂以西方流行音樂形式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與西產大小調式化的兩種趨向,群眾性歌曲以西方進行曲及民歌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和進行曲化的兩種趨向。至此完成的類型分化奠定了日後群眾性歌曲創作的基本態勢。

③ 張愛玲在談跳舞想說什麼

中國是沒有跳舞的國家。從前大概有過,在古裝話劇電影里看到,是把雍容揖讓的兩只大袖子徐徐伸出去,向左比一比,向右比一比;古時的舞女也帶著古聖賢風度,雖然單調一點,而且根據唐詩「舞低楊柳樓心月」,似乎是較潑辣的姿態,把月亮都掃下來了,可是實在年代久遠,「大垂手」「小垂手」究竟是怎樣的步驟,無法考查了,憑空也揣擬不出來。明朝清朝雖然還是籠統地歌舞並稱,舞已經只剩下戲劇里的身段手勢。就連在從前有舞的時候,大家也不過看看錶演而已,並不參加。所以這些年來,中國雖有無數的人辛苦做事,為動作而動作,於肢體的流動里感到飛揚的喜悅,卻是沒有的。(除非在背人的地方,所以春宮畫特別多。)浩浩盪盪的國土,面沒有山水歡呼拍手的氣象,千年萬代的靜止,想起來是可怕的。中國女人的腰與屁股所以生得特別低,背影望過去,站著也像坐著。
然而現在的中國人很普遍地跳著社交舞了。有人認為不正當,也有人為它辯護,說是藝術,如果在裡面發現色情趣味,那是自己存心不良。其實就普通的社交舞來說,實在是離不開性的成分的,否則為什麼兩個女人一同跳就覺得無聊呢?
裝扮得很像樣的人,在像樣的地方出現,看見同類,也被看見,這就是社交。話說多了怕露出破綻,一直說著「今天天氣哈哈哈」,這「哈哈哈」的部分實在是頗為吃力的;為了要避免交換思想,所以要造出各種談話的替代品,例如「手談」。跳舞是「腳談」,本來比麻將、撲克只有好,因為比較基本,是最無妨的兩性接觸。但是裡面藝術的成分,如果有的話,只是反面的:跳舞跳得好的人沒有惡劣重拙的姿態,不踩對方的腳尖,如此而已。什麼都講究一個「寫意相」,所以我們的文明變得很淡薄。
外國的老式跳舞,也還不是這樣的,有深艷的感情,契調夫小說里有這么一段,是我所看見的寫跳舞最好的文章:

……她又和一個高大的軍官跳波蘭舞;他動得很慢,彷彿是著了衣服
的死屍,縮著肩和胸,很疲倦地踏著腳。——他跳得很吃力的,而她又
偏偏以她的美貌和赤裸裸的頸子鼓動他,刺激他;她的眼睛挑撥的燃起火
來,她的動作是熱情的,他漸漸的不行了,舉起手向著她,死板得同國王
一樣。
看的人齊聲喝采:「好呀! 好呀!」
但是,漸漸的那高大的軍官也興奮起來了;他慢慢地活潑起來,為她
的美麗所克服,跳得異常輕快,而她呢,只是移動她的肩部,狡猾地看著
他,彷彿現在她傲了王後,他做了她的奴僕。

現在的探戈,情調和這略有點相像,可是到底不同。探戈來自西班牙。西班牙是今窮地方,初發現美洲殖民地的時候大闊過一陣,闊得荒唐閃爍,一船一船的金銀寶貝往家裡運。很快地又敗落下來,過往的華美只留下一點累贅的回憶,女人頭上披的黑累絲紗,頭發上插的玳瑁嵌寶梳子;男人的平金小褂,鮮紅的闊腰帶,毒葯,巴首,拋一朵玫瑰花給鬥牛的英雄——沒有羅曼斯,只有羅曼斯的規矩。這誇大,殘酷,黑地飛金的民族,當初的發財,因為太突兀,本就有噩夢的陰慘離奇,現在的窮也是窮得不知其所以然,分外地絕望。他們的跳舞帶一點凄涼的酒意,可是心裡發空,再也灌不醉自己,行動還是有許多虛文,許多講究。永遠是循規蹈矩的拉長了的進攻迴避,半推半就,一放一收的拉鋸戰,有禮貌的淫盪。
這種啰嗦、現代人是並不喜歡的,因此探戈不甚流行,舞場里不過偶然請兩個專家來表演一下,以資點綴。
美國有一陣子舉國若狂跳著 Jitterbug①(翻譯出來這種舞可以叫做「驚蟄」),大家排隊開步定像在幼稚園的操場上,走幾步,擎起一隻手,大叫一聲「哦咦
!」叫著,叫著,興奮起來,拚命踢跳,跳到筋疲力盡為止。倦怠的交際花,商人,主婦,都在這里得到解放,返老還童了,可是頭腦簡單不一定是稚氣。
孩子的跳舞並不是這樣的,倒近於伊莎多娜·鄧肯②提倡的自由式,如果有格律,也是比較悠悠然的。

①Jitterbug,吉特巴舞,一種隨著爵士音樂節拍跳的快速舞。
②伊莎多娜·鄧肯(Lsadora Duncan,1878-1927),美國女舞蹈家,現代舞派創始人,

印度有一種瘋狂的舞,也與這個不同,舞者劇烈地抖動著,屈著膝蓋,身子矮了一截,兩腿不知怎樣絞來絞去,身子底下燒了個火爐似地,坐立不安。那音樂也是癢得難堪,高而尖的,抓爬的聒噪。歌者嘴裡就像含了熱湯,喉嚨顫抖不定。這種舞的好,因為它彷彿是只能如此的,與他們的氣候與生活環境相諧和,以此有永久性。地球上最早開始有動物,是在泥沼里。那時候到處是泥稻,終年濕熱。樹木不生,只有一叢叢壯大的厚葉子水草。太陽炎炎曬在污黑的水面上,水底有小的東西囊動起來了,那麼劇烈的活動,可是沒有形式,類如氣體的蒸發。看似齷齪,其實只是混油。齷齪永遠是由於閉塞,由於局部的死;那樣元氣旺盛的東西是不齷齪的。這種印度舞就是如此。
文明人要原始也原始不了;他們對野蠻沒有恐怖,也沒有尊敬。他們自以為他們疲倦了的時候可以躲到孩於里去,躲到原始人里去,疏散疏散,其實不能夠——他們只能在愚蠢中得到休息。
我在香港,有一年暑假裡,修道院附屬小學的一群女孩搬到我們宿舍里來歇夏。飯堂里充滿了自制服的汗酸氣與帆布鞋的濕臭,飯堂外面就是坡斜的花園,水門汀道,圍著鐵欄桿,常常銑欄桿外只有霧或是霧一樣的雨,只看見海那邊的,抹青山。我小時候吃飯用的一個金邊小碟子,上面就描著這樣的眉彎似的青山,還有綠水和船和人,可是漸漸都磨了去了,只剩下山的青。這碟子和一雙紅骨筷,我記得很清楚,看到眼前這些孩子的苦惱,雖然一樣地討厭她們,有時候也覺得漠漠的悲哀。她們雖然也成天吵壤著,和普通小孩沒有什麼不同,只要一聲叱喝,就統統不見了,彷彿一下子給抹掉了,可是又抹不幹凈,清空的飯堂里,黑白方磚上留著橫七豎八的鞋印子和濕陰陰的鞋臭。她們有一隻留聲機,天到晚開唱同樣的一張片子,清朗的小女子的聲音唱著:

我母親說的,
我再也不能
和吉卜西人①
到樹林里去。
①吉卜西人,通譯吉卜賽人(Gypsy),一個過著游盪生活的民族。原住印度北部,10世紀前後開始流浪到世界各處。

最快樂的時候也還是不準,不準,一百個不準。大敞著飯堂門,開著留聲機,外面陡地下起雨來,啪啪的大點打在水門汀上,一打一個烏痕。俄國女孩納塔麗亞跟著唱片唱:「我母親說的,我再也不能……」兩臂上伸,一扭一扭在雨中跳起舞來了。大家笑著喊:「納塔麗亞,把耳朵動給我們看!」納塔麗亞的耳朵會動。她和她嬸婉瑪麗亞都是孤兒,給個美國太太揀去,養到五六歲,大人回國去,又把她們丟給此地的修道院。在美國人家裡似乎是非常享福的,自己也不明白怎樣會落到這凄慘的慈善的地方,常常不許做聲,從腥氣的玻璃杯里喝水,麵包上敷一層極薄的談紅果醬,背誦經文,每次上課下課全班紳絛下跪做禱告。納塔麗亞蒼白的小長臉上,綠眼睛狹窄地一笑,顯得很皮賴。像普通的爛污的俄國女人,她脾氣好而邀通,常常挨打,她婉婉瑪麗亞比較懂事,對上頭人知道恭順,可是大藍眼睛裡也會露出鈍鈍的狠毒。瑪麗亞生著美麗的小凸臉,才來的時候,聽說有一頭的金黃鬈發,垂到腳跟,修道院的尼僧因為梳洗起來太麻煩,給她剪了去。
有一次我們宿舍里來過賊,第二天早上發現了,女孩們興奮地樓上樓下跑,整個的暑假沒有這么自由快樂過。她們擁到我房門口問:「愛玲小姐,你丟了什麼嗎?」充滿了希望,彷彿應當看見空房間。我很不安地說沒丟什麼。
還有個暹羅①女孩子瑪德蓮,家在盤谷,會跳他們家鄉祭神的舞,纖柔的棕色手腕,折斷了似地別到背後去。廟宇里的舞者都是她那樣的十二三歲的女孩,尖尖的棕黃臉刷上白趟,臉是死的,然而下面的腰腿手臂各有各的獨立的生命,翻過來,拗過去,活得不可能,各自歸榮耀給它的神。然而家鄉的金紅焰赫的神離這里很遠了。瑪德鏈只得盡力照管自己,成為狡黠的小奴才。

① 暹羅,泰國的舊稱。下文中的盤谷,即曼谷(Bangkk),泰國的首都。

除開這些孩子,我們自己的女同學,馬來亞來的華僑,大都經過修道院教育。談黑臉,略有點跑牙的金桃是嬌生慣養的,在修道院只讀過半年書,吃不了苦。金桃學給大家看馬來人怎樣跳舞的:男女排成兩行,搖擺著小步小步定,或是僅只謠擺;女的捏著大手相子悠悠揮灑,唱道:「沙揚啊!沙揚啊!」抄揚是愛人的意思;歌聲因為單調,更覺得太平美麗。那邊的女人穿洋裝或是短襖長褲,逢到喜慶大典才穿旗袍。城中只有一家電影院,金桃和其他富戶的獨娘每晚在戲園子里遇見,看見小婉妹穿著洋裝,嘴裡並不做聲,急健在開演前趕回家去換了洋裝再來。她生活里的馬來亞是在蒸網的野蠻的底於上盞一層小家氣的文明,像一床太小的花洋布棉被,蓋住了頭,蓋不住腳。
從另一個市鎮來的有個十八九歲的腦娘,叫做月女,那卻是非常秀麗的,潔白的圓圓的臉,雙眼皮,身材微豐。第一次見到她,她剛到香港,在宿舍的浴室里洗了澡出來,痱子粉噴香,新換上白底小花的睡衣,胸前接著小銀十字架,含笑鞠躬,非常多禮。她說:「這里真好。在我們那邊的修道院里讀書的時候,洗澡是大家一同洗的,一個水門汀的大池子,每人發給一件白罩衫穿著洗澡。那罩衫的式樣……」她掩著臉吃吃笑起來,彷彿是難以形容的。「你沒看見過那樣子——背後開條縫,寬大得像蚊帳。人站在水裡,把罩衫擼到膝蓋上,偷偷地在罩衫底下擦肥皂。真是……」她臉上時常有一種羞恥傷慟的表情,她那清秀的小小的風眼也起了紅銹。她又說到那修道院,園子里生著七八丈高的筆直的椰子樹,馬來小孩很快地盤呀盤,就爬到頂上采果子了,簡直是猴子。不知為什麼,就說到這些事她臉上也帶著羞恥傷慟不能相信的神氣。
她父親是商人,好容易發達了,蓋了座方方的新房子,全家搬進去住不了多時,他忽然談上了個不正經的女人,把家業拋荒了。
「我們在街上遇見她都遠遠地吐口唾沫。都說她一定是懂得巫魘的。」
「也許……不必用巫魘也能夠……」我建議。
「不,一定是巫魘!她不止三十歲了,長得又沒什麼好。」
「即使過了三十歲,長得又不好,也許也……」
「不,一定是巫魘,不然他怎麼那麼昏了頭,回家來就打人——前兩年我還小,給他抓住了辮子把頭往牆上撞。」
會妖法的馬來人,她只知道他們的壞。「馬來人頂壞 !騎腳踏李上學去,他們就喜歡追上來撞你一撞!」
她大哥在香港大學讀書,設法把她也帶出來進大學。打仗的時候她哥哥囑托炎櫻與我多多照顧她,說:「月女是非常天真的女孩子。」她常常想到被強奸的可能,整天整夜想著,臉色慘白浮腫。可是有一個時期大家深居簡出,不大敢露面,只有她一個人倚在陽台上看排隊的兵走過,還大驚小怪叫別的女孩子都來看。
她的空虛是像一間空關著的,出了霉蟲的白粉牆小房間,而且是陰天的小旅館——華僑在思想上是無家可歸的,頭腦簡單的人活在一個並不簡單的世界裡,沒有背景,沒有傳統,所以也沒有跳舞。月女她倒是會跳交際舞的,可是她只肯同父親同哥哥跳。
在上海的高尚仕女之間,足尖舞被認為非常高級的藝術。曾經有好幾個朋友這樣告訴我:「……還有那顏色!單為了他們服裝布景的顏色你也得去看看!那麼鮮明——你一定喜歡的。」他們的色彩我並不喜歡,因為太在意想中。陰森的盜窟,照射著藍光,紅頭巾的海盜,激驚的難女穿著白抱,回教君王的妖紀,黑紗衫上釘著蛇鱗亮片。同樣是廉價的東西,這還不及我們的香煙畫片來得親切可念,因為不是我們的。後宮春色那一幕,初開幕的時候,許多舞女扮出各種姿態,凝住不動,嵌在金碧輝煌的布景里,那一剎那的確有點像中古時代僧侶手抄書的插畫,珍貴的「泥金手稿」,細碎的金色背景,肉紅的人,大紅,粉藍的點綴。但是過不了一會,舞女開始跳舞,空氣即刻一變,又淪為一連串的香煙畫片了。我們的香煙畫片,我最喜歡它這一點;富麗中的寒酸。畫面用上許多金色,凝妝的美人,大喬二喬,立在潔凈發光的方磚地上,旁邊有朱漆大柱,錦綉簾幕,但總覺得是窮人想像中的富貴,空氣特別清新。我喜歡反高潮——艷異的空氣的製造與突然的跌落,可以覺得傳奇里的人性呱呱啼叫起來。可是足尖舞里的反高潮我不能夠原諒;就坐在最後一排也看得見俄羅斯舞女大腿上畸形發達的球狀的筋,那緊硬臃腫的白肉。也替她們擔憂,一個不小心,落腳太重,會咚地一響。
舞劇《科賽亞》,根據拜倫的長詩;用舞來說故事,也許這種故事是特別適宜的,就在拜他的詩里也充滿了風起雲涌的動作。但是這里的動作,因為要弄得它簡單明了,而又沒有民間傳說的感情作底於,結果很淺薄。被掠賣的美人,像籠中的鳥,絕望地亂飛亂擅。一身表情,而且永遠是適當的表情,所以無味而且不真實。真實往往是不適當的。譬如《紅樓夢》高鶚續成的部分,與前面相較,有一種特殊的枯寒的感覺,並不是因為賈家敗落下來了,應當奄奄無生氣,而是他定得不夠好的緣故。高鶚所擬定的收場,不能說他不合理,可是理到情不到,裡面的情感僅僅是 sentiments①,不像真的。

①sentiments,這里是「觀念」的意思。

《科賽亞》里的英雄美人經過許多患難,女的被獻給國王,王妃怕她奪寵,放她和她的戀人一同逃走。然而他們的小船在大風浪里沉沒了。最後一幕很短,只看到機關布景,活動的誨濤,天上的雲迅速往後移,表示小舟的前進。船上擠滿了人,搶救危亡之際也還手忙腳亂擺了兩個足尖舞的架勢,終於全體下沉,那樣草草的悲壯結局在我看來是非常可笑的。機關布景,除了在滑稽歌舞雜耍(Vaudeville)裡面,恐怕永遠是吃力不討好。看慣了電影里的風暴,沉船,戰爭,火災,舞台上的直接表現總覺得欠真實。然而中國觀眾喜歡的也許正是這一點。話劇《海葬》就把它學了去,這次沒有翻船,船上一大群人之間跳下了兩個,撲略蹬在台板上,波濤洶涌,齊腰推動著,須央,方才一蹲身不見了。船繼續地往前劃,觀眾受了很大的震動起身回家。據說非得有這樣的東西才能夠把他們送走,不然他們總以為戲還沒有完。
印度舞我只看過一次。舞者陰蒂拉·黛薇並不是印度人,不知是中歐哪一個小國里的,可是在印度經過特別訓練,以後周遊列國,很出名。那一次的表演是非正式的,台很小,背景只是一塊簡陋的幕,可是那瘦小的婦人合著手坐在那裡,盤起一隻腿,腳擱在膝蓋上,靜靜垂下清明的衣折,卻真有天神的模樣。許久,她沒有動。印度的披紗,和希臘的古裝相近,這女人非但沒有希臘石像的肉體美,而且頭太大,眼睛太小,堅硬的小癟嘴,已經見得蒼老,然而她的老沒有年歲的,這樣坐著也許有幾千年。望到她臉上有一種冷冷的恐怖之感,使人想起蕭伯納的戲《長生》(「Back to Methuselah」,)①戲里說將來人類發展到有一天,不是胎生而是卵生,面且兒童時期可以省掉了,蛋里孵出來的就是成熟的少男少女,大家跳舞作樂戀愛畫圖塑像,於四年之內把這些都玩夠了,厭倦於一切物質的美,自己會走開去,思索艱深的道理。這樣可以繼續活到千萬年,僅僅是個生存著的思想,身體被遺忘了,風吹日曬,無分男女,都是黑瘦,直條條的,腰間圍一塊布。未滿四歲的青年男女把他們看作怪物,稱他們為「古人」。雖有「男性的古人」與「女性的古人」之分,看上去並沒多少不同。他們研究數理科學貫通到某一個程度,體質可以自由變化,隨時能夠生出八條手臂;如果要下山,人可以癱倒了成為半液體,顧著地勢流下去。陰蒂拉·黛薇的舞,動的部分就有那樣的感覺。她掐著手指,並著兩指,翹起一指,迅疾地變換著,據說每一個手勢在婆羅門教的傳統里都有神秘的象徵意義,但據我看來只是表示一種對於肢體的超人的控制,彷彿她的確能夠隨心所欲長出八條手臂來。

①"Back to Methuselah",直譯《回到麥修徹拉》。Methuselah,麥修徹拉,(聖經)中的長壽者。

第二支舞,陰蒂拉·黛薇換了一條淺色的被紗,一路拍著手跳出來,踢開紅黃相間的百褶裙,臂上金釧鏗鏘,使人完全忘記了她的老丑。圓眼殊閃閃發光,她是古印度的少女,得意揚揚形容給大家看她的情人是什麼模樣,有多高,肩膀有多寬,眼睛是怎樣的,鼻子,嘴,胸前佩著護心鏡,腰間帶著劍,笑起來是這樣的;生起氣來這樣的……描寫不出,描寫不出——你們自己看罷!他就快來了,就快來了。她屢次跑去張看,攀到樹上隙望,在井裡取水灑在臉上,用簪子蘸了銅質混合物的青液把眼尾描得長長的。
陰蒂拉·黛薇自己編的有一個節目叫做「母親」,跳舞里加入寫實主義的皮毛,很受歡迎,可是我討厭它。死掉了孩子的母親憫佣地走到神憲前跪拜,回想著,做夢似地搖著空的搖籃,終於憤怒起來,把神憲推倒了,砰地一聲,又震驚於自己的叛道,下跪求饒了。題材並不壞,用來描寫多病多災的印度,印度婦女的迷信與固執的感情,可能有一種深而狹的悲慘。可是這里表現的只有母愛——應當加個括弧的「母愛」。母愛這大題目,像一切大題目一樣,上面做了太多的濫調文章。普通一般提倡母愛的都是做兒子而不做母親的男人,而女人,如果也標榜母愛的話,那是她自己明白她本身是不足重的,男人只尊敬她這一點,所以不得不加以誇張,渾身是母親了。其實有些感情是,如果時時把它戲劇化,就光剩下戲劇了;母愛尤其是。
提起東寶歌舞團,大家必定想起廣告上的短褲子舞女,歪戴著雞心形的小帽子。可是她們的西式跳舞實在很有限,永遠是一排人聯臂立正,向右看齊,屈起一膝,一踢一踢;嗆的一聲鑼響,把頭換一個方向,重新來過;進去換一套衣服,又重新來過。西式節目常常表演,聽說是因為中國觀眾特別愛看的緣故。我只喜歡她們跳自己的舞,有一場全體登台,穿著明麗的和服,排起隊來,手搭在前面人的背上,趔趄著腳,碎步行走,一律把頭左右搖晃,活絡的頸於彷彿是裝上去的,整個地像小玩具,「絹制的人兒」。把女人比作玩具,是侮辱性的,可是她們這里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好玩的東西,一顆頭可以這樣搖那樣搖——像小孩玩弄自己的腳趾頭,非常高興而且詫異。日本之於日本人,如同玩具盒的紙托子,挖空了地位,把小壺小兵嵌進去,該是小壺的是小壺,該是小兵的是小兵。從個人主義者的立場來看這種環境,我是不贊成的,但是事實上,把大多數人放進去都很合適,因為人到底很少例外,許多被認為例外或是自命為例外的,其實都在例內。社會生活的風格化,與機械化不同,來得自然,總有好處。由此我又想到日本風景畫里點綴的人物,那決不是中國畫里飄飄欲仙的漁翁或是拄杖老人,而是極家常的;過橋的婦女很可能是去接學堂里的小孩。畫上的顏色也是平實深長的,藍塘綠柳樹,淡墨的天,風調雨顧的好年成,可是正因為天下太平,個個安分安己,女人出嫁,伺候丈夫孩子,梳一樣的頭,說一樣的客氣話,這裡面有一種壓抑,一種輕輕的哀怨,成為日本藝術的特色。
東寶歌舞團還有一支舞給我極深的印象,「獅與蝶」。舞台上的獅子由人扮,當然不會太寫實。中國的舞獅子與一般石獅子的塑像,都本像獅子而像叭兒狗,眼睛滾圓突出。我總疑心中國人見到的獅子都是進貢的,匆匆一瞥,沒看仔細,而且中國人不知為什麼特別喜歡創造怪獸,如同麒麟之類——其實人要創造,多造點房子瓷器衣料也罷了,造獸是不在行的。日本舞里扮獅子的也好好地站著像個人,不過戴了面具,大白臉上塗了下垂的彩色條紋,臉的四周生著朱紅的鬃毛,腦後拖著蓬鬆的大紅尾巴,激動的時候甩來甩去。「獅與蝶」開始的時候,深山裡一群蝴蝶在跳舞,兩頭獅子在正中端坐,鑼鼓聲一變,獅子甩動鬃尾立起來了,的確有獅子的感覺,蝴蝶紛紛驚散;像是在夢幻的邊緣上看到的異像,使人感到華美的,玩具似的恐怖。
這種恐怖是很深很深的小孩子的恐怖。還是日本人頂懂得小孩子,也許因為他們自己也是小孩。他們最偉大的時候是對小孩說話的時候。中國人對小孩的態度很少得當的。外國人老法一點的是客氣而疏遠,父母子女彷彿是事務上的結合,以冷談的禮貌教會了小孩子說:「我可以再吃一片嗎?我可以帶小熊睡覺嗎?」新法的父親未結婚先就攻讀兒童心理學,研究得越多越發慌,大都偏於放縱,「親愛的,請不要毀壞爸爸的書,」那樣懇求著;吻他早安,吻他晚安,上學吻他,下課吻他。兒歌里說,「小女孩子是什麼做成的?糖與香料,與一切好東西。」可是兒童世界並不完全是甜甜蜜蜜,光明玲斑,「小朋友,大家攙著手」那種空氣。美國有一個革命性的美術學校,鼓勵兒童自由作畫,特殊的作品中有一張人像,畫著個爛牙齒戴眼鏡的壞小孩,還有一張,畫著紅紫的落日的湖邊,兩個團頭團腦的陰黑的鬼;還有一張,全是重重疊疊的小手印子,那真是可怕的。
日本電影《狸官歌聲》裡面有個女仙,白木蓮老樹的精靈,穿著白的長衣,分披著頭發,蒼白的,太端正的蛋形小臉,極高極細的單調的小嗓子,有大段說白,那聲音盡管嬌細,聽了叫人背脊上一陣陣發冷。然而確實是仙不是鬼,也不是女明星,與《白雪公主》卡通片里葡萄於廣告式的仙女也大不相同。神怪片《狸宮歌聲》與狄斯耐的卡通同是幻麗的童話,狄斯耐的《白雪公主》與《木偶奇遇記》是大人在那裡卑躬屈節討小孩喜歡,在《狸宮歌聲》里我找不出這樣的痕跡。
有一陣子我常看日本電影,最滿意的兩張是《狸宮歌聲》(原名《狸御殿》)與《舞城秘史》(原名《阿波之踴》)。有個日本人藐視地笑起來說前者是給小孩子看的,後者是給沒受過教育的小姐們看的,可是我並不覺得慚愧。《舞城秘史》的好,與它的傳奇性的愛仇交織的故事絕不相干。固然故事的本身也有它動人之點,父親被迫將已經定了親的女兒送給有勢力的人作妄,辭別祖先。父親直挺挺跪著,含著眼淚,顫聲訴說他的不得已,女兒跪在後面,只是俯憂不動,在那寒冷的自格扇的小小的廳堂里,有一種綿綿不絕的家族之情。未婚夫回來報仇,老僕人引她去和他見一面,半路上她忽然停住了,低著頭,背過身去。僕人為難地喚著「小姐……小姐……」她只是低徊著。僕人說:「……在那邊等著呢。」催了又催,她才委委屈屈前去。未婚夫在沙灘上等侯,歷盡千辛萬苦冒險相會,兩人竟沒有面對面說一句知心話;他自管自向那邊走去,感慨地說:「真想不到還有今天這一面……」她默默地在後面跟隨,在海邊銀灰色的天氣里。他突然旋過身來,她卻又掉過身去往回走,垂著頭徐徐在前走,他便在後面遠遠跟著;最近中國話劇的愛情場面里可以看到類似的纏綿的步子,一個走,一個跟,盡在不言中。或是烈士烈女,大義凜然地往前踏一步,膽小如鼠的壞蛋便嚇得往後退一步,目中無人地繼續往前走,他便連連後退,很有跳舞的意昧了。
《舞城秘史》以跳舞的節日為中心,全城男女老少都在耀眼的灰白的太陽下舒手探腳百般踢跳,唱著:「今天是跳舞的日子!誰不跳舞的是獃子!」許是光線太強的緣故,畫面很淡,迷茫地看見花衣服格子布衣服里冒出來的狂歡的肢體脖項,女人油頭上的梳子,老人顛動著花白的髻,都是淡淡的,無所謂地方色彩,只是人……在人叢里,英雄抓住了他的仇人,一把捉住衣領,細數罪狀,說了許多「怎麼也落在我手裡」之類的話,用日文來說,分外地長。跳舞的人們不肯做他的活動背景,他們不像好萊塢歌舞片里如林的玉腿那麼服從指揮——潮水一般地湧上來,淹沒了英雄與他的恩仇。畫面上只看見跳舞,跳舞,耀眼的太陽下耀眼的灰白的旋轉。再拍到英雄,英雄還在那裡和他的仇人說話,不知怎麼一來仇人已經倒在地下,被殺死了。拿這個來做傳奇劇的收梢,真太沒勁了,簡直滑稽——都是因為跳舞。

④ 中國最早的流行音樂代表作是什麼

什麼人寫了近代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什麼人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歌舞團?
什麼人把爵士樂結合中國民間小調而創造一種全新的漢化爵士樂,「時代曲」? 什麼人發掘了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聶耳?
什麼人為20世紀的中國現代流行音樂開創了所有的路途,卻為人遺忘?
都是一個人。
都是一個名字。
黎錦暉。
黎錦暉出生於19世紀末的湖南,一個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後全都是知名的人物。其中尤其大哥黎錦熙,是語言學專家,以制定注音符號、編輯《國語辭典》而著名。

毛毛雨
作詞:黎錦輝
作曲:黎錦輝
(百代公司,有請黎明暉女士唱毛毛雨)

毛毛雨 下個不停 微微風 吹個不停
微風細雨柳青青 哎喲喲 柳青青
小親親不要你的金 小親親不要你的銀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 哎喲喲 你的心
毛毛雨 不要盡為難 微微風 不要盡麻煩
雨打風吹行路難 哎喲喲 行路難
年輕的郎太陽剛出山 年輕的姐荷花剛展瓣
莫等花殘日落山 哎喲喲 日落山
毛毛雨 打濕了塵埃 微微風 吹冷了情懷
雨息風停你要來 哎喲喲 你要來
心難耐等等也不來 意難捱再等也不來
又不忍埋怨我的愛 哎喲喲 我的愛
毛毛雨 打得我淚滿腮 微微風 吹得我不敢把頭抬
狂風暴雨怎樣安排 哎喲喲 怎樣安排
莫不是有事走不開 莫不是生了病和災
猛抬頭 走進我的好人來 哎喲喲 好人來

《毛毛雨》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

《毛毛雨》,是我們今天能夠聽到的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也是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唱歌的人叫黎明暉,那年19歲。黎明暉1909年出生,12歲登台演出,13歲拍電影,是中國第一代歌星影星,說起黎明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七、八十歲的人都唱過她的歌,黎明暉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搖籃明月歌舞團主持人黎錦暉的女兒,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行一時。 黎氏家族是中國流行音樂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群人。黎錦輝創作的歌曲總是先讓女兒來唱,這樣便成就了黎明暉,使她成為中國歌壇的第一位流行歌星。其實她電影界也很有名的,她是和阮玲玉,蝴蝶是當時四大天王,1925年黎明暉初涉影壇,首演電影《不堪回首》,以後相繼主演了《戰功》、《小廠主》、《花好月圓》、《柳暗花明》等影片,1938年主演《鳳求凰》後退出影壇。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有個節目,采訪過黎明暉的兒子陸震東,他很風趣的說到:「那個時候只是小妹妹形象。就是剪一個短發,劉海這個發型,那麼這個小妹妹形象,這個小妹妹那個時候很出名,上海人都知道。那個時候寫信給我媽媽,不要寫地址,畫過圖像她能收到,在那個時候真的神了。」黎明暉,她以自己的歌聲為中國的現代流行音樂拉開了帷幕,她與她的歌聲一起成為了永不磨滅的經典記憶,而她成就的那段沉香,也成為了中國流行音樂最早的滋味。 這位曾經算是在上海灘乃至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手在2003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說起這首歌,他的詞曲作者就是黎明暉的父親黎錦暉,他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創作的大師級人物,1921年,他帶著推行白話文國語的重任來到上海,然而,他卻在這里,成為了中國流行歌曲的開創者。從1922年黎錦暉創建明月音樂社開始,開創了流行樂曲創作和歌舞演出的先河。1930年創辦的明月歌舞劇社更是成為了中國流行歌曲和幾代歌星的搖籃。

舊上海無疑是很多人的夢想家園。十里洋場上的那些燈紅酒綠、風花雪月,把往昔的浮華和榮耀一直閃爍到今天,現在回想起那個年代的上海音樂,總是讓人沉迷不已。雖然幾十年過去了,風景雖已被歷史風干,但倚風景而立的依舊是那些鮮活的面孔,還有各自精彩的傳奇。在上海所有的傳奇裡面,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那部分最為精彩,成就了上海百年城市歷史中最華麗的一幕光影,最濃郁的一段沉香,幾十年過去了,曾經風靡上海灘的名人們已不在,但那段沉香卻留了下來,直到今天,還是一種風情,一個別致。

黎明暉與父親黎錦暉
黎錦輝與《何日君再來》

黎錦輝出生於19世紀末的湖南,一個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後都是知名人物。特別是大哥吳錦熙,是著名的語言學家。

黎錦輝的「中華歌舞專修學校」

1916年到1926年,黎錦輝在北京。他參與了中國現代第一批白話文國語教科書的編輯和出版;參與了中國最早也最長壽的兒童刊物《小朋友》的編輯與出版;他寫了中國第一出兒童歌舞劇;還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禁忌,讓他的女兒黎明暉成為那個時代第一位登台表演的女性。

1927年到1936年,黎錦輝開設了「中華歌舞專修學校」。他參考日本寶冢歌舞團,把「標准人體之美從封建教條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黎錦輝被戴上「黃色音樂」的帽子,也由此開始。

黎錦輝的舞校培養出來的音樂、電影人才在當時都紅極一時。他還拔擢了兩個人:一個原名周小紅,後來經他改名為周璇;另一個是聶守信,後來以聶耳為名,為電影《風雲兒女》寫了插曲《義勇軍進行曲》,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29年,北伐軍開進上海,黎錦輝遭到租界和北伐軍雙方的政治擠壓,被迫率領舞校到東南亞各國巡迴演出。這趟巡迴演出造成空前成功和轟動,但結果黎錦輝卻因為學員紛紛被當地挖角而困守新加坡。他為了賺取回國路費,於短期內一口氣寫了100首「家庭愛情歌曲」,接洽給上海各書局出版,結果不但有錢回國,還展開了事業的新局面。他這一出手,使他站上了中國流行歌曲界無以倫比的一個高度,各大唱片公司無不以邀約黎錦輝作曲的音樂為最高目標。他因此而錄制了數百張唱片。1932年,《大晚報》舉辦的上海首屆三大播音歌星評選活動的100多首參賽歌曲中,有90%的歌是黎錦輝所寫。

開創「時代曲」

黎錦輝的流行音樂,在中國音樂的歷史上完全是全新的走向。他在創作時困守新加坡,手邊沒有任何資料,所以不論古今中外各家詩詞、西洋詩歌、民間小調、土風舞曲,全都拿來為我所用。於是,他就開創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流行時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時代曲。」他的創作與別人的跟進,形成一股巨流,和歌星、電台、電影、歌廳、雜志、八卦等形成一個共生體、互生體,成為整個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化的代表。《何日君再來》雖然不是黎錦輝本人的作品,卻正是那個時代流行音樂的最佳縮影。

很多人是因為鄧麗君才知道《何日君再來》。其實,這首歌已經有70年歷史了。這首歌原來是1938年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周璇主唱。這部電影不怎麼樣,但這首歌卻驚動萬教,成為中國近代流行音樂史,甚至近代史上意義深遠的一首歌。這首「時代曲」的代表作,曾經被稱為「靡靡之音」,各方力量都欲除之而後快。但這首歌,卻展現了難以言述的生命力。

一百年的歌聲

黎錦輝個人在上海的時代,大致結束於1936年。他堅持的理想主義不適合於經營一個商業上成功而能累積的娛樂事業,加上政治與軍警勢力的壓迫、文化界的攻擊、黑道的脅迫與掠奪,更為了不為日軍所用,在日軍佔領上海前夕,他下定決心,離開上海,告別他創造的音樂世界。但他培養的人才,繼續主導了整個四五十年代的上海音樂與電影界。

2004年春節,中央電視台播出紀錄片《一百年的歌聲》,開篇就響起了黎錦輝的《毛毛雨》的旋律。這首歌已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發展概況2 】

二、中國流行音樂奠基人-黎錦暉

黎錦暉(1891-1967)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

黎錦暉生於湖南湘潭,自幼學習古琴和彈撥樂器。家鄉民間音樂和當地流行的湘劇、花鼓戲、漢劇等戲劇音樂對他影響至深。1927年,他創辦了「中華歌舞學校」,後又組建「中華歌舞團」。1929年組織「明月歌舞團」,並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團」並入聯華影業公司。1949年後,他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1967年逝世於上海。

黎錦暉青年時代醉心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攜手共進。基於這種認識,他創作了大量兒童歌劇、歌舞及歌曲。這些作品,不僅在大陸風靡一時,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憐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傳極廣。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以保護兒童創造才能、反對封建教育為主題,文字通俗易懂,音樂語言簡練、生動、明快,繼承和發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導的學堂樂歌的傳統。同時,他又是運用民間音樂素材的能手。在這些兒童歌曲里,民歌、小調、曲牌等均成為創作的素材。在歌曲創作民族化方面,黎錦暉無疑是一個先行者。

繼兒童歌舞之後,黎錦暉轉入了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黎錦暉轉入流行音樂創作並獲得了成功有其相應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上海已具備資本主義商業化都市的特徵,西方特別是美國流行音樂通過舞廳、電影、廣播等媒介流入中國。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現對流行音樂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樂便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1928年,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去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與他的兒童歌舞一起成為主要節目。1929年,由於經費困難滯留於新加坡無法回國,他遂接受一家書局的訂貨,短期內編寫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別快車》等歌曲即成於此時,大獲成功。

「明月歌舞團」是中國流行樂發展中一個重要團體。中國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嚴華,流行音樂作家如黎錦光、姚敏都在這個團里。聶耳也是從這里走上音樂創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間,黎錦暉還為《人間仙子》等十幾部電影配樂,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時,他也搞舞廳音樂,把民間旋律爵士化。當時的「百代」、「勝利」等唱片公司大量錄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旋律與西洋舞曲節奏相結合。在當時,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國爵士樂的風格。上舉《毛毛雨》、《桃花紅》、《特別快車》等作品格調不高,有的相當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當時即受到廣泛批評。聶耳就曾撰文斥責這些作品。可以說,中國流行音樂起步之初並沒有走一條健康之路。除內容平庸外,音樂上的粗製濫造,演唱上的賣弄風情、嗲聲嗲氣都為其後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但他在處理流行音樂中外來形式與民族傳統關繫上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後人借鑒的。

三、救亡群眾歌曲創作及進步音樂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創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侵華事實造成民族危機感的空前高漲。伴隨著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群眾性的救亡歌詠活動。廣大進步音樂工作者創作了大批救亡歌曲。從而奠了我國歌曲創作的另一走向。

聶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兩年左右的時間里,他所寫的30餘首歌曲絕大部分是廣為流傳的成功之作。《畢業歌》、《新女性》、《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是他在進行曲方面具有開拓性貢獻的作品。《飛花歌》、《塞外村女》等則是民歌風抒情歌曲中很有特點的作品。

在救亡歌詠活動中,還可以舉出像《大刀進行曲》(麥新詞曲)、《到敵人後方去》(冼星海曲)、《游擊隊歌》(賀綠汀詞曲)等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這一時期奠定的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日後稱為隊列歌曲)已表現出成熟的中國民族特點,如較少採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聲音階為主;旋律多級進,富於抒情性等等。

與此同時,進步音樂工作者也介入了以電影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樂創作活動。如聶耳的《告別南洋》、《梅娘曲》、《鐵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漁光曲》、《王老五》,賀綠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漢光詞)、《春天裡》(關露、賀綠汀詞)、《秋水伊人》及劉雪庵的《何日君再來》(貝林詞)等都是為進步電影所作的插曲。

總之,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的歌曲創作除少數藝術歌曲外,大致可分為兩支。一支是以黎錦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另一支是以聶耳、冼星海等人為代表的群眾性歌曲。流行音樂以西方流行音樂形式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與西產大小調式化的兩種趨向,群眾性歌曲以西方進行曲及民歌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和進行曲化的兩種趨向。至此完成的類型分化奠定了日後群眾性歌曲創作的基本態勢。

⑤ 《暗算》 裡面 飾演黃依依的演員是誰在哪能找到她的資料

<暗算>里扮演黃依依的是陳數(原名陳澍)

===============

姓名:陳 數 (陳 澍)
單位: 中國國家話劇院
身高:1.68米
生日:3月9日
學歷: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北京舞蹈學院附中

舞台劇作品:

2001年《突出重圍》(話劇)
飾女一號:方怡 導演:徐曉鍾
(本劇為著名話劇導演徐曉鍾的收山之作)

1998年《音樂之聲》(大型經典音樂劇)
飾女二號:大女兒 導演:鈕心慈
(合作演員:成方圓、王剛)

電影作品:

《聲震長空》 飾女二號:鄭之鈺 導演:陳力
(曾憑此片獲得2002年華表獎新人獎提名)

電視劇作品:

《鏗鏘玫瑰》 (20集 萬科影視出品)
飾女一號:章子惠 導演: 楊鳳良

《暗算》之《看風》 (34集 四川電視台 北京東方聯盟影視)
飾女一號:黃依依 總導演:柳雲龍

《古城諜影》 (18集 萬科影視出品)
飾女一號:葛茵紅 導演: 喬梁

《新上海灘》(30集 北京天中映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東上海公司出品)
飾女二號:方艷芸 導演:高希希

《毀滅》(又名《公安局長3》)(20集 上海顏色影視出品)
飾女一號:馮玉女 導演: 旺財

《無愧蒼生》 (20集 中央台影視部 八一廠電視劇部 )
飾女二號:陸冰冰 導演: 桑華、牟仁

《聶耳》 (20集 雲南千溪影視 北京影視達節目中心)
飾女二號:馮雲煙 導演: 桑華

《穿越圍城》 (20集 潤視榮光影視出品)
飾女一號:艾昕 總導演:於榮光

《危險進程》 (20集 金盾影視中心出品)
飾女二號:夏小玉 導演: 楊鳳良

《不棄今生》 (20集 星美影視公司出品)
飾女二號:新琪 導演: 安鍵

《伊田事件》 (17集 中央台影視部 四川電視劇製作中心)
飾女二號:路姍 導演 : 李自人

《城市上空的驚鳥》 (19集 萬科影視出品)
飾女二號:馬小奇 導演: 嘉娜

《空鏡子》 (20集 萬科影視出品)
飾演: 李青 導演: 楊亞洲

《旅情》 (30集 台灣縱橫國際影視公司)中視八點檔劇
飾單元主演:朱美 導演: 梁修身 製片人:徐立功(台灣)

藝術經歷:

在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學習期間,系統學習芭蕾舞、中國古典舞、中國民間舞。後在東方歌舞團任舞蹈演員,就職七年。代表作品:《西土情韻》(印度)《請跟我來》〈印度〉《傘扇舞》(日本)《黑的詩,紅的詩》(西班牙)《紅帽子》(北美)《罐舞》(斯里蘭卡)《離太陽最近的人》(非洲)《歡樂的尼羅河》(埃及)《波利尼西亞人》(草裙舞)《初春》(中國東北地區)《長穗花鼓》(中國東北地區)《新婚別》(中國古典舞)《黃土黃》(民間舞)《撇扇》(民間舞)

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舞蹈演員。

2001年進入中國國家話劇院至今。

2004年獲得印度甘地瑜珈學院中級教練員證書。

晚會嘉賓:

2002年東方歌舞團建團40周年大型歌舞晚會《蔚藍色的浪漫》特邀節目主持人
2004年CCTV-1元宵晚會演唱《鏗鏘玫瑰》主題曲《驕傲》
2004年CCTV-1公安部晚會 明星連唱《三百六十五個祝福》
2004年CCTV-3元旦晚會(明星聚會) 舞蹈《西班牙女郎》
2004年CCTV-1春節晚會《祝福春天》《唐人街》(情景表演)
2004年CCTV-3《獻給祖國的歌·首都政法系統慶祝建國55周年文藝匯演》
(與張政、文清共同主持)
2004年BTV-1 慶五·一暨奧運工程開工典禮大型演唱會演唱《鏗鏘玫瑰》主題曲《驕傲》
2004年CCTV-10《子午書簡》欄目特邀演員
2005年CCTV-10《子午書簡》欄目特邀演員

⑥ 湯加麗誰知道干什麼的

湯加麗小檔案:

出生日期:1976年7月13日�

出生地:安徽合肥�

身高:165cm

血型:A型

愛好:爬山、游泳、聽音樂

名言:吃好飯睡好覺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黑色�

最喜歡的電影:《魂斷藍橋》�

最崇拜的影星:費雯麗�

最開心的事:吃了睡,睡了吃,過小豬一般的生活。�

最喜歡的人:直性子的人,因我這人「頭腦簡單」。

舞蹈表演作品:

在省藝校就讀時期:《金蛇狂舞》、《女兒河》、《春雨》、《荷花舞》、《高山流水》、《擔鮮藕》、《搶板凳》、《弓舞》、《新婚別》等。

在省歌舞團工作時期:《山妞》、《鳳陽花鼓》、《友愛》等。

在舞蹈學院就讀時期:《黃河》、《霓裳羽衣舞》、《黃土黃》、《大師哥小師妹》、《梁祝》、《木蘭歸》、《掛帥》等。

在國家級歌舞團工作時期:《紅帽子》(拉美)、《國土》(拉美)、《麗娜,你在哪裡》(印度)、《請跟我來》(印度)、《罐舞》(斯里蘭卡)、《腳鈴》(斯里蘭卡)、《假日里的年輕人》(俄羅斯)、《尼羅河》(阿拉伯)、《阿拉瑞普》(阿拉伯)、《鈴鐺》(朝鮮)、《傘扇》(日本)、《阿波》(日本)、《青春的節奏》(馬來西亞)、《草裙舞》(夏威夷)、《波里尼西亞人》(夏威夷)等。舞蹈編導作品:

電視劇《還珠格格3》。

話劇《綠帽子》。

舞蹈理論作品:

論文《古典舞的根源與發展》刊載於1997年第3-4期《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影視表演作品: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扮演紫雲。為反清復明大計,藏身青樓,成為一代名妓。無意間與康熙偶遇,深得其寵愛。後面臨忠孝兩難困境,不得已服毒自盡,以保全康熙性命。

在電視劇《銀鼠》中扮演邱夫人。溫柔賢淑,深明大義,為支持丈夫肅貪事業,捲入宮廷仇殺。

在電視劇《長江刑警》中飾演八面玲瓏、呼風喚雨的公關部經理沈晶晶。出於個人私利,也出於情感需要,將各種層面的人玩弄於股掌,隻身遠赴法蘭西。

在電視劇《古董王爺》中扮演那仁氏。善良可愛,能歌善舞,是大內總管最為寵愛的小妾。後良知發現,主動給皇室通風報信,慘遭殺害。

在電影《龍鳳智斗蟠龍坊》中飾演淪落丐幫的豪門之後小鳳。身懷絕技,嫉惡如仇,最終大義滅親,浪跡天涯。

此外,參加拍攝的影視劇還有:《還珠格格3》(飾知琴)、《倚天屠龍記》(飾韓姬)、《大柵欄》(飾柳腰)、《李三闖京城》(飾唐老師)等。

廣告作品:鄂爾多斯羊胎素。綠葉蘆薈口服液。七彩珠口服液。

⑦ 湯加麗是誰

湯加麗
湯加麗小檔案:

出生日期:1976年7月13日�

出生地:安徽合肥�

身高:165cm

血型:A型

愛好:爬山、游泳、聽音樂

名言:吃好飯睡好覺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黑色�

最喜歡的電影:《魂斷藍橋》�

最崇拜的影星:何健《太陽帝國》中方男一號(www.央視一套.net域名所有人)
最開心的事:吃了睡,睡了吃,過小豬一般的生活。�

最喜歡的人:直性子的人,因我這人「頭腦簡單」。

舞蹈表演作品:

在省藝校就讀時期:《金蛇狂舞》、《女兒河》、《春雨》、《荷花舞》、《高山流水》、《擔鮮藕》、《搶板凳》、《弓舞》、《新婚別》等。

在省歌舞團工作時期:《山妞》、《鳳陽花鼓》、《友愛》等。

在舞蹈學院就讀時期:《黃河》、《霓裳羽衣舞》、《黃土黃》、《大師哥小師妹》、《梁祝》、《木蘭歸》、《掛帥》等。

在國家級歌舞團工作時期:《紅帽子》(拉美)、《國土》(拉美)、《麗娜,你在哪裡》(印度)、《請跟我來》(印度)、《罐舞》(斯里蘭卡)、《腳鈴》(斯里蘭卡)、《假日里的年輕人》(俄羅斯)、《尼羅河》(阿拉伯)、《阿拉瑞普》(阿拉伯)、《鈴鐺》(朝鮮)、《傘扇》(日本)、《阿波》(日本)、《青春的節奏》(馬來西亞)、《草裙舞》(夏威夷)、《波里尼西亞人》(夏威夷)等。舞蹈編導作品:

電視劇《還珠格格3》。

話劇《綠帽子》。

舞蹈理論作品:

論文《古典舞的根源與發展》刊載於1997年第3-4期《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影視表演作品: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扮演紫雲。為反清復明大計,藏身青樓,成為一代名妓。無意間與康熙偶遇,深得其寵愛。後面臨忠孝兩難困境,不得已服毒自盡,以保全康熙性命。

在電視劇《銀鼠》中扮演邱夫人。溫柔賢淑,深明大義,為支持丈夫肅貪事業,捲入宮廷仇殺。

在電視劇《長江刑警》中飾演八面玲瓏、呼風喚雨的公關部經理沈晶晶。出於個人私利,也出於情感需要,將各種層面的人玩弄於股掌,隻身遠赴法蘭西。

在電視劇《古董王爺》中扮演那仁氏。善良可愛,能歌善舞,是大內總管最為寵愛的小妾。後良知發現,主動給皇室通風報信,慘遭殺害。

在電影《龍鳳智斗蟠龍坊》中飾演淪落丐幫的豪門之後小鳳。身懷絕技,嫉惡如仇,最終大義滅親,浪跡天涯。

此外,參加拍攝的影視劇還有:《還珠格格3》(飾知琴)、《倚天屠龍記》(飾韓姬)、《大柵欄》(飾柳腰)、《李三闖京城》(飾唐老師)等。

廣告作品:鄂爾多斯羊胎素。綠葉蘆薈口服液。七彩珠口服液。

個人網站:http://www.tangjiali.com/
湯加麗,就職於國家歌舞團舞蹈隊,學士學位,中級職稱。在省體委學習體操,在省青少年運動會上獲兩枚金牌,並獲優秀運動員稱號。從省藝術學校舞蹈專業畢業,分至省歌舞團擔任舞蹈演員,成為省電視台特邀演員,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提綱領舞。從舞蹈學院古典舞系畢業,分至國家級歌舞團擔任演員及教員至今。曾在電影學院表演系進修影視表演。
在我國,迄今為止,作為專業演員從事人體藝術創作並出版《寫真》影集者,湯加麗當屬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她所說,「這需要千倍萬倍的膽量和勇氣。」對此,筆者深深為之欽佩。
據悉,《寫真》影集出版之後,在網上引起強烈反響。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數讀者、網友對此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和肯定,甚至有的以詩文抒發感受,表達了對創作者和作品的贊美。然而,也有人進行無端的指責和惡意的詆毀,這又是令人遺憾的事情。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中國已經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但願人們以時代的眼光去審視新的藝術實踐,以包容之心去理解那些為創造美而作出奉獻的人。創造人之美的人,理應受到尊重和理解。這是文明社會的呼喚

⑧ 東方歌舞團的代表性劇目

歌舞團上演的代表性劇目主要有:4台表現外國歌舞藝術的大型綜合晚會(其中有斯里蘭卡舞蹈《罐舞》、孟加拉舞蹈《腳鈴》、阿根廷舞蹈《高原的節日》、衣索比亞舞蹈《賀耶加》),《東方神韻》、《東方之聲》兩台大型亞、非、拉美音樂會,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兩台大型中國民族民間歌舞晚會(其中有舞蹈《清宮行》、《長穗花鼓》、《天姿馨曲》),《海外風情》(其中有巴西桑巴舞《狂歡之絕唱》、夏威夷草裙舞《金色的沙灘》、《非洲舞蹈印象》),《朋友、你好》、《多彩的世界》(獲文化部第八屆文華獎,其中有北美舞蹈《紅帽子》、印度歌舞《麗拉,你在哪裡》),《東方之花》(其中有埃及風格舞蹈《歡樂的尼羅河》、《假日里的年輕人》)等多台中外大型歌舞晚會。另外還舉辦了《王昆從藝六十周年師生音樂會》、《崔美善獨舞晚會》等10台獨唱、獨奏音樂會和獨舞晚會。

與香港紅帽子歌舞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衣買大怎麼能改小 瀏覽:502
現代風衣簡筆畫 瀏覽:517
潮汕女裝貨源批發 瀏覽:928
灰色大衣配圍巾好看圖片大全 瀏覽:934
品牌女式真皮手套型號規格 瀏覽:740
紅豆牛仔褲多少錢一條 瀏覽:106
旗袍秀顏色搭配 瀏覽:238
寬松外套怎麼混搭 瀏覽:871
綠色褲子怎麼配鞋子 瀏覽:499
男生牛仔褲搭襯衫圖片 瀏覽:648
女裝經典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445
男棉襖搭配什麼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655
短款深藍色衣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537
貴州旗袍哪裡比較好 瀏覽:395
呢外套女連帽 瀏覽:80
褲子有線頭是質量問題嗎 瀏覽:995
板鞋一般配什麼褲子 瀏覽:638
什麼外套穿一件連帽衛衣好看嗎 瀏覽:522
做褲子暗線拉鏈怎麼做 瀏覽:803
羊羔服搭配什麼帽子 瀏覽: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