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戶外用品中,帽子是一般人比較容易忽略的東東,一般器材介紹很少涉及,這方面的知識,一般要真正的驢友,根據自己的經驗才能回答,從這兒也可以看出,人在旅途論壇中,真正意義上的驢友還不多,大家可要努力哦,做一個驢友可不是僅僅能吃苦就行,還要有豐富的戶外知識,如果大家老靠斷劍站長的經驗,是永遠也不能自立成為一個出色的驢友的。
戶外運動和旅遊不同,無論什麼天氣,都存在體力消耗的問題。人的體力消耗和熱量散發是成正比的,而60%以上的熱量散發是通過頭部散發,所以帽子在戶外運動中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熱量散發過快,在休息時防止著涼感冒,而不是普通旅遊中的防曬,所以在所有的戶外運動中,一定要戴上一頂帽子哦。
戶外用品中帽子的種類也不少,從材料上分:
一、普通型,這款和旅遊帽的一模一樣的,所以對初學者來說,只要把平時的旅遊帽帶上就行了;
二、防水型,這種帽子透氣型差一點,但勝在風雨無阻,適合要求比較高的驢友;三、防水透氣型,是高級品種,常見的有GORE-TEX材料的,它們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驢行時的必需品,象去西藏時,擁有一頂GORE-TEX的帽子,當然是最佳的選擇,一般來說,對於我們只是低難度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不建議使用,除非你高燒40度或者好有錢,是個富驢。
從外形來分,也有好幾種,最值得推薦的是叢林型,象二戰中日本鬼子戴的軍帽,亞拉索斑*說的那種,特點是能保護最脆弱最怕曬的頸部。不過MM可能不是很喜歡,至少我就不喜歡,驢行時也要保持美態嘛!!!驢行時,把帽舌反過來遮住頸部也行嘛,照相時帶正,又是一個可愛的小毛驢,呵呵!
② 冬季戶外運動戶外旅行都需要帶什麼必備品
防寒裝備
登山衣著必須配合環境的變化,而要考慮的環境因素有四個:高度、風速、濕度、溫度。
人體處在靜止的環境中,熱量散失較少。若有風,則這種流動的空氣能不斷地將熱量由體表移走,此時熱量的散失是相當可觀的。這種因風力所引起的風寒效應,使得體溫在有風的環境中較實際氣溫要來得低。在零度以下溫度,氣溫越低,風寒效應越顯著,而高度每上升幅度一千米,氣溫一般降低6℃。
能加速人體熱量散失的因素除了風之外還有水份,一般衣物在濕透之後,其絕緣保溫效果大約減少39%以上,而水的冷卻能力較之空氣的冷卻能力高23倍,因此假如衣褲濕了,體溫被水份快速冷卻下來,登山者很快便會感到寒冷難耐,此時再加上寒風,尤其是在高山上,便有可能因失溫而造成凍傷的可能性,因此登山者必須考慮到防寒裝備的防風、防水、透氣性的重要性。
1、 貼身衣褲
貼身衣褲的第一層內衣:登山者一般很少穿棉質內衣,因為棉質的內衣雖然透氣性強、舒適,但由於吸水性也強且不易干,所以寒濕的內衣會摩擦皮膚產生不適感。
2、 保溫衣物
保溫衣物一般選擇毛料的長衣長褲或抓毛衣褲。含毛量較高的毛衣毛褲能提供很好的保暖效果,即便濕了也仍能保暖。登山時所用的毛衣式樣以簡單保暖為主,所以一般選擇圓領套頭式或高領套頭式。
保溫填充料:羽絨衣褲保暖性強,壓縮性也強,但因**而失去保溫,所以外層的面料應該能防水、防風、透氣。羽絨外套具有不同的隔間方式,單層隔間是最簡易而價廉的縫制方式,不過由於在線縫處其絕緣厚度等於零,故防寒效果並不十分理想。而雙層隔間的方式則顧及衣服全面的絕緣厚度,保溫效果好。觀察羽絨衣褲的質量及隔間方式是選擇羽絨衣褲的要點,因為無法直接觀察羽毛,只能用手去感覺,如果感覺較硬,甚至極為粗硬,則表示羽毛多而羽絨少,質量不好。還可觀察起膨脹厚度,膨脹厚度越厚就表示防寒效果越好,用手掌將蓬鬆的羽絨衣壓扁,看它復原的快慢,也可判斷質量的好壞。選擇羽絨衣時袖口最好是粘貼式的,以便於脫戴手套,也可避免手腕受冷。而拉鏈為雙層的最佳,在寒冷的高山上便於操作。
3、 防風衣褲
防風衣褲的一般材料能防風但防水高的常常透氣性差,反之透氣性好的則防水性差。而大家熟知的GORE-TEX面料不但能防風防水而且透氣性也好,它能夠兼具防水性與透氣性的關鍵在於其每個微孔的直徑只有0.2微米,聚集在材料表面上的液態水會形成分子團,其大小大概是微孔直徑的兩萬倍,因此液態的水份不能通過微孔而使GORE-TEX具有防水性。另一方面,身體蒸發出來的汗液是以氣態的水分子存在,微孔孔徑是蒸汽分子的約700倍,故蒸汽可以輕易透過微孔而蒸發於衣服外,因而使GORE-TEX具有透氣性。而GORE-TEX在使用上大多製成薄膜貼附在各種不同的高透氣性纖維製品上或夾在這種材料當中,然後再作成睡袋、帳篷、風衣褲、外套等登山裝備。而GORE-TEX製品如果被油污等弄臟了,起防水性會減弱,因此定期清洗保持清潔,洗衣時不能**,更不能在洗衣機里清洗,一般直接用刷子(軟的)輕刷局部較臟的地方。
選擇這種面料的防風衣褲時應注意幾點:
(1) 防風衣褲必須夠大,能容納較多件保溫層衣服。
(2) 必須是連帽的且最好有帽檐,頸部有松緊帶。
(3) 兜帽也須夠大,可以在內部再戴帽子。
(4) 長度要超過腰部,最好後面比前面的長一些,而雙重拉鏈可以從上下兩個方向拉開,這樣便於使用安全帶和便於操作,且拉鏈外部有可粘的保護層。
(5) 沖鋒褲的側面要有長拉鏈,且拉鏈外部有可粘的保護層。選擇吊帶褲,可以遮蓋身體的大部分,能防止冰雪粒在腰間熔化所以保暖性強,但換衣和解手時不太方便。
(6) 沖鋒褲的臀部及膝蓋處最好有附加層,因為在山上修路或休息時這兩部位與冰雪面接觸最多。
4、 帽子
根據研究,頭部的表面積占整個體表面積不到十分之一,然而在15℃時,人體所產生的熱量有三分之一是從頭部散失。在零下15℃時,即有四分之三的熱量經由頭部散失。如果在零下40℃頭部未加保護,全部的熱量從頭部散失。所以頭部的保暖防寒,在越冷的環境越應該要注意。
登山行軍時一般帶有帽檐,還配有護耳及護頸的垂折帽子。在更高海拔及較寒冷的營地帳篷內,睡覺時戴套頭露臉的保暖帽,它可以包住頭、頸部,也可以捲起來,若用睡袋朦住頭部,呼吸困難,睡眠不好。
5、 手套
手指是最難保暖的部位,因為寒冷時身體會減少四肢末端的血液流量,血液流量減少,手指的靈活度就減弱,使一般的操作變得困難,所以手套的選擇安全性非常重要。很多登山者手指凍傷的原因與自身的保暖措施和手套的質量有直接關系。
手套分拼指手套和分指手套,登山行軍時在寒冷的情況下先戴一個較薄的分指手套,在戴一個拼指手套。行軍時所戴的分指手套一般是聚酯羊毛料,不僅具有隔離空氣的效果,而且易干。而拼指的防風、防水手套是外保護層,手背部分要防水防風透氣的材料,手掌部分另加有防滑的附加層,這樣使用登山裝備時抓得更牢固更結實,手套口應蓋過沖鋒衣的袖口。
6、 襪子
登山時一般穿兩雙襪子,因為高山鞋幾乎不透氣,腳上的汗水會逐漸聚集,直到有機會脫下高山鞋為止,所以內穿聚酯纖維料的襪子,可以將汗水傳到外層的襪子,使足部保持乾爽,外層可以再穿一雙毛襪。毛襪的功能除了腳部的保暖作用外,還能相對避免登山鞋的磨腳。但是襪子穿多了,導致鞋內過緊,若腳趾不能動會阻礙血液循環,這樣不但沒能保暖,腳趾更容易凍。
登山前把備用衣服一定要帶好,特別是襪子、帽子、手套、貼身衣服等,尤其是手套,有時手指的凍傷可能直接是因為手套的質量所造成。
7、 睡袋
睡袋的保暖原理:睡袋是靠其填充物的蓬鬆,而造成一層不流動的空氣層,利用這靜止的空氣層作成一道防線,來隔開外界的冷空氣與人體所產生的熱氣,減少體熱的散失,而睡袋的絕緣保暖效果,主要取決於其絕緣層的厚度。
睡袋的型式
睡袋的型式有好幾種,但從機能和保暖上考慮「人型」是最優良的睡袋設計方式。這種人型睡袋由上至下逐漸窄小,頭部大概呈半圓形,沿著整個開口邊緣穿有細繩及扣繩器,在寒冷的情況下能收緊而只露出臉部,暖和時也能打開使用。整個開口在睡袋的一側,有長至末端的雙鏈,當氣溫回升或感到悶熱時一般打開睡袋的下面,使腳部通風。為了避免拉鏈卡到布料中,拉練側應設計有止卡布,而且拉鏈後須有管狀隔離層,避免散熱。
絕緣填充的種類
睡袋的保暖度、重量和價格主要依填料的種類和品質而定。填料中羽絨最保暖,而羽絨睡袋厚、暖、易壓縮、不變形、經久耐用。羽絨的缺點是價高且吸水,羽絨**後不蓬鬆,失去絕緣效果,毫無保暖作用。
絕緣填料的縫法
羽絨睡袋有好幾種縫法來固定羽絨,其中斜管狀縫法直接把羽絨的兩層布縫在一起,此法簡單又便宜,但熱氣會從針腳散失,不宜使用於登山。而疊瓦法是將一塊塊合縫如瓦片般交疊縫,蓋住針孔,避免熱氣從針孔散失,須縫二至三層,錯開縫線。
暖和的睡袋可烘乾手套、襪子和鞋墊等小物,但千萬不能穿著大件的濕衣物入睡,這樣在睡袋內沒有流動的熱氣,就不易暖身體。
睡袋的選擇及保養
睡袋一般標有睡袋的適用環境最低溫度指數,也就是以使用該睡袋在所標示的最低溫度環境里仍能感覺舒適為准。但影響睡袋使用溫度的因素很多,故僅供參考,這種指數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要考慮到帳篷的質量及環境的情況等。睡袋務必保持乾燥,平時應風干,不可暴曬,更不得烘乾。凡是羽絨製品,除非實在有必要,盡量避免清洗,所以睡袋的清洗要特別慎重。如果只是局部特別臟,盡量只洗局部就可以了,若平時有使用睡袋內套及睡袋外套的**慣,便只須清洗此二附件,而不必洗睡袋本身了。
8、 高山鞋
高山鞋是由內靴和外靴組成,內靴是由特殊保溫材料組成。各種品牌的高山鞋質量上選購時不太好作比較,這里主要介紹一下選購高山鞋時要注意的幾項問題:
買高山鞋的時候把登山常穿的厚襪子隨身帶好,試穿時把襪子穿上,再把鞋帶系好,可能的話背上背包行走幾分鍾,讓鞋子內部的線條符合你的腳型。
一雙和腳的鞋子應該緊緊地保護著腳跟,腳趾應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向前傾時,腳趾不會擠在一塊兒。站在一個向下傾斜的坡度上,最能測知腳趾是否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穿上厚襪子,再穿上內靴,試著腳趾往前頂,然後在腳跟後面能否**兩個手指頭,若能**大小較合適。
如果鞋太緊,會阻礙血液循環,使雙足變冷,增加凍傷的機會。太緊或太松的鞋都會把腳磨出水皰,所以高山鞋一開始就要試穿好,這種鞋不象皮鞋一樣,穿久了就合腳。高山鞋是否合腳不僅影響行軍的舒適感和速度,而且更影響雙腳的安全,尤其是在高山上。
在登山之前記得要修剪腳趾甲。
登山鞋的保養同樣重要。盡量避免在碎石坡上經常使用,下山後應解去鞋帶,用干布或刷子除去泥土等附著的雜物,使鞋的皮面保持干凈。若太臟應水洗,但不可暴曬,熱度會損傷皮質、縫線、粘膠等。而濕的登山鞋應塞以紙巾吸收水份,待乾燥後,放在陰涼乾燥處。要想使你的高山鞋耐穿而舒適,應該對鞋子要有感情,悉心保養,愛護使用。
9、 雪套
雪套的作用是在登山時防止雪粒等進入高山鞋內從而保持腳部及內靴的乾爽,從雪套與高山鞋的連接形式來分主要有三種,各種雪套的側面有拉鏈及粘布,雪套頂口有各種松緊帶。
掛式雪套:最常用、易穿戴,但是雪套與高山鞋的連接不十分牢固。
套式雪套:比較牢固,但不便於穿脫高山鞋。
聯體雪套:直接與高山鞋是聯體的,非常牢固,但不經濟,易報廢。
③ 冬天幼兒戶外活動需要戴帽子嗎
需要帶
④ 為什麼在戶外運動中一定要戴帽子
沒人規定你必須戴帽子。
帽子也有很多種。頭盔是用在攀爬或山體不穩定的地區防止落石砸傷;抓絨和線帽用在寒冷地區主要禦寒和防風;壓膠帽主要用來防雨;快乾帽用來遮陽、排汗。
如果你不喜歡戴帽子完全可以不戴。
⑤ 如果去戶外探險 需要准備什麼護具要佩戴嗎
登山杖選購時的要點
手腕帶:最好是軟的,還有一些彈性。可以簡單地調整到需要的牢固程度,不容易脫落。
手柄:尺寸和形狀要吻合你的手,無論是戴手套還是不戴手套。
手柄材料:手柄的材料要讓你容易掌握。採用軟木和泡沫塑料手柄的登山杖,通常是手心容易出汗或經常在雨天中徒步人士的首選,因為,這些材料即便是濕了,也有比較好的摩擦力。
採用橡膠材料的手柄,使得時候會比較滑,但是它的手感很好。
採用塑料和木頭製成的手柄通常會比較滑,手感也不是特別好,但耐用、強度好。
長度:你的登山杖可以調節的越多,給你帶來的好處就越多。下山的時候,要長一些;上山的時候要短一些;當不用的時候,可以收縮的更短,能方便地綁到你的背包上。
杖桿材料:
1.鋁合金,堅固、輕便、便宜。大部分的廠商都採用這種材料。
2.碳合金,向鋁合金一樣的堅固,但是重量要更輕一些,但價格比較昂貴。
3.鈦合金,鈦合金比鋁合金,碳合金都要輕,也更堅固,但價格更昂貴。現在很多廠商都把鈦合金和鋁合金混合使用,這樣價格比起單純的鈦合金要便宜一些,但強度遠遠超過鋁合金,並且它們的延展性也得到了提高。用碳合金和鈦合金製造的直徑都比較小,讓人感覺到很輕,在使用的時候你可以把它們甩得很快,很容易把杖尖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可以伸縮的杖桿:三節的登山杖比起兩節的可以收縮的更短。
減震裝置:現在有些登山杖採用了彈簧減震裝置,可以減少肩膀和收受到的沖擊力。
幾節裝置:兩節或三節的可以伸縮方便,並且可以通過調整來適合你的身高或地形。三節的登山杖比兩節的更要方便一些。
長度調整:長度鎖住以後,要很牢固但又不能太緊,如果太緊,收縮的時候,也會比較麻煩。可能同一個型號的產品在松緊程度上也有差別,在購買的時候,你可以多試一試,這樣就可以挑選到一個松緊合適的登山杖了。
杖尖:現在很多登山杖的頭採用碳合金材料,比較堅硬,在你使用的時候,即便是查到堅硬的岩石上,也能牢牢地釘住,不容易活動。登山杖大都提供杖尖橡膠防護套等小配件,這樣在比較松軟的土地上行走,也不會因為插入太深而拔不出來。
選購登山杖需要注意的細節:
可調節的手柄帶:能放鬆或收緊,可以通過調整來適合你的手,尤其是在山路比較危險的時候。如果調整恰當,即使你放手休息一會兒,登山杖也不會脫手。
雪崩探察桿:有些登山杖可以旋在一起,組成一個比較長的,可以用來尋找雪崩下的人或東西的雪崩探察桿。如果你有這種需要,在購買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
相機獨腳架:有的登山杖把手柄旋下來,就可以變成一個照相機用的獨腳架。在購買之前,要看一下登山杖提供的螺絲口是否適合你的照相機。
杖尖:碳合金杖尖很耐用,如果戳到石頭或冰里,不容易打滑。尖端凹進去的,通常可以戳得更牢固。
指南針:有些登山杖手柄里還有一個小的指南針,可以為你提供一個大概的方向,但不是很准確。
向前彎曲的手柄:這種手柄向前彎曲,會使手腕保持一個舒服、容易發力的角度。尤其適用於行走速度比較快的時候。因為登山杖會在你手的前方,可以讓你走得更省力一些。
按鈕調整:有的登山杖不是採用螺旋調整,而是旁邊有一些洞。這種登山杖可以鎖的很緊,可是有時候不能調整到需要的長度。現在這樣的登山杖在國內很少見到,估計能看到的也是一些淘汰的二手貨,不建議購買。
橡膠防護套:可以套在金屬杖尖上保護環境或他人(碳合金很硬,容易在石頭上留下痕跡)。可以消除一些對手臂的沖擊力,減小金屬杖尖和摩擦石頭的聲音。
減震設計:現在很多登山杖有減震設計,彈簧是普遍使用的一種方式。通過它會減輕手腕、手臂和肩膀的震動。有一些款式還採用一些特製的流體。在使用的過程中,減震裝置可以隨意地帶開或關上,一般上坡的時候關閉減震,下山的時候打開。
1、創傷嚴重、傷口有污染者,應到醫院進行治療。在對傷口進行清創處理以前,不可使用創可貼。
2、深而窄的傷口,如鐵釘、刀尖扎傷等,不能用創可貼包紮。止血後應當使傷口暴露,以防破傷風菌感染傷口,如有必要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注射破傷風血清。
3、創面不幹凈或傷口內有異物時,不能直接用創可貼一貼了之,應先清創或取出異物後再做消毒和包紮。
4、水、火、燙傷後出現的潰爛、流黃水也不能用創可貼來貼,以防分泌物引流不暢而繼發感染。
5、對皮膚輕度擦傷、僅有少量出血者不必使用,用碘酒或乙醇塗一下,就能起到預防感染的作用。如果不放心,可以再用紫葯水薄薄地塗敷一層。
6、已污染或感染的傷口,創面有分泌物或膿液的傷口也不能使用創可貼。
7、新式的創可貼一般在貼膠上面都做了特殊處理,可以防止揭下來的時候撕裂傷口,如果怕撕下創可貼的時候傷口疼痛,可以用電吹風調至低溫檔,對著創可貼吹上30秒,就可以輕松撕下來。
常在戶外走,哪能不受傷。創可貼除了可以護理小規模的傷口,還有許多另類妙用,這些恐怕你還不知道吧:
1、戴眼鏡的朋友,如果不小心眼鏡腿斷了或者連接處的螺絲丟掉,可以用創可貼把眼鏡腿和眼鏡連接起來,短時間內使用上沒有任何問題。
2、帳篷或睡袋破了小口,沒有修補膠的時候可以暫時用創可貼貼上,防止帳篷漏水或睡袋漏絨。
3、可以將塑料捲成漏斗狀,撕下創可貼中間的的敷料放在漏斗中間,過濾掉水中的雜物。
4、暈車的朋友,上路之前隨便找個小飯店要片生薑,用創可貼貼在肚臍上,預防暈車好用的很。
5、剛買的鞋子不合腳,可能腳後跟的部位會卡腳,貼一片創可貼在鞋後幫上,卡腳的情況會緩解很多。
6、氣候過於乾燥手指和指甲結合的位置經常會裂開,疼痛難耐,剪下創可貼帶有粘膠的部分,直接將裂縫的地方蓋住,貼好,可以立刻止疼。
/ゃ..砒灀._ 回答採納率:11.1% 2008-11-16 12:08
MP3 CD 土豆片 煙,酒。壓縮干糧,手電筒.一個急救包,還有機瓶葡萄糖,照相機,AK47,全球GPS一部.基本裝備登山鞋:登山鞋也許是戶外運動中第一重要的裝備了。戶外運動地形復雜,要求鞋子要對腳有足夠的保護和支持,因此,普通的運動鞋和某些運動品牌的「戶外運動鞋」都難以擔當起長途徒步穿越和登山的重任。登山鞋的鞋底需要耐磨、堅硬、防滑,最好的選擇是義大利的「Vibram」橡膠,俗稱V底,與飛機輪胎的橡膠材料相同。山地行走最好穿高幫的登山鞋,以保護腳踝;而高鞋幫也可以防止異物進入鞋內。登山鞋的鞋面需要耐磨和耐剮擦,鞋面接縫要少,以防止進水。鞋的內襯要防水透氣,目前多採用Gore-Tex面料來實現這一要求。登山鞋一定要選擇專業品牌的,盡管價格不菲,但性能有保證。而且目前戶外品牌很多,物美價廉的登山鞋也不少。背包:探險旅遊經常要自己背負很多物品徒步行走數日,用普通的背包是無法想像的。一個大型的專業登山背包才是正確的選擇。專業的背包要求有很好的背負系統,可以將物品的重量合理分配給身體的各個承重部位,以保證行走時的穩定性和舒適性。背包的選擇首先是要合身,適合自己的體形。其次是要選擇自重輕的背包。而一款背包是否適合自己,還要填充重物之後試著背一會兒才知道。同登山鞋一樣,背包也要選擇專業戶外品牌的產品。如果沒有特別說明,下面所列出的裝備都應當選擇專業戶外品牌的產品,普通運動品牌的產品無法滿足長途戶外運動的要求。登山杖:有人把登山杖比做多出來的腿,實在很恰當。登山杖的作用主要在於幫助行走而不是保持穩定,盡管某些情況下後者也是一種需要。無論在上山、下山還是平地行走,登山杖都可以分擔相當部分的身體重量,幫助節省體力。而且在下山過程中登山杖還可以幫助緩沖對膝蓋的沖擊。登山杖的使用雖然很簡單,但也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有經驗的人士現場指導。大強度的戶外運動最好使用雙杖。登山杖的選購需要注意以下問題:杖的重量、杖尖的材料(鎢錳合金最佳)、握杖的舒適程度、杖的最大長度等因素。戶外服裝:戶外運動服裝俗稱「沖鋒衣」、「沖鋒褲」,是取其結實耐用、防水、不怕剮擦,而使運動者可以在戶外中勇敢地「沖鋒陷陣」而無所畏懼的意思。這些特點正是沖鋒衣褲的特別之處,除此之外,保暖性和透氣性也是沖鋒衣褲的必備特性。選擇沖鋒衣褲時,防風防雨的性能是首先考慮的,其次才是透氣性和輕便性。Gore-Tex的面料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氣性能,是最佳選擇之一,但是價格昂貴、保養困難。手套也是戶外必備用品之一,除了保暖作用之外,還可以保護手不被劃破。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遮陽、保暖、保護頭部等作用都要依賴於帽子。其他服裝如內衣、襪子等的選購以適用於運動為主。帳篷:帳篷不是每個人都必須擁有的,但經常在野外宿營的話最好是買一個。選購帳篷首先考慮使用季節,適合春夏秋三季的帳篷需要有較好的防雨性能和透氣性,以及一定的防風性;而四季帳或高山帳則首先要有極好的防風性能和保暖性能,因而透氣性要差些,而且通常並不具備良好的防雨性。對於攀登雪山而言,高山帳是惟一的選擇。對於普通山地穿越而言,三季帳可能更適合些,當然也要考慮路線的情況。其次要考慮的是容量和重量。容量依個人需求而定。而重量自然是越輕越好。睡袋:睡袋是需要野外宿營的活動中必須具備的裝備,是保證安全舒適地休息的關鍵因素。睡袋的特點是輕便保暖,可以被壓縮到很小的體積,從而能夠被放在背包中攜帶。按填充材料分,睡袋有棉睡袋(四孔棉或七孔棉等化學纖維材料,而不是指天然棉纖維)和羽絨睡袋。羽絨睡袋更輕便更保暖,但容易受潮,而且相對價格高。按款式分,睡袋有木乃伊式和信封式兩種。前者保溫效果更好,而後者舒適性更佳。買睡袋時要注意溫標,一般都標有舒適溫標和極限溫標兩種,通常以舒適溫標為選擇標准。防潮墊:顧名思義,防潮墊是隔絕地表濕氣的墊子,有自充氣墊和泡沫墊兩種。前者更加舒適且體積較小但重量較大;後者舒適性略差,體積較大,但重量很輕且價錢很低。對講機:對講機是無線通訊工具,不是每個人都必須配備的,但作為組織者則必須要有。對講機通常在電子通訊設備市場中可以買到。國家規定民用無線通訊工具的功率不得超過3kw,購買對講機時一定要注意選擇小功率的型號。爐具、餐具和水具:爐具是提供戶外熱量的重要工具,在宿營活動中通常是不可缺少的,在某些極端條件下甚至可能是保命的因素。在普通的宿營活動中,爐具也是生活品質的重要保證。爐具的選擇要求是安全可靠、熱效率高、燃料容易獲得且價格低廉。氣爐和氣罐是最普遍的選擇。餐具不用講究,以小巧輕便為主。水具同樣以方便實用為主。照明設備:野外沒有電燈,因此戶外的照明設備是必需品。通常來說,一個好的頭燈就可以滿足多數情況下的要求。頭燈的選擇以照明性能可靠為主。其他物品除了以上這些裝備之外,還有一些裝備可以提高戶外運動的方便性、安全性、舒適性。如GPS、指南(北)針、運動護具、地布、雪套、快掛、繩索、大垃圾袋、瑞士軍刀、求生哨、火柴等等。特殊用途裝備除了以上這些基本裝備之外,在一些特定地區進行戶外探險活動,還必須具有一些特殊的裝備。沙漠穿越需要的特殊裝備:除了基本裝備外,沙漠穿越還必須有墨鏡、雪套(或自製沙套,以防止鞋內進沙為要)、防曬霜、紗巾或魔術頭巾、寬檐帽等。溯溪、溪降所需特殊裝備:頭盔(工程帽)、溯溪鞋、護膝、護脛、安全帶、扁帶、攀岩用鉤環繩組、地形圖、防水袋、瑞士軍刀等。雪山攀登所需特殊裝備:羽絨手套、保暖手套、羽絨服、羽絨睡袋、雪套、冰爪、冰鎬、高山靴、安全帶、防風火柴、高山帳等。葯品:戶外運動中不可知因素眾多,氣候變化無常,且經常面對復雜的地形,受傷或生病幾率很高,因此帶上一些常用葯品是必須的。一次長途探險旅行應當帶的葯品包括:黃連素(或氟派酸)、消炎葯(如阿莫西林)、感冒葯、十滴水、止痛葯、抗菌葯、抗生素、創可貼、雲南白葯(粉劑和氣霧劑)、綳帶、紗布、蛇葯、消毒紙巾、碘酒、紅景天(高原地區需要)等。另外,帳篷、攀岩用具、安全帶、葯品等裝備不用每人准備一套,大家分開准備和攜帶即可。
⑥ 第一次參加戶外穿越運動,要注意些什麼,一定要戴帽子么,我不是太喜歡戴帽子!
可以先帶上,但不一定戴的。戶外運動分很多種的,如果上海拔比較高的地方,戴丁帽子不容易受涼的,下雨天的時候也有作用。平時就用衣服上的帽子就可以了。
⑦ 戶外探險需要什麼裝備
戶外探險需要准備的基本裝備如帳篷、背包、睡袋、服裝、鞋、炊具、地圖、指北針、頭燈(含備用燈泡與電池)、備用糧食、備用衣物、太陽眼鏡、刀、火種、急救箱等。
專業裝備如探險隊的衛星定位器、登冰山用的冰爪、登山的登山索、滑雪運動的滑雪板、潛水運動的潛水器材等。此外,出外在外記得給自己辦理一份戶外保險。
一、服裝篇:一般用沖鋒衣配一兩件抓絨衣即可,另外沖鋒衣褲應比日常大一號為宜。
1、沖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鞋襪篇:到野外,常需要長時間走路,避兔疲勞受傷,最好不穿新鞋子。尤其是走石頭路、山坡路、特別不易。到野外爬山郊遊,一天來回的行程,穿普通的鞋子即可。如果是爬1000公尺以上的山,就要穿更結實的鞋子,有很厚的鞋底,又能支持腳踝,不會使水侵入鞋內。通稱為登山鞋。
1、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腳踝;
2、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帽子、手套、眼鏡:
1、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7)戶外中間層需要帽子嗎擴展閱讀:
戶外探險需要注意的事項:
1、要注意天氣,了解所要去區域歷年(至少是10年內)此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情況;
2、了解同行人是不是志同道合,是否有豐富的相關經驗;
3、要量力而行,沒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的水平,最好不要輕易登上海拔6000米的高度;
4、對所要去地方的地域情況應該充分了解,並作好各種不測的准備。比方說,登山時要作好雪崩、滑墜等情況的緊急處理;
5、除了要帶足常用的葯品外,還要有相應的急救葯品,要掌握一定的急救方法;
6、不能自發組織,一定要有相關資質單位帶隊,以保障安全性;
7、戶外生存就離不開火和水的需求,而戶外條件下我們怎麼能恰當又方便的獲得和使用自然中的火和水就是我們戶外生存必須掌握的技能;
8、營地要選擇離水源近的地方,這樣既能保證做飯飲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會遇到野生動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9、建營地時要仔細觀察營地周圍是否有野獸的足跡、糞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帶,以防傷人或損壞裝備設施。要有驅蚊、蟲、蠍葯品和防護措施。在營地周圍遍撒些草木灰,會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蠍、毒蟲的侵擾。
⑧ 戶外需要帶什麼
戶外旅遊裝備一覽清單
裝備:
1、背包
女生推薦55L以上,男生推薦65L以上。 品牌推薦400-500元的K2 summit、500-600元的Sea to summit、600-700元的BIG PACK(派格)、1000左右的Karrimor(最好的也有2000元以上的)
2、睡袋
推薦媽咪式的中空棉睡袋。
夏=不過不怕冷的人只要到了雪山上用前面那兩睡袋一套就可以用。
3、防潮墊
或更專業更保溫的70-90元的黑色專業防潮墊,或訂購充氣墊(保溫隔冷,但稍重,而且在坡地上會滑)。冬天為聚溫可以加配一個30元左右的鋁鉑墊。
4、帳篷
可以互相借用,但行前一定要落實。推薦二人帳,單人睡很過癮,二人睡也方便,建議買帶門廳的帳篷。
三季帳推薦EUROHIKE225,價格350-450元,350是網上看到的特價。鋁桿帳推薦CAMEPER3、狼爪二人黃皮帳。具體數據見裝備版專貼。
5、爐具
推薦銅盤路軍品店28元一整套的酒精鍋,或買爐頭與轉換頭還有氣罐一套。
6、背包防雨罩
防雨、防污、防盜。建議買便宜的,因為易損易破。自製也可以,普通防水布台江有售每米6元。
著裝:
1、登山鞋或運動鞋(要有可防滑的鞋底紋)一雙
2、備用鞋
可選輕便的休閑鞋,推薦防滑的安踏運動涼鞋(沙灘鞋)
3、拖鞋
也可以備用鞋代替
4、防水衣褲或雨具
5、遮陽帽
推薦寬檐的叢林帽,溪降時戴棒球帽
6、手套
可以防止手被石、草割傷,推薦專業攀爬手套
7、襪子(棉質,多帶幾雙備用)
8、快乾衣褲
用具:
1、頭燈等照明燈具
推薦50元的5LED頭燈(請備足電池)
2、防曬霜
推薦資生堂、羽西等SPF30以上的防曬霜,以不油膩易吸收為上
3、墨鏡
推薦歐野或雷寶的專業防紫外線戶外墨鏡,100%防紫外線及防沖擊不傷眼
4、打火機(或防水火柴)
5、小刀(瑞士軍刀或其他多功能刀具)
6、干、濕紙巾
7、個人衛生用品(如紙內褲)等 8、保鮮袋
9、稍厚的塑料袋(裝垃圾掛在包上帶回)
10、植物洗滌用品(不含化學物質,可降解,不破壞環境) 11、防水袋(裝相機等怕水物品、也可打水用) 12、登山杖(節省20%體力)
13、對講機(推薦摩托羅拉對講機)
14、相機
15、膠卷
16、牙簽
17、驅蚊水
18、牙刷、毛巾
19、口哨(求生用,指北針、溫度計三合的) 20、快掛扣(方便攜帶物品) 21、針線包
22、地席(鋪帳篷下或坐地上聊天時用,可以塑料桌布代替) 23、打包帶(背包外掛綁帶)
24、水壺(或熱罐裝的飲料瓶,燙不壞,如綠茶、鮮橙多的瓶子) 25、墨鏡盒(硬殼,防墨鏡受撞擊)
26、餐具(公筷、勺子、碗、杯子或一次性紙杯)
27、折疊水盆(不會倒的防水布制水盆,方便洗臉、取水)
28、氣枕
29、輕便折疊凳子
30、替換衣物
31、隨身葯物
食品:
正餐:即食麵或即食粥、米、麥片、火腿腸、牛肉乾、蛋、鹵味、榨菜等,以自己負重能力為准
附餐:果珍、咖啡、茶、麵包、餅干、牛奶、果醬等
零食點心:水果、乾果、糖果、果凍、鹵味、足夠的飲料和水 應急備用食品:(放在背包里出意外時備用的)壓縮餅干兩包、巧克力一大塊、飲用水一瓶、糖果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