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維吾爾族花帽的戴法 怎樣使帽子固定
新疆女性在戴花帽時是用扣針或發卡扣在頭巾上或頭發上,而男性根據不同的頭型來選擇合適的花帽,戴上去也是不會掉下來的。
新疆維吾爾花帽根據地區不同,其製作特點及圖案花色也各不相同。具有代表性的地區有:喀什地區、和田與庫車地區、吐魯番地區和伊利地區。
喀什地區的花帽以男帽最具代表性,其特點是以稜角分明,立體感突出,花色以黑底白花紋為主,色彩對比強烈。
和田與庫車地區的花帽其面料以絲絨為主,加以鑲有裝飾性的各種金銀飾片、串珠,使整個花帽看起來流光溢彩,花團錦簇。
吐魯番地區的花帽以色彩奔放、花色艷麗為其主要特點,花紋的搭配多以大紅大綠為主。
伊犁地區的花帽造型扁淺圓巧,花紋樣式簡煉。
(1)新疆女士怎麼帶帽子擴展閱讀:
新疆人常戴花帽
新疆男性常戴的有巴旦木花帽、阿訇花帽、曼波爾花帽、夏帕克帽、衣力買花帽、托爾花帽等;
女性常戴的有奇曼花帽、再爾花帽、瑪日江朵帕、金片花帽等;
男女都戴的有吐魯番花帽、伊犁花帽、五瓣花帽、塔什乾花帽、格來木花帽等。
㈡ 新疆的維族人為什麼都戴帽子呢
維族人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義頭頂對著天空是不禮貌的,所以男人帶帽子,女人戴頭巾
㈢ 回族,回民戴帽子,戴紗巾有講究嗎、3
回族服飾的主要標志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白色的圓帽。回族婦女常戴蓋頭。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並有扎褲腿的習慣。
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山區回族婦女愛穿綉花鞋,並有扎耳孔戴耳環的習慣。
(3)新疆女士怎麼帶帽子擴展閱讀
回族的禁忌
1、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
禁食一切形象丑惡的飛禽走獸,無論牛、羊、駱駝及雞禽,均需經阿訇或做禮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後屠宰,否則不能食用。
2、回族忌說「死」
將「逝世」一般稱為「無常」,有些地方稱「歸真」或「毛提」。「歸真」是回族群眾對篤信宗教和宗教職業人員以及宗教上層人士的稱法。
3、回族禁求簽、玩賭、拜偶像習俗
回族禁止求簽、玩賭、拜偶像。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讓陰陽、算命先生給自己算命,也不去給別人算命,不揣骨相面,不信風水陰宅,不求仙方神葯,不搞驅鬼治病等等。回民認為求簽、算命等這一切都是不正當的污穢行為。
因為回民受伊斯蘭教的影響,認為人的命運是真主安排的,人的一切都由真主前定,所以不搞其他的迷信活動。
4、回族禁煙酒:回族不喝酒,在家裡也不備酒具,家裡來客人一律不擺酒,有時為了接待客人,在參加宴會時,別人敬酒和碰杯時,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飲料代替。
㈣ 新疆人的戴帽子叫什麼
新疆花帽。
新疆花帽產於新疆,維吾爾語稱「朵帕」。是維吾爾族人民精心製作的民間工藝品。也是新疆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喜愛佩戴的一種用於裝飾的物品。
新疆的花帽因地域各異而具有不同的獨特品種。如南疆和田地區主產的塔什乾花帽,四角突起,狀如升斗。
採用大地散花圖案與彩色平綉技術,經精心綉制,全帽色彩對比強烈,火紅閃耀,有如盛開的花海。和田產金片花帽,採用壓、鏤花紋,以金片點綴裝飾,金光閃爍,富麗堂皇,為女式高檔花帽。
(4)新疆女士怎麼帶帽子擴展閱讀:
新疆人是長期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內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四個地州市和新疆地區所有的人。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區,新疆原有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滿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等13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其餘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等55個民族。
狹義上的新疆人是指新中國成立時在新疆的各個民族的人及其後裔,廣義上的新疆人是指長期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各民族的中國人。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新疆花帽
網路-新疆人
㈤ 女性怎樣配戴帽子
女性配戴帽子別有一番風味,當然配戴帽子最好不要是孤立的,如果和服飾搭配一下,更能使魅力倍增。
女性配戴帽子時,其他配件就必需減少,像是垂墜式的耳環、多連式的長項鏈等,都應避免,可以改配扣型耳環和單邊的短珠鏈。最簡單的可以在脖子上系一條短絲巾,以增加帥氣與飄逸之美。
此外,帽子的顏色也應該盡量與服裝的顏色系統一致,例如千萬不要穿了一身黑衣服後,再配一頂黃色的帽子,不妨配上白色、灰色或深褐色的帽子。
戴帽子要顯得好看,還應注意姿勢,如果駝著背,縮著脖子,再戴上一頂小帽沿式帽子,只有加倍令人覺得缺乏精神,而戴帽子表現帥氣的原意就完全背道而馳啦!
㈥ 新疆舞女士帽子剪裁方法
新疆舞的原創民族是維吾爾族,舞蹈活潑優美,步伐輕快靈巧,身體各部分的運用較為細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變化極為豐富。可以見到揚眉動目、晃頭移頸、拍掌彈指的動作。另外,昂首、挺胸、立腰也是新疆舞蹈的基本造形,能夠顯示女性婀娜的體態線條。男女成對的表演比較常見,女性的舞姿優美舒展,男子的舞姿矯健有力。
最典型的移頸動作(新疆舞中的動脖子)練習技巧如下:
1、首先放鬆脖子。
2、做頭部運動,低仰,左右,轉圈,平移,前後伸縮脖子,找一找扭脖子的感覺。
3、動脖子時,下巴收回,雙肩下垂,關鍵是尋找脖頸的意識,用後腦勺的感覺帶,有時能聽到骨頭動的聲音。
4、動脖子時候,眼神很重要,要挑眉腳和挑眼角,眼珠子往擺動那個方向很銷魂地看一眼,然後下巴努力的湊過去,脖子也就機械運動了。
5、動脖子方法:側面貼牆。讓身體的一個側面完全與牆相貼(腳腿,胳膊,肩),努力讓自己的臉向牆,每次堅持20秒反復10次,換邊兩邊都練完後雙手扶肩對著鏡子試著動動。
㈦ 為什麼新疆女孩要戴頭巾
絲巾不僅是維族女人的飾品,而且是宗教信仰傳統的標志,它承載了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的發展與變遷。新疆維吾爾民族信仰清真教,傳統上,男孩到了8歲就要開始宗教的崇拜,女孩子12歲也就到了融入宗教的年齡。真正的穆斯林時不能光著頭的,男性要戴花帽,女性要蒙頭紗。 傳統的穆斯林女性穿著是非常莊重講究的。維族女人一年四季穿裙子,除了好看,更重要的是把身體曲線掩蓋起來,以免別人看到產生邪念。她們也會把神秘的面容深藏在各式面紗之內。伊斯蘭經文規定,女人的一切「要避開男人們邪惡的眼睛」。不戴面紗是不允許出門的,女人的臉除了丈夫和父親,是不允許別的男子看到的。但面紗除了宗教信仰意義以外,還是維族勞動生活的必需品。新疆維族人大多生活在高原、草原和沙漠邊緣,強烈的紫外線、變幻莫測的風雪天氣、漫天飛舞的飛沙走石,都需要一種服飾遮擋惡劣自然環境對面部的侵害,面紗成為了維族女人的普遍選擇,而且自然而然,順理成章了。這樣就演繹出了絲巾的第二層含義。因為各地環境的不同,紗巾的作用也不盡相同,當然,絲巾的質地、樣式和顏色也就多種多樣。在南疆地區,為了遮陽,大多是棉織的,比較厚實肥大,顏色也比較深。沙漠地區主要是遮擋風沙,多為純絲製作,薄而透,顏色也是最多最豐富的。高原上的面紗則更注重抵擋雨雪,主要是棉絲混織,薄厚和大小介於上述兩種之間,而顏色更加艷麗奪目。隨著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新疆維族婦女地位不斷提高,她們和男子一樣從事各種勞動,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作為的宗教信仰和勞動需要的紗巾功能慢慢淡去,如今的維族女人依然佩戴絲巾,除保留了絲巾的傳統意義以外,它的作用更多的表現為一種妝飾和時尚。
㈧ 回族,回民戴帽子,戴紗巾有講究嗎
男士多戴白帽,女士不一定啊,有些地區女士也戴白帽,有些地區就戴紗巾。老年人戴白色紗巾,年輕的婦女多戴墨綠色或黑色紗巾(顏色較深的),再年輕一點的小姑娘是可以稍稍鮮艷點的。
至於藍色的帽子是這幾年才興起的,實質上和白帽沒有區別。紗巾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分地區的。不同地區的回族,習慣上還是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