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明萬曆皇帝的陵墓的有幾頂帽子

明萬曆皇帝的陵墓的有幾頂帽子

發布時間:2021-07-15 17:58:26

Ⅰ 明萬曆皇帝陵墓有誰陪葬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里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後(孝端、孝靖)。
孝端顯皇後王氏(1564年—1620年):神宗原配,名王喜姐,萬曆六年冊為皇後,以慈孝著稱。四十八年病逝,謚'孝端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後"。
孝靖皇後王氏(1565年-1611年):初為宮女,萬曆十年封恭妃,三十四年晉封貴妃、皇貴妃,三十九年九月去世,謚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

Ⅱ 在明朝萬曆的定陵中,藏有7個秘密,分別是哪7個秘密

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是解放後,考古專家有目的,有計劃發掘的第一座帝王級別的陵墓。描寫這座陵墓如何挖掘,文物如何出土的小說,在網上一搜一大堆,考古的資料,一找一大疊,可是關於萬曆皇帝定陵的七個小秘密,卻少有人知道。


《大明會典》中,暹羅、爪哇等國,向萬曆皇帝每年進貢烏香為200斤,烏香是什麼東西,那是毒、品——鴉、片。經過公安大學的先進儀器的檢查,發現萬曆皇帝的骨髓中,含有鴉、片的成分。萬曆皇帝吸、毒,已成不爭的事實!

Ⅲ 萬曆皇帝的陵墓是什麼

是位於北京的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里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後(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明定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十三陵之一,北倚大峪山,面對山峰渾圓的蟒山。地面建築的總布局,呈前方後圓形,含有中國古代哲學觀念「天圓地方」的象徵意義。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
陵區的主要建築有石橋、碑亭、陵門、裬恩門、裬恩殿、明樓、寶城和地下宮殿等,主體建築均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此外,在陵墓四周還有神廚、神庫、宰牲亭、祠祭屬、神宮監等附屬建築。
地宮是定陵的主要部分,深27米,由前、中、後、左、右5個廳組成,建築面積1195平方米。其中左、右配殿是相對稱的兩個殿,中間各自有一個用漢白玉壘砌的棺床,兩配殿有甬道與中殿相通。中殿內有3個漢白玉石座,並擺放皇帝和皇後的五供和長明燈。後殿是地宮內最大的一個殿,殿內棺床正中央放置有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後棺槨。棺槨周圍放置有玉料、梅瓶及裝滿殉葬品的紅漆木箱。出土的隨葬品包括帝後服飾、冊寶、明器、木俑、甲胄、刀、箭、金、銀、玉、瓷器皿以及大量絲織品。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後的屍骨被焚。
定陵的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佔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但是由於當時人們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和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主要指文化大革命和破四舊)。因此,它的發掘也被認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定陵地宮可供遊人參觀。

Ⅳ 明定陵開放了60年,墓中多了什麼東西讓人啼笑皆非

明定陵是萬曆皇帝和他的兩位皇後的陵寢。隨著60年的開放,按照道理來說,明定陵博物館中,一些容易腐朽,一些不耐用的東西,應該逐步減少才是,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萬曆皇帝的陵墓中,竟多了一種讓工作人員「掃也掃不幹凈,收也收不完」的東西,這種東西是什麼。

世界上有一個羅馬特雷維噴泉,這個噴泉號稱是許願「力量」最有名的代表。人家許願不能亂許願,是需要特定動作的,就是要背對噴泉,右手拿硬幣,從左肩膀上方丟進噴泉池。

我們看看那些丟進噴泉池的硬幣都去了哪裡(傳說國人去旅遊,每年有900萬一元人民幣硬幣被丟進了水池)——在1997年之前,這些硬幣屬於無主物,誰都可以去撈取。雖然不提倡,但也不算違法。

可是1997年之後,政府立法,明確確定,噴泉池中的硬幣,歸羅馬政府所有,池底的硬幣,一開始會被收集起來,歸羅馬的天主教慈善社團國際明愛會(Caritas),做善事時使用,後來,羅馬政府不景氣,這筆「水底撈」似得來的「意外之財」,有可能被政府挪為償還外債使用。

如果用一個硬幣,一張紙鈔,換回一個溫馨的希望,但誰要想用一個硬幣,換回一個沉甸甸的,根本不等量的成功,最好就不要想了,因為這事兒根本就不靠譜!

Ⅳ 萬曆皇帝陵墓被郭沫若發掘後,出了什麼狀況

萬曆皇帝陵墓被郭沫若發掘後出了的狀況是,中國考古工作者對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此後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築,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

最後發掘出29個滿載金銀珠寶的紅色大木箱,裡面的文物加起來達到了2600多件,還有皇帝的金絲冠等價值難以估量的皇家專屬寶物,另外還有在明朝時期珍貴的書畫字卷等等。

在對萬曆皇帝的屍身進行檢驗的時候,還發現萬曆皇帝的腿有一些問題,因此就有人猜測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跟腿部疾病也有關系。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後的屍骨被焚。3口由上等金絲楠木製成的巨大紅漆棺槨,本身質地堅固,雖然歷經幾百年,仍然完好無損,但也被扔至寶城之外的山溝中。

(5)明萬曆皇帝的陵墓的有幾頂帽子擴展閱讀:

建國後郭沫若主張挖掘皇帝陵墓,最開始的時候是打算挖明成祖朱棣,後來因為考古界反對的聲音太大,於是郭沫若就瞄準了萬曆皇帝的定陵。

萬曆皇帝開創了三十年不上朝的記錄,他被很多史學界評為昏庸無道,實際上他不上朝不代表不管事兒,他早期也是非常勤政愛民的,萬曆年間也有「萬曆中興」的盛況。

根據現場發掘萬曆皇帝的屍骨中左右腳兵線長短腳,是有足部疾病的象徵。當時萬曆皇帝跟大臣解釋自己不上朝的原因是「足心疼痛、步履艱難」。很明顯是中年人關節炎導致的,也就解開了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原因,可以說萬曆皇帝並不是昏庸,不上朝不代表不管事兒!

郭沫若覺得自己居功甚偉,就想要繼續挖了武則天的乾陵,後來被周總理一口回絕。

Ⅵ 明代萬曆皇帝的定陵墓室結構為什麼結構

定陵玄宮(明代稱地宮為「玄宮」或「玄寢」,墓主的梓宮所在,為陵寢建築的核心部分)的建制可用「五室三隧」概括。
「五室」即玄宮的殿室共有五座組合而成。其中,後室又稱後殿,為玄宮主室(明代文獻稱之為「皇堂」),平面做橫向長方形。室內面寬30.1米,進深9.1米,頂高9.5米。頂部為橫向的條石拱券,斷面呈尖頂,兩弧相交的「鍋底券」形制。室內地面鋪砌著打磨平整的正方形花斑石石板,里側居中的部位設有寶座(棺床)一座,寶座之上鋪砌同地面一樣的花斑石,周圍以漢白玉石鑲邊,做須彌座形。寶座中央部位留有左右長0.4米,前後寬0.2米的方孔,內實黃土,是風水術中所講的「金井」。寶座上陳設著帝後的棺槨及隨葬器物箱。神宗皇帝的棺材居中,覆金井之上,孝端、孝靖兩後棺材分置左右。隨葬器物箱多置寶座兩端。
中室,又稱中殿,位於後室之前。它與前,後,左,右四室相通,在五室中處於樞紐地位。室內平面作縱向長方形,面寬6米,進深32米,室頂高7.2米 ,為縱向的條石拱券結構。室內地面鋪砌細料方磚。西部陳設著一帝二後的神座、五供和長明燈。神座,白石雕刻而成,制如帝後生前所用的御座。皇帝的靠背之上雕有四個龍頭,背後雕一整龍,龍頭伸向靠背前作戲珠狀,靠背內側,浮雕的寶珠兩側雕飾龍紋。兩側扶手之上也各雕龍頭。扶手內外兩側及靠背的外側則均雕雲紋。皇後的神座式同皇帝神座,但靠背及扶手上各雕鳳頭,靠背內側也雕飾鳳紋,兩扶手內側則雕龍紋,其餘部分同皇帝神座一樣。五供均為黃色琉璃製品,帝後各一套,分置神座之前。每套各有香爐一個,燭台兩個,花瓶兩個,分置白石座上。還有長明燈,又稱萬年燈,均以高和口徑為0.7米的青花雲龍大瓷缸為燈具,上有「大明嘉靖年制」的題款。缸內儲油,油麵有銅制圓漂一個,內置燈芯。
前室又稱前殿,平面亦做縱向長方形,頂高面寬尺度及起券形式、地面鋪磚均同中室,不同的是進深為20米,且室內無任何陳設。
左右室,又稱左右配殿或側穴,對稱的設於中室兩側。平面均做橫向長方形,面寬各26米,進深各7米,頂高各7.4米,券頂同前、中、後三室。室內地面各鋪青白石石板,里側各設寶座(棺床)一座。寶座形制亦為白石須彌座鑲邊,長17.4米,寬3.7米,高0.4米。寶座上部平鋪方磚,中部亦各設一金井。室內無陳設。
「三隧」,是指該玄宮共設有三條隧道,與前室相通的是主隧道。據發掘資料記載,這條隧道分為磚石兩段。從寶城右側的隧道門至明樓後這一段,為磚隧道。磚隧道的盡端終止於一道略呈弧形,有四層城磚砌成的矮牆。由矮牆往裡,對著玄宮不遠的地方為石隧道的起始處。石隧道的走向通往玄宮前殿,其兩側牆壁,除接近金剛牆部分用城磚壘砌外,均以花斑石砌成,且隨著隧道的逐步加深,由一層最後遞增至十七層之多。石隧道總長為40米,寬8米。
左右配殿的隧道,即寶城牆內側石條上刻寫的「左道」和「右道」,其全程走向雖因未經全面發掘而不能詳知,但從已發掘的局部情況看,其與左右兩室相接的部分情況與主隧道和前室相接之處的做法卻基本相同:都有保護石門的磚券頂的「隧道券」,且隧道券的外側都有橫截於隧道之前的「金剛牆」。
三、十三陵與「九重法宮」
明十三陵中,長陵至昭陵九陵的玄宮未經發掘,情況還不十分清楚,但根據文獻資料所記,可能和定陵一樣,同屬「五室三隧」之制。理由如下:
首先,陵寢制度的演進和發展與其他各種政治制度一樣,都無可避免地要受到「恪守祖制」、「法先王」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定陵為明朝中後期的陵墓建築,其玄宮制度自然應源自其先前九陵的玄宮制度,也就是說,九陵的玄宮制度應與定陵的大體相同,至少相去不遠。
最重要的是定陵玄宮五室的布局採用的是一種九宮式的,亦即井田式的格局,與皇帝生前所居的皇宮內廷建築布局頗為妙合。其中定陵玄宮的前、中、後三室尊居中路,與內廷建築中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座建築的布局相合。左右配殿對稱的分布在中室左右,又與對稱於交泰殿東西兩側的東西六宮布局相合。定陵玄宮制度的這一特點無疑是我國古代喪葬制度的核心——「事死如事生」禮制觀念的體現。而根據《明實錄》等文獻的記載,明長陵及明永陵等的玄宮制度也是按照明朝皇帝所居的皇帝內廷建築布局進行規劃、設計和建造的。有史料以下為證:
《明世宗實錄》卷一八七記,嘉靖十五(1536)年五月,明世宗朱厚熜在討論永陵的營建時,曾對輔臣李時、夏言等說:「壽宮規制宜遜避族陵(指長陵)

Ⅶ 明十三陵為什麼偏偏就挖了萬曆皇帝的定陵

明朝歷史上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所以稱「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從永樂七年(1409年)開始修建長陵至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葬入思陵(1645年),前後歷時230多年,共有13座皇帝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監墓,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後,2位太子,30多個妃子以及2名太監。明十三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墓最多的一處帝陵建築群。
可是,明十三陵為什麼偏偏就把萬曆皇帝的定陵給挖了呢?
最早提出挖掘古代皇陵計劃的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還有郭沫若等一批相當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名人也力主挖掘。
挖掘計劃於1956年春開始,原本是打算先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成祖朱棣的長陵給挖了,但對長陵的調查工作進展得並不順利。於是,考古隊最後決定先拿的定陵來練練手。倒霉的萬曆皇帝,在死去幾百年之後,卻成為明代唯一一個被挖墳掘墓的帝王。
定陵的挖掘工作從1956年5月開始,到1958年7月底基本結束。雖然期間過程一波三折,但最終還是完成了挖掘。
定陵的地宮全部用石砌成,多為青石,面積為1195平方米。內無梁架,為石拱券,相當高大。地宮中有7座4噸重的漢白玉石門,設計巧妙,開閉靈活。地宮中又分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築完全一樣。中殿原狀陳列著祭器,那裡三個漢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大瓷缸,缸中原來盛滿長明燈燈油,供點長明燈用。後殿的棺床上停放著朱詡鈞和兩個皇後的棺木,棺旁放著裝滿陪葬品的26個紅漆木箱。地宮共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經過仔細清理分類,共發現各種金器數百件,其中尤以皇帝皇後的金冠、鳳冠最為珍貴;各種袍料、匹料和服飾用品達600多件,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和皇後的羅地灑線綉百子衣更是精美絕倫。
定陵被打開後,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後屍體都已腐爛,骨架完好,頭發軟而有光。可嘆的是,這三具帝王皇後的屍體竟然在「文革」中,被紅衛兵以打倒封建帝王和牛鬼蛇神的名義點火燒的粉碎。萬曆皇帝怎麼也想不到,在幾百年之後,自己竟然會被一群毫不相乾的人,挫骨揚灰。
皇帝皇後三口上等金絲楠木製成的巨大紅漆棺槨,本身質地堅固,雖然歷經幾百年,仍然完好無損。但卻在定陵挖掘不久之後,被當時一群無知人員當成廢棄材料,拋至寶城之外的山溝中。據傳,這些珍貴的木頭被扔到山下之後,都被當地的村民當做好東西留了起來,有的做成了自己的棺材、有的加工成了衣櫃。但是,撿到這些木頭的村民,最後死因都非常離奇。
最為可惜的是,定陵挖掘出的許多文物都因當時技術條件和知識水平的不足,保護不到位,以至於造成了永久性的毀壞。有了定陵挖掘的教訓,國家後來出台了「不主動挖掘帝王陵寢」的規定。萬曆皇帝在死後幾百年,以被挖墳掘墓,挫骨揚灰的代價,終於換來了其他帝王陵寢的長治久安

Ⅷ 明代皇帝的陵墓

明代的陵墓除了朱元璋和朱允文的墓之外,都在十三陵,朱元璋在南京,朱允文不詳,萬曆皇帝的墓被盜,現在已開放。

Ⅸ 明皇陵出土4件驚艷世界的絕美鳳冠,它們主人分別是誰

郭沫若作為我國著名詩人,其實在民國文人圈子裡地位一直比較尷尬。論學識他的確出色,並且他的成就不僅僅限於詩歌領域,他在中國古代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偉大而矚目的。但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歷史學家,他對於文物古跡的保護卻並不到位,甚至為了研究對珍貴的古代遺跡進行了大量的破壞。

那麼問題來了,孝靖皇後不論怎麼看,地位都不如孝端顯皇後,那麼為啥孝端顯皇後頂多都是"九龍九鳳冠",她卻能用上"十二龍九鳳冠"?

與明萬曆皇帝的陵墓的有幾頂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繩綁旗袍女人圖片欣賞 瀏覽:111
褲子緊身的好看 瀏覽:657
黃的什麼樣圍巾好看圖片 瀏覽:154
為什麼男士內褲越穿越大 瀏覽:364
風衣布成份 瀏覽:394
焦糖色配綠色褲子好看 瀏覽:411
配t恤方巾怎麼系 瀏覽:212
男裝發型搭配 瀏覽:667
劍三單刷校服 瀏覽:737
男士奢侈品皮帶有多少 瀏覽:294
雪紡褲子破了個洞怎麼補好看 瀏覽:189
男士170對應多大碼的褲子 瀏覽:470
精品男裝襯衫體血 瀏覽:483
12號衣針袖口織多少針 瀏覽:719
冬天穿什麼裙子顯瘦 瀏覽:826
黑色衛衣搭配紅色褲子 瀏覽:863
日韓外套男圖片 瀏覽:661
媽媽給小妹妹穿上什麼的裙子 瀏覽:391
皮甲胸部襯衫 瀏覽:382
旗袍工藝流程圖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