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帽子和腦袋我的感想是,安徒生機靈的回敬道,那個路人的嘲笑。
『貳』 除了狐假虎威和鷸蚌相爭還有哪些寓言故事
還有《愚公移山》、《諱疾忌醫》、《紀昌學射》、《截竿進城》、《金鉤桂餌》等。
1、《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的愚公,年紀將近90歲,面對著山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
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丘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呢?」
眾人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帶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余留的歲月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
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擔心什麼挖不平?」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這個故事通過寫智叟的膽小怯弱反襯了愚公的堅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對比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2、《諱疾忌醫》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公。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公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膚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
桓公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桓公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公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的紋理間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膚是針石可以治療的;在腸胃是火劑可以治癒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沒有辦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請求了。
五天以後,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逃到秦國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良醫治病,病在表皮時就及時醫治。這是為了在剛顯露苗頭時及時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開端,所以聖人總是盡可能早地予以處理。
3、《紀昌學射》
甘蠅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獸獸倒,射鳥鳥落。飛衛是甘蠅的學生,由於勤學苦練,他的箭術超過了老師。
有個人名叫紀昌,慕名來拜飛衛為師。飛衛對他說:「你先要學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眨眼睛。有了這樣的本領,才能談得上學射箭。」
紀昌回到家裡,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兩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動的機件。兩年以後,即便拿著針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紀昌高興地向飛衛報告了這個成績。
飛衛說:「光有這點本領還不行,還要練出一副好眼力。極小的東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東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這樣的本領,才能學習射箭。」
紀昌回到家裡,就捉了一隻虱子(虱,shī),用極細的牛尾巴毛拴住,掛在窗口。他天天朝著窗口目不轉睛地盯著它瞧。
十多天過去了,那隻因干癟而顯得更加細小的虱子,在紀昌的眼睛裡卻慢慢地大了起來;練了三年以後,這只虱子在他眼睛裡竟有車輪那麼大。
他再看看稍大一點的東西,簡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紀昌就拉弓搭箭,朝著虱子射去。那支利箭竟直穿虱子的中心,而細如發絲的牛尾巴毛卻沒有碰斷。
紀昌高興極了,向飛衛報告了這個新的成績。飛衛連連點頭,笑著說:「功夫不負苦心人,你學成功啦!」
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藝,都必須有頑強的毅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打下扎扎實實的基礎,然後才會得到真正的提高。不費力氣的「竅門」「捷徑」是沒有的。
4、《截竿進城》
魯國有個人扛著根又粗又長的毛竹進城。到了城門口,他把毛竹豎起來拿,被城門卡住了,他把毛竹橫著拿,又被兩邊的城牆卡住了。他折騰了半天,累得氣喘吁吁,還是進不了城。
旁邊有個老頭兒邊看邊樂:「你可真是個大草包!腦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這一大把年紀,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你怎麼不請教請教我呢?」
賣毛竹的人連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頭兒捋(lǚ)著白鬍子說:「這事兒簡單。你把毛竹鋸為兩段, 不就進去了嗎?」「毛竹鋸斷了就不頂用了。」
「那總比你卡在城外強吧!」賣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鋸子,把毛竹鋸斷,拿進城去了。
如果說賣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話,那麼,那個喜歡擺老資格、教訓人的白鬍子老頭兒更加蠢笨。有些「老資格」總是喜歡按老經驗、老規矩辦事,他們不善於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考慮極簡單的、甚至是一般常識范圍內的問題,結果,出了很多餿主意。
5、《金鉤桂餌》
魯國有個人喜歡講排場。釣魚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噴香的桂木作為魚餌,用黃金做成魚鉤,上面還鑲嵌著雪亮的銀絲和碧綠的寶石;他用翡翠鳥的羽毛捻成細線。
他的釣魚竿是最高級的,他釣魚時選擇的位置和擺出的姿勢都很講究,但是釣到的魚卻寥寥無幾。
所以說:「釣魚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裝飾,事情是否急迫不在於說辭。」好釣的魯人,最終「釣不到魚」的原因是?釣魚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裝飾,事情是否急迫不在於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