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形容玉的古詩詞
關於玉的詩句有: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玉階怨》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客中行》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錦瑟》
② 仙桃風土人情
仙桃民俗之剪紙
民俗剪紙可分為婚俗、喪俗、服飾、宅居裝飾、歲時節令五類。
1、婚俗剪紙 沔陽人自古重禮儀,對婚俗尤為重視。結婚時,在大堂八仙桌上擺10碗葷菜,每碗菜上覆蓋紅雙喜字剪紙,再插柏樹枝於菜碗之中,意即:松柏長青,祝夫妻百(柏)年合好,家庭百事順遂。堂屋正中牆壁上懸掛巨幅奪目的鮮紅雙喜字,配以寓意吉祥和瑞慶圖案的剪紙,此外,男方過禮的豬肉、魚、酒等一切禮品上和女方陪嫁品上均蓋有紅喜字。還有衣箱封口和彩轎封門用的紅喜花。
2、喪俗剪紙 昔日,沔陽流行請道士為亡人做道場的陋俗,即為死人超度亡魂。在道土的法衣上綉有壽字和浮雲、蓮花、萬字格等花樣;引路幡全系縷空的長條形素色紙剪貼而成,上有三角形紋樣,下有二方連續花邊及篦齒紋的垂須。中段有寶相花。婦女死後,家人要給她穿綉花鞋。鞋上綉「一蟾一鶴」,或者是「雙狗喝血」。據說,只有如此。才能讓死者順利抵達陰曹地府。
3、服飾剪紙 沔陽人尤其是婦女、兒童在豐收之年特別重視服飾的美化,因此綉花用的花樣需求量很大。剪紙內容豐富多采,如老嫗頭帶的勒子,腳穿的花鞋;中青年婦女用的圍裙、綉花鞋、包被堂心、襪底、手帕;兒童的獅子帽、虎頭鞋、長命鎖、涎兜、香包(又稱香囊)、綉花衣褲;青壯年男子的布草鞋、拖鞋、鞋墊、箍帶等均有綉花。花樣子多系祈福、添壽、發財、喜慶、愛情、多子、辟邪、消災等吉祥內容。
人們特別重視兒童服飾,花樣品種甚多,如獅子帽、虎頭鞋、荷花涎兜、五毒香包等,寓意希望孩子象獅於那樣勇猛;象老虎那樣虎虎有生氣;象荷花那樣出污泥而不染;願五毒化為香包,叫長命鎖保平安,讓孩子長命百歲,足見慈母愛子之心。
4、宅居裝飾剪紙 沔陽除窗花剪紙外,還有門簾花、門鼓花、帳檐花、帳飄花、壋枕花、頂棚花等等。
5、歲時節令剪紙 每年春節,除舊布新,換上新的剪紙,其圖案內容大都由吉祥詞語或圖案組成。除了常見的「年年有餘」、「四季平安」、「萬事如意」、「鹿鶴同春」之外,亦在神櫃四扇門上貼「福」、「祿」、「壽」、「喜」(或配以圖案)。也有的在神櫃兩旁貼「福」、「壽」或「五福捧壽」剪紙。
歲時民俗
元宵節 俗話說「年小月半大」,沔陽南部有吃「元宵」,北部有吃「團子」的風俗,最熱鬧的是賽花燈。彼時是剪紙藝人們大顯身手的極好時機。花燈上多有剪紙吉祥圖案,尤其是走馬燈上,四季花鳥、各種人物故事,如劉海砍擦、八仙過海、文王訪賢等,百看不厭。
三月清明節 俗稱「踏青」,家家上祖墳。在墳上插吊錢,表示對先輩亡人的懷念。在時人心目中,凡是墳上插有吊錢的,說明死者家裡有後人,且講孝心。否則即是後人無孝心或絕了後塵。可以說,除文化革命時期之外,沔陽清明節祭祖一貫盛行。
四月二十八 城隍菩薩的生日。沔陽縣城一帶民眾做城隍會。前面抬城隍菩薩遊街,後面緊跟獅子、龍燈、高蹺、采蓮船以及各店鋪扎出的「故事」人物和不戴面盔的「急腳子」。
五月端陽節 農歷初五為小端陽,十五為大端陽,二十五為末端陽。民間有五月端陽,諸神下凡帶來災難,毒氣大的傳說,必須高度重視驅邪避災,因此給孩子們額上擦雄黃,家裡門角落豎艾草,煮棕子的鍋里放蒜坨,以之解毒、消災、去疾。還給孩子們胸前掛香包(囊)。香包上綉有五毒。意在以毒攻毒,可以抵禦一切毒氣。表達了家長願孩子清吉平安的審美意識。
鬼節 七月初一鬼門開,十五鬼門關。各家各戶都要給亡人燒紙錢和「袱包」,「叫飯」。據說那些孤魂野鬼若無人管,就會在四鄉害人。為保一方平安,那些有錢人家出錢,請道土做齋。煮稀飯潑灑在野外,供野鬼們吃。夜裡,還要放路燈與河燈,將扎的紙船和蠟燭、紙錢在河邊一起燒掉。
仙桃民間文藝之天沔小曲
「天沔小曲」,或稱「內河小曲」,又叫「碟子曲」。它源於天沔(漢江沿岸)一帶,流行天門、沔陽(今仙桃市)、潛江、監利、京山、漢川等地。早期多為沿門賣唱,常為一人敲碟子演唱,一人用四胡伴奏,後來一些藝人逐步轉向到茶館、酒樓進行演唱,以此開展自唱自樂活動。 它的曲牌多數來源於天沔一帶民歌中的小調,也吸收了明清俗曲《相思調》、《鮮花調》、《玉娥郎》、《五更調》、《探妹》、《九連環》的一部分。曲目一般屬於單曲體,數量在一百以上。
沔陽花鼓劇
湖北地方劇種,又稱沔陽花鼓戲,現流傳在湖北仙桃地區,傳統劇目有《十三款》、《站花牆》等。
仙桃民間文藝之沔陽硪歌
沔陽硪歌是民間挑台基、築堤壩時唱的歌,又叫勞動號子。沔陽硪歌的演唱形式多為一唱眾合,領唱者唱的詞有內容,合唱者唱的是襯詞無內容,如「嗨、呀、楊、花」等。領唱者都是叫號子的好能手,有一人獨領,也有甲乙兩人對領,還有一種《拋球硪歌》,一付硪八個人輪流領唱,邊打邊唱,繞有興趣。 沔陽硪歌在音樂上有明顯的特點和規律,調式有其特定旋法,曲調很有表現力,唱腔種類很多,有慢、中、快、急。句式一般用七字、十字,也有用五字句的。曲調通常有「慢硪調」、「急硪調」、「郎當調」、「海楊花」、「也荷也」、「咳唷荷」等十多種。這種調子往往根據硪的類型而定,或打硪速度而定。 現在,修堤築壩都由機械輾壓所代替。沔陽硪歌只是成為一份珍貴的民問音樂遺產,儲藏在傳統的藝術寶庫之中。
仙桃飲食文化
沔城藕
古代曾是進貢皇帝的貢品,貴賓席中的佳餚。現在暢銷全國,部分遠銷國外,深受國際友人歡迎。粗碩肥壯、節勻頭圓的沔城藕。 沔城藕每支約5斤左右,最大的近10斤。生食如秋梨般清甜,唇齒溢香;熟食如板栗般粉朴,酥軟爽口。沔城人最愛用藕做的菜是煨藕,湯呈魚白色,藕呈淺紫色,熟爛軟爽,食而不膩。
沔陽三臘」:
臘肉、臘魚、臘雞,是沔陽的一大風味,它與「沔陽三蒸」齊名,享譽荊楚,馳名九州,獨具特色,堪稱沔陽飲食文化中的傑作。
仙桃飲食文化之沔陽三蒸
「沔陽三蒸」
蒸蔬菜(藕)、蒸豬肉、蒸青魚(後來蒸各色魚)馳名於九省通衢的武漢,有「蒸菜大王,獨數沔陽,如若不信,請來一嘗」之歌謠。請代、民國,在武漢三鎮這類菜館不少掛「沔陽三蒸館」招牌。後來,「三蒸」發展到了北京。
毛嘴鹵雞
在仙桃的大街小巷,「毛嘴正宗鹵雞」的招牌比比皆是。提起毛嘴鹵雞,人們就會自然而然首先想到鹵保林這個名字,其實鹵保林並不姓鹵而姓劉。劉保林的鹵雞在選料上,用的是本地散養的傳統雞種,必須是喂養兩年以內的鮮活公雞。當天宰殺,即時扒毛,隨後鹵制。 在器具的選用上,他始終堅持砂鍋文火鹵制。
仙桃民間工藝-印灣斗笠
盛行戴斗笠的時期,印灣的斗笠是出了名的,其做工細,質量好,外型美觀,經久耐用。斗笠是用竹篾編織,裡面鋪布、絞口做成的,再加光桐油就可戴了。做斗笠選用水竹篾、楠竹圈、窩竹帽、白細布等上等原材料加工而成,經編織、鋪布(紙)、絞口、上苔等四道工序。
仙桃民間文藝之 劃綵船
綵船,又叫旱蓮船,它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動作的一種春節娛樂形式。綵船是用鐵絲竹篾紮成骨架,然後再用布敷蓋。
講究的綵船,赤橙黃綠青藍紫,五彩斑爛,煞是好看。掌船的小姑娘打扮得靈秀齊整,另一個扮演小丑的男子撐篙,搭配著表演。他們挨家挨戶拜年,或劃或唱,唱詞大都是沔陽花鼓、鄉村小調,甚至流行歌曲,每家門前三五分鍾不等,喜慶的農家都舍以香煙,紅包相謝,一年歲首,得個祝福,歡娛不斷。
仙桃民間文藝之「蚌殼精"舞
仙桃民間有一種舞蹈,名曰「蚌殼精舞」。蚌殼精舞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化妝得十分美麗,躲在用竹篾紮成的蚌殼內。蚌殼用彩紙(或綵綢)糊成。男的肩背魚簍、手拿魚網,一心想得到躲在蚌殼內的女人。男女雙方在歡快的鑼鼓聲中,變換著舞姿,進行著迷人的表演。
仙桃是蚌殼精舞的發源地,對蚌殼製作,人物化妝、音樂演奏、舞姿設計,都有獨到之處,受到人們稱贊。
仙桃清明穿木屐
木屐,即木製的釘鞋,雨天出門時穿。
相傳春秋時,晉文公重耳為紀念介之推(一說介子推)抱樹焚死,便以該樹製成木屐,這是2000多年前的事。
沔陽(今湖北仙桃)龔台是久負盛名的木屐村,清末該村龔宗雲從南方買來木屐樣品,就挨家挨戶自製。木屐製作簡單,兩塊弧形面子,兩個木底板,八顆鐵腳釘,百顆小鉚釘就行。
龔台人製作木屐,是就地取材利舊利廢,木屐面子,解放前是手工割牛皮的硬面子,後用機械做廢帆布的粗糙面子,現用電爐壓廢橡膠成光滑美觀的軟面子。木屐底多用柳樹,原用手工砍,後用機械削。木屐腳釘,原由鐵匠打的方塊釘,又重又易脫落,現用機械生產,既耐用又不脫落。
改革開放後,龔台人家家生產木屐,暢銷仙桃、洪湖、監利、天門、漢川等地。舊時木屐是一種雨具,現在雖有雨靴,但很多農民仍喜歡穿它,尤其是清明時節雨紛紛,人們掃墓、踏青穿著它,穩穩當當,再泥濘的田埂,如履平地。
仙桃民俗之
三月三,薺菜(地菜)煮雞蛋
「三月三,薺菜(地菜)煮雞蛋。」在湖南湖北等地,每逢農歷三月初三,都有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說吃了薺菜煮的雞蛋,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
地方特產
范 關 碧 潭 酒
沙 湖 豆 皮
紅 廟 蘿 卜
仙桃民俗之賽龍舟
仙桃賽龍舟歷來都很盛行,尤以沔城為最。從過去和現在來看,同其它地方相比,有所不同。
在比賽時間上:其它地方多數只賽五月初五,而沔城既賽五月初五(小端陽),又賽五月十五(大端陽),舊時還賽五月二十五(末端陽)。
在參賽地方上:以前沔城賽龍舟只准東門、南門、北門、西門、九賀門、小橋、江北、七里城、紅花提等九地參加,其它地方都望而興嘆。後來打破了這個規矩,任何地方的船都可以來參賽。1998年端午節參賽的龍舟中,就有兩只是洪湖市的。
在龍船的布置上:沔城不僅在船首裝龍頭,以前在中艙還豎一個「斗」,上面扎彩,中間掛鑼,船尾裝棹和「保梢」。看上去既美觀,又很有氣勢。
在橈手的規定上:過去沔城劃船可以到四鄉去請橈手,現在不這樣做了,是哪裡的船,就是哪裡的橈手。橈手的穿戴,每隻船上是統一的服裝和帽子。劃船號子也和其它地方有所不同,其它地方的號子叫得比較長,沔城的號子就只有兩個字:「劃呀!劃呀!」聽起來高亢、悅耳。
在比賽風格上:沔城能按規則辦事,做到「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不發生爭斗。其它地方的人看了,都贊嘆不己。
在獎勵的形式上:沔城賽龍舟都是在小蓮花池的珠子台上設標,奪取勝負。舊時有「劃贏了吃包子,劃輸了啃黃瓜」的習慣。誰的船贏了,商家就上船掛紅放鞭,還放包子吃;誰的船輸了,橈手自覺無光,就偷偷溜走。現在不同了,都是由鎮政府設標,給予獎勵。
仙桃習俗之搶挑金銀水
搶桃「金銀水」是農村流行的一個傳統風俗。有一首民謠說:搶得一挑金銀水。保你富貴不受貧。所以,每當農歷正月初一的早上,天還黑洞洞的時候,水井上、河邊上就「叮叮咚咚」地響起了水桶、鐵桶的碰擊聲,「沙沙」的人來人往的腳步聲。人們噤若寒蟬,誰也不說話(據說,是怕說話驚跑了好運。)待天明,河邊、井邊上卻無一人挑水(天明挑水,會被人視為「懶漢」)。據說,第一人打的為「金水」,家庭會興旺發富。第二人為「銀水」,會使全年五穀豐登,合家平安。第三、第四為銅鐵水,也會使人一年糟半頭興旺等等。
仙桃民間文藝之沔陽皮影戲
沔陽皮影戲,俗稱「皮影子」,它以沔陽漁鼓(湖北漁鼓之前身)行腔,沔陽方言道白,故命其名。沔陽皮影戲有改編的傳統劇目三十多個,創作的現代劇目二十多個,連台戲更是它的拿手錶演,其中《皇歷迷》、《雞毛信》、《鳳雨歸舟》一火焰山》、《三請樊犁花》等劇目深受群眾歡迎。戲劇中的各種人物、動物和道具是用牛皮採用沔陽剪紙的工藝手法精心雕刻而成。藝人們使它們的每個關節都能活動,安上操作桿,在薄布做成的銀幕後面,由藝人操作表演,配以各種類型的道具、布景,通過燈光將影像在銀幕上顯映出來。色彩絢麗,如同電影一般。
仙桃——體操之鄉
國際體操節
每年的十月金秋在湖北省仙桃市舉辦中國國際體操節,仙桃市是中國唯一的體操之鄉,在國內外各項體操比賽中共取得101枚金牌、87枚銀牌和114枚銅牌,從仙桃市走出李小雙、李大雙、楊威和鄭李輝4名奧運冠軍,他們從1992年至2000年三屆奧運會上,連續為我國奪得了4枚奧運會金牌,仙桃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中國體操之鄉」和「國家體操訓練基地」。
③ 在古代用什麼詞形容美玉
古代形容美玉的詞有:通透、潤澤、細密、珍奇、盈翠、碧綠、透明。
1、形容美玉的字:
瑾、珏、璧、瑞、瓊、瑤、琳、瑜等等。
在古代漢語中「王」字旁的字就是「玉」字旁,所以現代漢語的王字旁多半跟玉有關,其中一部分就是指美玉。
2、形容美玉的詞:
白璧無瑕、瑕不掩瑜、金玉滿堂
④ 一套老人壽衣要多少件,大概多少錢
壽衣從廣義上理解,品種不計其數,家屬完全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各種款式、面料(易造成污染的面料除外)。以下介紹的只是傳統的和現今比較流行的壽衣的種類:
衾:裹屍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綢、緞面料織成,綉以花卉、蟲魚、壽星等吉祥圖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層。
壽衣:壽衣包括衣、褲、裙。衣有長衫、短襖、馬褂、旗袍等,並有內衣、中衣、外衣之分,褲和裙皆有長、短及各類中西不同款式。
壽帽:壽帽又稱壽冠。男的一般用禮帽、便帽,也有戴傳統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特別是我國南方的老年婦女,常戴蚌殼式絨帽,有"老夫人"相,但不適合中青年女性。
壽鞋、壽襪:壽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壽襪一般為棉布襪。
壽枕:以紙、布做成。按傳統習俗,頭枕飾有雲彩,腳枕為兩朵蓮花,諺曰:"腳踩蓮花上西天"。
壽被:壽被是一種蓋在逝者身上的狹長小被,處於最外層,以布、緞作為面料,上綉星、月、龍、鳳等圖案。過去大殮時要用兩條壽被,一條墊於屍身之下,一條蓋於屍身之上,與棺蓋隔離。現在遺體皆火化,在開追悼會時,只用一條壽被蓋於逝者身上即可。
價位在1000-8000之間都有!
⑤ 常用歇後語200條
1.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2.水仙不開花:裝蒜
3.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說不出」)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火燒旗桿:長炭(嘆,即享受)
糞坑關刀:文(聞)不能,武(舞)也不能。
以下為一些常用的歇後語:
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
財到光棍手:一去無回頭
盲人吃湯丸:心中有數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禮義廉:無恥
泥水佬開門口:過得自己過得人
偷雞不成:蝕把米,即不僅沒有佔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損失
茅坑裡扔炸彈:激起民糞(憤)
閻王爺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見於粵語的歇後語:
牛皮燈籠:點極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闖禍、出亂子
老婆擔遮:陰公,即可憐
老公撥扇:凄涼(妻涼),即可憐
單眼佬老婆:一眼睇曬
冬錢臘鴨:得個睇字
隔夜油炸鬼:無火氣
番薯跌落風爐:該燴
濕水欖核:兩頭唧
水瓜打狗:唔見咁截
無掩雞籠:自出自入
白鱔上沙灘: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燒旗桿:有排長炭(嘆)
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
結他無線(濕水棉花):無得彈,即無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討厭
賣魚佬沖涼/賣魚佬洗身:無聲(腥)氣
船頭尺:度水
亞蘭嫁亞瑞:累斗累
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舉埋年結:算數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開花(忽=屁股;烈=裂)
歇後語—艱難類
一分錢的醬---難燴(會)
一元錢買擔菜---兩籃(難)
一餐吃個大胖子---談何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塊硬骨頭---不好啃
一碗水潑在地上---難收拾
一腳踩在橋眼裡---上下兩難
人心隔肚樹隔皮---難相識
大海里撈針---不知從何下手
才學理發就碰上個大鬍子---難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擔稻草---越擔越重
馬高蹬短---上下兩難
小孩子上樓梯---步步都是坎子
小孩子喝燒灑---夠嗆
小雞吃黃豆---夠嗆
無米之炊---難做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從手插進染缸里---左藍(難)右也藍(難)
水中撈月---無處尋
火燒嶺上撿田螺---難得尋
烏龜摔在靛殼里---殼藍(可難)
火鉗子修表---沒處下手
火燒辣椒---嗆死人
烏龜爬泥潭---越爬越深
烏龜爬在門坎上---進退都要跌一跤
烏龜墊床腳---硬撐
水煮石頭---難熬
生鐵鑄土地爺---硬神(撐)
鳥入籠中---有翅難飛
絲線打結巴---難解
羊頭插在籬笆上---伸首(手)容易縮首(手)難
老母豬鑽籬笆---進退兩難
老鼠鑽牛角---步步緊
老鼠碰見貓---難逃
西山出太陽---難得
百歲養兒子---難得
地獄里活命---難見天日
竹山裡試犁---寸步難行
冷鍋煮雪---難溶
沙灘上行船---進退兩難
兩手提籃---左籃(難)右也籃(籃)
蘇州的蛤蟆---南蟾(難纏)
針尖上落芝麻---難頂
泥塘里滾碓臼---越滾越深
武大郎上牆頭---上得去,下不來
肩膀上生瘡---不敢擔
岩縫里的筍---挾得緊緊的
前有狼後有虎---進退兩難
爛泥路上拉車---越陷越深
掛著臘肉吃齋---難熬
趙匡胤爬城牆---四門無路
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香棍搭橋---難過
拳頭舂辣椒---辣手
高梁稈子擔水---挑不起來
熱鍋上的螞蟻---走頭無路
趕鴨子上架---難呀
腦袋長瘤子---後面負擔重
婆婆太多---媳婦難當
麻雀抬轎---擔當不起
菜勺挖耳朵---下不去
黃鼠狼帶牛鈴---叮當(擔當)不起
腳板上釘釘---寸步難行
魚網里的山雞---有翅難飛
篩子眼裡夾的米---上不去也下不來
絮被上捉虱子---翻不盡
碓窩子做帽戴---頂(擔)當不起
嗓子里撒把胡椒粉---夠嗆的
筷子搭橋---難過
筷子穿針眼---難進
榨油房裡的鐵圈---箍得梆梆緊
牆頭上睡覺---翻不了身
鼻孔喝水---夠嗆
橄欖核墊台腳---橫不得,豎不得
瘸子下山---這步容易下步難
騎在虎背上---即上難下
螺螄殼里做道場---難
癩蛤蟆墊桌子角---死撐活挨
篾匠趕場擔一擔---前後為籃(難)
豆腐乾---壓成的
河中間斬竹篙---兩頭不到岸
歇後語—見識類
土地廟里的菩薩---沒有見過大香火
井底下的青蛙---只看見簸箕大的一塊天
從門逢里看大街---眼光太窄了
坐井看天---見識太少
眉毛上吊鑰匙---開眼
螞蟻爬槐誇大國---小見識
背著八面找九面---沒見過十(世)面
眼睛看在鼻尖上---一寸光
老鼠子眼睛---一寸光
眼睛長在屁股上---只看見自己的一堆屎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螺螄殼里趕場---地方太狹小了
歇後語—焦急類
上午栽樹,下午取材---心太急了
王八肚子上插雞毛---龜(歸)心似箭
手榴彈的脾氣---一拉就火
牛踩瓦泥---團團轉
火燒到額頭---迫在眉睫
火燒濕竹子---直爆
火絨子腦袋---沾火就著
燈盞無油---火燒芯(心)
沒有廟會了---別擠(急)
扭緊了發條的鬧鍾---憋得足足的
油鍋里煮豆腐---越煮越燥
炒蝦等不得紅---真性急
拔苗助長---急於求成
到水邊才脫鞋---事到臨頭
狗等骨頭---急得很
兔子上樹---趕急了
說著風,便扯篷---太性急了
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吃了秦椒烤火---里外發燒
趕水牛上山---逼到頭上了
曬乾的爆竹---有火就大叫
著火挨板子---兩頭發燒
閻王搓麻繩---結(急)鬼
船上失火---急壞岸上人
椅子底下著火---燒著屁股燎著心
硫磺腦袋---沾火就著
臘月里打赤膊---心火太重
筒車打水---團團轉
滑了牙的螺絲---團團轉
歇後語—驕傲自大類
丈八的燈台---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己
土地菩薩打哈欠---神氣
飛機尾巴---翹得高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手電筒---專照別人,不照自己
頭頂上長眼睛---旁若無人
頭頂生目,腳下生手---眼高手低
龍王爺打哈哈---看你這般神氣
關上門做皇帝---自尊自大
孫悟空當齊天大聖---自封為王
壽星老爺賣媽媽---倚老賣老
泥牛掉在河裡---架子不倒
空棺材出殯---木(目)中無人
駝子翻筋頭---兩頭翹
參天大樹---高不可攀
城門樓上掛狗頭---架子大
腦門心長眼睛---望天
貓尾巴--越摸越翹
裁逢師傅的尺---只量別人
喜鵲尾巴---老翹著
瞎子坐上席---目中無人
鰱巴頭魚---腦殼大
戲台上喝彩---自吹自擂
歇後語—揭露類
馬尾絲拴餃子---提就露餡
水邊放岩炮---無處藏身
半天雲里跑牲口---要露馬腳
皮匠栽跟頭---露了楦頭
此地無銀三百兩---不打自招
竹籠抬豬---露蹄了
禿了頭上的虱子---藏不住
紙里裹火---藏不住
紙老虎---一就穿
紙糊燈籠---一就穿
狗戴籮筐---藏頭露尾
狐狸尾巴---藏不住的
爛頸蓑衣---披不得
柳藏鸚鵡---語方向
荊柯刺秦王---圖窮匕現
被窩里的事體---瞞不住
破餑餑---露餡了
破帽---露頭了
雪裡埋人---久後分明
雪隱鷺鷥---飛始見
野豬的獠豈---包不住
提著影戲人上場---好歹別說這層紙
篩子做門---難遮眾人目
歇後語—進步類
大姑娘送郎---老走在前面
土槍換大炮---鬧粗了
王胖了的褲帶---前松後緊
水到屋邊帆到瓦---水漲船高
芝麻開花---節節高
呂洞賓打擺子---顫仙(佔先)
泥鰍上水---爭先恐後
卒子過河---有進無退
卒子走路---有進無退
青出於藍而勝藍---後來居上
草鞋無樣---邊打邊象
倒吃甘蔗---一節更比一節甜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鞋(邪)歸正
腳踏樓梯---步步升高
落水麻繩---先松後緊
暑天里的溫度計---直線上升
短杜的秤---上升得快
矮子上樓梯---步步升高
牆上栽花---高種(中)
鞋幫做帽沿---高升
鯉魚跳龍門---高升
磨子上睡覺---想轉了
矮子放風箏---節節高
歇後語—決心類
三十年守寡---老等著
不見棺材不下淚,不到黃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木匠的斧頭---方頭扁嘴鐵心腸
見了棺材不落淚---硬心腸人
過江燒船---斷了後路
過河拆橋---不留後路
吃了秤砣---鐵了心腸
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肚臍上面巴膏葯---貼(鐵)了心
項習攻秦---破釜沉舟
螞蟻啃骨頭---慢慢來
螞蟻搬泰山---下了狠心
胸前掛擂椒槌---杵了心
鐵棒磨成針---全靠功夫深
麻油蘇豆腐---下了大本錢
綢子揩屁股---不惜代價
韓信打趙國---背水一戰
隔牆撂肝腸---死心塌地
舅老爺請春客---奉陪到底
鯉魚吞秤柁---鐵了心
歇後語—空虛類
一雙皮手套---十指尖尖肚裡空
一顆心懸在半天里---上不了天,落不了地
三條腿的長凳---不穩
大肚子不養孩子---盡背虛名
飛機打飛機---空對空
飛機上吊螃蟹---沒處落腳
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雲端里跑馬---腳底空
水上浮萍---沒生根處
牛皮鼓---聲大腹空
半天雲里掛帳子---落不得腳
半空里翻跟頭---不著實地
正月的蘿卜---空了心
四金剛騰雲---懸空八隻腳
架上的絲瓜---越老越空
朽木搭樓房---不穩
沙灘上起樓房---不穩
床上起塔---底子空虛
豆腐墊腳---做浮事
紙元寶---內里空
紙糊的人物---全身皆空
九兩線織匹布---想的稀奇
韭菜打湯---滿鍋漂
修手錶的借火鉗---夾(架)子大了無用
高梁稈做眼鏡---空架子
站在竹筒上---空虛
塘里的浮萍---生根不落地
牆頭上栽蔥---扎不了根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睡鞋---底軟
歇後語—苦悶類
小豆子拌干飯---悶起來了
半夜翻箱子---想不開
打掉了牙往肚裡吞---有苦現不出
老太太吃粘糕---悶口了
老婆婆的腳 趾頭---窩囊一輩子
飯甑里蒸黃連---苦悶
岩縫里的筍子---憋出來的
金針落海---無出頭之日
黑燈籠里點蠟燭---有火發不出
和影子交朋友---十分孤單
歇後語—浪費類
八十歲婆婆拜堂---空費一對蠟燭
牆嘴上抹石灰---白刷(說)白畫(話)
挑著棉花過刺林---走一步掛一點
城隍老爺戴孝---白袍(跑)
拿著豆腐去墊台腳---不頂事
歇後語—理睬類
十月間的桑葉---誰人采(睬)你
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
大水沖了觀音菩薩---流(留)神
六月間的火爐---誰想你
掃把打鍾---響(想)也不響(想)
戲台上喊阿爸---應的人多
自行車下坡---不踩(睬)
紡絲桌面---布里(不理)
隔日的船票---訂(盯)上了
隔著長江扯媚眼---誰理睬你
歇後語—欺軟類
八哥吃柿子,雷公打豆腐---撿軟的欺
叫化子失了棍 子---狗欺
老太太吃柿子---專揀軟的拿
鰍魚的本領---專往軟處鑽
歇後語—奇巧類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配就的
土地喊城隍---神呼(乎)其神
六月里吃蘿卜---圖新鮮
六月烤火籠---在奇不在暖
開園菜---新鮮
見駱駝說馬腫---少見多怪
打燈籠走鐵路---見軌(鬼)
巧他爹打巧他哥---巧上加巧
冬水田裡種麥子---怪栽(哉)
劉老老進大觀園---看的出神
過濾了的空氣---新鮮
和尚不吃豆腐---怪齋(哉)
城隍菩薩的馬---不見騎(奇)
做賊的遇見截路的---趕巧了
葫蘆藤上結南瓜---沒見過的事
黑老鴉白脖子---新鮮樣
臘肉打湯---圖新鮮
大姑娘的荷包--- 花樣多
瞎子尋了個沒眼的---趕巧了
歇後語—起作用類
土地爺坐銅棍---錢可通神
水缸里養魚---保活不保長
中葯鋪里的甘草---用途廣
烏龜抬轎子---硬扛
打針拔火罐---當面見效
冬天火爐夏天扇---人人用得上
過河的卒子---當小車
吃豬血屙黑屎---馬上見效
當了將軍---就得傳令
沒有翅膀的鳥---不能高飛
玩具店的槍炮---中看不中用
順風耳---聽得遠
順風吹火---用力不多
秤砣雖小---能壓千斤
腦袋上長瘤子---額外負擔
銀樣槍頭---中看不中用
裁縫師傅手忙---穿針引線
短桿子秤---起(啟)發得快
塘里無魚---蝦子貴
鋸子鋸掉爛木頭---摧枯拉朽
歇後語—謙虛謹慎類
孔夫子搬家---遷書(謙虛)
手拿雞蛋走路---特別小心
司馬誇諸葛---甘拜下風
廟里的菩薩---從來不出門(名)
拉馬不騎---過牽(謙)了
拽著鬍子過河---牽須(謙虛)過渡(度)
鬍子上套索子---自牽(謙)
獨眼龍看書---側目而視
麻子照鏡子---自我觀點
歇後語—親密類
千里寄鵝毛---禮輕情意重
水裡的螞蟥---粘上便難脫
水桶上安鐵箍---難分難解
劉備對諸葛---無話不說
吃稀飯泡米湯---清(親)上加清(親)
兩個啞子親嘴---好的沒話說了
油鹽罐 子---形影不離
穿了一條連襠褲---錯,錯在一起;好,好在一起
酒店裡尋宿處---簍(摟)上睡
荷花結子---心連心
壁上掛的春牛---犁(離)不得
歇後語—勤勞儉朴類
門背後的掃帚---專揀臟事做
開山平地---積少成多
烏龜變黃鱔---解甲歸田
抹桌子的布---專揀臟事做
挑水帶洗菜---兩得其便
要飯的借算盤---窮有窮打算
啞巴講話---靠手做
螞蟻的腿---勤快
種姜養羊---本少利長
拳不離口,曲不離口---練出來的
鐵匠的工具---自已打的
黃牛婆拉耙---盡力來
常用的鐵具---不生銹
勤勞的蜜蜂---閑不著
勞勞碌碌的蜜蜂---甜頭給了別人
瞎子打草鞋---摸也摸熟了
瞎子走路---不分日夜
瞎子彈琴---手熟
撿來的麥子打燒餅賣---沒本凈利
歇後語—清楚明白類
一雷天下響---處處皆知
十字街口告示---眾所周知
大年三十吃肉---還用你說
小蔥拌豆腐--- 一青(清)二白
心裡開個窗戶---明白了
天明下雪---明白
水晶棺材---透明
手心裡的虱子---明擺著的事
石灰窯里裝電燈---更加明白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電燈照雪---明明白白
西瓜子拌豆腐---黑白分明
豆腐炒韭菜---一青(清)二白
豆腐煮豬血---黑白分明
蒼蠅落在飯碗里---黑白分明
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淺碟子裝水---一眼看到底
單眼看老婆---一目瞭然
畫匠不給神作揖---知道你是哪塊地里的泥
周文王請姜太公---盡找明白人
濁水裡放明礬---看得見底
玻璃菩薩---明神
疾風知勁草---日久見人心
螢火蟲的屁股---亮通通的
蜈蚣吃螢火蟲---心裡明白
歇後語—清閑類
三月鴨蛋---凈咸(閑)
三條泥鰍夾兩條給貓吃---圖耳邊清靜
大頭魚剁了腦殼---咸身子
大河裡洗煤炭---閑得沒事干
六月間的廟堂---鴉雀無聲
孔夫子的徒弟---賢(閑)人
陰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
喝鹽開水聊天---凈講咸(閑)話
鹽店裡的老闆---咸(閑)人
鹽壇子里裝個鱉---咸圓(閑員)
歇後語—熱鬧類
田雞婆過壠---好熱鬧
戲台下開鋪---圖熱鬧
戲台上看火---熱火加熱火
金鋼鑽包餃子---熱鬧得鑽心
燒開了的水---沸騰起來了
半路上留客---口上熱鬧
隔岸觀火---看熱鬧
粥鋪里買賣---熱鬧一早晨
喝米湯猜拳---圖熱鬧
端午節的黃魚---在盛市上
歇後語—熱情大方類
六月里穿毛衣---熱心
六月天吹南風---熱對熱
田裡的甘蔗---一副甜心腸
包被子面洗臉---大方
灶上的蒸籠---熱氣可高呢
洋人打屁---客氣
喝多了滾開水---熱心
歇後語—人稱類
三十年開花,四十年結果---老果果(哥哥)
小車子不抹油---干耳(兒)子
小蟈蟈---大肚子
木棍釘在牆上---大小算個橛(爵)
冬瓜上霜---白鬍子老漢
荒坡上的棗子---小核(孩)
園外竹筍---外生(甥)
刺芭林的斑鳩---咕咕(姑姑)
涼水和面---就就(舅舅)
袖裡點燈---小夥子
豬蹄子不放鹽---淡腳(旦角)
歇後語—任人擺布類
二姑娘拜年---只有你的席坐,沒有你的話說
大路邊上的驢---誰愛騎誰騎
大路邊上的電桿---靠邊站
上了套子的猴子---由人玩耍
上的豬---捆起來了
木偶戲子的腦殼---隨擺
木偶表演---任人擺布
手板心的小---要你活就活,要你死就死
牛拉磨子---上了圈套
龍燈的腦殼---任人擺布
田坎上種黃豆---靠邊站
老牛死了---任剝
吊桶在你井裡---由你做主
舌頭無根---隨人轉
燈草拐杖---做不得主
雞毛遭風吹---身不由主
低個子看戲---隨上人家說
洗臉手巾---老是提著
染匠下河---擺布
櫥窗里的東西---任人擺布
砧板上的魚---任人宰割
砧板上的魚---任人解剖
耕田的牛---被人牽著鼻子走
鐵路上的車站---靠邊站
騎在老虎身上---身不由已
棕樹的一生---任人千刀萬剜
新媳婦下花轎---任人擺布
端別人的碗---服別人的管
榨油房的尖---專門挨打
嫩牛拖犁耙---不打不跑
磨道的驢---聽喝的貨
癩蛤蟆作墊腳岩---任爬
毽子---凈在人腳上踢著玩
歇後語—認真負責類
一根頭發分八瓣---細得很
二兩棉花一張弓---細彈(談)
丁是丁,卯是卯---辦事認真
七姐逢嫦娥---仙(現)對仙(現)
三塊銅板擺兩處---一是一,二是二
三根毛搓繩子---好細
大脖子的人穿衣服---一套一套的來
大店裡賣缽子---一套一套的來
天上選縣長---管得寬
火鏟當鑼打---小事大辦
打燈籠做事---照辦
撲在床上數螞蟻---從床(長)計蟻(議)
世界地圖吞在肚裡---胸懷全球
江邊洗蘿卜---一個個來
雞毛當令箭---輕事重報
劉備請諸葛---三顧茅廬
老母雞生蛋---盡力量
竹板弓---一個勁
吃多了腌魚---凈(盡)管咸(閑)事
抓著荷葉摸藕---追根到底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泥水匠無灰---磚(專)等
狗捉老鼠---好管閑事
穿釘鞋走泥路---把穩做事
悶心人做事---使暗勁
要甜的拿糖碗,要酸的拿醋碗---一行是一行
諸葛亮當軍師---名符其實
鴨子鳧水---暗中使勁
鐵路上的警察---各管一段
麻雀開會---細商量
湖廣總督---管兩省
裁縫師傅戴眼鏡---認針(真)
瞎子跟繩走---摸索
瘸子擔水---一步步來
籬笆爬竹竿---一節一節來
歇後語—容易類
牛角上掛把草---捎帶不費力
火燒燈草---一點就燃
沙土地里的蘿卜---一帶就來
床頭上拾錢---不用彎腰
兩個小孩子抬一根野雉翎---壓不著
禿子當和尚---不費手續
賣肉的切豆腐---不在話下
駝子作揖---起手不難
和尚頭的虱子---好捉
葯店裡的甘草---一抓就到
順水推舟---不費力
起重機吊雞毛---不費吹灰之力
蚯蚓吃土---開口就是
衙門的錢,下水的船---來得容易
鼻涕往嘴裡滴---順勢
磨房裡的將軍柱---總歸碰得著
歇後語—少慢差費類
一個巴掌拍不響---孤掌難鳴
一個跳蚤頂不起一床被蓋---獨力難撐
一上一得一---獨子一個
一隻筷子吃面---獨挑眼
一分錢買十一個---分文不值
一塊濕柴---再點火也燒不起來
一碗米打粑粑---能有幾個
一腳盆田螺---沒有一個腦殼
一籃雞蛋滾下坡---沒有一個好的
三十夜熬稀粥---不是過年的樣子
三人兩根鬍子---稀少
大頭貓作揖---老虎拜
飛機上釣魚---差遠了
小爐匠的家私---破銅爛鐵
山上的蘑菇---獨根
六月天的雨---有回數
天官的衣服---麻布里子
書生趕牛---慢慢來
水道口貼對聯---門頭不高
牛踩爛泥路---越踩越糟糕
閃電神流鼻涕---越大越邋遢
打魚的網---百孔千瘡
出了題就交卷---早稿(糟糕)
冬瓜里生蛆---肚裡爛出
講話沒人聽,說話沒人信---光桿司令
老牛拉破車---慢騰騰的
老狼做生意---沒有好貨
老婆婆喝豆槳---好吸(稀)
西瓜皮打掌子---不是正經材料
吃過晚飯趕路---越走越黑
沙灘上豎屋---基礎太差
冷水泡茶---慢慢來
沒有導火索的手榴彈---一塊廢鐵
豆腐店裡的東西---不堪一擊
豆腐渣上船---不是好貨
屁股上擦香油---不值一聞
紙補褲襠---越補越爛
泥人經不起雨打---本質太差
茅廁板作祖牌---不是正經材料
臨陣磨槍---不快不光
草帽端水---零落又滴達
砍柴賣,買柴燒---盡做倒功
耗子尾巴上生癤子---出血(息)也不多
麻布上綉花---底子太差
麻柳樹解板子---不是正經材料
蚯蚓變蛟---縱變不高
裁縫帥傅包腳布---不是正經材料
蝸牛賽跑---慢慢來
牆上的日歷---一天比一天少
籮框里選瓜---越選越差
懶婆娘接生---慢慢來
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團
鰱魚的鬍子---沒幾根
霜打的麻葉---蔫蔫的
歇後語—生氣類
三個鼻孔眼---多出你這口氣
六月里反穿皮襖---里外發火
王八鑽火炕---連憋氣帶窩火
火葯碰火柴---好大的火氣
對著壇子打屁---憋氣
中個鼻孔爛了三個---留下一個出氣
發了酵的麵粉---氣鼓鼓的
老鴨公想唱戲---喉嚨不爭氣
老鼠掉進麵缸里---瞪白眼
買了罐子打了把---別提了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肩膀上放烘籠---腦(惱)火
抱雞婆扯媚眼---兩眼一翻
孟良摔葫蘆---火啦
剃頭匠說氣話---捨得幾個腦殼不要
面孔上塗了槳糊---綳緊
香爐前打噴涕---撲一鼻子灰
借米還糠---氣鼓氣脹
豬尿泡打人不痛---有些氣脹
篩子罩鍋子---出氣眼多
漏了氣的汽笛光---冒氣不吭聲
算命先生說氣話---捨得幾條命不要
打破紙燈籠---一個個眼裡有火
瞎子熬糖---老(惱)了火
癩蛤蟆墊床腳---鼓起一肚子氣
癩蛤蟆上蒸籠---氣鼓氣脹
豬八戒咬牙---恨猴兒
歇後語—失敗類
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千百年道行---被一棒結束了
木頭人投河---不沉(成)
孔夫子的褡褳子---盡是書(輸)
孔夫子的行李---盡書(輸)
毛八的弟弟---毛九(冒救)
石子砌煙囪---不會成功
外婆死了崽---歿舅(沒救)
戲台上的垛口---布城(不成)
竹子開花---要敗了
秀才房裡---盡是書(輸)
抱著腦袋趕老鼠---抱頭鼠竄
圖書館里的家當---盡是書(輸)
狗熊挨打---耍壞了
侄戴孝帽---死叔(輸)
肥皂泡---不攻自破
俏大姐的油頭---梳(輸)得光光的
唐山的火車---倒煤(霉)
老鼠啃貓鼻子---盼死等不到天亮
黃泥巴落在褲襠里---不是屎(死)也是屎(死)
做賊的跑到書房裡---都是書(輸)
強盜打官司---場場輸
強盜進學堂---碰到的都是書(輸)
跛腳馬上戰場---有死無活
新華書店買紙---包書(輸)
螳螂擋車逞霸道---沒有好下場
歇後語—施展不開類
門角落打拳---兜不開勢
大馬拴在門框上---有力無處使
大水牯掉進水井裡---有力無處使
大花籃提水---有力使不上
上了岸有船---撐不動
水牛吃活蟹---有力無處下
左手寫字---格外別扭
水牛追兔子---有力使不上
陰溝里撐船---施展不開
沒骨架的傘---支撐不住
床底下放風箏--再高也有限
床底下練武---施展不開
雞窩里打拳---小架式
夜壺里洗澡---撲通不開
樹林里放風箏---纏住了
屋裡風箏---飛不高
兩腿穿到一條褲管時里---蹬不開
猴子打拳---小架式
鍋缸里使錘---不能用力
歇後語—是非不分類
見到鬍子就是爺爺---不辨真假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難分辨
牛奶拌墨汁---混淆黑白
戲台上打架---不知真假
兩個啞巴吵嘴---不知誰是非
河中摸魚---大小難分
茄子炒胡瓜---不分青紅皂白
狗吃豬屎---不分好壞
隔山買牛---不知黑白
瞎子看書---觀點不明
歇後語—損失類
一槍打死個蒼蠅---不夠火葯錢
三國的蔣干---誤事
上茅廁吃瓜子---進的少出的多
為個虱子燒皮襖---值不得
瓦上曬黃豆---十有九跑
烏龜吃大麥---糟蹋糧食
東吳招親---吃虧只有一回
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
豆腐盤成肉價錢---化不來
走石灰路---白跑一趟
泥牛入海---有去無回
炒韭菜放蔥---白搭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捨命吃河肫---值不得
挖掉肉補瘡---化不來
燒火棍打驢---剩了半截
耗子鑽到書箱里---食(蝕)本
偷雞不成反失把米---化不來
脫衣服烤火---做倒事
猴子扳苞谷---扳一個,丟一個
猴子看果園---越看越少
瞎子打燈籠---白費蠟
打爛缸子作瓦片---不合算
耗子窟窿--填不滿
歇後語—貪圖類
一口吃十二個包子--好大的胃口
一嘴吞三個饅頭---貪多吃不了
大車拉煎餅---攤(貪)得多了
⑥ 童話故事大全450字.。快呀!!!!!1分鍾
以前,有一朵很醜的花,它沒有名字,於是它的朋友叫它「丑小花」。
丑小花和別的花生活在一起,可常常被它的同伴取笑;「真沒想到,世界上竟然有這么丑的花,我們希望你離我們遠一點兒,否則,我們怕有一天我們會變成你那樣又丑又小。」玫瑰花傲慢的說道。丑小花很傷心,它哀求它們:「對不起,以後我會小心的,可是希望你們不要趕我走,我沒有地方可以去。」丑小花傷心的流淚了。「好了,好了,不要哭了,我們有沒真趕你走。」
時間一天一天的流走了,時間在變,世界在變,可是丑小花沒有變,它還是那麼丑。這一年,花兒們都長大了,它們每天都會比美,丑小花也想去,可它會把別人嚇跑的。早晨,玫瑰花打扮得十分漂亮,它今天穿了一身紅舞裙;百合花穿了一身白色蕾絲裙;鬱金香穿一身粉色雞尾裙。每一朵花都十分漂亮。走之前,康乃馨對丑小花說:「在家好好待著,千萬不要出去,否則,回來要你好看。」「放心吧,它長得那麼丑,肯定會不好意思出去的。」蝴蝶蘭冷嘲熱諷的說道。
暮色漸漸降臨,花兒都回來了,今天可把它們累壞了。於是他們早早地睡了。只有丑小花心裡難受極了,它來到了星空下。突然,聽見一聲嘆氣聲。丑小花抬頭看,原來是天上的一棵老星星,丑小花問道:「老爺爺,您為什麼嘆氣啊!」老星星說:我快要死了,可惜我在天上待了一輩子,還有看過開著的花,每當我來的時候,你們都收攏了花瓣,唉。」「老爺爺您先別著急,我一定會幫您完成這個心願的,您放心,等我一會兒,我馬上回來。」於是丑小花去求玫瑰花,玫瑰花生氣的說道:「我們明天還要競美呢?現在要好好休息,你要是沒事你去開給它看啊,反正它也不懂美。」「是啊是啊,你去吧,別來打擾我們了。」花兒們都抱怨的說道。丑小花失望的回來了,「對不起,老爺爺,我沒有幫到您。」「沒關系,好孩子,你開給爺爺看啊!」「可是,我很醜的。」丑小花說的很小聲,小聲得幾乎自己都聽不見了。「沒關系,爺爺不會介意的。」丑小花漸漸的打開了花瓣。老星星說:「啊,這是我見過最好看的花。」說完。老星星死了,它變成了一顆流星,劃過天空,落在了丑小花身上,丑小花變成了世界上最美的花。它不在叫丑小花,它現在叫流星花。它從不參加競美,只因為它是流星花,只開給星星看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