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帽子
中國古代的帽,主要有冠、冕、弁、巾幘、襆頭、盔等品種。
⑵ 古代商人頭上戴的圓形帽子叫什麼
是瓜皮帽嗎?
瓜皮帽為創立於明朝、流行於清朝的一種男式帽子。相傳來源為明太祖所創的六合帽,取六和一統、天下歸一之意。在清朝廣為流行。分成六瓣,半形狀如半個西瓜皮。無檐、窄檐或包有裝飾窄邊,多為黑色的綢、呢絨或紗製做。頂上可飾有各種顏色和材料的結子,前面釘飾物以辨別前後。
⑶ 「帽子」在古代的文言文里被稱做什麼
「帽子」在古代的文言文里被稱做:冠、冕、弁、幘
⑷ 古代行醫帽子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汝水》雲:「昔費長房為市吏,見王壺公懸壺於市,長房從之,因而自遠,同入此壺,隱淪仙路。」《壺公符》記述壺公的醫道雲:「其賣葯口不二價,治百病皆愈。語賣葯者曰:服此葯必吐出某物,某日當愈。皆如其言。得錢日收數萬,而隨施與市道貧乏飢凍者,所留者甚少。」此記載說明壺公乃得道之人,懸一壺於市乃為普渡眾生。於是,古代的中醫開業時,會在門外懸掛一幅招幔——懸壺濟世,說明自己醫術高明,可以普濟眾生,而且收費合理。正是因為壺公的典故流傳很廣,所以又產生了一個俚語:「你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葯?」同時,後代還常用「懸壺濟世」來形容醫生治病救人的醫德。《清明上河圖》中的「趙太丞家」醫葯鋪就在門前「懸壺」作為幌子。後來,中醫醫家雖然不以「懸壺」作為行醫的招幌標志,但「懸壺」依然作為掛牌行醫的象徵代稱。
與賣葯者「懸壺」為幌相對應,行醫者則是以「杏林」為行業標識。其來歷與三國時期的董奉有關。董奉,字君異,福建侯官人,與東漢的張仲景、華佗號稱「建安三神醫」。《太平廣記·卷十二》載有董奉的逸事:「吳先主時,有少年為奉本縣長,見奉年四十餘,不知其道。罷官去,後五十餘年,復為他職,得經侯官,諸故吏人皆老,而奉顏貌一如往日。問言:君得道耶?吾昔見君如此,吾今已皓首,而君轉少,何也?奉曰:偶然耳。」這個記載似乎說明董奉不是凡人,而是一個得道成仙之人,所以才能青春永駐。《太平廣記·卷十二里》還記載了董奉的醫案:「杜燮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奉時在彼,乃往,與葯三丸,納在口中,以水灌之,使人捧舉其頭,搖而消之,須臾,手足似動,顏色漸還,半日乃能坐起,後四日乃能語。」至於董奉為人治病的費用,《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四》雲:「奉居山不種田,為人治病亦不取錢。愈使栽五株杏,數年計得十萬余株。」這就是「杏林」一詞的來源。於是,葯店門前常掛有「杏林春色」的招幌,以示此處有著能妙手回春的草葯和醫者,而對於醫術高明者,病人也常常會奉送上「杏林高手」的錦旗以示敬意。
⑸ 古代大臣的帽子如何做
官員帽頂鑲嵌天然野生珍珠(主要是東珠),但珍珠數量有嚴格區別,即官銜愈高,珍珠數量愈多,但最多不超過9顆,具體規定:親王朝冠飾東珠9顆,邵五朝冠飾東珠8顆,貝勒朝冠飾東珠7顆,貝子朝冠飾東珠6顆,鎮國公朝冠飾東珠5顆,輔國公朝冠飾東珠4顆,候朝冠飾東珠3顆,伯朝冠飾東珠2顆,子朝冠飾東珠1顆,其餘非高官厚祿的沒有資格使用東珠。
官員戴的官帽又稱大帽,共有兩種:一為冬季所戴,稱「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涼帽」。根據規定,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後來北洋艦隊則較為特殊,一年四季均為暖帽)。暖帽多為圓形,周圍有一道檐邊,材料多為皮質,也有緞質、呢質、布質,視氣候而變,暖帽中間裝飾有用紅色絲絛編成的帽緯,俗稱「紅纓」。帽緯之上裝有頂珠,按品級而異,無品則無頂。涼帽為圓錐形,用藤、竹、篾席、麥秸等編成,外裹綾羅,顏色多為白色,也有湖色及黃色。涼帽頂上也裝有紅纓、頂珠,制同暖帽。另,凡戴官帽,都需在頂珠之下,裝一支兩寸長的翎管,用來安插翎枝。花翎用孔雀翎毛做成,俗稱孔雀翎,藍翎則用鶡羽製作。
朝服有補,頂戴分為朝冠和吉服冠兩種
文官:
一品仙鶴補,朝冠頂飾東珠一顆、上銜紅寶石;吉服冠用珊瑚頂;歲奉180兩;
二品錦雞補,朝冠頂飾小寶石一塊,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用鏤花珊瑚頂;歲奉155兩;
三品孔雀補,朝冠頂飾小紅寶石,上銜小藍寶石,吉服冠用藍寶石頂;歲奉130兩;
四品雲雁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頂;歲奉105兩;
五品白鷳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頂;歲奉80兩;
六品鷺鷥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硨磲,吉服冠用硨磲頂;歲奉60兩;
七品鸂鶒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素金頂,吉服冠用素金頂;歲奉45兩;
八品鵪鶉補,朝冠陰文鏤花金,頂無飾;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歲奉40兩;
九品練雀補,朝冠陽文鏤金頂,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歲奉35兩;
御史大人,補服綉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補,朝冠頂飾東珠一顆、上銜紅寶石;吉服冠用珊瑚頂;歲奉81兩,加支528兩;
二品獅子補,朝冠頂飾小寶石一塊,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用鏤花珊瑚頂;正二品歲奉155兩,加支444兩;從二品歲奉53兩,加支324兩; r
三品豹子補,朝冠頂飾小紅寶石,上銜小藍寶石,吉服冠用藍寶石頂;歲奉39兩,加支204兩;
四品老虎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頂;歲奉27兩,加支114兩;
五品熊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頂;歲奉18兩,加支72兩;
六品彪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硨磲,吉服冠用硨磲頂;歲奉14兩,加支35兩;
七品犀牛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素金頂,吉服冠用素金頂;歲奉12兩;
八品犀牛補,朝冠陰文鏤花金,頂無飾;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歲奉23兩;
九品海馬補,朝冠陽文鏤金頂,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
⑹ 那些古代官員頭上的帽子,都有著什麼樣的作用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最近有一些中小學校開學了,尤其是小學生家長實際上是很擔心的,你說小學開學之後,小孩子們活潑,經常性跟同伴們打鬧玩耍,接觸人是很多的。
咱們知道疫情最重要的一個原則,人和人之間要有充分的社交距離,能離個一米遠、兩米遠是最好的。
有一個小學很有意思,人家校方號召家長給每個孩子做了一頂特殊的帽子,這個帽子長了兩根長長的耳朵。
小朋友們互相交往的時候,由於帽子耳朵很長就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就訓練了小朋友知道什麼叫社交距離,離你的同伴遠一點,減少病毒的傳播機會。
時間長了之後,大家覺得翅膀短短的不是太好看,能不能給它變長一點呢?咱們知道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流行,古代也是這樣。
隨著時代的變化,到了大宋朝慢慢的發展出了一種審美,就是說帽子兩邊的翅膀,越長越細越挺闊越美。
因此有很多人在做帽子的時候不光拿布巾了,還要用各種竹子、木頭來做帽子的兩個翅膀,所以才慢慢演化出來了大宋的官帽,這跟趙匡胤還真是沒什麼關系。
⑺ 什麼的方帽子店老闆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世界一天天在改變,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為古董。
《方帽子店》這篇童話故事通過講述方帽子店老闆一成不變地只賣方形帽子,以至於自己家的帽子賣不出去而成了古董。這個故事提醒人們事物是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適應時代的變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⑻ 求古代一個賣帽子人到不戴帽子的國家賣帽子的故事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
原文:魯人身善織屢,妻善織縞,而欲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屢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縞為之冠也,而越人披發。以子之所長,游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譯文: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綢,他想搬到越國去。有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一定會窮的。」那個魯國人問:「為什麼?」勸他的人說:「編草鞋是為了給人穿,而越國人不愛穿鞋喜歡赤腳,織白綢是為了做帽子,而越過人不愛戴帽子喜歡披散著頭發,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長處的國家去,想不窮做得到嗎?」